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字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爱人。关爱别人、疼惜别人、包容别人、原谅别人。当一个人心里有别人存在的时候,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开始。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人格成熟的人。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孔子生平、人格、学术地位的介绍,最重要是在强调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另一部分则是规整《论语》一书有关孔子的名言,并逐一加以白话诠释,以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孔子的思想。
图书 | 改变一生的孔子名言/国学书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字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爱人。关爱别人、疼惜别人、包容别人、原谅别人。当一个人心里有别人存在的时候,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开始。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人格成熟的人。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孔子生平、人格、学术地位的介绍,最重要是在强调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另一部分则是规整《论语》一书有关孔子的名言,并逐一加以白话诠释,以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孔子的思想。 内容推荐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快乐来自自由的心灵,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就是要有一颗宽厚的心,懂得推己及人,懂得舍己为人。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所关心的是天下人、天下事,而不是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把心境放宽、放大,个人的得失、祸福便不再那么重要了。 本书解读孔子的丰富哲理、孔子的伟大思想,对改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质,会有直接的效益。藉由孔子的名言,一定能正向的影响我们的处世态度,并拥有宽容圆满的人生。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2 孔子的生平行谊/4 孔子的人格特质/9 孔子的人生理想/12 孔子的崇高地位/19 第二篇 名言十论 孔子论仁/24 孔子论孝/31 孔子论礼/35 孔子论学/43 孔子论君子/52 孔子论交友/62 孔子论教育/64 孔子论政治/76 孔子论圣贤/87 孔子论譬喻/92 试读章节 仁是人德的总称,仁从二人,强调道德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孔子以一个仁字统摄众德。孔子说:“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一个人如果能够立志行仁,就不会做过恶的事。 何谓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其中以《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最为简要圆满。一个能爱人的人,时时刻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体谅别人、包容别人,一定是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也一定是受敬重的人。 有关孔子论仁的名言,今依《论语》二十篇的次序,整理诠释如下: 《学而》: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兄日孝,善事兄长日弟,孝弟是行仁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古人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中国文化最重视孝道。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好听的话、装对人喜欢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是仁者。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只会说好听的话、装着讨人喜欢脸色的人,可能存心不良,想占别人便宜,未必是一个有仁德的好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与仁者为友,亦必仁者。一个有仁德的人,是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讲话守信用,亲爱别人。德行的修养做到之后,再去学习艺文之事。 《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为礼乐的根本,只讲礼乐而不讲仁德,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里仁》 子曰:“里仁为关,择不处仁,焉得知?” 居处要在有仁厚风俗的地方才好,择居不是在有仁厚风俗的地方,不能算是明智的人。因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不好的环境,就会有不良的影响,不能不谨慎。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之人,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唯仁者能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利其仁而不易所守。仁德的修养非常重要,不仁的人久处困境,长处安乐,都会守不住做人的原则,而做出不当的行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者无私心,能公正的喜欢人的善,讨厌人的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心诚在仁,则必不会为恶矣!所以一个人存心为仁是很重要的,一念为仁,则为善人,一念为不仁,则为恶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所以为君子,就是时时刻刻都能以仁为本,终日、终岁、终生,念兹在兹,以仁立身,以仁行事。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戒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感叹世人不用心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君子不自限,不要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行仁,只是不为而已,而不是不能,行仁是不假外求。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党,类也。不同的人会犯不同的错,有的失之太过,有的失之不足。从一个人所犯的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仁心。仁是行为的准则,立身的标准。 《公冶长》: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孔子弟子,姓冉,字仲弓。佞,口才。有人批评冉雍是仁者而口才不好。孔子不确定冉雍是否为仁者,但不赞同一个人口才要好,口才好的人,不一定是仁者;巧言的人,往往文过饰非,强词夺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东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路、子由、冉求,都是孔子出名的弟子,各有所长,而不轻以仁许之,可见仁者在孔子心目中,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 P24-26 序言 精神的盛宴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拼搏累了的时候,我们愿意去先贤那里重拾灵感,汲取营养,去享受精神的盛宴。 今天,当我们翻开《改变一生的孔子名言》《改变一生的老子名言》《改变一生的庄子名言》《改变一生的孟子名言》,畅游其中,去净化心灵,培植善念。这套书中,有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入世哲学;有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有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有以“允执其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他们共同构成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性格。孔日成仁、孟说取义、老子讲无为,庄子求逍遥。他们的思想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无独有偶,当我们享受着先贤们留下的珍贵的精神食粮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最近通过一项决议,在美国纪念孔子的诞辰,以表彰他的思想对全人类的贡献。不久前,英国政府也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在学校开设儒家学说课程,以净化社会风气。在英美带头之下,西方国家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孔子热。 为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年来全球已设立331所孔子学院,作为汉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诺贝尔奖得主,不久前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聚会,讨论如何解决全球各种纷争。与会者一致认为:如果我们能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来,如果人类能重新尊崇孔子思想,则世界的和平、和谐将会大为改观。 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先贤的思想可以得到全球的认同和赞许,说明他们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但是历史的,而且对现实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的道义,这是先贤的理想,也是我们的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朱天银 2009年12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变一生的孔子名言/国学书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荣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31081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3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京权图字01-2009-5006 |
版权提供者 | 德威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