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专著,全书分为两部分:“国事篇”,由于光远、杜润生、吴象等30多位重大决策、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钩沉史实,或亲笔,或口述,定格决定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的关键瞬间,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具有极强的历史资料价值;“家事篇”,由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留下生动的生存档案,或详述,或碎片,但求真实准确,见微知著。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改革忆事/财经杂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专著,全书分为两部分:“国事篇”,由于光远、杜润生、吴象等30多位重大决策、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钩沉史实,或亲笔,或口述,定格决定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的关键瞬间,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具有极强的历史资料价值;“家事篇”,由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留下生动的生存档案,或详述,或碎片,但求真实准确,见微知著。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2008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30年来与改革开放兼程共进的各个方面的实践者、研究者、记录者,得以真切回顾这一激起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沸腾岁月。 本书“国事篇”,由于光远、杜润生、吴象等30多位重大决策、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钩沉史实,或亲笔,或口述,定格决定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的关键瞬间,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具有极强的历史资料价值;本书“家事篇”,由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留下生动的生存档案,或详述,或碎片,但求真实准确,见微知著。 阅读此书,有助于总结30年的史实、成就和经验,准确审视当下的历史方位,理清思路,正视问题,更好地制定面向未来的改革开放方略。 目录 总序 改革30年:还原真实情境 不堪回首的年代 国事 粉碎“四人帮”与历史转折 追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 “真理标准”讨论与平反冤假错案 为邓小平起草讲话稿 叶剑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起草始末 邓小平为资本家“摘帽” 从两个“不许”到“伟大创造” 五个“一号文件”出台始末 为中央农研室“打工”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拨乱反正 制定“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首钢承包试验 价格“双轨制”改革的由来 对巴山轮会议的回顾与思考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秘密 “马丁事件”始末 立法“民告官” 价格改革:经济改革中的一步险棋 将证券市场引入中国 “皇甫平”文章引发的一场思想交锋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 刑诉法风雨修改路 卡在“玻璃门”外的“非公36条” 何时能开一代民主新风 智慧老人杜润生引领民主二三事 舆论监督的风雨苍黄 家事 小平恩泽未敢忘 生产队长·“卢员外”·会长·董事长 一只呢绒袜 耕地·扬场 告别代人写信的日子 我的20年旅游生活 改革思辨录 农村改革的创新与突破——纪念中国农村体制改革30周年 物权法的意义和阴影 跋 与民间力量一起成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革忆事/财经杂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光远//杜润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760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6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9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