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圆觉二十五轮禅观(二十五种如来圆觉境界的禅法)/中华禅高阶禅观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圆觉经》是佛陀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与观行的方法。圆觉二十五轮三昧,依止“悟净圆觉”根本,并以三大修行法: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来贯穿一切禅法,开展出菩萨的大三昧,以“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的见地,圆成无上的佛道,为一切禅修行人所必须修学。

本书总摄的“圆觉二十五轮禅观颂”,开始总说圆觉二十五轮三昧,再进入圆觉二十五轮三昧的修证,并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等四相的观察,让修行者远离禅病,成就究竟圆觉的境界。本书附有唐朝圭峰宗密所著的《圆觉经略疏注》,以帮助读者更能清楚地理解《圆觉经》。

内容推荐

《圆觉经》总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本经在经文流通分中,佛陀自立五名:一、大方圆觉经陀罗尼;二、修多罗了义;三、秘密王三昧;四、如来决定境界;五、如来藏自性差别。五种经名中,合一二经的经名,去除陀罗尼三字,即成为本经的经名。此十一字当中,“修多罗”三字为梵语音译,其他八字为汉语意译,为梵汉并举的题号。古来多将此经略为《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或《圆觉经》。

本书总摄的“圆觉二十五轮禅观颂”,开始总说圆觉二十五轮三昧,再进入圆觉二十五轮三昧的修证,并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等四相的观察,让修行者远离禅病,成就究竟圆觉的境界。本书附有唐朝圭峰宗密所著的《圆觉经略疏注》,以帮助读者更能清楚地理解《圆觉经》。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圆觉经二十五轮三昧禅观颂

第二章 总说圆觉经二十五轮三昧

 皈命三宝

 听闻二十五轮三昧的大众

 发心修学二十五轮三昧禅观

 二十五轮三昧的正确见地

第三章 圆觉经二十五轮三昧修证(一)

 断灭理事二障

 性自平等

 凡夫、菩萨随顺觉性

 随顺如来觉性

 《圆觉经》的三种观察

 《圆觉经》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第四章 圆觉经二十五轮三昧修证(二)

 四相的观察

 不执四相

 远离四种禅病

 圆觉圆摄如来五智

 成就圆觉三观

 圆顿大禅大圆觉

 回向

附录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附录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序

 序二

 卷上之一

 卷上之二

 卷下之一

 卷下之二

 圭峰定慧禅师遥禀清凉国师书

 清凉国师诲答

 十月二十三日学徒宗密裁书再拜

试读章节

众生心照觉所了,一切业智不自见,

犹如命根寿命相,如心照见觉一切,

皆为尘垢当了知,觉与所觉不离尘,

如汤销冰无别冰,存我觉我知冰销。

如果我们已经体悟二十五轮了,在修持上要注意什么?首先,要“不着四相”。四相是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寿命相,在《金刚经》里称“寿者相”。这四相是很深意的四相,如颂曰:“大悲力持佛因地,一切功用如一念,圆觉心本自清净,无始妄执四相生。”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这十二圆觉菩萨的名号,也跟它体悟的内容有关系。这四相是我们业障,所以由净诸业障菩萨请法,他顶礼佛陀,问佛陀说:“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佛陀说这个不可思议的一切如来因地的行相,使大家得到未曾有的境界,见到了佛陀历恒河沙劫以来,精进勤苦修行的种种境界,而这一切功用的现起,宛如一念一般。

我们在这里,是不是从这个经典里面再反复体会,一切功用犹如一念,这一念有多久?历恒河沙劫。所以恒河沙劫这一切功用,能不能会于一念呢?这叫做一念圆觉啊!能体悟这个一念,即是顿觉人。所以这边要细思啊!所以,他如果完全体悟,一念顿觉,就是圆觉者,就是佛!

各位研读经典,不要看了半天后,还不知道经典里面会夹带小抄。我就像是补习班的老师,告诉各位经中的小抄,经中的重点,让各位考试可以考得很好。

各位过去是怎么看这个经的?“大悲世尊广说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好了不起啊!“睹见调御历恒河沙劫勤苦境界”,好可怜哦!“一切功用犹如一念”,一切功用好像在一念中间过去,是一念想过就算了吗?是不是这样?各位大概都是这样子的!看到“我等菩萨深自庆慰”,就觉得好棒哦!但是佛陀还是在那里,你还是在这里!你现在好棒的时候叫菩萨,等一下心情不好了,就变成“土萨”,到处乱钻。这是不对的!经中字意虽然如此,但是各位并没有体悟到经典中的意思。如果这样子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讲经了,只要让各位整天做苦工,“历恒河沙劫勤苦境界”就好了!到最后,各位就会想:好可怜哦!“犹如一念之中”,然后就成佛了。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要体悟到,这里面说,“一切功用犹如一念”,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一切功用是事实啊!是诸佛广大妙用,但为什么会“犹如一念”?不对哦!这里面有秘密喔!这叫做“一念圆觉”,泄露这个秘密,我已经被警告了,告知各位经中的极秘密意,就好像补习班泄题一样。所以,这一念圆觉是圆觉,就是这样子。总而言之,在这里是希望各位要有平等观。

