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江文艺长篇小说(2009春季卷总第7期郑和下西洋圣西门)
内容
编辑推荐

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八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圣西门

盛西门,一个极端自我的艺术家,以女人和性爱为游戏,追求强烈的刺激。与西门庆不同的是,他把生命和身体作为创造的地基和目的,他追新逐异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内容推荐

郑和下西洋

朱棣,一个杀侄夺位、诛人十族的铁血君主,又是一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皇帝;郑和,一个身体残缺、性别模糊的宦官,又是一位名垂青史、驰名中外的传奇英雄。公元十五世纪,他们于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中,导演一件令世界瞩目的伟大航海壮举,那便是前后二十八年,纵横太平洋、印度洋的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哪些内幕?遇到了哪些阻力?这支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远洋船队。在二十八年的航行中。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战胜了多少阴谋诡计?小说《郑和下西洋》解密宫廷悬案,揭示历史真相。

圣西门

“我”出生在一九七零年。在父母的吵闹中逐渐长成了一个美男子和画家。“我”的艺术生命是与女,人紧密纠缠在一起的,不断地与那些身份各异、年龄外貌反差巨大的女人们交往和厮混,她们是“我”每个时期崇拜和陶醉的艺术偶像,是“我”的艺术女神。 “我”在不断的游戏、冒险、猎艳中,消耗着自己的艺术生命,也消耗着对生活的热情,抽空身体,背叛灵魂。“我不认为我是一个恶人,但我犯下了许多罪。我愿意用我的死亡去填补我身体里面的灵魂。我想还是请上帝审判我吧。……”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意识的作品,交织着先锋与现实的手法,语言富有诗意,情节设置夸张变形,表现出一个70后青年艺术家的执迷、颓废和混乱的人生,

目录

编者的话

郑和下西洋

圣西门

《圣西门》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扫平元朝梁王残部,派大将傅友德率大军征讨其盘踞的云南。次年,战事结束,征南将军铁平奉诏,自云南、贵州、广西遴选农家少年二百名,阉割净身之后,送入京城,以备宫廷选用。

在这不幸的二百名少年中,有一位名叫马和的12岁回族少年,他是云南昆阳州人,父亲在这场战乱中死去。

22年后的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和被赐姓郑,自此改名郑和。

就在小马和随着这二百名少年被押送到大明朝的都城南京之时,封地在北平一带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因马皇后殡天来京奔丧。

这日,燕王朱棣闲逛至玉明寺,玉明寺住持姚广孝忙将其迎进禅室。

一番寒喧过后,姚广孝双目微合地来了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前生后世都是劫,天上人间两茫然。”

朱棣听了,随口接道:“大师此话,玄机深奥啊。”

姚广孝似笑非笑道:“燕王骨相非凡,英武盖世,如潜龙在渊,定有腾天之时,贫僧愿意送您一顶白帽子戴戴!”

朱棣闻言一惊,斥道:“荒唐!本王只为礼佛而来,可你这野和尚,竟敢胡言乱语!”说罢起座欲行。

姚广孝忙道:“燕王留步。出家人从不打诳语。燕王生为龙种,身托皇命。”

朱棣怒道:“你,你胆敢教唆本王谋夺帝位!”

姚广孝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呵呵,贫僧刚才说过,生死有命,出家人从不打诳语。”

朱棣上前一步,逼视姚广孝:“如果我把你这个妖僧交出去,皇上定会治你篡逆之罪,将你碎尸万段。”

姚广孝仰天大笑:“哈哈哈,贫僧又不是饺子馅,何必要万段呢?有两段就够了。再说,燕王要杀贫僧,如断草芥,何必去麻烦皇上?”

