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龙源人语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学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出版散文、诗集、报告文学集十余部。《笔走龙源》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本书是是李学英“龙源系列”之一,是《笔走龙源》的姊妹篇。在本书中,李学英对龙源物象和遗迹做了一番穿透时空的深层解读,也给我们读者以引导和启示。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笔走龙源》的姊妹篇。在《笔走龙源》普遍书写的基础上,笔者对朝阳各大河流及岸边的情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访、梳理、整合和思考,以一位龙源人的身份对朝阳的古今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解读,对朝阳往事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叙述,朝阳各个时期始终设定有作者的在场。在本书中,作者对龙源物象和遗迹做了一番穿透时空的深层解读,也给读者以引导和启示。

目录

穿透时空的解读(自序)

岸边·恢宏缤纷的气质

 大凌河·豪迈而执著

一次生命的旅程

追踪龙城旧时容颜

学会尊重

清代朝阳经济实证

淡饮深谈:尹湛纳希

神秘青花嫣然绽放

秦开:人质的叙说

曹操:登白狼望柳城

北齐:文宣帝讨契丹

唐·太宗:柳城祭兵士

对岸的温暖

思想之花如期盛开

 小凌河·文弱而清新

精神,穿越时空的屹立

天地有灵化作雪

不能省略的书写

 老哈河·浑厚而苍凉

 村庄·散落一地的星星

有一个少年叫遥远

农民的力量

声音诉说灵魂

素手编织经纬

 城池·居住在灵魂深处

战国·硝烟不散中的宁静

汉代·祥和的柳色

三燕·翻飞的燕子

辽代·狼旗猎猎大漠风

 长城·生命的无端伸延

燕却东胡

汉却匈奴

明却匈奴

清柳条边

我的写作资源(代后记)

试读章节

大凌河·豪迈而执著

能够进入郦道元视野的朝阳河流只有一条,就是大凌河。水媚人眼,郦道元到底是个男人经不住迷惑,他误认为大凌河是辽河的支流,其实大凌河有自己的个性,不依附不谄媚独入渤海,并且独具匠心经营两岸,塑造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北魏时称“白狼水”,辽代为“灵河”,金元又称“凌河”,明代改名至今。她的多处发源构成了她是多子女的母亲,有支流20多条,较大的有榆河、渗津河、叶柏寿河、老虎山河、斗亡牛河……河水一路奔波,人怀揣着火种随着河水奔波一路,如今的我依旧用寻找光明的眼睛随着水流的方向寻求不息。她用欢快的姿态经过了辽西九个市县,全长398公里,哺育了2356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朝阳境内的第一大河。

一次生命的旅程

我的眼前一条公路穿脊蜿蜒,我的身体被现代化器械承载着,思绪如风,穿透骨骼抚摸我的肉体撞击我的灵魂。思接千载的牵挂,一路蔓延。

这儿,牛河梁。东经119°30′,北纬41°20′。辽宁西部名山努鲁儿虎山从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山谷,辽西名川老哈河与大凌河的交汇。站在牛河梁,气概通融,红山文化的中心位置,四通八达。

昨天,鸽子洞先民为猎物为篝火欢呼雀跃,余音袅袅,涟漪层层,一直传递到牛河梁,几十里的路程,竞走过了十万年,雄关漫道。不只这些,其实,穿越肉体温暖灵魂的还有一个场面,关乎战争关乎人性关乎生活。

一切从一场祭祀开始,一切从一场祭祀结束。虔诚庄重,自始至终。

类似的场景经过了几次?没人记录,但却过目不忘。月光如水,轻盈而清澈的月光欢快,照耀在草棚、土墙夯筑的室内。缭绕的松香一直弥漫着,气息穿越层峦向远方扩散,伴着咏诵祈祷的声音播向辽远。远方以远的地方在哪儿?那儿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你不知道,我更不知道,知道的只有一个人,接天通地的那个人,一个巫?一直一个人在屋子里头带着束发器,中空的,用以通天接纳天给予的神气。长发飘扬着,被山风时常吹起落在脸上。因为全神贯注,他没有丝毫整理的情绪。上身穿着褐色的麻衣,没有扣子,腰间一条绳子束缚着也不至于散乱。下身皮裙,虽然好久以前的旧物却还存有灰色动物的绒毛,这个打扮就很可以说明身份的高贵。

为什么事举办这样的一场仪式?

