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篱采菊/名花物语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菊花寄托了太多人间对隐士和斗士的情怀,当然也毫不例外地影响到作者的思想,为之挥洒文字,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本书试图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菊花无穷的魅力传达给广大读者朋友。

内容推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头号大隐士陶渊明把菊花隆重推向历史文化舞台。“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成为中国古代清高隐逸的世外高人的人格写照。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升华为谦恭礼让,倔强自爱等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菊花在我国的种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东传日本后,被日本皇室尊为族徽,代表着美与力量。菊花不但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更走入黎民百姓家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美味食品。本书试图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菊花无穷的魅力传达给广大读者朋友。

目录

菊花小记/3

西风渐起菊满园/9

 “饩赵弦”君来/10

 京城菊花分外香/14

 中山小榄菊满城/21

花中君子的人格象征/25

 菊,隐逸者之花/26

 “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英雄豪气/30

 “玉骨冰肌”女儿魂/35

在幽愈馨的中国情怀/39

 菊花与重阳节/40

 菊花与宗教/47

 菊花与国画/51

 菊花的传说/54

秋菊有佳用,谁人不识君/67

 菊花的种类/67

 栽种菊花有高招/69

 菊花插花/71

 菊花药用功效大/73

 菊花飘香香入肴/77

菊韵耐人寻/91

 《花仙子》中的大波斯菊:幸福的帽子/91

 《波斯菊的朋友》:纯真无瑕的情谊/95

 《菊花香》:梦中之花的淡淡芬芳/97

 《聊斋志异))中的黄英:人淡如菊/101

 《菊豆》与《秋菊打官司》:女人的抗争与命运/103

 《菊与刀》:柔美与暴力的结合/110

 菊花的误会/119

试读章节

菊花小记

菊花生长在文明古老的华夏大地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菊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占据了无人取代的文化地位。

远在西周时代,《礼记·月令》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这句话与菊名字的来历还有着关联。“菊”字,在古代作“穷”字讲,穷尽、结束的意思。菊花的名字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一年之中花事结束的时候也就是菊花开放的时候。古时,“菊”字也写作“鞠”,而“鞠”又是“掬”的本字。“掬”的形象就是两手捧着一把米,菊花的花瓣生得十分紧凑,与“掬”的形象颇有几分形似。花瓣紧凑的特点,使“菊”这一名字更加合情合理。

君子,必有着受人景仰的美德。作为花中君子,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独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三国时期,司马昭重要谋士钟会就曾赞誉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可见,菊为君子并非徒有虚名。

君子之德,是文人墨客们的追求,拥有“君子之德”的菊花,也就拥有了无数忠实的追随者。最早携菊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里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的同时也告诉世人,菊花还是食用的好素材。真正将菊推到文坛至尊地位的,还是与菊有着不解之缘的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爱菊、赏菊、饮菊、咏菊,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向往自然的志趣相联系,菊对于陶渊明,已成为了一种人格的化身。此后,菊又有了“陶菊”之称,并被看作隐逸之士的象征。

后世咏菊的诗更是不胜枚举,几乎所有有名的诗人都曾将菊作为吟咏的对象。唐代李白有“时过菊潭上,摘此黄金花”,杜甫有“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白居易有“满秋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元稹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李商隐有“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宋代王安石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欧阳修有“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到了元、明、清,咏菊的不乏其人。

文人们除了在诗词中赞美菊花不从流俗、不媚世好、卓然独立的高尚品格外,也融入了自我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赋予了菊花一种叛逆抗争的精神;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对自己相思之苦的展现离经叛道的朱淑贞在诗中写道“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表现的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里对菊花的描写,表达的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要争取到革命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仅在诗中,菊花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了生活与艺术的方方面面。菊花的身影在国画中随处可见,并在国画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传世之作,菊花与传统佳节重阳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逢这一天,人们登高、赏菊、饮酒,沉浸于菊花的天地;菊花的图案寓意着吉祥,时常出现在民间服饰与建筑中;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百草经》列菊花为百草上品,“服这轻身耐老”,名医陶弘景说菊花主治“风眩,能令头发不白”,中医把它看作神经强壮药和清凉解热药,足见它的药用价值。  菊花是中国化的,与它相关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要误会菊花仅仅属于中国。自传入日本后,菊花华丽、闲寂的风度投合了日本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长期成为了日本皇室的象征,菊花所代表的精神,也成了日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带着所代表的中国精神走向了世界,

东方的花朵在西方的国度中同样将绽放出光彩……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篱采菊/名花物语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百川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360894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682.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8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