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

一部纵贯百年详述美国“发迹史”的大众励志读物!

读懂第一个百年美国,静思第一个百年新中国!

戏谑间尽显美式政治哲学!堪称美版“美国那些事儿”

美国味儿是什么味儿?美国“成长的痛楚”何在?美国是怎样悄然崛起的?读懂美国,从这里开始——

一部彰显美国文化骨骼与精髓的百科书!本书由王旸著。

内容推荐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一部纵贯百年详述美国“发迹史”的大众励志读物!

这个故事有个一个史无前例的开始,一个国家从一介殖民地企图变身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故事也是一个耳熱能详的结局,因为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被这个国家的点点滴滴所影响。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缘起于少年弗雷德里克·盖茨所发出的那一系列疑问。传统与现代、民主与自由、拜金主义等等,作为这些元素的典型模板,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了最有分量的发言者。书中看似浅显的事件却深刻地绘制出了一条精细的美国百年发展脉络。我们可以了解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美国新兴政府从勉力建国到杰斐逊时代的谋求稳定,再到南北战争之后的傲然崛起,其间所历经的动荡与艰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第一个百年的迅速崛起给中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供了可借鉴之处。通俗易懂的文字将复杂的美国政治、文化、哲学理念加以柔化,无论大众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品味到一份独特的乐趣与深意!本书由王旸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投石问路:姜国的笛一个二十年

 贵族与平民

 “平民”利昂的奋起

 何为精英

 联邦党人

 共和党人

 联邦与共和之争

 金钱与政治

 向西部挺进

 定都华盛顿

 汉密尔顿的银行体系

 “集权”还是“共和”

 杰斐逊的改革

 美国精神

 私人资本的兴起

 南北区分之始

 开拓进取的二十年

第二章 天佑美国:1812年的战争

 喜获战争横财

 北非海盜

 《禁运法案》的出台

 英美开战

 战争始末

 杰克逊将军的胜利

 战争的代价

 新奧尔良大捷

 “无厘头”的战争,不错的战果

 振兴工商业

 准备工作完成

第三章 昭昭天命:高速发展的四十五年

 吞并佛罗里达

 “门罗主义”现身

 黑奴遣返计划

 轧棉机与奴隶制

 密苏里妥协案

 共和党的分裂

 “英雄”杰克逊上台

 杰克逊的铁腕政权

 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

 南卡罗莱纳州抗税

 掠夺印第安祖地

第二银行的覆灭

 美国经济的全面繁荣

 金融危机袭来

 意外登基的总统

 杰克逊的夙愿

 德克萨斯之争

 攻克墨西哥城

 来自墨西哥的战果

 城市化发展

 文教领域的进展

 美国腾飞

第四章 兄弟阋墙:美国内战和统一

 自由与奴隶并存的“一国两制”

 北方的妥协与南方的坚持

 南北形势逆转

 亚伯拉罕·林肯走马上任

 内战导火索——萨姆纳堡之役

 南北交战,李将军登场

 南方的物资劣势

 混乱的民兵械斗

 北方军的海上封锁

 捉襟见时的后方保障

 军事天才罗伯特·李

 林肯的决心与奴隶解放宣言

 百胜将遭遇“滑铁卢”

 格兰特的胜利

 强弩之末的南方军

 攻克里士满,南方兵败

 向现代化进军

第五章 凤凰重生:镀金年代的美国

 政府平庸无能期

 镀金年代,飞速前进的美国经济

 洛克菲勒的发家史

 洛克菲勒式规模化发展

 发明家的生财之道

 慷慨乐施的美国富人们

 政府监管与企业霸权

 “镀金”背后的穷人与富豪

 发展与问题并存的繁荣

结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附录一 美国第一个100年的大事记

附录二 美国第一个100年的重要人物

试读章节

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组成的不同,以及两派对联邦政府不同的看法、对于美国截然不同的设计,使得两党水火不容。那么,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究竟哪一派是正确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利昂还是格里兹沃德,他们都是非常抽象、非常概念的一个符号。真正美国的当权者并不仅仅能够用政见就区分得泾渭分明。很多时候,他们所谓的联邦党或共和党政见只不过是他们行为动机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要想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参考一下美国最引人争议的建国之父艾伦·伯尔的一生。

