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能成为CEO(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创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分析当前企业所处的历史背景,指出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唯一选择。企业要使创新能力最大化,除了依靠少数精英的经营管理和研发人员的发明创造之外,还要依靠充分激发企业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不断地改善,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你能成为CEO”管理模式的精髓。

内容推荐

“你能成为CEO”管理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与人工作所需要的企业资源视为一个经营单元来核算其投入和产出,并衡量其经营活动对企业所产生的增值。员工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推动企业追求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最终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驱动力、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等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突破了员工被动接受指挥的管理思路,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领导与管理,并通过不断创新增加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书中介绍了该模式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对企业的价值、实施操作方法、配套措施、导人过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每章都引用了具体的企业案例,介绍了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各种尝试和实践,每个企业案例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你能成为CEO”,管理模式的思想精髓。当前,中国正处于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该书所探索的问题无疑会为企业界管理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目录

第1章 企业必须要创新吗?

 1.我们所处的时代

 2.企业面临的挑战

 3.企业制胜的法宝

 4.企业创新的动力

 5.企业案例:3M公司的创新精神

 6.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2章 企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1.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2.企业创新的主体

 3.企业创新的主要领域

 4.企业创新所需要的条件

 5.企业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

 6.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若干因素

 7.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8.企业案例:杜邦公司的创新之道

 9.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3章 “你能成为CEO”是什么?

 1.基本假设

 2.基本概念

 3.基本模型

 4.主要特征

 5.基本内涵

 6.价值理念

 7.企业案例:海尔公司的管理创新

 8.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4章 为什么你能成为CEO?

 1.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2.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难题

 3.管理难题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4.“你能成为CEO”管理模式

 5.企业案例:AES公司的管理创新

 6.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5章 “你能成为CEO”如何实现?

 1.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

 2.经营单元的建立

 3.经营单元的经营方式

 4.经营单元与经营单元之间的关系

 5.经营单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6.经营单元的管理

 7.几类经营单元的经营方式举例

 8.企业案例:三电贝洱公司的特色管理.

 9.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6章 “你能成为CEO”需要哪些支持系统?

 1.信息管理系统

 2.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3.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5.资产及生产资料管理系统

 6.企业案例:上海通用公司的柔性化管理

 7.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7章 “你能成为CEO'’只是理想吗?

 1.导入新管理模式所需要的条件

 2.导入新管理模式所经历的阶段

 3.新管理模式的深化和完善

 4.企业案例:IBM的管理创新

 5.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8章 CEO们创新还需要什么?

 1.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2.实施促进创新策略

 3.建设学习型组织

 4.管理企业的无形资产

 5.开启追求完美的动力之源

 6.企业案例:联邦快递公司“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7.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9章 谁将是引领企业创新的CEO?

 1.CEO的成长历程

 2.CEO的理想人选

 3.CEO的使命与责任

 4.企业案例: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

 5.案例评述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当今,构成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资金、物质资源、信息等要素都变成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资源,使得企业以往靠信息垄断、资源垄断、技术垄断、市场垄断等种种保护性措施所获得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正在一点点减弱。而且,当今的商业环境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新技术、政府法规和全球市场环境迫使着各个公司快速开发新产品并努力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信息爆炸的时代将企业取得的各种竞争优势所能够保持的时限变得越来越短,新的产品和技术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赶超。即便是那些个别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的优势领域,也会逐渐地被商业利益所驱动的好奇心识破,而无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竞争的行列。于是,一个企业在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力的强弱便真正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那么,企业如何在打破垄断后的公开竞争中取胜呢?答案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是确保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也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是保持企业具有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在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方面。企业所有努力的结果是追求占有市场,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忠诚,获得利润,实现预期的各种目标,这些都是以企业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基础的,而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和创造有什么差别呢?根据哈佛管理课程中的定义,一般而言,创新是指知识在独创的、有关联的、有价值的新产品、流程或服务中的体现、组合和/或综合。而创造是指形成和表达可能有用的新想法的过程。这些定义包含了三个重要的观点:

创造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个目标明确的过程。团队中引入一些可能具有创造禀赋的个人,然后将所有突破性的创意都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这种做法并不会令团队更具创新性。相反,团队领导人应设计出一种协作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独特的天赋、经验和专长。而且,创造过程的目的或目标要进行明确,即解决特定的问题或满足具体的需要。

