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以最佳的状态作出最正确的投资决策,让“理性”的大脑走出失控的“情绪”,克服投资偏差、化解心理压力的自助妙方。

虽然成功的投资需要基本的投资概念,但是想在投资界出类拔萃,就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一书作为指南,你很快就会发现,熟悉市场局势与掌握大脑运作状态,可以有效提高投资整体获利。

内容推荐

大脑的某些决策方式很诡异。可惜的是,在金融市场上,这种“诡异”的决策方法对获利并没有帮助。没有人比作者理查德·彼德森更明白这一点。彼德森是市场心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以前曾做过交易员,并且开发了心理导向交易系统,还做过操盘手,他很清楚潜意识的偏差对投资决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今天,通过《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一书,彼德森希望与您共同分享他在这一领域的宝贵经验。在神经金融学——神经科学在投资上的应用研究——心理学以及行为金融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本书详尽说明了多数投资者所犯的“先天性”错误,以及克服决策障碍,改善投资技巧的简单方法。

《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一书简单介绍了最基本与最常见的投资偏差,列举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牛顿与南海泡沫、马克·吐温与19世纪60年代淘银热潮等例证。全书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篇:当大脑遇见金钱。大脑的基本运作功能,以及大脑不适合现代金融市场动态的原因。

第二篇:情绪与投资决策。投资判断如何受到情感及化学作用的影响,以及优秀投资人具备哪些特质。

第三篇:大脑的金钱思维。最常见的投资思维陷阱,以及评估投资机会与风险时的错误观念。

第四篇:投资决策实务。如何管理投资思维,以及投资人进行策略规划时的心理建议。

书中举出许多丰富精彩的实务案例,协助读者找出深藏在潜意识之中的偏差,了解大脑的思考何时对投资过程有益,何时无益,改善情商,着重决策流程,而非结果。

目录

前言 投资者的大脑革命

 投资不光靠纸上谈兵

 本书架构

引言 谁说人是理性的

 数学天才基金折戟

 牛顿资产的自由落体

 马克·吐温的淘银苦行记

第一篇  当大脑遇见金钱

第1章 市场思维:发现优势的挑战

 分析师PK投飞镖

 如何实现投资预期

 集体智慧

 微妙的自然力量

 主观情绪的影响

第2章 基础知识:大脑的构成

 达马西欧与爱荷华博弈任务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损伤投资者

 神经科学预览

第3章 心理之源:预期、信念与含义

 情绪与感受

 预期与比较

 反事实比较

 安慰剂效应

 新闻的解读

 自欺欺人

第4章 神经化学:药物与大脑

 神经传递素介绍

 5-羟色胺

 多巴胺

 去甲肾上脲素

第二篇 情绪与投资决策

第5章 直觉:倾听你本能的声音

 直觉会告诉你什么

 不假思索地倾听

 驾驭投资直觉

第6章 金钱情感:难以判断

 决策中的情绪偏差

 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后悔情绪

 悲伤与厌恶

 害怕与愤怒

 驾驭你的情绪

 小结

第7章 兴奋和贪婪:吸引感觉

 贪婪:投资者的基本心态

 “贪婪”的大脑区域

 对好价钱感到兴奋

 改进偏差的决策制订

第8章 过于自信与自傲:好事过头反成坏事

 自傲的心理状态

 控制的错觉

 赢改变大脑活动

 过于自信是杀手

 硬币的另一面

 解决方法

第9章 焦虑、害怕和紧张:如何不恐慌

 爬着忧虑之墙

 恐惧的大脑回路

 恐惧的源头:先天和习惯

 如何控制恐惧

 恐惧产生的偏差

 利用恐惧获利

 小结

第10章 压力与疲惫:投资大道上的拦路虎

 卢比奖赏下的“阻塞”

