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就好似一位驰骋沙场、冲锋在先、永不疲倦的老将.绝不随后现代之波,从未逐文化研究之流,而是循后学而思,从而以超越后学为鹄的。透过这些浸渍血性的文字,我们体悟到了一种中国学者独具的文化良知,一种充满浪漫情怀的信仰支撑。正因为此,《走出后现代》虽未标”新”,但却立”异”.它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而这恰恰是我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丧失已久的了。

目录

序——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

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兼及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前言

导论

第一单元 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与思想潮流全球化/后现代/现代性

一 全球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总论

二 全球化从自由竞争到组织化的发展

三 全球化的超越性

四 全球化第三阶段

五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上)——跨国资本与国际联盟

六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中)——“市场原教旨主义”问题

七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下)——民族国家的民主改革目标

八 全球化第三阶段的社会结构

 (一)失业率与工人阶级状况

 (二)知识经济与超富阶层

 现代性与后现代自由主义

一 自由概念与自由主义

二 马克思的自由观念

三 后现代的自由主义

四 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

五 新自由主义的“包容”性——罗尔斯与哈耶克的区别

六 新自由主义自身的矛盾

 现代性与后现代恐怖主义

一 由恐怖主义本源展开的论说

二 原教旨主义还是反教旨主义?

三 面对死亡与灾难的快意

四 信仰与宗教

五 宽容与新启蒙

 无边的现代性

一 现代性与民族身份认同

二 现代性的张力

三 现代性与“后现代之后”

 未来世界图景与乌托邦

一 对于全球化的乐观与悲观之争

二 罗蒂的自由主义美学乌托邦

三 沃勒斯坦的“有托之乡”

四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和“再部落化”

五 科斯洛夫斯基的“后现代文化”

六 杰姆逊的“未来文化”

七 阿尔布劳等的“全球主义”

八 小结:哈贝马斯的“社会系统自调节”

第二单元 后现代的思想和文化逻辑

 一个后现代的哲学幽灵——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一 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

二 模态逻辑本质主义之悖理

三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之误读

四 反本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纵横于后现代的解构主义

一 解构主义与虚无主义

二 从尼采到希利斯·米勒——“欣喜的智慧一修辞性阅读”

三 解构主义会不会过时?——从解构到解放

四 解构主义与“左派”运动

 解构主义与后马克思文本

一 向马克思致敬的“好时候”

二 后马克思文本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

三 “不可解构”的东西与“后之后”

四 “后马克思文本”与文化研究

 潮流/历史与后知识分子

一 在“认同逻辑”与“反抗逻辑”之间

二 力比多生产与话语生产

三 后知识分子与历史总体

 从文本主义到文化研究

一 文本与文化

二 走向语境的文化研究

三 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研究的源与流

 (二)文化研究作为“后学科”——文化研究的学科间性

 (三)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间性

 (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四 文化研究中的文明问题

 (一)中西语源上的考察与比较

 (二)文明与进步主义历史观

 (三)文明/文化与现代/后现代

第三单元 美学维度与消费文化

 美学之后现代逆转

一 美学“在场形而上学的遮蔽”

二 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科学美问题

 (一)“科学美”的新语境

 (二)“科学美”的理论误区

 (三)“科学美”价值论错位在哪里?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

 (一)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之“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感性与理性

 (三)“日常生活实践”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四)“身体”的含义与“身体美学”

 (五)性文化及其产业化

 (六)身体的自由与解放

四 科技腾飞与艺术终结——关于高新科技与艺术的几个问题

 (一)艺术“终结”与“进步”的概念

 (二)超真实、符号生产与虚拟性

 (三)存在的时间性与商品拜物教

 (四)身体直接性与精神分裂症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主义——演艺圈与文化市场

一 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

二 后殖民文化中的中国演艺圈

三 演艺人——人格萎缩与心理困顿

四 高雅艺术与文化市场

 多元文化景观与美学维度

一 红地毯下的“可可西里之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之转轨与裂变

二 油画人物画的三岔路——杨飞云/陈逸飞/方力钧

三 象牙塔之外——“另类”大众文化

四 尘埃何时落定?——小说《尘埃落定》的一种解读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一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

二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主义

三 消费与生产——一种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设计

四 符号消费与审美附加——在使用价值之外

五 “后阶级”社会结构与文化消费主义

 (一)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

 (二)购物的女人

 (三)广告作为“文化暴力”

六 文化消费主义在中国——畸形的消费社会

 (一)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

 (二)北京的消费水平比纽约还高

 (三)“城市美化运动”与文化消费主义

 (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五)消费主义/幸福总值/社会危机

七 人类进步文化的使命

 (一)进步文化的人性标准

 (二)文化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四单元 走出后现代——与前“前现代”相遇

 社会发展模式与“卡夫丁峡谷”问题

一 马克思论社会发展的四种模式

二 发展模式的“两可性”与“定一性”

三 两种线性——“超历史”与“历史”

四 “俄国公社”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五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六 列宁主义与自由主义

七 国家与市场及资本主义

 大,逝,远,反——“大道之行”与全球思维

一 “大道之行”与“整个历史运动”

 (一)“道”是什么

 (二)道/行/思/知

 (三)新儒学与现代性

 (四)前“前现代”与后“后现代”

二 先秦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

 (一)“法自然”:老子的自然观

 (二)“天人合一”论

三 先秦儒家的民主思想

 (一)“天地交”/“万物通”

 (二)仁学的体系化——“选贤与能”与“举直错诸枉”

 (三)民主/民本与德政

 (四)儒法之争与秦政之失

 (五)尧舜之世与孑L孟之道

四 孔子的天命观与革命观

 (一)《易经》与《易传》

 (二)《易》之辩证法与孔子的革命论

 (三)“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是和平主义者吗?

 (四)中庸之道与真理之识

 (五)“天地革而四时成”——孔子的革命思想

 (六)“革之时”与后革命氛围

五 新东方与全球知识分子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中心与中心主义

 (三)“发现东方”与“消解中心主义”

 (四)马克思论欧洲中心与世界文学

 (五)“认识你自己”与“日三省吾身”

 (六)“反者,道之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崇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00533
开本 16开
页数 5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77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89
丛书名
印张 39.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72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