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和陈翔等人编著的《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一书关注的流动人口问题,其实事关当下大量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作者全景式地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现状,在写法上,则采用了纪录片手法,在搜集和梳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个体农民工的命运放在流动人口的大背景中考察,读来令人动容,发人深省。
图书 | 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旦和陈翔等人编著的《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一书关注的流动人口问题,其实事关当下大量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作者全景式地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现状,在写法上,则采用了纪录片手法,在搜集和梳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个体农民工的命运放在流动人口的大背景中考察,读来令人动容,发人深省。 内容推荐 《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是一群年轻的媒体人对中国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所作的精彩书写。 上世纪70年代后,执政党和政府让利让权,开启城乡,地区间的人口流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流动延续至今,仍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城乡生活生态。 《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作者走访重庆、武汉、广州和东莞等流动人口的输出和输入地区,记录流动人口的生活艰辛和命运改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护、流动人口的性生活、不断更新的流动人口服务政策——这些都是本书所采写和再现的内容。 这是记录中国流动人口命运的用心之作,被书写的现实难说完美,但变化总能让人看到希望。 目录 开篇 2010:朝“体面”艰难向上 第一部分 流动中找寻希望 第一章 浩荡中的荒芜 第二章 富士康: “又一个用毛走了” 第三章 生命之花何以就此凋谢 第四章 让“草根”步人繁华 第五章 带着理想走向“新生” 第二部分 伤了“手窝”空了“被窝” 第六章 猝死以及四只残掌 第七章 令人唏嘘的“被窝子” 第三部分 因为流动所以留守 第八章 留守儿童:一个被独立的幼小群体 第四部分 危机2008 第九章 流动尴尬总爆发 第五部分 岁月如歌故事似河 第十章 流动着,痛苦着,向上着 第十一章 10年后,汉正街还有没有“扁担” 第六部分 流动历史样本 第十二章 农民工:潮起广东 第十三章 重庆故事 第七部分 总有一盏明灯在前方 第十四章 在流动中找回曾经的家园 第八部分 治一安一流动 第十五章 给流动者一个可以安身的驿站 第九部分 在第二故乡 第十六章 把流动的那层窗户纸捅破 第十部分 人一城一房 第十七章 是人成就城,还是城成就人 第十八章 并不太雅的城市“蓄水池” 第十九章 我要出去闯,不管以什么方式 第二十章 洛溪:江之左岸 第十一部分 互通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流动让“收容”远离 第二十二章 广州流动人口发展趋势 第二十三章 高铁时代的艰难流动 第十二部分 与世界利益攸关的中国流动 第二十四章 辛苦我一个拯救全世界 尾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旦//陈翔//王鹤//李栋//徐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80702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24.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