在1798年,黄热病在纽约市横行,最多的时候每天会导致近五十人的死亡。这时,在纽约颇有权势的艾伦·伯尔这位唯利是图的帅哥站了出来,并且告诉纽约市政府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伯尔的计划是打造一家私人公司,之后从布朗克斯河中取得洁净水,以此来阻止黄热病的蔓延。

纽约市政府很喜欢伯尔的计划,但他们认为一家政府所有的企业要比私有企业好得多。但伯尔却并没有气馁。他找到了纽约有权有势的六位人物,三名来自伯尔所属的共和党,三名来自与共和党对立的联邦党,形成了一个六人委员会,让这些人继续支持自己的私有供水企业的计划。

在三名联邦党人中,就有前任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和其他有身份、没金钱的“贵族”一样,汉密尔顿很快放弃了自己在联邦政府的职位(当然,出轨事件也间接造成了这一决定),回到自己的老家纽约继续淘金。

虽然从联邦政府隐退,但这位才高八斗的“小”神童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作为联邦党实际的带头人,汉密尔顿依然到处“抢镜”,在美国各个政策中都插上一脚。但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隐退的第一目标就是先捞点外快。

但光自己挣钱还不够,作为优秀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对所有忠于“党国”的人们都关照有加,为其安排了肥缺。肥水不流外人田,他自然更不会落下自己的家人。在伯尔找到他之后,汉密尔顿很快想到自己妻子妹妹的丈夫暂时尚无合适的工作,让他去担任这家自来水公司的董事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汉密尔顿开动了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帮助本来就长袖善舞的伯尔赢得了纽约州议会和州长的支持,成立了名为曼哈顿公司的私有企业专门为纽约市提供干净水。

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汉密尔顿为了自己这位亲戚全力支持的曼哈顿公司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来,伯尔在公司成立前夕修改了公司的章程,使得曼哈顿公司是否提供干净水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个经营范围。通过在章程中增加了公司有权购买销售证券等条款,曼哈顿公司实际上成为了一家银行。

伯尔这招暗渡陈仓可是气坏了汉密尔顿。他虽然知道伯尔此人唯利是图,但没有想到这位永远自我和杰斐逊一样是“天生贵族”的名门之后竟会做出如此这般出尔反尔的事情来。最让汉密尔顿愤怒的是伯尔本人在平常总以忠实的共和党人自居,有事没事就攻击汉密尔顿打造的银行系统,结果背地里自己却成为了大银行家。

这家伯尔一手打造的曼哈顿公司很快成为了曼哈顿银行,最终延续至今,成为了摩根银行的一部分。银行一开始操持的供水项目却是在1808年即卖给了纽约政府。但有趣的是,由于公司最初的章程中涉及供水,曼哈顿银行直到1899年都有一个供水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每年都会开会,宣布曼哈顿银行会向所有需要用水的居民提供干净水。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委员会开会时旁边总会放着一壶水,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一开始只是两位大牌政治家为了谋取私利而成立的项目,但曼哈顿银行的成立最终影响了美国金融界的格局。除此之外,曼哈顿供水事件对后世更大的影响来自于其对美国政局的冲击。

原来,伯尔此人除了喜欢谋取私利之外,也深谙“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一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真理。和汉密尔顿这样的只能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联邦党人相比,伯尔已经到了至少能够施恩于人,对自己成本不高就无论如何也要去做的境界。这么讲义气的大哥自然很吃得开,所以伯尔坐上了当时纽约州的头把交椅,在州内基本上可以呼风唤雨。

而在1800年的总统选举中,纽约州站的是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纽约偏向联邦党人,那么总统约翰·亚当斯就有可能连任。但如果纽约支持在野的共和党人,那么最后胜出的则会是共和党党魁、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为了确保胜利,杰斐逊拉拢了伯尔,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副总统人选。在集合两人的力量后,他们也顺利击败了亚当斯。但这时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在早期美国选举时是没有政党制度的,大家比的就是选举人得票的多少。但由于杰斐逊和伯尔一起获得了所有共和党人的支持,因此两个人最后的选举人票数是一样多的,都是78票。

而由于当时选票上没有标清究竟谁是总统、谁是副总统,只是比票数多少,因此出现了一个共和党人都始料未及的状况。美国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有人知道当两个人票数一样多时,究竟谁正谁副。

