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本书的关注对象一直没有离开明清小说,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因为一直沿用的女性视角,所以用了《女性视野下的明清小说》作为书名。内容包括:《金瓶梅》文化研究、《红楼梦》文化研究、《聊斋志异》文化研究儒家文化与明清小说五个部分。
| 图书 | 女性视野下的明清小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十几年来,本书的关注对象一直没有离开明清小说,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因为一直沿用的女性视角,所以用了《女性视野下的明清小说》作为书名。内容包括:《金瓶梅》文化研究、《红楼梦》文化研究、《聊斋志异》文化研究儒家文化与明清小说五个部分。 目录 第一章 《金瓶梅》文化研究 西门庆父亲隐退的文化寓意及深刻内涵 试论西门建筑及其对小说叙事的意义 以《明史·舆服制》等为参照看西门家族的服饰描写 第二章《醒世姻缘传》文化研究 西周生:从美梦中醒来的文人——《醒世姻缘传》男性文人的婚恋心态析 素姐等悍妇形象出现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 男性弱质与父权秩序的倾覆 《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 明清小说家的妇女观及其文化心理 第三章 《红楼梦》文化研究 女性统治神话的张扬和终结——《红楼梦》和《创世纪》中两个祖母形象的文化比较 试论贾府建筑的文化意蕴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流变 从父子关系看贾宝玉叛逆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流变 论明清家族小说对现代作家的影响 论现代家族小说对明清家族小说的超越 第四章 《聊斋志异》文化研究 论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价值 从《聊斋》中的动物小说透视蒲松龄的刺世苦心 无理之妙:谈《王桂庵》篇中的两处梦境描写 两篇连珠体小说——《青凤》和《狐梦》 天使的陷阱:蒲松龄对母夜叉的惩戒和导引 第五章 儒家文化与明清小说 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形象的渗透 明清传统父子伦理关系的梳理及省察 恋母情结:穿越父权文明的缝隙寻找母亲 父权遮蔽下的母亲生存景观和应对策略 试论父权社会的传统婚姻本相:男尊女卑与一夫多妻 儒家文化性别论的一次自我悖谬——对古代文学中女性作为理想载体现象的思考 从貂蝉形象的塑造看罗贯中的儒家妇女观 从细侯杀子看蒲松龄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超越 论《牡丹亭》中死而复生情节的多种文化意义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女性视野下的明清小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楚爱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2227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03 |
| 宽 | 14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