经云:“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污染,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你说这觉心本性清净,怎么污染呢?“使众生迷闷不入”,这大菩萨讲了半天,这句话就是慈悲,怕我们看了半天,还是在怀疑圆觉自性啊!这时候还是在怀疑。其实,一念圆觉就好了,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就是这样子,就是大家都一样,就是圆觉。但是众生没办法,看了半天还不开悟!所以,现在还要开悟法性,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所以,你们看看这经典怎么写?经典看起来有次第,但是,其实它是没有次第的。

像六祖慧能大师,他是听到《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那是经典的前面而已。所以,大家不要等到经典的最后一个字才开悟,最后就是“信受奉行”。不是这样子。我们看经,要了知它是一个环,一句话就是一个小环,你这句话圆满就成了。一章、一品也是一个环,经不是一条线拉过去,是小环套大环,大环套小环,每一个环都圆满。所以,经典讲了半天都是为了什么?因为你的心里面有很多结啊!这个环一直套,套到你的心结,心就开了!懂吗?但是我们往往是他越套,你越躲,随时都用“但是”、“不过”来做借口?哪有什么借口,就是如此!但是大家都喜欢这样,没办法,菩萨只好很忙。

这经典本来都是遮眼纸,因为众生讲说“还有”,所以他只好说”还有”。还有是不是?没办法!还要再写一本。他说没有了!没有了就没有了。这东西本来都没有了,但是众生说还有!只好再写一本。你看!还有!还有什么?

我们常常修这个法修得很好,但是忘了这法是一个方便,如筏喻者,这个竹筏是让我们渡过河流,结果我们却把筏戴在头上。但是我们都是把筏戴在头上,佛菩萨说:“拜托!你不要戴在头上,这很笨的啦!”但是大家都问他:“为什么不可以?”你不懂他就要讲,所以,为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说这话之后,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经中的菩萨请法都是五体投地,如是三请。而大家都随便问我:“老师,我要修什么法?”

世尊就告诉净诸业障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本来没有我,就建立一个实我之体,这实我之体出现的时候,对有些东西就转成喜欢与不喜欢,这就是憎、爱。这实我体是假的,结果,依这假的,又生起了妄执憎爱二种境界,所以,假中再建假叫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两个就能装模作样,演出无穷的戏,这叫做生妄业道。

“有妄业故”,我们这妄业是从执实我体之妄业所来,结果,又用这妄业产生“妄见流转”。虚妄业产生虚幻体,又让我们产生虚妄见来流转。而这厌恶流转的人怎么样?“妄见涅架”。这涅架也是妄见,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哪有什么涅槃跟菩提?所以,“由此不能人清净觉”。

这边要注意“非觉违拒诸能人者”,不是觉悟拒绝所有能人的人喔!他不是开一个门在那边,你要进去,故意不让你进去,不是的,是因为有门可入的人都错了。“有诸能人,非觉人故”。哪里还有有人能入!这个门是假的,哪有门呢?这是什么境界?“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这起心动念,我喜欢起心动念,这是爱,这不对、不好,我要息念,这又是憎了。这所有的动念和息念都归于迷闷、迷惑、闷觉,就是如此。

P118-122

序言

由于宿缘,我对佛法禅观有着自然而深刻的欣悦。而自幼以来为了寻求超越生死、离苦得乐的法门,也相应地依止佛法禅观为解脱的宝筏。

佛陀依禅出教,以其内证的大觉,开示了法界的究竟实相。而他所宣说的文字般若,都是让我们能够现观成就的指示。但佛陀的大觉,是经由自证而得,我们如果不能依佛陀的成就次第而得圆满,只是数着佛陀的珍宝,毕竟无益。而佛陀的观照般若,是由至深的禅观修证而来。因此,个人依随因缘,不揣浅陋,乃在佛前发愿,希望将禅观法门次第开出;上令诸佛欢喜,下令众生得利,所以陆续地开出了一系列的禅观修证法门。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一直随因随缘地教授禅法,至今也将近二十年了,但是一直感觉未能将佛法禅观做较完整的整理,虽然也陆续开讲了禅定学,但数年来一直未进入实修次第,总觉遗憾。一九九四年,我忽然清晰地体悟,开讲完整禅观的因缘已至,因此决定自一九九五年起,宣说圆顿禅人五年高阶禅观修证课程。在这五年当中,预计每个月宣说一套完整的禅法,共计六十种禅观三昧,每次皆是在周六、周日连续两天,讲说与禅修并行;每次大约说法八小时,禅修六小时,共计十四小时,以期禅教一致,悟入实观。

从一九九五年一月至今,已连续开讲了十八种禅观,现在将这些已宣讲过的禅观,供养给诸佛、一切佛法行人,及对禅修有兴趣的大德,希望能对佛法修证有所助益。这个禅法的计划,也将继续地开展至一九九九年,希望有兴趣的大德共同参与。毕竟,佛法是以修证为中心的,没有深刻修证基础的智慧与悲心,将像风中的火烛一般,容易熄灭。

希望高阶禅观的整理出版,使佛陀禅法的光明,能够得到广大的宣扬,使所有的修行者,乃至一切众生,走向真修实证之道,就如同佛陀一般,得证圆满的大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圆觉二十五轮禅观(二十五种如来圆觉境界的禅法)/中华禅高阶禅观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启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53721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2.1-49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