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低碳日渐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你认为它是一种新的生活趋势,还是又一个政治手段,经济陷阱?低碳,是环保,还是绿色新政?低碳,是人类可以期待的新的生存方式,还是欧美打压中国的利器?被称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何因“碳”而沦为一场吵架大会?本土大众财经第一品牌黑天鹅继《干掉一切对手》、《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之后,再出力作,为你深入挖掘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巨星“碳”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全景展示“低碳”潮流下的国际大局。

内容推荐

最近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被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项事关“人类未来”的会议却演变成了一场吵架大会。针对碳排放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斗,且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

本书主要从“碳关税”和“碳减排”两个方面入手,挖掘出了隐藏在两者背后巨大的阴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力环保问题企图扼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机买单,继续牵制和盘剥发展中国家,以维持两极世界的格局。

全书深入地触及了隐藏在碳关税、碳排放等国际经济协定背后的阴谋,对欧美积极构筑的“低碳”壁垒给予了深扒,并对碳经济地图、碳贸易、低碳未来图景等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动向进行了详尽地解析。

目录

前言 藏身碳背后的惊世谎言

 哥本哈根的冬天有点冷

 太阳能发电,穷人的奢侈品

 戈尔家里令人“难以忽视的真相”

 碳,勒紧了谁的脖子?

第一章 碳关税,美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碳关税”引来平地一声惊雷

 挟“碳”以令天下

 如临大敌:中印等国为什么这么敏感?

 “碳关税”只是开始

 美国有完胜的把握吗?

第二章 碳减排,喧嚣的哥本哈根魅影重重

 “气候门”事件冲击哥本哈根

 矛头直指克格勃

 泄密的“丹麦提案”

 中国为何在哥本哈根高调起来?

第三章 碳黑锅,二氧化碳怎么成了罪魁祸首

 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哪里来的?

 竺可桢解读中国千年气候变化

 20世界70年代盛行“地球变冷”

 移花接木,“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气候变暖的道具:北极熊和冰川

第四章 碳地图,能源与帝国的兴衰

 生命与碳

 日不落帝国的哀怨

 法德百年博弈: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

 建立在石油之上的美国世界霸权

 碳资源牵动大国命运

第五章 碳贸易,世界的天平不断倾斜

 失意的底特律

 中国崛起:一个插班生的成长日记

 从G8到G20,国际格局变革中的中国因素

 美元霸权背后的“潜实力”

 欧美已经无路可退

第六章 碳绑架,发达国家高举屠刀

 中国风电发展遭遇“生死劫”

 老骥伏枥:碳减排与欧盟雄心

 处境尴尬的欧盟

 欧美合流,绿色生态帝国主义的形成

 发展中国家能否构建坚固防线?

第七章 低碳,人类最艰难的选择

 不算遥远的记忆:2007年广东油荒

 不断增加的汽车与公路赛跑

 人类还有其他选择吗?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你可以把握的机会

第八章 碳国策,从低碳走向未来

 中国成功应对“十面围攻”

 中国能源安全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能否丢掉出口这条腿?

 中国低碳科技大检阅

 没有终点的赛跑

后记 2011年,重头戏在墨西哥城

试读章节

一、“碳关税”引来平地一声惊雷

20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个看似普通的法案,却如平地一声惊雷,迅速在世界各国引发强烈的反响,世界上众多国家都被卷进它所引发的巨大旋涡。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是个什么东西,何以引发如此轰动呢?

