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曾经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可在岁月的流转和现实的磨砺中却变成一群孤独的少年,狂饮的酒徒,好色的嫖客和漂泊的浪子。醉里看花,梦里落泪,霜风似鞭,冷雨如刀,他们醉倒在酒国愁乡,醉倒在红尘青楼。月冷风清,红袖添香,多少人欣赏他们风流万千的潇洒气度,羡慕他们的自由不羁、我行我素,同情他们身在温柔乡,心却始终在流浪,同时又禁不住发问,何必执着?何须多情?

由曲向红编著的这本《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古代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

内容推荐

有一种松散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大致相通的行为特点,却难以固定和指认其社会阶层属性。在《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中,有一些人,上至皇室帝王,下及落魄文士,在市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矛盾斗争中生活,他们有着诸多怪异行径,拥有置身另类和正统之“夹缝”的特有文化性格,这些行径和性格却恰恰表现出了不可泯灭的生命价值。

《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一书由曲向红编著。

目录

引言/001

浪子:市井文化长河里的一尾鱼/004

 一、市井文化是一条河流/004

 二、浪子在市井文化中的成长/011

 三、浪子的悲情人生/013

放浪中反抗的浪子/015

 一、“元行文人”温庭筠/016

 二、风流浪子柳永/029

 三、浪子班头关汉卿/039

 四、举办百妓宴的状元郎康海/048

放浪中享受的浪子/060

 一、好以妓鞋饮酒的杨维桢/061

 二、第一个死于梅毒的异才屠隆/076

 三、文人中的异类李渔/092

浪子艺术家/119

 一、画状元吴伟/120

 二、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128

 三、吴中才子祝允明/145

 四、奇才陈洪绶/163

浪子皇帝/180

 一、前蜀后主王衍/180

 二、后蜀后主孟昶/190

 三、词中之帝南唐后主李煜/201

 四、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218

结语/237

参考文献/241

后记/245

试读章节

状元郎遭遇中山狼

李梦阳与康海的文学趣味相近,他们与王九思等七人,并称前七子,这是明代有名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七人的文学活动都带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带着拯救国家、扫除腐败的大无畏的勇气,带着挑战世俗、挑战政治的战斗姿态。比如孝宗朝时,李梦阳曾上疏责骂国舅张鹤龄,被判入狱3个月。后来出狱后在路上偶遇张鹤龄,李梦阳便乘着醉酒大骂张鹤龄,并用马鞭抽得张鹤龄掉落两颗门牙,其性格和气节由此可窥见一斑。再比如康海,“与梦阳辈相倡和,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 (《明史》),颇有点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才子气。志同道合,并肩战斗,李梦阳和康海虽然没有多少私人情谊,但神交已久,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如果没有武宗朝时李梦阳的那次牢狱之灾的话,或许他们二人一直都会是惺惺相惜的文友、战友,可李梦阳的这次牢狱之灾,彻底冷了康海的心,也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之路。

孝宗死后,刘瑾专权,李梦阳执笔代写了弹劾刘瑾的奏疏,被刘瑾下人大狱,准备处死。人情汹汹莫敢拯救。李梦阳想到了康海,想到了那个刘瑾一心想结交但却碰了一鼻子灰的康海,于是从狱中给康海传贴,贴上日:“对山救我!”对山是康海的号。为了文友,康海勉为其难,亲自去拜访刘瑾,营救李梦阳。刘瑾听说自己钦慕已久的状元郎前来,慌忙倒屣相迎,留饮坐谈久之。张治道《翰林院修撰对山康先生状》详细地记载了康海和刘瑾的这次会面。刘瑾感到陕西能出康海这样的状元,作为同乡,自己脸上也有光彩,所以他一见面就夸赞康海:“人谓自来状元俱不如先生,真为关中增光。”康海此行的目的是救李梦阳,所以他就把话题往李梦阳的方向上引。他说:“海何足言。今关中有三才,古今所稀少也。”刘瑾很好奇,忙问:“何三才古今稀少也?”康海说所谓关中三才就是:“李郎中之文章,张尚书之政事,老先生之功业。”为了救朋友,康海不得不说违心的话,拍弄权的宦官的马屁,夸赞刘瑾的功业乃关中三才之一。刘瑾不明白李郎中的文章为什么能和他并称,就问:“李郎中为谁?乃与我并耶?”康海这才说道:“是今狱中李郎中也。”终于引出了李梦阳。刘瑾亦想到了李梦阳,忙问:“非李郎中梦阳耶?”康海曰:“是。”刘瑾说这个李梦阳应死无赦。康海忙说:“应则应矣,杀之关中少一才矣。”可能这个太监刘瑾真的太想拉拢康海了,第二天就真的上书请求赦免了李梦阳。

