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俄罗斯散文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虽然在俄文中,散文这个词对应着韵文之外的广泛文体,并不代表并立于小说的文学体裁;实际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文字,它们以书信、日记、自传、回忆录,或是随感、序跋、游记、评论的形式,直接表现作者的观点或情感。本书精选了俄罗斯散文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题材有别,风格各异,却都是深邃思想与精湛艺术的完美结合。

内容推荐

虽然在俄文中,散文这个词对应着韵文之外的广泛文体,并不代表并立于小说的文学体裁;实际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文字,它们以书信、日记、自传、回忆录,或是随感、序跋、游记、评论的形式,直接表现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它们的使命首先是准确而富有说服力的表达,并不刻意追求语言的精致。出之以坦诚真率的心地,是这一类文字的共性。普希金在谈到散文时指出:“确切和简洁,这就是散文的首要优点。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没有思想,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作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普希金的散文作品和他的诗作一样,堪称典范。本书收录了俄罗斯散文的经典之作。

目录

序 

奥伦堡省一个猎人的枪猎笔记

哲学书简

自传:我的家世

关于《死魂灵》的四封信

致果戈理的一封信

果戈理

普希金

该明白了

落叶

开端与终结

不合时宜的思想

韦尔加

毒蛇的自白

大自然的日历

声音和眼睛 

阿米蒂奥·莫迪利阿尼

斯克里亚宾

人道主义和当代

巴勃罗·毕加索

致帕斯捷尔纳克书

金玫瑰

人和自然

日出之前

牛犊顶橡树

掌上珠玑

树号

弗拉季米尔·索洛乌欣

幻象

试读章节

针叶树喜欢黏稠的土壤,而松树则更喜欢沙土地,在真正的黑土地上,松树的数量少得可怜,只有在裸露着沙土和碎石的山上才能见到。我不喜欢针叶树,不喜欢那种忧郁而乏味的绿色,不喜欢针叶树下的沙土地和黏土地。这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习惯了阔叶林和肥沃的黑土地的缘故吧。阔叶树的叶子形状各异,看上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在我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奥伦堡省的一些县里,松树是极其罕见的。因此,我也就只能谈谈阔叶林了。

阔叶林大多是许多树种混合生长在一起的,但偶尔也会见到只长有单一树种的小片树林,例如橡树林、椴树林、桦树林或者白杨树林。这些树种很普遍,在数量上要比其他树种多得多,适合做建筑用材。当各样树种混合生长在一起,组成一大片绿色的树林时,树木看上去都是一样美丽,但若是单独比较,还是有一些树种略微逊色一些。有着白色的树干、淡绿色叶子的白桦树,枝繁叶茂,令人心旷神怡;但还有比它更好的树,那就是椴树,它体态匀称,枝叶茂盛,叶子圆润,开花的时候,散发出甜蜜的气息,它的树叶颜色不很鲜亮,而是一种柔和的绿色。一直以来,椴树韧皮都被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民用来做树皮鞋;槭树也不错,它高大、挺拔、漂亮,但是在我所熟悉的奥伦堡地区却很少见到,而且也都没有长到应有的高度;高大、伟岸、有好几抱粗的老橡树,可以生长几百年,小橡树却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颜色是深绿色的,晦暗、没有光泽,每个叶片上有一个小开口,肥厚而结实,只有这一点才能让人联想到那伟岸、挺拔、历经风雨而不衰的老橡树;山杨树无论从外形还是从内部结构来说都是建筑用材最后选择的目标,白杨树叶随风颤动,但很少引人注意,只有到了秋天才会显示出它的魅力来:这时,它那早熟了的叶子已经呈现出金黄和深红的颜色,当其他的树木还是绿意浓浓时,这样的颜色就显得格外的鲜亮,在秋天落叶时节为森林增添了许多诗意和鲜活力。

“开始生长”和“正在生长”的林子,也就是说那些幼林,看上去非常令人愉快,特别是从远处望去,树叶的绿色是那样的新鲜、生动,只是树阴很少,小树长得纤细、稠密,很难穿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树木会因拥挤而渐渐干枯,只有那些生命力强的树木才会吸收到土壤里的营养,渐渐地纵向、横向生长。