这时,败北了的联邦党人开始幸灾乐祸起来,因为他们虽然输掉了选举,但是他们的选票现在却决定了究竟是杰斐逊当选总统还是伯尔当选总统。很多联邦党人对与他们恶斗了近10年的杰斐逊都恨之入骨,宁愿伯尔这种“无良杂种”当选总统,让杰斐逊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就在此时,汉密尔顿站了出来,呼吁自己的党员一起支持杰斐逊。虽然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积怨已久,但他依然认为本就应该属于杰斐逊的胜利应该物归原主。这在一方面是因为汉密尔顿认为杰斐逊这样真正的绅士更配得上总统这一头衔,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汉密尔顿还是无法原谅伯尔的两面三刀。

由于汉密尔顿的支持,本来铁定心要杀杰斐逊一个回马枪的联邦党人都纷纷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杰斐逊,而杰斐逊也因此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第三任总统。伯尔因为他最看不上的金钱而最终与总统的席位失之交臂。P15-8

序言

2011年的中国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就在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呈几何增长。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即使到了2011年,这也不过是现代中国的第100年而已。实际上,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是自然的。这和美国在建国百年之际的状态并无区别。虽然美国的那些人和事发生在200年以前,但美国建国后走过的路和我们是那么的相似。

在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一名12岁的男孩会想什么呢?男孩绝顶聪明,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近日来,他发现自己的社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逐渐消失的是他小时候父亲传授给他的那些坚不可摧的信仰。父亲教给他的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信仰成为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周围没有一个人不在努力地挣钱。合法的,非法的,这似乎已经并不重要。“如果可以的话,规矩地挣钱,但无论能否如此,都是挣钱第一”似乎成为了今天的准则——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国家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人们在努力地挣钱。

传统已经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现在的人们有的是“独立和进取心”。现在的感觉是,年轻人必须离开他们的旧属以便能够在新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这些全新的想法带来的不全都是益处。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样的社会变革究竟是好是坏呢?未来又会怎样?

问这些问题的年轻男孩的名字是弗雷德里克·盖茨。这里是美国,1865年。

美国是面镜子

2011年的中国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但是,高速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矛盾。实际上,就在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呈几何增长。而且这些问题五花八门,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中国相比,现今世界的第一强国美国虽然也问题多多,但在许多方面却依然胜出中国许多。这诸多差距造成了许多人的各种不满。为什么美国一切都那么完善,我们却如此简陋?

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既使到了2011年,这也不过是现代中国的第100年而已。在1911年武昌起义前,中国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从未有过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出现。从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又经历了种种内忧外患的磨难,方才盼到一个自立自强的国家。新中国从建国至今,不过62年。

对于这样年轻的一个国家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是自然的。毕竟,中国是在探索一条前无古人之路。在62年中崛起如此之快,世界中再无第二个国家。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和美国在建国百年之际的心态并无区别,虽然发生在200年以前,但美国建国后走过的路和我们是那么的相似。作为世界上最早独立的现代共和国,美国也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实验”。在前进的过程中,美国也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自问。

有些问题是关于政治的。统一、稳定、发展、自由,究竟孰重孰轻?自由和民主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是政府多管事好,还是尽量能不管就不管好?到底有没有国进民退这回事?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官员是否注定了美国政府就一定没有效率?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是管理失误还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还有些问题是关于经济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究竟应该从上至下,还是应该从下至上?在奉行经济自由主义的国家,政府究竟都应该负责些什么?在国家高速发展期间,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对还是不对?投机倒把究竟对经济有没有帮助?

更有些问题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全民拜金究竟好不好?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是否真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果大家都忙着挣钱,那么信仰在人们生活中应该占什么地位?美国应该怎样成为文化大国?老百姓消费的文化产物究竟应该重教育还是应该重娱乐?盗版盛行究竟有没有道理?究竟是否应该强制拆迁?房价地价飙升怎么办?