康海侠肝义胆,用假意逢迎讨好救出了李梦阳,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永远地被抹上了道德的污点,此生都难以洗刷。正德五年(1510年),作恶多端的刘瑾终因谋反罪被明武宗凌迟处死。朝廷彻查刘瑾一案时,康海因为救李梦阳时曾经亲近刘瑾,受到牵连,被人弹劾而列为“瑾党”;加上此时正是李东阳为相,他素来忌恨康海,所以不辨真相,不为康海洗冤,反而顺水推舟,落井下石,将康海削职为民。此时,李梦阳早已官复原职,已成反刘楷模的他,且不说为康海两肋插刀,居然连一句公正之言都没有,一直都是袖手旁观,不置一词。世态炎凉,未见如此忘恩负义之人。

后来康海创作了杂剧《中山狼》,讲述东郭先生救下了一只中箭逃命的中山狼,可这只狼脱险后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以充饥。东郭先生当然坚决反对,后来这只狼就答应询问三老的意见,再决定吃不吃东郭先生。先是遇到老杏和老牛,他们都说该吃。最后遇到杖藜老人,才用计杀死了这只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很多人都说这正是在影射李梦阳的忘恩负义之举。

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时救此狼。

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

——康海《读(中山狼)》

从康海这首诗自嘲的语气看,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味,所以影射李梦阳应该只是旁人的看法,起码康海并非心胸如此狭窄之人。这篇杂剧应该是骂尽一切背恩负义的无耻之徒,而非单单影射李梦阳。但“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文学作品一经产生,便属于广大的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旁人读到讽刺影射李梦阳乃中山狼,为康海打抱不平,亦是无可厚非的。谁让侠义心肠的他真的遇到了一只白眼狼呢!

P52-54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悠远深沉、丰厚博广,犹如河汉之无极。对历史文献的发掘、梳理、认知与解读,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借以丰富坚实的史料,佐以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倚以现代的思维和理性的眼光,立以历史的观照与文化的反思,将某些文化精神进行溯源与彰显,以启发读者的新审美、新思考和新认知。

何谓“文化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中国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旨,以传承中国文化为责任,以求提升中国民众的人文素质。而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需要新的努力;传统文化解读与现代意识反思之间的纠葛与交融,需要新的形式。正如陈从周先生在《园林美与昆曲美》中所说的那样: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欣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嘣嚓嚓”,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嘣嚓嚓”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

《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亦如陈从周先生所言之“园林”与“昆曲”,正是以展示中国文化此种意蕴与神韵为己任的。

何谓“边缘”?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降落民间,走向大众,体现了对大众文化和下层历史的更多观照。由此,“大历史观”下的文化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角度渐显多层次,于是,那些不处于主流文化中心的,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或散落在历史典籍里的,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或事,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丰满了历史的血肉。对于这些人或事的阐述与解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透视与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义亦甚为厚重而深远!

何谓“话题”?《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文化解读的别样文本,讲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采用“理含事中,由事见理”的写作风格,由话入题,由题点话,以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述,生发出个人新见和一家之言。这种解说方式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绝不戏说杜撰,亦非凿空立论,正是现如今大多数中国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呈现出学术与趣味的统一,“虽不能至,固所愿也”!