就在昨天,两个部落:一个苗部落,一个夏部落,各自在酋长的带领下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夏部落酋长是黄帝,苗部落酋长是蚩尤。黄帝,中国人文初祖。生长于姬水之滨,发祥于今陕西黄土高原。黄帝“能成命百物,以盟民共财。”“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善举让人爱戴,众相统一归结一场涿鹿之战。族善制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抵。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鹗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一举成功。这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形成部落大联盟,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国家基础。一场厮杀,战马与死尸,取得与失去。心里的牵挂,心灵的祭奠,实实在在的履行。这个高贵之人正在为这场战争祈祷。

的确,能够出入女神庙的,身份必定特殊,领袖的地位。庙门朝南洞开又关闭,屋子中间有灶坑燃起红红的火苗,升腾的烟雾笼罩了不足100平方米的地方。巫,左右脚轮换着踢踏,玉棒敲击着陶筒叮当作响,节奏分明。左手、右手轮换着挥舞,玉环清越,嘴上咿咿呀呀。因为是一个人在说谁也听不清的话语,但不论怎样都是在乞求上天给予人类以保佑,千言万语一个心理:让生活更顺畅美好,灾难远离。

女神庙在主梁顶的南坡,北靠一人工砌筑的大型山台,周围环以积石冢,是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核心建筑。虽显窄小,却神秘莫测。有深近1米的地下部分,墙壁全部以木柱、禾草为架支撑,敷抹多层草拌泥,这些都尚未脱离原始社会时期用的聚落房屋建筑原型和技术,但还是开创了殿堂和宗庙的先河。此刻,巫正用轻盈的脚步在主体到主体南端一单室两个部分间来来往往。这只是个大致的轮廓,因为我们已经看清在主体部分平面呈“亚”字形,南北狭长,有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南三室,共7个房间组成的多室结构,7间连为一体,尚未单独分离出来。靠墙的部位摆放着泥塑的人像和熊龙、禽鸟等动物神像,还摆放着彩陶镂空大器、带盖熏炉等精工制作的陶器。最中心部位当然是庙的主人。人像发现有6个个体残件,全部具有女性特征,相当于真人大小。巫在这里手舞足蹈一阵,转到了西侧室一尊神像前,这尊神像相当于真人的两倍,巫依旧在这里祈祷一番转移到主室,这里的神像大鼻大耳,是真人的三倍。以真人为比例塑造神像完全是写实主义,而比真人大三倍的手法却更具浪漫色彩。这种围绕主神的群神崇拜,有严格的层次性,更说明女神庙里的女神不止是一个女子,更是一个世界,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逼真而神话,完全是对祖先的崇拜。一个泥塑的神——一女神——中华民族的共祖。

……

P2-5

序言

穿透时空的解读

在写作“龙源系列”第一本书《笔走龙源》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自序,题目是《时空坐标上的注视》。在那里面我曾写到:

“当把视野调整到整个宇宙那么大的时候,我发现一切都非霈渺小,宇宙其实很宣旷;当把视野调整到一块石子或一片花瓣大小的时候,则感到世界竟无比广大,而且奥妙无穷。我想,如果能够亲眼观察基本粒子,肯定会更为奇妙——我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因此也就没有更多地去想。

“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使得我常把人类的历史设想成一个绵延不断的文化长廊;搞起文学创作之后,我又觉得那长廊里有无数的连台大戏在不停地上演着……

“这些奇异的想法,使我整天处于寻寻觅觅之中。后耒我发现,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存在,都是时空坐标上的一个点或一奈线段,并且都蕴含着一定的时空价值。于是,我对一切有独特性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这便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我还曾写到:

“对每一个特定的人来说,不管他条件多么好、本事多么大,他也只能在时间上占一段儿,在空间上占一块儿。我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我赶上的‘这一段儿’和‘这一块儿’,竟是如此的美妙而神奇,这是我的幸运。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它。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从本土作家的社会地理历史责任角度说的: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发现美和表现美。在我这里,美的概念是被泛化了的,它可包括一切有意义和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与现象,尤其是能使人愉悦的东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弥漫全世界的旅游热,就是人们对美的追寻促成的。于是我又有一个想法,如果各地的作家,都把自己所能‘抓’到的美充分反映出采,这对美的共享该会提供多少方便!”

按照上述想法,我对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对于“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一千年”的这片神奇的土地,把它郑重地放在时空的坐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并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写了出来。但是,那本《笔走龙源》,只是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源头——大凌河流域的一种时空走笔,只是对一些文物古迹的地理性和历史性的初步介绍,受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当时不可能就深层问题进行充分的挖掘。所以,当时我就计划要找机会做一下深层次的文章。

现在,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尽自己的所能,仔细走访实地考察了系统的古迹所在地,在枯燥与荒寒中发现它们竟无限美好。

在大凌河这架竖琴的伴奏下,古人类在繁衍,红山女神在微笑,慕容氏在追逐,有秦开、曹操、文宣帝、唐太宗的脚步匆匆掠过;尹湛纳希在用笔歌唱,还有民族英雄赵尚志的精魂在激荡;更有古朴的青铜,精湛的砖雕;有村庄的炊烟,有城池的宁静,有长城的固守。整个朝阳大地就像一个大舞台,供各个时期的人物尽情舞蹈。

以人为本,山川承载万物,人类传承精神。地,也是承载,深深浅浅的脚印就是大地上的文字。宫殿、民居、乐器、人物……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地的音符,每天都在奏响一种音乐,或激越,或平和。

我们还可以想象大地是一个人,河流是血脉,草木是毛发,泉湖是脸面,山脉是骨骼,空气是呼吸,那么这个人,一定有她的童年故事,有悲欢离合,有跌宕起伏,有喜怒哀乐,一个大大的人。世间人是有定数的,地亦有定数,火山的爆发,地壳的变迁就是大地的一辈子。