其实看点就在于美国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的相关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税”,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

在推动“碳关税”立法中,美国新任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功不可没。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发展中国家身上。作为下属,看到奥巴马总统为次贷危机焦头烂额,当然得替老板分担分担,不做些成绩出来,可对不住美国纳税人啊。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新上任的能源部部长可是极其热心,并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明。朱棣文上任后不久就指出,如果所有屋顶漆成白色,路面和汽车使用浅色涂装,就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热量,在降低温室效应作用上,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汽车停止行驶11年减少的碳排放量。黑色屋顶的阳光反射率通常为10%—20%,如果屋顶覆以高反射率的白色材料,可将反射率提高至60%以上。加州2005年开始要求所有平顶商用建筑必须将屋顶漆成白色。

对“碳关税”而言,朱棣文肯定经过深思熟虑。2009年3月17日,他在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这将有助于公平竞争。

“碳关税”并不是朱棣文的发明专利,它最早是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当时有评论称其“就是以环保的名义,堂而皇之直接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财富纳入到发达国家的国库中”。

但希拉克也仅是说说,只是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理念,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二氧化碳进行调控,不可避免地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伤害,尤其是对那些正处于发展中并试图摆脱贫困的国家,所以在提出“碳关税”后欧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

现在奥巴马把它落实到了行动上,使其成为国家的正式法律文件。美国这个徒弟似乎一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天赋,虽然美国建国仅200多年,但早把老欧洲给踩在脚下,当起了世界警察。

这个法律条文杀伤力太大,欧洲人顾及到其他国家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没有摆到台面上,只是私底下议一下。如今美国照猫画虎,可见美国的魄力与胆略,在这一点上欧洲又输了一筹。

在贸易自由化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情况下,美国人为什么会逆潮流而动呢?这样明显是违背WTO精神啊。说到这里,自然要翻翻世界贸易发展的旧账,不然很多事情都扯不清。

仅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自由贸易可以提供更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商品流通,加强竞争,使消费者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增加全人类的福祉。但贸易自由化毕竟是理想状态,人们毕竟生存在现实之中。当某一国家的商品如潮水般涌过来的时候,该国人民可能享受更廉价的商品,但可能让本国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自由贸易对本国的益处可能远远低于受到的伤害。

整部世界贸易发展史,就是世界各国与贸易壁垒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否则就不可能有今天繁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长期繁荣出了不少力。

有了自由贸易,可以让美国人安心地造波音飞机,而让中国人安心地生产裤子,不然只有让中国再埋头苦干几十年,延缓中国人坐飞机的机会,另外美国人民也得干脏活,搞得全世界都不和谐。

但表面的繁荣背后,仍是暗潮汹涌,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一直进行着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P2-3

序言

戈尔家里令人“难以忽视的真相”

环保最初被提出时,可能仅是出于单纯的意愿,希望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来降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环保发展至今,已成为政治、经济的一个手段,脱离了原本的轨迹,变成了一场闹剧,一个超级的秀场。政治家、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学者、房产商、银行家轮番粉墨登场,急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事事都和环保、节能挂钩,在环保的大旗下,一切都得靠边站,凡是有任何反对的声音,顷刻间都可能被道德的口水淹没。

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如果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过高的环保标准,将意味着很多工厂会被关闭、叫停,将导致更多的人失去工作机会,收入下降,人们陷入贫困,引发更多的社会动荡和灾难。

因此,我们看到最多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绅士淑女们,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发展中国家发号施令,打着各种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的口号,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傲慢和偏见。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了一部名为《难以忽视的真相》的环保纪录片,这部影片让戈尔获得了200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影片呼吁人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保护脆弱的地球。

但是在戈尔家中也有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在戈尔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后的第二天,他老家一个名为田纳西政策研究中心的组织就披露了一个让他尴尬的事实。戈尔家两年中的用电量从平均每月1.62万千瓦时增加到了1.84万千瓦时。这个数字大约是普通美国家庭的15~20倍,普通中国家庭的100倍。

此外,他每个月花在天然气消费上的钱超过了1000美元。这样算下来,戈尔每个月仅在电费和天然气上的开支就接近3万美元。

反观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仍有数亿人根本没有机会用上电。

在刚刚过去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作为主办方的丹麦与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抛出了一个方案,里面明确规定,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每年1.44吨,而发达国家却达到了2.9吨。在西方人眼里,可能只有他们才 是地球真正的主人,而其他国家都是配角,西方人眼中永远有双重的标准。

最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了环境保护,他们不愿意作丝毫的让步。

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欧盟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一举动被视作在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前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赎罪,但这300亿美元能做什么呢,分配到众多发展中国家手中还有多少,能购买多少套昂贵的新能源设备呢?