 压力影响大脑还是肌肉

 趋势感知下的压力

 压力的神经化学

 压力的生物学效应

 愉悦的短暂压力

 控制投资压力

 小结

第11章 偏好风险:投资还是赌博

 测测你是否在赌博

 病态嗜赌

 赌博者的大脑

 名人的嗜赌

 如何减少嗜赌

 小结

第12章 性格因素:优秀投资者的特征

 “五大”性格特征

 外向型vs.内向型

 神经质型vs.情绪稳定型

 谨慎型vs.冲动型

 开放型vs.传统主义

 友善型vs.利己型

 投资性格与收益

 神经质型投资者

 外向型、开放型和谨慎型投资者

 其他性格研究

 利用心理和情绪技巧获利

第三篇 大脑的金钱思维

第13章 决策偏差:可能性、不确定和信任的影响

 预期价值与预期功利

 累积奖金陷阱

 概率判断错误

 概率判断的影响因素

 模糊的市场

 模糊、风险和奖赏的神经化学

 最后通牒博弈

 小结

第14章 塑造选择:把世界看个一清二楚

 处置效应

 父子抛售股票的故事

 规避损失产生的心理偏差

 框架风险

 要么翻倍,要么输光

 损失厌恶的差别

 保留盈利股

 小结

第15章 损失厌恶:学会止损

 损失厌恶的神经科学

 股票溢价之谜

 隐含的看跌期权

 克服损失厌恶

 赌场赢利效应

 来自“教皇”的教训

 索罗斯、都铎和克拉默提议:“干吧!”

第16章 时间折扣:为什么我们首先吃甜点

 把手从甜饼罐中缩回

 推迟满足的大脑偏差

 猴子实验

 期权交易场中的致命一击

 增强自我控制

 实践中的应用

第17章 从众:攀比心理

 什么是从众

 社会认可

 社会比较

 从众实验

 信息连锁反应

 令人震惊的服从实验

 漂亮衣服、高级轿车和光鲜头衔

 滥用权威的分析师

 从众习惯

 以反向的生活方式生活

 给从众人群的建议

第18章 图表法和数据挖掘:随机致富的傻瓜

 数据挖掘与自欺

 在噪声中发现趋势

 图表分析的趋势及均值回归偏差

 过于依赖图表

 均值回归的投资策略

 利用趋势投资

第19章 注意力与记忆力:倾向性联想

 不治之症

 近期记忆的偏差

 远期记忆的偏差

 战胜事后聪明式偏差

 注意力缺失

 股票名与注意力

 中国昌隆国际的案例

 “闪光的”股票

第20章 差异化的投资者:年龄、性别和文化

 情绪记忆

 女性的大脑:雌激素、情绪及合作

 离婚者的金融计划

 男人的过于自信

 年龄之别

 成年人认知发展的纵向研究

 中国式冒险者

 中国股民中的偏差

第四篇 投资决策实务

第21章 调控投资情绪:平衡的投资艺术

 投资是因热爱,而非为钱

 金钱改变你

 情绪防御

 追求更幸福

 神经可塑性

 化学安定剂

 自律

 建立决策日志

第22章 化解投资的心理压力:减压就几招

 应对恐惧与过于自信的客户

 认知行为疗法与压力管理

 瑜伽、禅坐及生活方式

 简单的减压方法

 走出萧条

 交易指导

 模拟他人

 增强幸福感

 神经反馈技术

 保持“学习目标”

第23章 行为金融投资:全新的投资体验

 收获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与预期

 价值股VS.明星股

 惯性、规模和最优投资组合

 “传闻一起就买进,新闻一出就卖出”

 有限套利行为

 行为金融基金的业绩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产品

 结语

试读章节

在金融市场中,即使每天都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变换了主人,大多数积极的投资者仍然无法找到他们的竞争优势。他们容易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从而损害自己的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收益率也受到损害。想一想互联网时代当日交易者的命运吧。

当日交易者通常是从一天内微小的价格变化和趋势中获取利润。他们大多数不是金融专业人士,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或没有相关的经验。他们通常是受经济独立和高预期的投资回报驱使,从其他职业转行做当日交易。

1998年,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发起了一项研究,对随机选择的26个当日交易账户样本进行分析。对于当日交易者来说,1998年理应是收益极好的一年,那年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了26%。然而,研究报告的结论却令人悲观:“在26个账户中,18个账户(占样本的70%)出现亏损,只有3个(占样本的11.5%)显示出在短期交易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该研究报告评论道:大多数交易者盈利有限,却让亏损处于上风,“毫无疑问,那是走向破产的必然道路。”

短期货币交易者也与当日交易者一样亏损。在美国,最大零售外币交易商之一的外汇资本市场(ForeignExchangeCapitalMarkets,FXCM),其首席执行官德鲁·尼夫在2005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如果15%的当日交易者实现了盈利,我会感到惊奇。”

