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是对于性和爱情以及两者关系的最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性学三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三者构成了“泛性论”的核心。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狭义的男女之事外,实具有更深远的含义。
图书 |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是对于性和爱情以及两者关系的最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性学三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三者构成了“泛性论”的核心。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狭义的男女之事外,实具有更深远的含义。 内容推荐 《性学三论》是弗洛伊德对人性了解最具创意、最永恒的贡献之一,其革命性与重要性足与《梦的解析》等量齐观。在本书中弗氏道出了对人性与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看法。第一篇《性变态》详论同性恋、性错乱、及心理症患者的性冲动。第二篇详细分析幼儿性欲的来源、目的及其表达方式。第三篇《青春期的改变》饮食弗氏著名的原欲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是独一无二的性学理论的经典。它不但是变态心理学学者们的瑰宝,而且,由于它对人性发展作了有系统和完整的探讨,也是心理学家、人类家、社会学家以及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可不读的名著。 《爱情心理学》包含三篇文章,其中对男人恋爱的畸形心理,性无能的原因,以及处女的谜样的含意,都有极精辟的分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目录 前言 原序一:第二版序 原序二:第三版序 原序三:第四版序 致福斯特的公开信——儿童的性启蒙 一 性学三论 第一篇 性变态 第二篇 幼儿性欲 第三篇 青春期的改变 二 儿童的性理论 三 诗人与白日梦 四 本能的蜕变 五 爱情心理学 第一篇 男人的对象选择 第二篇 阳痿——情欲退化现象 第三篇 处女禁忌 六 性道德文明与现代人的不安 七 无意识 第一篇 “无意识”概念的合理性 第二篇 “无意识”的不同含义 第三篇 无意识情绪 第四篇 压抑的动力学与解剖学 第五篇 Ucs(无意识)系统的特征 第六篇 两种系统之间的交流 第七篇 无意识的识别 附录 名词解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地利)弗洛伊德 |
译者 | 罗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7971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1996-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3.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