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是钱文忠教授继《乙丑草》和《戊子草》后推出的又一散文集。全书分为:演讲、访谈、随笔、序跋四个部分。《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所谈论的都是学术和文化话题,但是,这不等于说,《庚寅草》就是一部学术著作,它更多的是一本记录

内容推荐

这本《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由钱文忠所著,是继其《乙丑草》和《戊子草》后的第三辑文集。

这本《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中收入了《三国风云坛 锵锵三人行》、《钱文忠孔庆东南京纵论中国文化“心魔”》、《解决教育问题根本在缩小不同地区教育者的差距》、《国学热“虚不受补”我来炖点稀饭》等文。

目录

自序

演讲

 “和”的文化:从六和塔说到“六和敬”

 三国风云坛 锵锵三人行

访谈

 钱文忠孔庆东南京纵论中国文化“心魔”

 钱文忠杭州“啃”遍热点:猪八戒是职场达人

 “世博语,好好读”

 还读《三字经》

 全民都该学学《弟子规》

 我愿成为《弟子规》的一个小小宣讲者

 解决教育问题根本在缩小不同地区教育者的差距

 听钱文忠言谈

 《弟子规》样样照办不可能

 一本《弟子规》不能包治百病

 谁在规范?规范了谁?

 教育是非卖品

 对话钱文忠:国学与国运

 《三字经》后再讲《弟子规》——钱文忠谈蒙学传播意义

 文化与文明的双重迷失之痛

 杨澜访谈

 对话陈凯歌《赵氏孤儿》

 “这还需要争论吗?”

 国学热“虚不受补”我来炖点稀饭

 理解以记忆为基础素质以应试为基本

 钱文忠给家长当“助教”

 《弟子规》只是讲述了人的道德底线

 就禁、删《三字经》引发的争议

 一个民族要有信仰

 我有时很悲观

 把人性中向善的可能变成现实

随笔

 我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南京盐水鸭

 上海话是海派文化的根脉

 酒的真精神

 面对郑大世的眼泪

 再说郑大世

 为科威尔鸣不平:谁来管裁判

 0:7后的朝鲜队的启示:警惕义和团“精神”

 用善心看待善行

序跋

 《禅宗智慧小故事十四则》前言

 《传统的再生》后记

 《风化的传统基石》与《颤栗的道德底线》后记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前言

 只做自己的梦——林明杰《艺术是同床异梦》读后

 《刘文进画集》序

试读章节

我想,任何人都会赞同:从六和塔谈中国的和文化,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我不知道,以中国之大,究竟有多少名字中有“和”字的宝塔;但是,我知道,我们面前的这座六和塔,毫无疑问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既然以它为我们今天的话题,那么,自然应该先看看六和塔的历史。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一说四年),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八面13层,内分七级。高59.89米,占地888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换句话说,六和塔已经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六和塔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六和塔当然是一座佛塔,建造者也是一位高僧,但是,它最初却并不是因为单纯为了佛教而建。我这么说,是有文献依据的。

《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二载:“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由此可见,六和塔最初是建来镇伏江潮的。据说,六和塔建成之后,钱塘江潮从此被镇伏,沿岸百姓得以免除忧患。此外,六和塔还有灯塔导航的作用。当时的钱塘江风波险恶,六和塔建成之后,夜间江上往来的船只,可以凭借着塔顶明灯辨识方位、方向。

这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并不总是平静的。六和塔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生命史。

宋徽宗宣和年间(一说三年,1121年),六和塔毁于兵燹,几乎片瓦无存,塔院也被破坏殆尽。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高宗赵构见钱塘江潮捣堤坏屋,侵毁良田,为患甚烈,决计由官府出资重建六和塔。当时,僧人智昙愿“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他不但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为智昙的精诚所感动,纷纷尽力支持,百姓“虽远在他路,亦荷担而来”,出资出力。如此前后历时十余年,至隆兴元年(1163年)仲春,新塔五层告成,岁末全部完工。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层,虽然比初建时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而精整、坚固则过之,在浙江佛塔中堪称首屈一指。

同时,塔院亦告建成,隆兴二年(1164年)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因该寺依塔而建,故又名六和寺,因位于月轮山,亦称月轮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昙。该寺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寺庙的风格,即先有塔,后有寺,寺之建筑以塔为中心而建,而不是像后期寺庙建筑那样,以塔为附属物。如今寺虽已不存,但从残余的建筑还可窥见当时格局之一斑。

