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年前,五声音阶在中国就有了第一次的总结。音乐本来自民间,有的流传到宫廷经专业乐师的整理,又返回民间,并得以推广流行。唐、宋、清以来音乐的收集较多,但系统的科学整理研究还不够,因此造成五声音阶为源的概念较为淡薄。
若把五声音阶作为源来研究,这对我们各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有着启发性的作用,在此可发现它们都是由五声音阶发展而来。作者陆仲任编著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希望把毕生研究得出的一点心得留给后人,以供参考,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为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而努力。
| 图书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两千五百年前,五声音阶在中国就有了第一次的总结。音乐本来自民间,有的流传到宫廷经专业乐师的整理,又返回民间,并得以推广流行。唐、宋、清以来音乐的收集较多,但系统的科学整理研究还不够,因此造成五声音阶为源的概念较为淡薄。 若把五声音阶作为源来研究,这对我们各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有着启发性的作用,在此可发现它们都是由五声音阶发展而来。作者陆仲任编著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希望把毕生研究得出的一点心得留给后人,以供参考,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为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而努力。 目录 前言 陆仲任文选 五度协和是民歌旋律的基础 谈“主题旋律”的构思 广东音乐琵琶曲《雨打芭蕉》探析 广东音乐旋法探讨 广东音乐音阶调式探讨 粤乐和声与多声部探索 粤乐旋法研究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形成与发展的探索 陆仲任创作思想和方法 附文 陆仲任:音乐在教育中传承/冰山 橘叶杏林仁者寿——写在陆仲任先生九十寿辰之际/郑良文 吴雪梅 备受敬重的作曲大师民族音乐理论家陆仲任/卢庆文 我的老师陆仲任/王小玲 回顾老师对我影响的点滴——写在陆仲任先生100周岁之际/符美霞 学生李耿瑞恭祝陆仲任先生身体健康/李耿瑞 陆仲任对乐器改革的贡献(一)——蔡余文访谈录 陆仲任对乐器改革的贡献(二)——胡奇文访谈录 谈陆仲任(一)——崔金书访谈录 谈陆仲任(二)——程远访谈录 附录 陆仲任简介 陆仲任主要音乐论著及作品创作年表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陆仲任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2578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14.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5 |
| 宽 | 141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3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