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伯群先生关于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学史新体系的学术思想,既是他长期研究通俗文学,并且又建筑在扎实的新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两者结合的必然结果。本书收录了范伯群先生关于“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文章二十余篇。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图书 |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伯群先生关于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学史新体系的学术思想,既是他长期研究通俗文学,并且又建筑在扎实的新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两者结合的必然结果。本书收录了范伯群先生关于“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文章二十余篇。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序:范伯群教授的新追求和新贡献(陈思和) 我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 开拓启蒙·改良生存·中兴融会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历史发展三段论 《海上花列传》: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的“向前位移”问题 在“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多元共生新体系暨《中国现代通侄文学史(插图本)》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分论易 整合难 ——探求多元共生文学叙事王国之建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小说期刊现代化之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现在进行时” 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 中国大陆通俗文学的复苏与重建 1921-1923:中国雅俗文坛的分道扬镳与各得其所 超越雅俗 融会中西 ——论20世纪40年代新市民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经验 通俗文学的现代化与现代文化市场的创建 论“都市乡土小说”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对“文学大家庭”的重大贡献 黑幕征答·黑幕小说·揭黑运动 《催醒术》:1909年发表的“狂人日记” ——兼谈“名报人”陈景韩在早期启蒙时段的文学成就(附《催醒术》原文)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 ——恽铁樵论 特缘时势要求 以合时人嗜好 ——以评议鲁迅、胡适的有关“谴责小说”论点为中心 移民大都市与移民题材小说 ——论清末民初上海小说中的移民题材中长篇 “两个翅膀论”不过是重提文学史上的一个常识 ——答袁良骏先生的公开信 还原一场面对面的学术论争 ——致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的一封信 为转型期的中国文学史破解疑案 ——推介樽本照雄的《清末小说研究集稿》 “过客”:夕阳余晖下的彷徨(学术自述) 后记 附 论文原载期刊出处及转载情况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伯群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6643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7 |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