一行行排列紧密的高大、古老的树木巍然挺立,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但是这里所说的“古老的”不应该理解为已经衰老得没有叶子的老枯树:树木一旦到了这种程度,看上去大多是极其凄凉而忧伤的。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种类的生长都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说来,森林大都是由不同年龄的树木组成的:那些衰老的树木,在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之后,变得完全干枯了,在众多枝繁叶茂的树种中——显得那样的渺小、平庸,不为人所注目。在森林里,有时你会见到一些橡树、椴树、白桦树和山杨树的巨大的树干横在地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树木长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干枯,然后从根部开始腐烂,最终被暴风雨吹倒在地。这些树木倒塌的时候,会压弯或折断邻近正在生长的树木,后者在受到这样的打击之后,尽管看上去样子很难看,但却还能继续生长,只是树干被弯向一侧,接下来要么就地生长,要么弯成一个漂亮的弧线形生长。我们回过头来说横在地上的树干,尽管它的内部已经腐烂,但它的外形却能完好地保存很长时间,而且树皮上长满了青苔,甚至青草。有的时候,我匆匆忙忙地赶路,会不经意地碰到这样的树干——一脚踏上去,脚穿过树干径直陷进土里。于是,一团团腐烂的粉尘几秒钟内就将我包围住……但是,这一点意外并不会影响人们去欣赏身边的绿色世界,欣赏那清新、朦胧、安静的氛围。炎热的中午能看见茂密的森林该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一件事情啊!林中纯净的空气是那样清凉、怡人,而宁静的氛围又让人心神平静,当有风吹来时,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真是绝妙的大自然啊!森林的朦胧美给人一种神秘的、未知的印象,野兽、飞鸟和人的声音在这里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奇怪了,变得无法捉摸了。这是一个特别的世界,人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它以超自然的生命力,比如人们常用“林妖”、“森林姑娘”来比喻森林,对于河流、湖泊中的漩涡,人们则称之为——“水妖”。但是,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森林却可怕极了。这时,尽管地面上很安静,但树干却吱吱响着,呻吟着,干树枝噼噼啪啪不停地断裂着。一种不由自主的恐惧感袭上心头,迫使人赶紧向开阔的地方奔跑。

在森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漂亮的飞禽,它们叫声各异,种类繁多:细嘴松鸡悠然自得地闲聊着,花尾榛鸡吱吱叫着,丘鹬嘶哑地求偶呜叫,鸽子发出各种咕咕的叫声,鸫啾啾地尖叫着,黄莺悦耳凄凉的叫声此起彼伏,长有花斑的布谷鸟呻吟着,羽毛各异的啄木鸟不停地敲击着树干,黑啄木鸟呼号着,松鸦、太平鸟吱吱叫着,林中的百灵、蜡嘴雀及各种各样无以计数的长着翅膀、会啁啭啼鸣的小生灵们不停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充斥着整个空间,使安静的森林鲜活起来。鸟儿们在树枝上、树洞里筑巢、生蛋、哺育孩子。也正因如此,鸟儿们的天敌貂、松鼠和嗡嗡叫的野蜜蜂也在树洞里安顿下来,不停地窥伺着鸟儿们的一举一动。在树木众多的林子里,野花野草很少,因为树木密集,枝叶挡住了光线,林子里总是阴暗的,这对于靠阳光和温度来维持生命的花草的生长非常不利。这里最常见的是齿状蕨类,叶子又绿又密实的铃兰,茎秆细长的紫罗兰,还有一团团红彤彤的成熟了的石生悬钩子。空气中散发着潮湿的蘑菇气味,这之中气味最浓烈的,在我看来特别好闻的是卷边乳菇的气味,它们总是一蔟一蔟地从腐烂的树叶下面冒出头来。

