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国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套书之所以长销四十多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为《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之《战国故事》。书中所选的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基本勾勒了战国时期的历史概貌。

内容推荐

这次与读者见面的是林汉达先生所著《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五种美绘本,《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其中前三种问世已有四十多年,后两种也有三十年了。2002年,曾经出版了新的合卷本。这次以美绘本出版,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这部传世名著。除了内容上未作任何修改以外,林先生在语言上的一些独特用法和处理,也都保持原貌,显的是让大家原原本本地领略其特有的风格。不同的是,原来的刘继卣先生等画的黑白插图这回换成了彩色插图,版式上也做了新的设计,作为一次尝试。

目录

三家分晋

用人不疑

河伯娶妇

起死回生

不受蒙蔽

商鞅变法

孙膑下山

马陵道上

悬梁刺股

攻守同盟

合纵抗秦

连横亲秦

胡服骑射

屈原投江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火牛陷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赠送绨袍

坑杀赵卒

毛遂自荐

盗符救赵

图穷匕见

统一中原

试读章节

三家分晋

越王勾践(越国原先在浙江省杭县以南,东到海边的地方)“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不但灭了吴国(在江苏省南部),而且大军渡过淮河,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领袖,做了霸主。一向称为霸主的晋国(在山西省),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了。有势力的大夫各人割据地盘,把晋国分成了好几个小国。他们之间互相攻打,互相兼并。在这种情况底下,晋国怎么能跟强大的越国对敌呐?

晋国的大夫当中势力最大的原来有六家,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晋国的大权可就归了四家,就是:智家、赵家、魏家、韩家。那时候,列国的大夫占有着大量的土地。他们直接统治农民,比国君富裕得多。农民的生活在大夫的手下,也比在国君的统治下要好一些。有不少农奴受不了国君的压迫和虐待,还情愿逃到大夫的封地里去做佃农。各国的大夫的势力因而越来越大,象晋国那样,土地和人民实际上都落在这四家大夫手里了。

这四家——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咱们晋国一向当着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先后起来,夺去了霸主的地位,这是咱们晋国的耻辱。如今只要把越国打败,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大夫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公家的收入增加了,壮丁增加了,实力才会增强,才能够重新当上霸主。”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瑶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心不齐,没法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派人去向韩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智伯瑶派人去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也如数交割了。智伯瑶就这么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跟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可不答应。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怎么也不能送给别人。韩家、魏家他们愿意送,不干我的事,我可没法依!”来人回去把赵襄子的话向智伯瑶报告,智伯瑶气得鼻子呼呼地响。他派韩、魏两家一同发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所有的土地和户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省太原市)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这个晋阳城是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当初由赵家的家臣董安于一手经营,里面盖了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围墙内部全用苇箔、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砖和石头砌上。宫殿里的大小柱子全是上等的铜铸成的。所有的建筑又结实又好看。董安于之后,赵家又派家臣尹铎治理晋阳城。尹铎减轻刑罚,减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赵襄子一见晋阳城很严实,粮草又充足,老百姓也乐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没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马把城围上。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准交战。每逢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象雨点似地落下来,智伯瑶没法打进去。晋阳城就这么仗着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呐?襄子为了这,闷闷不乐。他手下的谋士张孟谈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准备了无数的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可把赵襄子提醒了。他立刻叫人把围墙拆去一段,果然里面全是做箭杆的现成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铸成无数的箭头。有了这么多的箭,再使几年也使不完。赵襄子叹息着说:“要是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些兵器去?要是没有尹铎,老百姓哪儿能这么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呐?”

三家的兵马把晋阳城围困了两年多,没打下来。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瑶正在察看地形的时候,一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就有了主意了:晋水是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一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那边造了一个很大的蓄水坑。在晋水上筑起坝来,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坑里的水都满了。智伯瑶叫士兵们开了个豁口,大水就直冲晋阳城,灌到城里去了。不到两天工夫,城里的房子多半给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顶上和高地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了筏子。烧火、做饭都在城头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不肯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对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要是水势再高涨起来,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谈说:“我总觉得韩家和魏家决不会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土地让给智家。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依我说,主公多准备小船、竹排、木筏子,再跟智伯瑶在水上拚个死活。我先想办法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去。”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去跟两家相商,约他们反过来一同去打智伯瑶。要是韩康子和魏桓子能够同意的话,赵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瑶命令下来,叫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挺得意地对他们说:“我用不着交战,我能够叫这条晋水替我消灭赵家。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以为晋国的大河象城墙一样可以拦住敌人。照晋阳的情形看来,水能灭国,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看: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省解县东北),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在山西省临汾县南)。是不是?哈哈哈!”韩康子和魏桓子连连答应着说:“是,是,是!”智伯瑶见他们答话有点慌里慌张,好象挺害怕的样子,自己才觉得说漏了嘴。他赔着不是说:“我这个人哪,是个直心眼,有一句说一句,你们可别多心!”他们两个人又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着您,蒙您抬举,真是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可决定要跟着赵襄子干了。