朱棣犹豫了一下,语气缓和下来:“本王与你素不相识,来玉明寺只是为了还愿,没想到你却在本王面前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疯话。”

姚广孝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棣一眼:“燕王错了,贫僧从来不说疯话,句句都是大实话。当今世道,越是大实话,听起来越像是疯话。贫僧只是替王爷说出了王爷想要说,而不敢说的话。哎,燕王的确是两难呐。如果私斩了贫僧,王爷无法向世人交代。如果把贫僧送交朝廷处置,又怕非但不能避祸,反而会引火烧身。因为,以皇上的圣明,一眼就能看穿王爷的用心。”

朱棣哼了一声:“真是可笑之至。”

姚广孝又是微微一笑:“罪孽罪孽,没料到贫僧的一句实话,竟令燕王如此不安。其实,国丧期间,燕王本来是该戴白帽子的,贫僧这么说并无错误,王爷为什么这么多心呢?”

朱棣被人揭穿心事,面露愠色:“刁钻诡辩!本王这几天已经查清楚你的来历。你十四岁出家,遁入空门,法号道衍,浪迹四方。你这个住持从来不修佛学正教,却喜欢钻研阴阳易理、纵横之术。我看你呀,是个拿着佛珠的阴阳家,是个披着袈裟的乱世枭雄!”

姚广孝低眉合十:“阿弥陀佛,把贫僧的底细查得这么清楚,看来殿下是有备而来呀。呵呵,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燕王殿下也!”

朱棣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他今日确实是专门来会姚广孝的,而非无意中“闲逛”至玉明寺。见来意被点破,便笑骂道:“好你个泼皮和尚,若再妖言惑众,乱我大明江山,本王定让你滚出玉明寺。” 姚广孝会心一笑:“呵呵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就在燕王朱棣与玉明寺住持姚广孝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地聊着的时候,在皇宫午门广场上,面对着二百名已被净了身的少年,一位老太监正躬着身子讨好地向燕王妃徐氏道:“这些就是铁平将军刚从云南带回来的净生,皇上谁也没赏,就赏了燕王。这要是选着了谁,那是谁的福气啊!”

这徐王妃不仅是燕王妃,更是明朝开国元勋大将军徐达的爱女,也难怪老太监对她恭敬有加。

徐王妃瞟了眼老太监,淡淡地道:“公公真会说话。就麻烦公公,帮我挑一挑吧。”老太监忙问:“敢问王妃想用个什么样的孩子?”“当然是聪明、可靠,忠于主子,善解人意的了。”徐王妃答。

老太监略一思索,伸手一指:“王妃请看那边,那个孩子似有过人之处,长得也挺结实的。乍进宫啊,所有的这些孩子都吓得战战兢兢,不敢抬头啊,那个孩子呢,却是波澜不惊的。整整一个晌午,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可谓少年老成哪。据随行的将士们说,这群孩子当中就数他的心气高,血性旺,不怕死。要不是奉旨人宫为监,铁平将军还想收他为亲兵哪!”

那老太监指的不是别人,正是马和。此时,与其他的孩子一样,年幼的马和并不十分清楚,净身对于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从被阉割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徐王妃款款来到马和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小马和抬起眼睛望了一下面前的贵妇:“马和。”“今年多大了呀?”“十二岁。”“老家是哪儿的啊?”“云南。”“噢,一个荒蛮不化的地方。”

小马和脖子一梗:“云南不是荒蛮之地。云南有苍山洱海,云南是天下最美丽的地方。”

老太监一见,脸一沉:“放肆!”

徐王妃倒是来了兴趣:“马和,你好像知道得很多嘛,你读过书,识字吗?”

小马和老老实实答道:“学过几年汉字,还有回文。”

徐王妃显然有些意外:“哦,你还会回文?马公公,拿纸和笔来。”

老太监忙道:“是。”一路小跑地去了。

看着趴在地上写完汉字又写回文的小马和,徐王妃不住点头:“嗯,不错!这回文连我都没见过,也算是有学问的了。起来吧,马和,这只玉佩,就赏你了。”说着,摘下身上系着的一块翠玉佩,递给马和。

小马和站起身来,并不伸手去接:“谢谢大娘,可我不能收。”

徐王妃被他给逗乐了:“大娘?”老太监虎起脸道:“大胆,在王妃面前竟敢胡乱称呼,真没规矩!”

徐王妃摆摆手:“不碍事的,你继续说,为什么不能收?”