元朝元统间(1333—335年),六和塔曾因年久破败而作修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倭寇入侵杭州,寺与塔均遭破坏。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描绘了塔受损的状况,有“今光砖巍然,四围损败,中木燋痕尚存,唯内可盘旋而上也”的描述。可见,六和塔的木结构外檐已完全烧毁,只余砖构塔身,这和西湖另一著名古塔雷峰塔的遭遇如出一辙。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佛门净土宗著名高僧袜宏(莲池大师)的主持下,大规模重修六和塔,不仅塔的顶层和塔刹得以重建,还调换了塔身部分中心木柱下面的磉石构件。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允胤认为这座古塔关系到国计民生,下诏特拨国库帑金,命浙江巡抚李卫再作大规模修整,前后历时两年才竣工。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两次专游六和塔,还赋写诗章数篇。对钱塘江、月轮山一带的山河风光,大加赞赏,发出了“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的感叹。兴之所至,他还重新撰写了一篇塔记,并在塔前牌坊上题写了“净宇江天”四字;又为六和塔一到七层颁赐御书四字匾额,而且五层以下还各有佛、道偶像供奉。乾隆帝的御题匾额,第一层为“初地坚固”,前供地藏菩萨塑像,后置明万历时刻的北极真武像;二层是“二谛俱融”,供东海龙王像;三层写作“三明净域”,供弥陀、观音、势至像;四层书题“四天宝纲”,供鲁智深像——这是根据《水浒传》故事中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圆寂之地就在六和塔的传说,后人因而还为之在此塑像;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供昆卢观世音像;六层为“六鳌负戴”;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可惜的是,除了明刻真武像至今犹存外,其余所供奉的佛道偶像都已毁损无存。当时,六和塔的各项设施,不但都得到了恢复,而且还有所增益。开化寺香火的规模当然也今非昔比,一时间,香火鼎盛,人声喧沸,可以说是六和塔历史上又一中兴盛大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六和塔已经是佛道兼容的宗教文化圣地了。P003-005

序言

钱文忠

戊子年(2008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发了一个小小的愿,写在200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的《戊子草》的“自序”里:“从今往后,每年我都将努力出版一本以当年干支命名的‘草’,作为‘履冰室丛草’的一种”。

发愿总要容易些,然而,不久就发现要坚持下去并不轻松,尤其是对忙乱不堪到难以言说的我来说,更是一件必须咬紧牙关的事情。2009年也是非常忙碌的一年,所幸仍然依愿在2010年出版了《乙丑草》,并且在“自序”里加强发愿道:“今年的是《乙丑草》。还可以预言,接下来一本指定叫《庚寅草》。再接下来的,当然也可以按照皇历预知了。”

于是,有了现在这本《庚寅草》。

已经成为过去的2010年,更是极其忙乱,主要原因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我主讲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大概,《弟子规》可以为当下中国的文明建设以及公民养成教育提供有益资源,所以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同时,我自己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体认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落实为现代的社会文明,才有恒久的生命力,由此更强调传统文化的实践层面,这就使得普及《弟子规》成了我在2010年里的主要工作,结果是在出版社和时代华语的支持下,推出了好几个版本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此外,还有几十场各种各样的《弟子规》推广活动,包括深入矿井、走进监狱。在这一年里,我走了很多此前从未去过的相当偏僻的地方。看来,我还将这样走下去。我非常感恩。

不过,这还不是《庚寅草》比起《戊子草》《乙丑草》远要单薄的原因。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的是,直到今天,起码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而言,竟然还有那么一些拥有各种权力和头衔的人,其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疯狂愚痴的岁月里,时不时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动作,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绝不知“同情的了解”、“温情的敬畏”为何物。最轰动的例子之一也许是某省的教育部门提出,要对《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蒙学读物加以删节,才可以让孩子们诵读;最轰动的例子之二则也许是某省的一位人大代表提出,上述的传统蒙学读物中有“封建毒素”,会“毒害”青少年,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回应这些“权威人士”的奇妙说法,占取了我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孟子所云“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从来没有像近期那样,让我心有戚戚焉。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早就应该是常识了;问题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究竟是不是这些“权威人士”所指摘的那些?直截了当地说,这些“权威人士”究竟有没有踏踏实实地读过、读懂《三字经》、《弟子规》这两本童蒙读物呢?倘若是,请说明其中哪句犯了“毒害”青少年的天条!

看来,类似的动作和言论还不会很快绝迹,不说也罢。

为了这本《庚寅草》,我要感谢很多人。《戊子草》《乙丑草》的感谢名单绝不完备,但是永久有效。我想做的,只是不停地做加法。《庚寅草》的书名蒙我尊敬的朋友,大画家陈逸鸣先生赐题。和其胞兄陈逸飞先生一样,逸鸣先生在艺术界久已声誉卓著。我在《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里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画家如何对待将浴缸擦坏的保姆,书中隐去了画家之名。那位画家就是逸鸣先生,他赢得我由衷的敬意,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

由于工作日见其多,我增加了一位同事张倩。小张一直随我出差,踏实细致地安排各种琐细事务,让我直观地认识到80后的优秀出色。在《庚寅草》所收的专访、对话里,只要可能,我都标明了记者或编辑的尊名,向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这么做,领受的是易中天先生的教益。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庚寅草》所谈论的都是学术和文化话题,但是,这不等于说,《庚寅草》就是一部学术著作。它不是的。那么,《庚寅草》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对这几本“草”的责任编辑沈佳茹小姐说过,以前我接受“人文科学”的说法,后来我以为“人文学科”更妥帖,现在我更认同“人文艺术”了。假如尊敬的读者们的内心也有这么一条思绪的话,那么,请将我奉献给大家的丛“草”视作一种“行为艺术”吧。如果有人认为,我这么做是对“艺术”的大不敬,那我将惶恐谢罪。因此,《庚寅草》可能更多的是一本记录,并不符合某些“科学”或“学科”的清规戒律的要求。

我再次发愿:愿以一生去感受、去实践“人文”这门“艺术”。

2011年3月11日清晨于沪上履冰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庚寅草(钱文忠文化随笔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文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3983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