第三天晚上,约摸四更天,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了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衣裳和被子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还以为大概堤坝开了口子,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士兵们去抢修。不大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瑶的家臣豫让带着水兵,扶着智伯瑶上了小船。智伯瑶在月光下回头一瞧,就见士兵们在水里一起一沉地挣扎着,这才明白敌人把水放过来了。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韩家、赵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驾着小船、竹排、木筏子,一齐冲杀过来,见了智家的士兵就连打带砍,一点不放松。当中还夹杂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瑶!拿住智瑶的有赏!”智伯瑶对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杀出去,上秦国去借兵!我留在这儿破出死命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木筏子,杀散敌人,叫大将智国保护着智伯瑶逃跑。

智国保护着智伯瑶,坐着小船一直向龙山那边划去。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瑶才喘了口气。他们好容易把船划到了龙山跟前,急急忙忙爬上了岸。幸亏东方已经发白了,他们顺着山道走去,跑了一阵子,略略宽了宽心。不料刚一拐弯,迎头碰见了赵襄子!赵襄子早就料到智伯瑶准从这条路上跑,预先带领一队兵马在那边埋伏着。他当时就逮住智伯瑶,砍下他的脑袋。智国自己抹脖子自杀了。

三家的兵马合到一块儿,把沿着河边的堤坝拆了。大水仍旧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旱地来了。

赵襄子安抚了居民之后,就给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他们宣布智伯瑶的罪恶,就照古时候的习惯把智家的男女老少杀得一个不剩。韩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当然由各人收回去。智家的土地和户口,他们就三股平分了。

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桓子三家灭了智伯瑶,都想趁着这个时候把晋国分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说干就干,总得找个恰当的时机才好。到了公元前438年,晋国的国君晋哀公死了,儿子即位,就是晋幽公。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他们见新君软弱无能,大伙儿就商定了平分晋国的办法。他们把晋国的绛州和曲沃两座城给晋幽公留着,别的地界三家瓜分了。这一来,韩、赵、魏三家就称为“三晋”,各自独立。晋幽公只好在三晋的势力之下活着。他不但不能把三晋当作晋国的臣下看待,反倒一家一家地去朝见他们,地位就这么颠倒过来了。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得了重病死了。就在这一年里,韩康子和魏桓子也都病死了。这三家的继承人叫韩虔、赵籍和魏斯。他们合在一起,打算自己正式做诸侯。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成周(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去见周威烈王,要求他把他们三家加在诸侯的名册上,还说:“韩虔、赵籍、魏斯都因为尊敬天王,才来禀告。只要天王正式封他们为诸侯,他们就能辅助天王。”周威烈王一想,不认可也是没用,他就封魏斯为魏侯,赵籍为赵侯,韩虔为韩侯。

这新起来的三个诸侯宣布了天王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庙,向列国通告。各国诸侯都来给他们贺喜。只有秦国(在陕西省南部)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中原诸侯还是把它当作西方的戎族(山戎的部族)看待。秦国当然没派人来。

晋幽公之后,到了他孙子的时候,三晋干脆把这个挂名的国君也废了,让他做个老百姓。从此,晋国的统治系统就断了,以后只有韩、赵、魏,连晋国这个名称也不用了。P1-7

序言

这次与读者见面的是林汉达先生所著《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五种美绘本,《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其中前三种问世已有四十多年,后两种也有三十年了。2002年,曾经出版了新的合卷本。这次以美绘本出版,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这部传世名著。除了内容上未作任何修改以外,林先生在语言上的一些独特用法和处理,也都保持原貌,为的是让大家原原本本地领略其特有的风格。不同的是,原来的刘继卣先生等画的黑白插图这回换成了彩色插图,版式上也做了新的设计,作为一次尝试。

时光匆匆,逝者如水。当年,我编辑这套书的情景历历在目,然而当回首一顾的时候,竟不觉过去了三十多年,现在只能靠回忆来与今天的读者交谈了。

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评。我在1978年担任本书责编以后,陆续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老老少少、各行各业的读者都表示对这部书的喜爱。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视线和记忆中。有些读者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看这部书。

我想,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不会对这种说法感到惊奇。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写起来是个难事。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读者们大都以为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实际上林先生是满嘴浙江话的南方人。他高超的组织艺术和语言技巧,完全是出于他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祖国语言的精确把握。可以说,没有真功夫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没有踏实心态,像现在有些作者那样浮躁和粗糙,也是绝对不会精耕细作的。

这套书所以长销四十多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很可惜,林汉达先生在“文革”中的1972年去世,他为少年朋友“一个朝代写一本”的夙愿没有实现。我在1978年接手编辑后,修订再版《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新编了已写完而未出版的《东汉故事》,又根据林先生50万字遗稿《三国故事新编》缩写改编成《三国故事》。至此算是把林先生已写到的内容编完出版了。在这项工作中,林夫人谢立林老人,林先生的儿子林文虎和夫人谢文漪,曾任林先生秘书的贾援先生,都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应该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很多读者对这套书未能完成感到惋惜,在来信中希望续写续编下去,“毛遂自荐”者也有数位。当年我本想物色合适人选与我共同完成这件事,却因工作变动而中止。好在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长青的。在退出编辑日常事 务之后,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我想今后的机会会有,希望也不至于落空。让我们在希望中共勉。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国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汉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89079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7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