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经典/线装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本书同时参考各家集注,力求准确、流畅地翻译原典,真实地体现经典精神,以求共同参详。

读者可以从本书中领悟国学精髓,借鉴贤哲智慧,知晓学而后需时习之,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知己知彼,学会尊重自然,注重和谐发展。

内容推荐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

目录

易经

大学

中庸

道德经

六祖坛经

论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孟子

孙子兵法

试读章节

【本经】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尧、舜做表率带领天下人实行仁道,天下百姓都跟着他这么做;桀、纣做表率带领天下人实施暴行,天下百姓也跟着他这么做。在上位的人号令天下人做和他本身所行相反的事情,那么百姓不会听从他的号令。所以说君子先自己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啊。自己能够杜绝那些过错,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也戒绝那些过错。所以一个人假如隐藏他自己的不恕道,却能够使别人明白什么是恕道,这是从没有过的事啊。这就是所谓的想治好国家先要能持家的道理。

《诗经·周南·桃夭》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桃叶长得多么繁实啊。把女儿嫁过去,是为了让他家人和和美美。”一个女子能使夫家上下和睦,然后才可以感化国人。《诗经·小雅·蓼萧》说:“使兄弟之间和和美美。”能使兄弟和美,然后才可以去感化国人使之和美。《诗经·曹风·鸬鸠》说:“他的仪表挑不出错误,足以做天下人的表率。”当他的行为足以为父子、兄弟效法后,才值得百姓效法啊。这就是所谓的欲治国先要齐家的道理。

【本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絷矩之道。

【译文】

所谓平天下先治其国是说,只有在上位的君子能够办好老人的福利事业,才能感化百姓纷纷孝顺父母;只有在上位的君子能敬重尊长,才能感化百姓孝顺长辈;如果在上位的君子能体恤孤寡,那么百姓就不会背叛他,这就是君子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在长辈或上级处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幼辈或下级;自幼辈或下级处得来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长辈或上级;从前边的人得到的让我痛恨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后边的人;从后边的人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前边的人;从右边的人得到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左边的人;从左边的人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

【本经】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俘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我为有这样的君子感到高兴啊,因为他是百姓的父母。”把百姓喜欢的当作自己喜欢的,把百姓厌恶的当作自己厌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诗经·小雅·节南山》上说:“巍峨的南山上,山石高耸入云。声名显赫的师尹啊,百姓都仰望着你。”当政者不可以不谨慎,只要稍微有点偏颇就会遭到天下人的笔戮啊。《诗经·大雅·文王》上说:“在殷朝还没失去民心的时候,殷朝的仁政自然合乎天道。应该从殷朝的得失反照自己,上天崇高至上的恩宠总难以保全。”在道德上能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就能保全国家,失去了广大民姓的拥护那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必须首先在道德上慎重,品德高尚了自然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土地,得到土地就会得到财物,得到财物才会兴国富民。仁德是根本啊,财物是枝末。把根本当成无关轻重的东西,把枝末看成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在教唆百姓争夺财物,所以当君主把天下钱财敛聚来时,正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当君主为了在天下行仁道,把本有的钱物用于救济天下人,钱物虽用完了,但天下人都来归附了。因此,一个人违背礼仪地说话给别人听,别人也会违背礼仪地说话给他听;财物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得到,必定也会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失去。

【本经】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惟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惟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菖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尚书·康诰》说:“天命是不会总眷顾一个人的。”当他的方式是善的时候就会得-到它,当他的方式是恶的时候就会失去它。《国语·楚书》说:“我们楚国没有什么宝贝,只有把善人当作宝贝。”流亡途中,晋国公子重耳要去见秦王时,舅犯预先告诉他的应对辞是:“流亡途中没有什么宝贝,只有以亲近仁人作为唯一法宝。”《尚书·秦誓》载有秦穆公的话:“假如有这样一个臣子,他很诚实,但没有其他特长。他的心很和悦宽舒,好像很能宽和容人,看到别人有长处,高兴得好像自己有长处一样;看到别人才德超绝,他,内心非常欢喜,绝不只是口里说说而已。他的心胸宽广得足以容下贤圣,所以能保护我子孙的江山和广大老百姓,会对国家产生多大的利益啊!而小人心胸狭隘,看见别人有美才,就生嫉妒之心,甚至诽谤别人。别人的才德超绝,就有意反对他,有意设置种种障碍,使他的才德不能为百姓造福,没有一点容人之量。这样的人难以保护我子孙的江山和黎民百姓,势必危害国家。”所以仁人只有把这种危害国家的小人流放到四夷的地方去,不让他们居住在中原地区。因为只有仁人才能真正喜欢品德超群的人,厌恶邪辟的小人。见到贤能的人却无力扶持他,扶持他时却已错过了发挥才能的最佳时机,这是命啊;但看到邪辟小人却不能辞退他,就算辞退他却不能远离他,这是犯大过错了。喜欢贤人厌恶的事情,厌恶贤人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拂逆常人的本性,灾害一定会降临在他的身上。所以说君子会遵循千古不易的大道,一定靠忠信来得到它,但一旦骄戾又会失去它。