尽管从总体上看,短期交易似乎逃脱不了亏损的命运,但在美国,仍有一小部分的当日交易者持续实现盈利。大多数当日交易者渴望与这一部分人一样取得成功,但他们发现自己受制于差劲的投资决策。

收益欠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研究员分析了当日交易记录和投资者以较大折扣经纪的月度头寸,研究了66,545户投资者10年的交易记录,包括超过200万普通股的交易。根据它们在股票投资组合中所占资金额大小,研究员将这些账户分为五组。最积极的投资者中,20%获得的年均净回报比平均值低了7.7%。根据这一研究,似乎过大的交易资金额和随之而来的交易成本是效益欠佳的主要原因。

并不仅仅是过度交易,选择绩差股票来交易也同样导致了收益率下降。个人投资者收益欠佳,是因为心理偏差干扰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在另一项不同的研究中,研究员对6年内1万个经纪账户的交易记录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16.2万股普通股交易。研究员将投资者持有的亏损股票与抛掉的盈利股票的效益进行对比,发现抛出一年之后,亏损股票比盈利股票的平均效益低3.2%,大多数投资者过早地抛掉盈利股票并过久地持有亏损股票。

心理偏差还损害共同基金经理的决策。有人对1975年至l994年间共同基金的收益进行过调查,主要调查其净回报水平,结果发现,被调查基金的效益比市场指数的效益每年低了1%。共同基金的收益欠佳,部分是由于基金经理过度交易。此外,共同基金收取的管理费越高,其收益越差,共同基金似乎是一个“双输”命题。即使你可以控制自己不进行过度交易,你的共同基金经理也可能无法控制自己。

尽管大部分共同基金的收益低于他们的基准值,仍有3%至4%的基金每年都持续实现高回报。这些明星基金的持续成功,意味着小部分投资组合经理具有“特殊的素质”。第12章讨论那些明星基金经理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总体而言,由于出现心理偏差,共同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的收益都远不及市场收益,过度交易和高额的交易成本是收益较差的原因之一。其他一些错误,比如过久地持有亏损股票,以及未能坚持事先制订好的风险控制计划等等,都可在引言中介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牛顿和马克·吐温的案例中找到影子。然而,多数投资者并非注定出现心理偏差。有了经验的帮助,偏差会得到减少,于是,回报增多。此外,如果在决策中,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处于危险境地,偏差的影响也会减少。对某些收益最佳的金融专业人士而言,他们不做股票分析师之类的工作,不必进行实质的交易决策。

分析师PK投飞镖

在大多数共同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努力使自己跟上市场步伐的同时,股票分析师的买卖建议通常十分准确。196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向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宣告:“一家典型的共同基金,向其投资者提供的全部东西,就是他们将飞镖掷向镖盘时所获得的结果。”萨缪尔森的这一断言,迅速激起了一场大辩论,究竟选股时是像将飞镖掷向股票桌面上的一张报纸那样随机选择,还是由专业的股票分析师来选择?一些大型的商业新闻出版物报道了这些辩论,其中包括一家瑞典报纸,该报纸为此还训练一只黑猩猩来投掷飞镖。最引人关注的辩论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这一辩论持续了20年之久,从1982年一直到2002年。

在《华尔街日报》来自142场为期六个月的辩论中,专业人士的建议遥遥领先于飞镖选择,六个月的平均回报前者领先于后者10.2%。通过掷飞镖选择的股票,半年收益平均为3.5%,而道琼斯指数平均上涨5.6%。这似乎表明,股票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对投资者而言含有极高的价值。然而,个人投资者可能不会按照正确的建议行动以战胜市场。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比前一天休市时平均上涨4%,分析师的技术优势因广泛传播而被消除。

大体而言,专业股票分析师强烈建议买入的股票,其收益每年比他们强烈建议卖出的股票高出近9%。不过,根据分析师的建议进行投资时,频繁交易和高额的交易成本,使得那种策略获得的额外回报并不会明显高于市场回报。分析师的预测迅速为股票定价,而对于普通民众,由于遵照分析师不断变化的投资主意进行投资而产生的交易成本,阻碍了高回报的实现。

许多基金雇用内部分析师,因而可以立即获得他们对股票的洞察,而有些对冲基金支持高额的交易佣金,这使它们能够“先行”获得大型经纪公司最佳分析师的建言。由于报酬更高,许多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杰出分析师们提出的意见被高度保密。