就是这样一块大地生我养我,尽管她是贫瘠的、黄褐色的,她的泉水就像风干了的老妇人的乳房,我却依旧地生长在她的中间,该识字的时候识字,该读书的时候读书,我在她暖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在她的怀里仰视她,慈爱从头到脚笼罩着,永无止歇。大地是我的母亲,我亦是大地的宝贝,因为是母亲所以我尊重,因为是宝贝所以她宠爱。于是我固守本土就有了理由,是本土和母亲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美好如此,面对如此的美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一种安静和固守,同时也有等待的意味,我把它改成“草木有本心,更需美人折”的热爱,而任何等待都会出现至少一种结果。面对母亲,我需要她说话,她默不作声时我需要替她说话,方式是我写。主动地为其想事做事,在《笔走龙源》普遍书写的基础上,笔者对朝阳各大河流及岸边的情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访、梳理、整合和思考,以一位龙源人的身份对朝阳的古今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解读,对朝阳往事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叙述,朝阳各个时期的发展始终设定有我的在场。

谁料,此行如此艰难,大地把存有最多疑问的章节最枯涩的段落留给我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阅读,她的本意我还解析得不够透彻,但我尽力了,我觉得我的肩上还担负着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尽管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但故乡大度,毫不计较地给我以写作的全部尊严。

归根结底,我是想对龙源物象和遗迹做一番穿透时空的深层解读,究竟如何?就只待读者评说和历史检验了。

李学英

2008年12月

后记

我的写作资源

有过关于朝阳的书写《笔走龙源》之后,我更加确定与坚信,我的写作资源在本土,在这儿,资源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笔走龙源》普遍行走的基础上,在一个行程过后,回过头,我再看我的行走路线,竟有些遗留,却并不遗憾,有些东西是特意所为。面对朝阳这块厚土,作家要说话不能失语,其实这里的作家都在说话,以一种独特的语话方式,我也只不过把历史和现实交织着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有些微弱,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些因为学养的差异显得不够分量,但我一直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朝阳是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她太有研究价值,太有写作价值,以至于那段光阴——2004年12月末到2006年的3月末我一直呆在朝阳,除了去营口领取辽宁文学奖的一天,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离开过半步,因为我在思索在寻找,是朝阳给了我创作和获奖的灵感和机会,今后我应该回报给她什么?

于是我开始检视我的脚印,于是我豁然开朗。我还是要继续在我的朝阳做进一步的寻访,因为她那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在原地发光,还没有人对她进行系统的拾取梳理整合,我还想:朝阳这片土地我是走不出去了,我不能走出她的视线的原因是我对她的熟悉和由熟悉产生的热爱。

于是我得到了题目。考证了想法之后我有些释然。这才中国的东北、西北、中原地跑了一圈。行走还是有目的的,我的朝阳处于东北,朝阳在东北地位如何?我的朝阳在全国又处在什么位置之上?把她拿到全国去比较,她该是怎样的?于朝阳起始,从边缘回来,坐定书桌,开始搜索关于朝阳的所有影像。她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说有实力还谈不上,但绝对够得上有魅力,厚重的文化足以称得上历史名城。

这就是我们的资源,这就是我的写作资源。对这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足够我一生的写作素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深入朝阳,思考朝阳。

从历史到现实,一路上我感觉朝阳充满了节奏感,她的律动对写作赋予了语言的顿挫,产生了优美而跳跃的激情。

我怀疑自己把对朝阳的写作变成了思维的一种延续,一走三年一写三年,我生命与创作的最佳期,每天都身在其中不能自拔。面对朝阳不该遗忘,也不能遗忘,不管是时间的渐老还是心理的承受,朝阳给了我巨大的感应和特殊的教诲。朝阳是平民的,许多历史时期处于边缘,是塞外;朝阳还是贵族的,因为在她的脉管里流淌着皇都的血液。我足可以在两极的存在中汲取自己有益的东西。的确,朝阳的遗迹有些古旧,因为她太久远,丧失了一些关于审美关于视角上的观瞻,但她却有着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研究价值,这是她的底蕴所在,是她独特别处无法比拟的地方,她聚拢了所有关于她的研究人员的目光,那种敬仰流露得一览无遗,毫无保留地把内心的五体投地的钦佩倾泻出来。尤其是我这个以本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写作者。

我是普通的作家,但对朝阳的感情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并时刻感受朝阳大地赐予我的恩泽,不论走到哪儿,都会感觉女神的目光照耀着,大地熠熠生辉。我便在这本大大的书上开始纵深与扩展式的阅读:阅读祖先,阅读智慧,阅读征战与固守,阅读守在村落里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阅读润泽大地及生灵的风霜雨露。

当然,这本书里还是没有写尽朝阳的所有,还有许多我虽然有了阅读但没有真正领悟的内涵,真的很遗憾,在我,力所不及。

把希望寄托在下次的行走。我相信,只要走,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有新的启示,就会有新的表达。这点依然是朝阳给我的自信。

作者

2008年12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龙源人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学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057179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