西方人的傲慢和冷酷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失败埋下了种子,而这次失败的大会使世界两极分化的格局更加明显,穷国集团和富国集团的冲突将进一步深化。

后记

2011年,重头戏在墨西哥城

哥本哈根就是一个超级秀场,在这场盛宴中,各方都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亮出身段,摆出各种P0sE,希望能博得观众掌声,赢得一个好名声。

在这场超级表演中最卖力的无疑是岛国集团,岛国集团在哥本哈根几乎成了大会的主角,海平面上升、岛国沉没、人类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各种悲情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要用道德的泪水将不履行减排义务的国家淹没。

在哥本哈根多股势力中,岛国集团提的方案也最为激进。关于控制地球升温,欧洲的立场是控制在2℃,美国和一些新兴国家不主张明确控制线,而图瓦卢等一些面临灭顶之灾的群岛国家,却希望控制在1.5℃。

按我们的理解,在重大国际事务上,小国的角色一般都是被忽视的,凭实力说话的今天,他们实在难以获得什么发言权。

我们知道,鲁瓦图等岛国背后站着的是强大、野心勃勃的欧盟,他们不过是欧盟的棋子,欧盟利用了他们廉价的泪水。

国际关系永远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各国制定本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自己的利益,道德的力量仍显得弱小。

而本次哥本哈根大会的结果对欧盟来说,明显是当头一棒,自己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悲情牌并没有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束手就范。

但哥本哈根也是一个各国亮底牌的大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发展权利方面还容不得半点商量,这也让欧洲的理想主义幻灭,认识到自己实力的差距。

可以想象,2009年末的那场大雪会让更多人对“气候变暖”有所怀疑。如果用二氧化碳导致“极端气候”来替代“气候变暖”将使该理论丧失说服力,几十年宣传下来,现在突然变调,怕是有些对不住观众。如果连续几个寒冬将可能使该套理论彻底破产,这留给欧洲的时间并不多了。

欧盟将哥本哈根大会当成“人类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是想尽快结束战斗,在希望破灭的情况下,欧盟似乎只有指望2010年的墨西哥城了。

《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这也意味着2011年前必须有个结果,没有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必将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减排事业付之东流,欧盟借碳金融再次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打破。

2011年的墨西哥城对欧洲来说,极有可能成为“拯救欧盟的最后一次机会”,再也不能有半点闪失。对奥巴马政府而言,扛着环保大旗,通过“碳关税”、“碳减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摆脱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也可以想象,墨西哥城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更加凶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将进行一场巅峰对决。

成功脱身哥本哈根的中国又将面临一场大考。

书评(媒体评论)

面对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美与中国之间围绕“低碳减排”的争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甚至满含意味地说,“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时而非常热烈。”

闹剧结束了,哥本哈根跟巴厘岛一样,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倒是低碳,或将成为未来五年的“金矿”。

——《媒体评2009年中国九大财经事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美国要征收“碳关税”,具体一点就是说,麦当娜最新全球巡回演唱会带来了163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征收碳关税的话(假设30美元一吨),其演唱会要缴纳的碳关税就是49050美元(1635吨×30美元)。而周迅为了抵消她在去年飞行149483公里产生的碳排放,约19.5吨,得花6000元买238棵树来弥补这个碳排放。一个中国家庭两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是5.6吨,以前放了就放了,吸了就吸了,以后可要收费了。

——著名财经学者 郎咸平

对发达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是它的新增长点,例如每一栋楼的取暖系统换一遍,就等于换一套基础设施,这本身就创造需求和创造就业,所以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日本的财政刺激计划,百分之五六十都是跟低碳有关系的。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趋势,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发达经济体正在用低碳问题制造各种障碍。

——著名经济学家 樊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勾红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72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51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51
18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