这对个人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最后,如果你想获得优势,你必须学会分析自己的股票,朝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像分析师那样思考问题。

如何实现投资预期

分析师们提出比其他人更准确的预测,是因为他们对股票价格可能的动向拥有更好的预期。鲁斯·富勒是共同基金集团——富勒一塞勒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名投资组合经理,富勒认为,投资者要拥有更好的预期,可以培育三种势之中的一种。首先,他们可以拥有关于公司基本面或市场的更好的秘密信息。更好的秘密信息常常通过更加细致的研究而获得,例如通过深入研究公司的增长前景、利润质量、生产可行性或管理团队等等。

富勒认为,实现更好预期的第二种方法,就是更好地处理信息。根据由计算机进行的、定量的信息处理,可能在基本面与财务数据之中发现数学上的预测关系。此外,某些内行分析师可以在合并的数据中看到预测关系。

第三种实现更好预期的方法是理解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下两类人都可能出现行为偏差:(1)未能实现投资最大化的投资者;(2)犯下系统的智力错误的投资者。找出行为偏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需要进行心理调查,这种调查可能产生巨大的利润。自富勒一塞勒公司成立以来,该公司投资组合平均已回报了约4%的溢出效益,这一纪录导致“行为金融”基金被盲目地大量复制。  本书将为产生更好的预期而分析以上各种方法。特别是,本书将帮助读者判定并消除在预测分析与建模过程中的错误。第8章讨论公司管理偏差,特别是过于自信问题,这一讨论将有益于那些笃信基本面分析师的读者。第20章描述数据解释过程中的错误(自欺),将为定量分析师和技术分析师们提供帮助。本书大部分内容着重阐述行为偏差。为了在投资策略中使用行为偏差,人们应当发现那种偏差影响到大部分投资者,并揭示了市场价格型态的基本特点。集体智慧

当投资者个人处于非理性状态时,市场仍可能是理性的。在有效的价格形成中,充分的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特点。假如投资者的决策法则是多样化的——即使它们并不是最佳的——失误往往也能得到抵偿,而市场会抵达一个合适的价位。

——迈克尔·莫布森,《魔鬼投资学》作者

迈克尔·莫布森是雷格一梅森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战略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他还将复杂适应系统理念和行为金融学的各种元素整合到其投资理念中,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投资专家。他将自己投资理念的一个方面称为“集体智慧”。莫布森发现,大量的文献表明了个人(甚至专家)无法更好地比多数人认定的市场价格估计“正确的”股票价值。

P21-24

序言

这本书不是为你写的,至少不是为理性思考的你所写的,理性的你可能会因为前面那句话而感到不满。这本书是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你而写的,那种感觉源自于大脑深层,大多来自于潜意识。我必须透过你——身为读者的你——才能探究这些感觉。

不过奇怪的是,如果思考就能让大家成为优秀的投资人,那就不会有市场泡沫与恐慌、贫穷、上瘾或犯罪、贪婪等问题了。然而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因为理性大脑从十万年前开始进化,但感性大脑却是最原始的天赋能力(这是人类和宠物类似的地方),这两部分的大脑不一定能相互配合。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如何管理这两部分大脑正是本书的主题。

在金融行业,投资决策大多是依循理性流程,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流程往往会脱序。不管你是散户投资者、投资组合经理、财务顾问、交易员、分析师,还是投资委员会成员,左右市场的心理因素都很可能对你造成强大的影响。本书要为投资人解开两个问题:哪些“不理性”的深层力量会影响我们的投资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些力量?

投资不光靠纸上谈兵

好投资需要有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投资要精准,则需要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纸上谈兵还不够,你必须同时了解市场局势与脑内布局才行。

本书是为了具备投资概念的投资人(散户投资者、投资组合经理、创业者、银行人士)、财务分析师(证券研究、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师),以及交易员所写的。读者将学会找出投资决策中的潜意识错误(偏差),了解心理偏差的大脑渊源,在这些偏差出现时能一眼辨别,并学会改善投资判断的技巧。

不过,知道自己何时可能犯错,并不表示你就能加以阻止。有效管理偏差的方法有两种:自身经验及研读他人案例。但是到市场上积累经验的成本高昂,为了帮助读者研读他人的经历,本书搜集了受偏差影响的投资人案例、克服这类错误的投资人经验、优秀投资人的决策技巧,并教大家如何营造有利决策的投资环境。