对于这些问题,美国人也没有答案。在美国的前一百年,他们也在摸着石子过河。他们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如何。

他山之玉可攻石

在美国前进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正确也犯过错误。弗雷德里克·盖茨面对社会的彷徨并非只是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1865年,美国刚刚经历了历史以来伤亡最惨痛的一场战争。在这场内战中,美国人牺牲的人数几乎是美国其他所有战争的总和(包括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越战、以及最近的反恐战争等)。

在这样的伤痛面前,面临着社会巨变和诸多问题的美国人完全可以放弃对自己国家的信心。然而,他们没有。不论遇到了什么样的苦难,美国人一直坚信,自己的国家总会迎来最后的曙光。美国一定会繁荣富强,美国人一定会生活优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去问这些美国人为什么如此乐观,他们却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支持他们的没有别的,只有信念。

就是这种信仰,保护着美国经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地走过了一百年。期间,困难、问题虽然有,但都不能改变美国人最基本的信念。于是,在建国100年后,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国家,一个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随着美国的兴起,受益者不仅仅只是美国人,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深受其惠。12岁的盖茨在经过了20余年的风风雨雨后,成为了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的掌门人,一手打造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这家基金会在民国期间就资助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目前基金会依然资助中国的13所医学类院校,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外,还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九江医学院、西藏大学医学院。在将近100年的慈善活动中,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向中国地区共无偿捐赠了近10亿美元。

今天我们在中国面对的难道不正是美国人曾经面对过的难题吗?他山之玉、可以攻石,通过借鉴美国建国初期的经验,能够让中国的崛起更加顺利。通过参照美国的成功案例,新中国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崛起的100年。只要对国家有耐心、有信心,我们也一定能够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初良龙、顾玉梅、郝剑锋、高巍、韩晶、侯晓莉、冯旭、冯薇、邵雪梅、宋佳、王丹、夏丽、尹洪燕等朋友协助查找资料,陈冬、张茹、李碉、战志明、桑运凯、孙丽丽、韩燕、李金芷、蔡名言、王丽霞、徐盈、赵贺、王占军、朱健桦等协助审阅文字,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1年3月

后记

1789年,美国成立。打造这样一个全新的国家,美国的建国之父们的意图很简单:“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是否能够达到这些伟大的目的,建国之父们心里也没有数,他们异口同声地将美国称为一个“实验”。

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乔治·华盛顿自己并无子女,但他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父亲。当时有人甚至称,华盛顿之所以没有子嗣,就是为了能够全心照顾一个国家的子民。作为与世无争的富有农场主,在危机时刻能够不顾个人安危得失挺身而出,华盛顿早已证明了自己“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在美国一穷二白的初期,正是华盛顿“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五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并确定了美国的国策为“藏天下於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在华盛顿之后,美国又经历了二十年的政治斗争和一场险些让国家颠覆的战争才真正明白,美国如果想要兴盛,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持国家的稳定,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威,扩大发展的空间,以及改善内部的环境。虽然,美国民众一直认为自己的崛起乃是天命,但实际上,只是在越来越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才实现了这一系列目标。

在这期间,美国理想的口号往往超过了实际执行的政策。一个在建国之前就说出了“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响亮言语的国家,却在之后不断欺压着少数民族、有色人种、穷人和妇女。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错误并没有阻碍美国变得越来越好的趋势,反而成了日后改良过程中的照明灯。在之后的200多年里,美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程中,既有失败也有成功。随着美国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但直至今日,美国依然尚未尽善尽美,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却依然是个实验,还在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而努力着。

这得力于美国人对自己国家不灭的信仰。即使在内战刚刚结束的低潮期,罗伯特·李将军依然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天意前行的步伐是如此缓慢,而我们的欲望却如此迫切:进步所需的工作如此巨大,而我们的努力是如此渺小;人类的生命是如此之长,而个人的生命是如此之短;这些原因使得我们常常只看到前进步伐的退却,并因此而失望。但历史告诉我们应该充满希望”。

纵观美国这100年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地方和中国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也是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才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吗?我们不也是和杰克逊总统一样,喊出了“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吗?

从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让百姓放任自流并非自由的真谛。如果老百姓没吃没喝,对其不闻不问只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由国家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之后再允许其自由行事。

只有发展完善后的国家,百姓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在国家为老百姓创造选择的过程中,百姓需要暂时牺牲一些权益不但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误,很多时候理想也走在了现实前面,发展本身也无法掩盖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但这都没有影响中国上升的趋势。只要中国能够和美国一样,尽一切努力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那么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也可以出现问题成功解决问题。只要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如此下去,中国也必然有实现“中国世纪”的一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84433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71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6: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