小马和回答:“我,我不能要别人的东西。”

徐王妃点点头:“嗯,不错。但是我不是别人,我现在是你的主子了。主子赏你的东西,无论高低贵贱,都是恩典。拿着吧!”

小马和惶惑地抬起头,仔细地看了徐王妃一眼,双手捧过玉佩,跪下谢恩道:“谢谢主子恩典。”他明白,今后对自己的生杀予夺的权利都将掌握在这个贵妇的手中。

第二天黄昏,在南京郊外的望贤亭,燕王朱棣命部下爱将南轩公、张玉请来姚广孝,隔老远即迎出亭外:“道衍大师,昨日玉明寺相见,无奈京城中耳目众多,小王不敢直抒胸臆。烦劳大师今日一聚,只盼能解小王心中郁闷。”

姚广孝呵呵一笑:“笑话,堂堂的燕王还会有什么烦恼之事?”

朱棣叹道:“唉,母后仙逝,再过几天,小王将返回北地,可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年迈的父皇啊。”

“善哉,善哉,难得燕王有如此孝心,但如此行事必铸成大错呀。”

朱棣一惊:“噢,错从何来?”  姚广孝道:“燕王想一想,皇上除太子和年幼的皇子外,凡年满十五岁的皇子均就藩封地,殿下想留在京城,谁能理会你的孝道?只会让人看到燕王心存异志,图谋不轨。”

“不,不,大师误会小王了。世人皆知,我皇兄继太子位已十余年,他虽无雄才大略,但是贤德之名还是朝野皆知啊。万一父皇殡天,肯定是皇兄继位。无论是面对父皇还是太子,小王只有尽人臣的本分。”

“呵呵,殿下可以这样对我说,但是您没有机会向天下人解释。恕贫僧直言,这京城你是万万多留不得的。此次燕王先于各路王爷进京吊孝,看似人伦天理,实则极容易暴露您领先于诸王的宏图大志呀。皇上让燕王您镇守北平,这是您将来成就事业的最大本钱。北平本是元大都,为一代雄主忽必烈所倚重,如今,殿下受封燕地,镇守漠北,统帅大明最精锐的铁骑,一手掌控着朝廷的安危。您首先应该看到父皇的良苦用心,更应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只要王爷好好地经营,未来必然是一飞冲天哪。”

朱棣眼睛一亮:“愿大师指点迷津!”

姚广孝瞟了眼燕王:“贫僧最信服的就是朱升的九字策略。”

朱棣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姚广孝点点头:“对。但贫僧要将这九字方略稍加改动,转赠给燕王,——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这固根基,就是燕王务必将北平作为立足之地,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要将根基夯实。揽人才,自然是要将天下英雄收入帐中。多交友,少树敌,燕王若能放开胸襟,那将如虎添翼,不愁大事不成。至于建奇功嘛,贫僧听说,皇上曾经说过一句话,四子燕王最像朕。请问燕王,天下还有比这更高的赞誉吗?”P5-7

序言

27800人的船队。在604年前的某一天,从中国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空前的伟大海上航程。此后的近三十年间,这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船队,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之上,由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视浮云巨浪如立高阜,视异域风景如履户外”,七次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30余国。那是何等壮观恢弘的海上三十年!

三十年是傲视全球睥睨世界的三十年,中国的海军实力、造船术、航海术被“郑和下西洋”表现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三十年是让历史扼腕浩叹昙花一现的三十年,郑和之后,中国人正面出现在大海出现在远洋航线出现在世界格局中的帆影橹声消失了;郑和之后,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们在地球的鲸波蜃浪之间不断发现探索,他们的国家从而崛起强大,而中国原本是有实力由陆地转向海洋,沿着“七下西洋”的九万里航路,开掘富强和繁荣的。可是,三十年后,“天朝大国”的大门在海禁政策中关闭,这一关,就是400余年。400年,那些蕞尔小国在海洋扩张中纷纷崛起,而同时,闭关锁国的中国与世界在近代文明中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直到’100多年前的某一天,人家还是依旧从海路而来,用坚船利炮轰开紧锁的中国之门!