【本经】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茁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生产财物用品也得遵循大道,生产劳作的人多,消费这些产品的人少;生产财物一定要快,消费财物一定要慢,那么财物就会总是充足的了。仁人利用财物为改善天下百姓的生活品质,小人则却非法聚敛天下财物以供自身享用。没有听说过居上位的喜好仁义,而居下位的竟会不喜好仁义,没有听说过喜好仁义而他的事情竟然会不成功的,没有听说过天下所有府库财物不是他的财物的。

孟献子曾说:“养得起四匹马的人家,就不会再刻意养鸡养猪;祭祀时用得起冰块的人家,就不会再刻意养牛羊;有百辆战车的诸侯,就不会再眷养为其聚敛钱财的家臣,与其养个这样的家臣,还不如养个专门偷东西的家臣。”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不应该把财物当作最大的利益,而应该把仁义当作最大的利益。作为一国一家之长,却专以聚敛财物为事,那就是自甘为小人了。这类人极其擅长聚敛财物,假如让他们做了一国的上位者,那么必定会让一个国家的灾祸丛生,就算有圣贤想加以挽救,也无可奈何了。这是说一个国家不应当把财物当作最大的利益,而应当把仁义当作最大的利益。

P48-50

序言

《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畅销全国,于丹、易中天成为文化明星;各地兴办读经学校,提议立儒教为国教……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潮汹涌袭来。对此现象,人们或赞或讽,褒贬不一。其实无论持何种态度,都需要我们先了解国学,先知然后才能言。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在对国学定义时,章太炎认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胡适等人则把它看成是一部中华文化史,包罗万象;辜鸿铭则强调一切“中国学”,为了捍卫中华传统,其本人坚守了让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奇怪遗风。

时至今日,学术界及社会上对国学的概念、范围也各有看法,争议不断。一般分为狭义、广义两种概念,前者是指儒家学术文化及诸子百家,后者则扩大到中国一切传统历史文化。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这种深厚的精神内蕴,历经千年风霜的磨砺,不仅见证过民族的鼎盛,也经受过民族的苦难。千百年来的风雨同舟,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价值伦常、行为举止、风格气质都独具魅力,并深深植根于每个炎黄子孙骨髓之中。

国学精神高扬,文明自然灿烂辉煌;国学精神衰萎,文明就会凋谢飘零。

清末民初,为了打破牢笼,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彻底批判传统文化,主张不看线装书、抛弃旧经典、废除汉字;后来,西化日深,我们用西方的学科分类取代了对国学的兼修并学,对科技的过分重视则割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至今,我们有的人仍热衷于西方节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术,目之所及尽属舶来文化。

长期如此,西学兴盛、国学式微,社会中充斥着科技理性膨胀、人生价值迷茫、道德意识浅薄及人与自然相互冲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可以在国学中找到启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学教我们上下和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者爱人”、“普度众生”,国学教我们平等博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体谅尊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国学教我们坚守正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国学教我们尊重自然……众多典籍之中,开卷有益之处历历可数。

不仅如此,振兴国学还能增进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我们为中华兴衰而同乐同苦;阅读文化典籍,遥想先贤先哲,我们因同为龙的子孙而自豪。共同的文化在血管中激荡,相同的心脏共振同鸣,国学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间搭起了座座桥梁,激励每个人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

如果淡化了这些特性,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又如何谈及自立自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振兴国学,已成必行之势。但是振兴国学不能简单地一味继承,而是应该详加分析,从而借鉴历史得失、传承精要文化、领悟古老智慧。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时应效仿诸国学大师“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精神,不仅学习古籍中可为今用的仁爱精神、群体观念、豁达心理等,还要兼容并蓄,审慎地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切忌不假思索,一味跟从国学热潮,要慎重选择、阅读适合当今社会及自身需要的重要典籍。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本书同时参考各家集注,力求准确、流畅地翻译原典,真实地体现经典精神,以求共同参详。

希望读者可以从本书中领悟国学精髓,借鉴贤哲智慧,知晓学而后需时习之,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知己知彼,学会尊重自然,注重和谐发展,如此也算是本书为国学之振兴尽了绵薄之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经典/线装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1155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其他
字数 424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4
16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