本书中关于投资偏差的研究,大多取自行为金融学的学术领域。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人员率先展开研究,找到许多系统性的投资偏差。多数偏差源自于大脑深层,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当我们整合来自神经科学、行为金融学、从业人员的证据时,根本议题与补救之道就清楚显现了。

本书架构

本书的多数章节都是以小故事开场,有的是悲剧,有的令人振奋,有的非同寻常。这些故事之所以收录于此,都是因为它们带来的启示发人深省。我从接触过的人物与听过的案例中归纳出故事里的主角,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每一章中,读者将学习:(1)找出特定的潜意识偏差;(2)知道思考与分析何时可以(与何时无法)改善投资流程;(3)加强情绪察觉;(4)改善投资决策流程。

不过有一点需要事先声明:理论大多强调偏差是源自于神经,却很少有人证实大脑与投资行为之间有直接关联。不过,本书想尽可能精确简化概念与关系,让内容与投资从业人员切身相关。

在引言部分,我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错误、牛顿、马克·吐温等例子来说明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投资偏差。第l章解释投资人在激烈市场中找寻机会所面临的挑战。文中主张,获利的最佳来源是了解其他投资人的想法。第2章是说明大脑的基本结构,并概要介绍实验所用的研究工具。第3章说明信念与预期如何塑造个人经验。第4章讨论神经化学,包括改变神经化学的平衡与影响实务决策的常见药物与物质。  第二篇说明多种情绪如何影响判断。第5章证明直觉对投资决策的重要价值。第6章说明恐惧、兴奋、愤怒、难过等外显情绪如何影响人的投资判断。第7章探讨大脑渊源,以及贪婪与兴奋所造成的病态投资效果。第8章研究过于自信的危险与连番成功而衍生的傲慢。第9章说明不安与恐惧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第10章专门探讨压力与疲惫。第ll章说明影响某些交易员和机构的“魔鬼交易员”的病态嗜赌症状。第12章探讨优秀投资者的性格特征。

第三篇是研究认知(思考与观感)偏差,虽然这些偏差受情绪的影响,但研究的焦点主要是放在其潜藏的心理机制。第13章简要说明现代决策理论,并举例说明结果的数量、概率与不明确的信息如何影响选择。第14章探讨决策框架如何影响判断。第15章解释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导致“过久地持有亏损股票”。第16章讨论时间感知(例如时间折扣)如何衍生投资偏差。第17章说明社会影响的过程和从众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第18章解释图表分析与数据挖掘时所产生的认知陷阱。第19章是讨论影响投资人的注意力与记忆的偏差。第20章是从性别与年龄等不同的生理角度来探讨投资风险承担的差异,同时也研究东西方投资人(非常有限)的文化差异。

第四篇提供管理偏差的技巧。第21章归纳本书的主要结论,教大家减少偏差的自学技巧。第22章提供更深入管理投资情绪的方法。第23章教读者如何把神经学观点纳入投资策略中,把握市价中的集体偏差。

书评(媒体评论)

理查德·彼德森以他在硅谷担任精神科医师的临床经验,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知识,说明成功投资者必备的情感特质。本书不仅引入入胜,也可能是你读过最有经济效益的一本书。

——乔治·阿克尔洛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彼德森见解独特,发人深省,鞭辟入里。从皮肤电流反应谈到《星舰奇航记》里瓦肯人的感性净化,《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一书完全抓到了重点。本书汇集了优秀投资人的特质,解析绩优投资世界是常见的神秘异常现象,就只差没引述巴顿将军的名言而已:如果大家都想得一样,就表示有人不用大脑。

——卡洛·卡内尔,卡内尔资本公司董事

理查德·彼德森掌握了了解金融市场与大众投资行为的重要新方法。本书是专业和个人投资者必读的佳作。

——保罗·扎克,神经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阅读这本精彩好书时,读者可以学到很多行为金融学与神经学的知识。了解大脑的运作,就知道如何影响心理流程,进而改善决策。读完本书,读者就有办法理解未来精彩可期的局势。

——赫什·谢芙林,圣塔克拉拉大学金融学教授

如果你有大脑又有钱,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感到好奇,就该看这本书。

——戴维·林威伯,华尔街投资高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投资者大脑使用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理查德·彼得森
译者 王正林//王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889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6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