……信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贝内德托·克罗齐)。正在央视8频道热播的59集历史剧《郑和下西洋》,在为亿万观众奉献一部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这个春天掀开了600年前的烟云波涛,且将我们现时的心灵生活与那段发生在大海上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连成一片。

感谢“金牌编剧”朱苏进先生,他睿智地截取这段历史,透过影像,让那段昙花一现的年代复苏;大牌明星罗嘉良、唐国强担纲主演的郑和、永乐皇帝,更是形神兼备地表现了那个值得回望的年代隐含的历史精神。

感谢央视给了《长江文艺·长篇小说》2009年春季号独家同步推出《郑和下西洋》电视小说的机缘。开放环境下的文学期刊也应以独特的姿态表达我们时代开放的胸襟、心态和诉求,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面对历史、面对沧海横流的世界,以我们的认识和审美方式,侧耳聆听那段昙花一现的年代,并且珍视远去的帆影涛声带给我们的启示。

同样,本期我刊同时推出的先锋派实力作家行者的长篇小说《圣西门》,也是值得我们聆听的一段惊世骇俗的交织着艺术与性爱的现实故事。我们在放浪形骸的背后,读到的是灵魂挣扎的喘息,在颓废迷乱之间,可以感到生命热流的奔涌……青春是昙花,让我们也品尝一下这部独特的小说的媚人之“蛊”,听那青春之花绽放时的迷人绝唱。

后记

一九七八年以来这三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最为剧烈的时代,真可谓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其中光怪陆离的世相,五味杂陈的生活,令人目不暇接,俱给人以陌生化的刺激。就连语言也发生了变化。且不说那些网络新词,一些传统的词汇如爱情、婚姻、家庭、信仰、革命、包括艺术,词汇还是原来的词汇,但意义被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被颠覆了。包括人的人格也在缓慢地进化。特别是一代青年人,自我、反叛、创造,特立独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的极端者更表现出一种前卫姿态,他们不信任传统价值,敢于标新立异。他们重个体存在而轻社会价值,重利益而轻人情,重感官而轻理性,重创造而轻因袭。他们有十足的自信和自傲。他们把自我置于一切之上,包括性爱上的开放态度。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因而他们雄视阔步藐视一切。

盛西门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极端地自我,以女人和性爱为游戏,追求强烈的刺激,如同《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与西门庆不同的是,他是把生命和身体作为创造的地基和目的,他在创造着什么,他追新逐异可以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显然,我们不得不说,这其中是有问题的。

固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养成了中国人的绵羊性格,逆来顺受,随大流,不当出头椽子,谨慎有余而个性不足,如果谁稍稍有点意外,有点出格,那么,上级、领导、长辈、同事甚至下属晚辈都会投以鄙夷的目光。传统的克己、慎独、吾日三省吾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东西缺少对权力的警惕和反思,要求人生下来就要无休无止地规驯自己,把自己培养成又光又滑的鹅卵石。这样的伦理观念由于缺乏深刻的学理渊源和现代化改造。尚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因此,改革开放条件之下,人们的欲望和创造性被释放出来,一种怪异的不能简单评判的新人格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

但人不应该只是个“我”,他还是社会性生物。从人的自由、人的天赋权力来说,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他性”,尊重社会,仍然是一个社会或个人得以存在的理由。他人是与我同样享有尊严的人,就像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说的,尊重他人,不但要尊重他人与我的一致性,更要尊重他人与我的异质性。因为自我必须与他人共在,他者的陌生性恰恰是超越自我的契机。尊重他人恰恰要尊重他人的陌生性,而不要把他人同化为自我之后才去接纳。过于自我的人实际上在压制他人——她人的自我。社会需要的仍然是既尊重自我价值又尊重他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健全的人格。这样的道理是盛西门们应该记取的。

无疑,这样一种新的人格,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社会学应该给予研究的.也是文学应该予以关注的。作者正是出于某种忧虑和反思,把七零后的某一种典型人格拈出来,作为个案,供人们思考。也许,答案只能在思考之后找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江文艺长篇小说(2009春季卷总第7期郑和下西洋圣西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益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杂志社
商品编码(ISBN) 9770528838003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60
18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