《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二辑共计五种:

文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构成之一,却又是一个极其庞杂纷繁、差异悬殊的复合体,他们广泛存在于不同阶层,并标志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人生价值取向。《华土诗性:文士之漫游天下与山水文学》将文士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真情触摸风景的行为方式与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加以结合,贯以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山水文学史,揭示出“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性情”的审美奥妙。《山中岁月:隐士的生活与心灵轨迹》叙写的是隐士这一特殊人群的共有文化品格,即摒弃传统正统仕途的诱惑,率性而为,于山野田间实现真性情。他们归隐的动因各异,其各自的隐逸生活也各不相同。而《风流倜傥:雅士的闲情逸致与处世之道>则因事显人,在沧桑的岁月中,他们特立独行的本色气质更显超迈凡俗。他们的生活机遇、境界,乃至细微的举止和历史追想不尽的风骨情致,也折射出了某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历史上还有一类人,他们具有一种明晰的共同性,因此形成了一个群体。《梵音清韵:诗僧画侣面面观)向我们展现了佛教使中国艺术更加空灵、艺术使佛教更具人文底蕴的精彩图卷;同时,也探索了参禅之风对诗歌、绘画、书法、神韵情趣的熏染与影响。注目于诗僧、画僧与书僧的超脱澄澈,寻迹于他们的雅会风流、精神禅悦,从中能赏析到他们在笔墨深层充塞流溢着的狂逸之气,以及兼为艺术家的居士那僧俗两界的般若观照。

还有一种松散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大致相通的行为特点,却难以固定和指认其社会阶层属性。在《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中,有一些人,上至皇室帝王,下及落魄文士,在市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矛盾斗争中生活,他们有着诸多怪异行径,拥有置身另类和正统之“夹缝”的特有文化性格,这些行径和性格却恰恰表现出了不可泯灭的生命价值。

诗云:“鹤鸣于阴,其子和之。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浸染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渗透着对文化传承的理想追求,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本丛书将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中国边缘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

二0一一年元旦

后记

落笔之际,思绪万千。

人生不过百年,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可有人过的是快乐的百年,有人过的是寂寞的百年,有人过的则是痛苦的百年。他们曾经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可在岁月的流转和现实的磨砺中却变成一群孤独的少年,狂饮的酒徒,好色的嫖客和漂泊的浪子。醉里看花,梦里落泪,霜风似鞭,冷雨如刀,他们醉倒在酒国愁乡,醉倒在红尘青楼。月冷风清,红袖添香,多少人欣赏他们风流万千的潇洒气度,羡慕他们的自由不羁、我行我素,同情他们身在温柔乡,心却始终在流浪,同时又禁不住发问,何必执着?何须多情?

是啊,人生在世,如尘如土,终究化为落定的尘埃。曾经懵懂的年华,曾经灿烂的笑容,曾经凌云的壮志,都敌不过时间的翻云覆雨手,任你活得再多姿多彩,也会去得无影无踪。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要执拗地与痛苦为伍,决绝地与主流社会抗争呢?或许对于这些风华绝代、豪情勃发的才子来讲,不能青史留名比失去了生命还要让他们心痛。那如影随形的寂寞,地老天荒的失落,找不到精神家园的悲凉,尖锐地刺痛着他们的心。他们对酒当歌,望月浩叹,纵饮狂欢,义无反顾地燃烧着灼热的生命,宛如烛火般爆出灿烂的灯花,留下美丽的传奇。虽然只是这样徘徊在主流的边缘,但他们的人生终究没有沉寂下去,终究还是燃烧出了光华,成就了不朽的声名。时至今日,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已经远去,而他们的名字却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光芒四射,分外耀眼。

夜凉如水,蛩声如诉,今晚的月色真好,幽幽的清辉遍洒人间,刹那间想起了食指的《命运》: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当生命的青稞在辗转飘零中,失去了青春的锐气和锋芒,当命运决定了他的一生只能是一片随风飘落的枯叶,他宁愿成为一棵野生的荆棘,哪怕历尽沧桑,哪怕蜇刺心痛,也要如火般燃烧生命,和命运抗争一场,哪怕在命运中挣扎着死去,也要在死后留下一抹光辉。其实,这些在命运的浪涛中漂泊挣扎的浪子何尝不是如此,背负命运,踏上征程,不管前方是坦途还是坎坷路,都一往无前地升腾,燃烧,绽放,尽情展现生命的美丽。孔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知命,不以命好喜,不以命差悲,接受命运,懂得进退,又永不放弃自身的努力,人是否都应当如此,要在命运的河流中活出自己的精彩,即便肉体死去,也要让精神永存不朽?

曲向红

2010年9月22日于山东财政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向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021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