创造包含聚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创造过程始于发散性思维,即摒弃旧有成规,创造各种新颖观点。聚敛性思维出现在创造过程的后来阶段。随着发散性思维所形成的创意传达给他人,这些创意会经过评估,确定哪些点子真正新颖并值得推行。这一聚敛性思维的结果就是选出一种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正是这个被解决的问题引发了创造过程。

创新是创造过程的最终成果。只有当经过创造活动之后,产生了能解决问题或满足具体需要的产品、服务或流程,才算得上实现了创新。创新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假定要采用一个新流程,在某个软件开发公司的纽约和柏林办公室间有效地共享信息和内部专业知识。彼此并不认识的员工可以实时交流客户信息并修订产品规格。这一创新流程可能不会涉及任何新技术或带来任何新产品,但可以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从而为公司带来重要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一种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高速广泛传播,企业所面对的客户已经获得大量的关于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当客户变得越来越博学而且越来越挑剔的时候,每一类产品或服务几乎都有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因此,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不得不使自己与众不同,并能够为客户带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增值,更大的帮助,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市场策略、产品、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并持续改善,才能保持始终高人一筹,在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

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新市场、发现新客户、识别客户的新需求、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提供新的服务方式、挖掘产品和服务的新的增值点等,这一切创新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的创新点不仅仅是集中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大的概念,而且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到最宏观的企业发展战略,小到每个人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行为细节,都可以是企业挖掘潜力的创新点,都可能成为企业胜出的闪光点。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每个细小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帮助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长此以往,企业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赢得客户的忠诚度,从而保持市场占有率。

P4-5

序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到了今天,大多数人所渴望的、追求的、为之奋斗不息的理想也不外乎如此。小到个人、家庭、组织,大到国家、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来自于人本身的动力——理想和追求,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人,是人的理想、追求在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进。那么,企业中的人都在追求些什么?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人为了赢得尊重和认可,有些人为了地位和荣耀,有些人为了高薪,有些人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等等。那么,什么人可能拥有这一切呢?显然是企业领导人CEO了。

什么是CEO?CEO是个舶来词汇,一直是财富、地位、智慧、权威、荣耀、成功的代名词,且象征着企业界工作人士职业发展的巅峰状态。CEO掌握着巨额资本的运作,支配着大量资源的调遣。左右着无数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当然还把握着他们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命运。CEO是企业的统帅和主宰者,是市场竞争中的“弄潮儿”,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天之骄子,也是所有职场人士崇拜的偶像。难怪无数在企业中工作的职场人士都渴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CEO。

然而,企业通常只有一位CEO。那是否意味着企业中大多数人的梦想都会落空呢?不尽然。本书所要介绍的一种管理方法.就是企业在追求尽可能使每位员工都成为某个“微型企业”的经营负责人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创造潜力,实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为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就用“你能成为CEO”管理模式命名这种管理思想和方法。CEO并不是超人,只是组成企业的众多成员之一,他或她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团队中每位成员的贡献。企业只有明确每位成员对企业的贡献,才能使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如果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同样也可以说,不想当CEO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本书旨在探讨企业如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成员的创新活力,不断为企业的开源节流工作竭尽所能,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人的各种特质。这些特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自身所拥有的,包括与生俱来的禀赋,以及通过接受教育和社会阅历所积累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经验、进取心、胆识、洞察力等;另一类是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才能赋予个人的特征。如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责任感、工作满意度等。企业希望员工最好能够同时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并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其中,员工的第一类特质可以通过在招聘的过程中设定筛选标准进行选择,而员工在第二类特质方面的表现就要涉及企业管理的问题。企业不但要拥有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员,还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发挥出团队的协同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作用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难题。

针对企业管理的这个难题,本书采用提问并寻找答案的方式展开讨论。我并不试图回答所有的问题,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借助对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本书总结了许多具有非凡创新能力的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积累的管理方法,并融入了我在多年企业管理咨询培训领域的实践经验,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形成一种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管理模式。

如果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喜悦和帮助,那么我要感谢企业界那些在经营管理的一线勇敢实践和探索的先驱者,是他们给我带来灵感和写作冲动。他们是这一管理模式的发明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而我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进行知识和经验的收集、整理和传播工作。该管理模式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所有的努力在于尽可能以一种清晰的、系统的、有吸引力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一种新鲜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运用。使复杂的方法变得浅显易懂、简单易学,就是我的追求。尽管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阐述清楚,但由于时间、水平所限,再加上该管理模式尚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书中的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另外,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闻洁老师的热情支持和鼓励,得到了上汽教育基金会孟嗣宗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能成为CEO(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创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玲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16128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