在这样的阔叶林里,常常会有熊、狼、野兔、貂和松鼠出没。提到松鼠,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毛色微白,另一种全身纯白。不知为什么人们管前一种叫做“葫芦”,后一种叫做“飞鼠”。“飞鼠”的前爪和后爪都长有一层薄薄的皮蹼,皮蹼一伸开,就可以帮助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而且跳跃的距离非常远。有一次,当“飞鼠”飞一样地跳跃时,我朝半空中开了一枪,结果竟射死了在旁边飞行的一只鸟儿。同样,林子里也有凶猛的飞禽,它们将巢就筑在粗大的枝杈上,如各种鹰、鹞、白尾鸟、红脚隼等。有些地方树木密集,难以通行,在浓密的树阴下,世世代代繁衍着猫头鹰、鹦和长耳朵雕鹗,它们在深夜里凄惨古怪的叫声使一贯胆大的人也胆战心惊。民间把这种叫声看做林妖在大喊、大笑,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P2-4

序言

俄罗斯文学从来不缺少担当。对于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切关怀,是俄罗斯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种关怀贯穿于许多经典作家文学生涯始终,成为他们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的确,他们的主要精力献给了小说、诗歌,或者戏剧,那些奠定他们文学地位的代表作品。与此同时,面对纷繁多舛的现实生活,他们从不回避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写作态度决定着,需要更便捷的形式介入生活。虽然在俄文中,散文(лроэа)这个词对应着韵文之外的广泛文体,并不代表并立于小说的文学体裁;实际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文字,它们以书信、日记、自传、回忆录,或是随感、序跋、游记、评论的形式,直接表现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它们的使命首先是准确而富有说服力的表达,并不刻意追求语言的精致。出之以坦诚真率的心地,是这一类文字的共性。普希金在谈到散文时指出:“确切和简洁,这就是散文的首要优点。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没有思想,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作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普希金的散文作品和他的诗作一样,堪称典范。果戈理曾形容普希金,“他的笔是会飞的”,“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对象的特征”。一篇短短的自传,也能传达出庄重而灵动的风致。普希金提出的标准,得到普遍认同,预示着注重思想的观念,成为俄罗斯散文发展的主流。

恰达耶夫被普希金称为“我心灵力量的医治者”,一位富有启蒙意义的俄罗斯思想家。他的《哲学书简》在生前虽只被允许发表了一封,却不啻为一颗炸弹,引起强烈的反响。他较早意识到,俄国历史定位和发展道路中,东西方问题的重要。他对于俄罗斯传统痼疾的批判,戳到了很多人的痛处,连沙皇本人也出面干预,下令关闭刊出该信的杂志,宣布作者为疯子。恰达耶夫以《疯人的辩护》予以回应。他在书简中所展示的思想的力量,使俄国初步具有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

《哲学书简》首次刊发后十年,又一部书信体散文的出版再次激起轩然大波。这就是果戈理的《致友人书简选》。一方面是沙皇书报检察官的粗暴删禁,一方面是别林斯基等批评家的无情批判。果戈理陷于孤立、苦闷,写信申辩,又引出别林斯基著名的《致果戈理的一封信》。年轻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宣读这封信,被作为罪名之一判处死刑,其影响之巨,可见一斑。《致友人书简选》出版后的风波,标志着关于俄国历史定位和发展道路的思考,一直在知识分子中延续、深化,并不断产生着争论。以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舍斯托夫、弗兰克,以至洛扎诺夫、索尔仁尼琴等人的文字中,都可发现这一思考和争论的轨迹。争论终究是好事,特别是在呆滞、庸钝的社会氛围中。后世读者由此多了一些了解历史的视角,文学宝库也因各自敞开心灵的倾诉而丰富多彩。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一样,是复杂、微妙,甚至是矛盾的,试图规范人的内心的观念形态,常常遮蔽着事物的多样性,而直接诉诸内心的写作,一旦冲破观念的束缚,将会展现世界无限多样的图景。在这个意义上,散文写作是对于人的补充和完善,并由此确立了自身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说,抛开《致友人书简选》,我们将难于看到一个完整的果戈理;那么同样,缺失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和回忆录、托尔斯泰的政论和劝诫文字、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我们就得不到完整的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在这里,俄罗斯散文显示了“心灵中的真实以及从心灵中创造的事件,具有何等的意义”(果戈理)。

