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浙江婺剧口述史(编导卷)/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浓缩了整部戏曲艺术史,被称为徽剧的“活化石”。《浙江婺剧口述史》是一部对婺剧界老艺人的采访集,编者历时五年,走访浙江各地采访近百位婺剧老艺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记录、整理和研究婺剧的传统剧目和剧本、婺剧的表演和唱腔、婺剧的戏服和脸谱、婺剧的演出民俗,并辅以编者对婺剧各行当的介绍和发展历程的研究。本卷为《编导卷》,作为传统地方戏曲,婺剧一度没有专设的编剧和导演,只设“总纲先生”。直到1952年左右,才开始有意识地设立专职编剧和导演。本书集中采访了数位编导,资料丰富、规模可观,是反映当代婺剧发展和成果的珍贵史料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聂付生(1962-),字昌银,湖南洞口县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浙江地方戏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先后师从朱眉叔、李时人、黄霖诸先生。半生求索,人古亦欲出今。现研究浙江地方戏。浙江地方戏,珍之者有之,弃之者亦有之。然不惜之,其悔亦大!余生也晚,决然耕耘于此,庶几觅条研究新路。 目录 前言 导语 卢俊迈篇 整理者言 小荷才露尖尖角 写戏之祸 创作《双血衣》 改编《铁灵关》 编剧,要学会讲故事 方葆元篇 整理者言 儿时的戏曲梦 “搞政治不行,还是搞业务吧” “我是搞艺术的,怎么叫我干农活?” 考察乱弹 处理冗员 啃孤本之乐 给《杨八姐游春》配曲 改编《九件衣》 一片叫好的金华戏 《火烧红梅阁》的改编 时调《骂鸡》 “婺剧团不能给上海” 《三请梨花》的收获 急就章《卧薪尝胆》 石门农场的下放体验 晋京献演:婺剧历史的新里程 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关于“天下第一桥” 《双阳公主》的改编 我记录的几出传统戏 学大寨要学大寨精神 《抓壮丁》的精彩 “一颗也不能少” 《骄杨》的导演点滴 瑞安演出的风波 婺剧艺术片拍摄的曲折经历 重编《西施泪》 被打破的“小圈子” 科学的决策 《李渔别传》的导演前后 《江南第一家》的创作始末 如何写出一本好戏 为演员写戏 如何导演好一出戏 …… 王驯篇 杨典喜篇 徐勤纳篇 徐天玉篇 许朝榜篇 陈良友篇 结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浙江婺剧口述史(编导卷)/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聂付生//方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1005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4 |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48 |
| CIP核字 | 2021031750 |
| 中图分类号 | J825.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