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陶玉玲画传/中国表演艺术家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陶玉玲主演的第一部话剧是《人往高处走》,而且一上来就演女主角秀梅。这一部戏总起来说是不够成熟。剧中只有一个演二流子的刁六演得比较成功。有一个演员见了这个刁六就笑场,而且笑个不停,导演后来生气了,命令他到外边去跑步。全体都等他跑完回来再接着排,结果他跑了几圈回来一见刁六还是忍不住笑。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自己打自己几个耳光,才算忍住了。在这部戏中,陶玉玲自认为自己也演得很一般。主要是普通话不过关,镇江口音很重。但不管怎样有了起步,而且一起步就是演主角。

第二部话剧是《刘连英》,在这部话剧中陶玉玲扮演王娟,人物塑造的比较成功,比《人往高处走》的秀梅向前跨了一大步。

《刘连英》的导演是茹志娟的爱人、上海作家王安忆的爸爸王啸平。他非常严厉,在刚刚执导完的另一部戏中换掉了女主角,这位女主角为此非常难堪。陶玉玲因此非常害怕,生怕饰演不好被换掉,因而非常努力地领会导演的意图,找感觉,找戏眼,努力按导演要求做到情真意切。

王娟是一个撮合男女主角爱情的角色,令陶玉玲想到了《西厢记》中的红娘。于是她多次到夫子庙去听王少堂的评书《红娘》,到大行宫剧院去看昆曲《红娘》,从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结果这个王娟演得很富创造性,生动活泼。著名电影演员张平曾评价说,是全国各剧团中演得最好的,当时的团长阮若珊还专门写过评价,认为这是一个演得很成功的角色。

令陶玉玲在话剧方面打响全国的是《东海最前线》。这个戏是在到东海前线体验生活之后,由队长白文创作的,陶玉玲在其中演女主角杨赛英。因为表现了解放台湾的主题,被调到北京去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演出。因为要为全国人大代表演出,必须提前一个月进京审查、修改。在北京,第一次演出就遭到了批评,最严厉的是说陶玉玲的表演“做英雄状”。陶玉玲一方面感到委屈,一方面几乎失去了信心。一再向导演提出赶紧换人。党支部给陶玉玲做工作,告诉她“做英雄状”并不是演砸了,只要抓紧改进,是可以演好的。

总政方面则组织各方面力量对《东海最前线》剧进行会诊。特别是让黄宗江和莫雁参加指导排练。黄宗江把陶玉玲与杨兆权(戏中演杨赛英的恋爱对象)一起带到住地后面的山上,指出演爱情戏不能冷冰冰硬梆梆,要有与生活中一样的真实的柔情。英雄人物对敌人要有气节气概,但对亲人尤其是对情人则要有常人的情感。莫雁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重新分析安排,重点的地方都准备了潜台词,提出陶玉玲要有银铃般的笑声。

经过精雕细琢,《东海最前线》剧有了质的飞跃,而陶玉玲的表演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来演出效果非常好。先后在北京、南京、安徽、浙江、福建演出,从1959年一直演到1962年,演出了一百多场。陶玉玲与男主角杨兆权的剧照上了《戏剧报》的封面。

带职下连当兵:至关重要的山东农村生活

在解放军艺术剧院,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必须提及,那就是陶玉玲初到剧院时并没有立即上台演出,而是首先被放到山东的淄博农村带职下连当兵。先是在张店,属于26军的一个连队。

下连队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同战士们一起训练,摸爬滚打;二是当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识字;三是帮助连队搞宣传。但对陶玉玲来说,更重要是住在老乡家,体验到了老解放区人民的情感。

这是陶玉玲第一次真正在农村生活。那时候农村没有电,到了晚上四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一片沉寂,一点声音也没有。只是偶然看到几户人家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小小的很暗淡的油灯或蜡烛。以及偶尔传出令人心颤的狗叫声。在黑夜里行走,常常害怕突然窜出来一条狗,把腿咬破。

有一次,陶玉玲在暗夜中路过哨岗,突然听到哨兵大吼“口令”,陶玉玲吓了一大跳,把口令吓忘了。以后再走近哨岗,远远地就喊:“喂,同志,我回来了”。

在张店,陶玉玲住在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家。老大娘的亲人大多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她本人失去了视力,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老大娘待陶玉玲非常好,每天晚上回来,她都把炕烧好,准备好热水,有时还在灶里烤些地瓜。那地瓜烤得焦焦的特别香。陶玉玲也帮着收拾屋子、挑水。学会了摇辘把汲水,还学会了干一些庄稼地里的活。老大娘与乡亲们经常讲述山东老解放区人民怎样推着小车,千里迢迢支援解放区南下解放全中国,有的村所有青壮劳力都上了前线,都是自愿的。大家都懂得只有解放全中国,穷人的好日子才能巩固,国统区的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陶玉玲在山东带职下连当兵只有半年,但这半年至关重要,不仅使她熟悉了农村,沾染了“村姑气”,而且帮助她理解了老解放区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为今后出演《柳堡的故事》与《霓虹灯下的哨兵》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也可以说,陶玉玲就从这里开始,由一个镇江的大家闺秀、上海的小家碧玉,渐渐变成亿万观众心目中的“村姑”。其中春妮,活脱脱就是从山东来的妇女队长。