表现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需要相应的形式。俄文中虽然没有独立的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概念,却不乏在文体上孜孜探索的作家。也许,没有约定俗成的套路,散文写作可以更灵活随意,作家的个性气质更容易浸润于文字之中,形成独特的文体。洛扎诺夫的《落叶》,就是一个范例。他说:“文学的本质并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内心对倾诉的需求。”要保持直接来自灵魂的“呐喊,叹息,飘忽的思绪,飘忽的情感”的本来面目,就势必突破现有的文学规范。这种来自于个体生命的心灵诉求,影响于后世的,并不是可供复制的文字模式,而是其精神的当代性。白银时代的作家们,呼应着洛扎诺夫,以各自的创作展现20世纪对于人的新的启示与挑战。阿赫马托娃、帕斯捷尔纳克、曼德里施塔姆、茨维塔耶娃,他们生逢革命和动荡年代,希望以诗歌保有个性的独立,对于艺术追求的单纯之心,和跌宕坎坷的生活经历,形成悲剧性的比对,予创作以动力,却不见容于当世。由于其诗人背景,他们的散文气质典雅、隽永,现代感强,更富于文学意味。爱伦堡是他们中间的另类,文艺思想几度转折,50年代的“解冻文学”因他而名,晚年散文雍容大度,颇具沧桑感。

俄罗斯散文还有一个主角,就是大自然。辽阔的土地,无边的森林和草原,严酷的生存环境,使俄罗斯人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昵和敬重。这种情感投射到作家笔下,抒写自然风物的文字,总是充满家庭的气息。既不同于中国文人借自然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的山水小品,也不同于欧美生态文学,出于人类自身利益,以自然保护者自居的优越感。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最早以纯粹的俄罗斯语言,描写森林、草原、沼泽地和隐匿其中的各种生灵,“亲切而又率直,灵活而又精巧。”(屠格涅夫)他以“一种难以形容的忧伤”,讲述大树被伐倒时的样子,希望以树木的灵性,“唤起人们对它的敬仰与同情”。他的渔猎散文是和《家庭纪事》一起著名的。屠格涅夫和蒲宁都是散文大师,他们关于19世纪俄罗斯农村的作品,满是忧伤的笔调,只要接触到自然,就抑制不住喜悦的怀恋。没有比普里什文更钟情于大自然的作家了。他穷其一生,与大自然相伴,为大自然写下上千万字日记式笔记,称之为随笔,亦可视作散文诗,总之,这是普里什文为大自然独创的一种文体。他说:“我的笔记并不是老一套的我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些笔记确实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写成的——后来几乎没有做任何加工,只凭大自然中的节律联结在一起,这种节律,在人的心灵中也引起了相应的运动。”普里什文的文字是俄罗斯风格的,却又含有东方式的智慧。在生平自述中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在三十年代初就已在《人参》中表达出了东方人和西方人之间,中苏两国伟大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的思想。”普里什文于1954年1月16日逝世,在15目的日记中写道:“昨天和今天天气都很好,这样的好天,会使人突然醒悟,觉得自己挺健康。”

普里什文的影响是广泛的。他的文学成就开创了科学与诗学完美结合的新领域,也启发着后辈作家,面对共同的世界,如何保有自己的眼力。普里什文的追随者中,帕乌斯托夫斯基是继往开来的一位。他喜好漫游,对大自然和人的内心,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他善于从习常的普通人和普通事物中,“获得一种新奇的力量,一种初次发现的力量。”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形成独特的风格。他说:“真正的散文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20世纪50年代后期,抒情性散文给当时的苏联文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别尔戈利茨、邦达列夫、卡扎科夫、索洛乌欣,他们的作品是时代转折的回应,也留下普里什文、帕乌斯托夫斯基艺术品格的印记。

俄罗斯作家是敏感而多情的。几乎每一位作家,在创作巅峰期,都会留下一部回忆录,对往日的朋友,特别是前辈或同辈作家艺术家,倾注真诚的情感,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本书对于这一类文字给予特别的重视。这里面集中着优秀的散文作品应该具有的所有质素,不只对于所写到的人,对于作者自己和所经历的时代,都是一面镜子。当然,历尽沧桑的人,会从其中读到更多的意味。这一切对于我们是多么珍稀。屠格涅夫在《文学回忆录·代序》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只有对于完全退下了舞台的事物,我们才能说出真理、公允全面的真理来。”让这句话伴随着读者,进入俄罗斯的散文世界吧。  谢大光

2009年6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俄罗斯散文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大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8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