P35-41

后记

第一次到陶玉玲家,所见到的是她历年的照片,一纸箱一纸箱地堆在窗下、床边,历年对她和她的作品的报道、评论杂乱无章地码在橱柜里。许多照片、资料非常珍贵,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接见她的照片,有许多已经很陈旧、卷曲,成为孤本。还有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接见她的照片,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陶玉玲是曾经给亿万中国人带来快乐与愉悦的电影与话剧表演艺术家,现已77岁,她的先生黄国林80岁,住在一所很普通的不大的房子里。我与陶玉玲夫妇在一张很简易的方桌上翻看着一堆一堆的资料,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所有关心中国电影的人其实应有责任把他(她)们的成就、业绩、贡献、经验总结出来,流传下去。否则,日后很可能就散失了。

因此,本来我只是一个挂空名的主编,决定自己动手,尽力而为。我非常希望有更多作家、评论家参与我们这个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这可能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而且有着紧迫性。

本书素材、照片均由陶玉玲本人提供,也参阅了少量有关资料以相印证,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引言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中的清纯的田园诗

一 镇江的名门之后,上海的小家碧玉

二 从华东军政大学到前线话剧团

三 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

四 把毛主席看哭了的双经典:《霓虹灯下的哨兵》

五 从“南通六年”到走进八_电影制片厂

六 从《没有航标的河流》到《张培英》

七 特殊的荣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八 生命之歌:抗癌10年拍摄影视片13部

九 有口皆碑:师谊与友情

十 爱情故事:令人叹息而又美丽动人

十一 依然纯朴、平易、热情洋溢

十二 解读陶玉玲:平淡本身就是绚烂

附录 经历、作品及获奖情况

后记

序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哪哎嗨哟,

十八岁的哥哥坐在小河边。

东风那个吹得那风车转呀,

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伴随着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的动人旋律,一个清纯、甜美的“二妹子”形象——陶玉玲,留在了亿万中国人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忆里,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别一样的DNA。

中国电影史上,有不少功力深厚的表演艺术家,有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风格、样式。就女演员而言,有张瑞芳李双双式的泼辣奔放,白杨祥林嫂祝福式的哀怨沉重,田华白毛女式的悲愤刚强,谢芳林道静式的娟秀隽雅,王晓棠金环式的刚烈与银环式的文静……

然而陶玉玲,与她们都不一样,她以二妹子和春妮的清纯、甜美、天然、淳朴的形象,与《九九艳阳天》那样美妙动人的歌谣,与风车、小舟、蚕豆花儿、杨柳、芦苇的自然意象,组成一首电影艺术领域的田园诗,一种极其美好的境界,一种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天人合一”的别一样的艺术经典。即使在大上海的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她仍然是一首田园诗。

你不妨闭上眼睛轻轻地吟唱《九九艳阳天》,细细地体味这个“二妹子”,这个“春妮”。

一只小船撑过小桥、撑出柳阴,船头上站着羞涩的二妹子。

东风那个吹得那风车转呀,

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随着小船行走的,是一首长江三角洲水乡美丽的田园诗,是田园诗化了的带着浓郁的泥土芳香的初开的情窦。

镜头切到风车,那是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地区特有的用于灌溉的风车,白色的风帆、褐色的戽斗。

凤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转哪,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这种歌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品味。“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转哪”,这句词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它唯美,亲切而又古朴,具象而又空灵。它与“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比兴在一起,就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二妹子站在河岸上目送恋人,恋恋不舍而又充满期盼。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

一种遥远等待中的一往情深,或者说是一往情深的不管多么遥远的等待……

陶玉玲最经典的是《柳堡的故事》中对镜理妆的甜美的一笑,还有《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初到南京路时甜美的一笑。

这一笑,留在亿万中国观众的记忆里,标志性地镌刻下陶玉玲的艺术个性,也笑出了那个时代中国电影史的一个令人难忘的年轮。

内容推荐

陶玉玲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她在影片《柳堡的故事》中塑造的二妹子,《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塑造的春妮,《没有航标的河流》中塑造的吴爱花等角色,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以及她所演唱的《九九艳阳天》,更是影响了一代人,成而一个时代的记忆,她也因此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对她的表演艺术予以了恳切的指导,传为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冯国荣编著的《陶玉玲画传》共约3万字,分为十三个部分,全面介绍了她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其中重点介绍了她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陶玉玲画传》有照片300余幅,展示她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主要艺术成就。

编辑推荐

陶玉玲,中国影视女演员,生于江苏镇江。先后参加过《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二泉映月》、《归宿》等影片的拍摄。曾因在电影《任长霞》中扮演任长霞的母亲获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因电视剧《张培英》的表演创作获全军第五届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多次获各种奖励,并于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的“百位优秀演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陶玉玲画传》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画传》丛书之一,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陶玉玲“幕前”、“幕后”的故事汇编而成的生长画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陶玉玲画传/中国表演艺术家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国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00777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7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8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