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知道的台湾地事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亲历台湾长达两月的旅游手记,一部展示台湾风情民俗的全景手册。

身为人类学硕士、社会学博士的作者,将台湾之行视作一次田野调查,带你游览阿里山,泛舟日月潭,欣赏野柳和太鲁阁的奇特地貌,参观蒋介石的阳明书屋和张学良的禅园,见识别具一格的汽车旅馆,徜徉于台北的繁华夜市,品尝台湾独具风味的各色小吃……

内容推荐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旅游笔记,也不是一部学术著作,而是对台湾风光、社会、人文的一次视角独特的描述。

身为人类学硕士、社会学博士的作者,将台湾之行视作一次田野调查,带你游览阿里山,泛舟日月潭,欣赏野柳和太鲁阁的奇特地貌,参观蒋介石的阳明书屋和张学良的禅园,见识别具一格的汽车旅馆,徜徉于台北的繁华夜市,品尝台湾独具风味的各色小吃,体验台湾人对神的崇拜,亲身经历倒扁现场,亲眼观察台北的“同志”游行与集体婚礼,了解台湾“槟榔西施”的历史变迁,倾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热情。

如今,两岸交往日益密切,两岸民众已能相互往来,假如你还没有去过台湾,假如你正准备去台湾,假如你去过但还想回味台湾,那就翻开这本书,细细地了解台湾、品味台湾吧!

目录

台湾的地/001

行在台湾/002

吃在台湾/007

汽车旅馆/013

三温暖/016

在台北逛书店/018

成人情趣用品店/023

走在台北街头/025

算命的店铺/030

台湾土地,日本表情/032

“微缩景观”/035

走马观花博物馆/038

公娼馆与流莺街/042

台湾的夜市/047

大学的零碎见闻/050

无处不在的神/055

街头趣味店标/058

寻找祖父/060

阿里山情结/064

台湾的性学研究机构/066

淡水河两岸访古之旅/071

太平洋岸亲水之旅/074

阿里山的“林相”/077

野柳和太鲁阁的”岩相”/080

阳明书屋与禅园/083

在北投泡温泉/085

台湾的事/089

台湾的性印象/090

台北“同志”游行与集体婚礼/096

台湾的捐助与福利/103

对性工作者的争论/106

亲历倒扁/110

媒体的色彩/119

人民的色彩/122

两蒋的未竟之梦/125

四级影片/127

购手机充值卡/132

槟榔西施/134

警惕/138

私人侦探与征信所/141

女性专用车厢/144

有争议的日日春/147

反雏妓与安全套/155

在台湾吃药/157

台湾的人/159

工会领袖陈文贤/160

追求健康的人们/165

机械业巨头与他的“八卦掌管理法”/168

生活在日月潭边的人们/171

罗大律师和他的家/176

展示性别表演的女研究生/179

台湾人歧视大陆人?/181

偏见/185

台湾人心中有多少中国情7/188

王守正助教/192

“男公关”/195

形形色色的男性组织/200

男性女性主义者王雅各/206

性学课上的学生和老师/212

后记/215

试读章节

到台湾的最初几天,走在台北街头,找不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感觉,与想像中的相差实在太大了。

由机场到市区的道路宽处也就是二三十米,两侧是破破烂烂的各种店铺,感觉大多数的建筑物至少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下公车后,走在往校园的小街上,几乎没有为行人准备的空间,一道白线里面恐十白只有二三十厘米的宽度,稍不小心就走到汽车道上了。满眼所见的建筑物,如果放在北京,似乎都属于迫切需要拆迁改造的范围了。

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台北太旧了!台北的街道大多窄窄的,窄到我以为只是一些胡同或弄堂,其实却是可以在地图上清楚标明的汽车行驶的道路。学校周围的几条小路窄得只有五六米宽,宽的也只有十多米。窄的会是单行路,宽些的会是双向路。我刚到时,过这些路口的时候常忽视了看红绿灯。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些路真是太窄了,我想不到它们还会是交通路线,会有许多汽车经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是这样的小路,也有红绿灯,说明当地“市政建设”的到位。

我在台北的住处附近,几条街都是居民房,里面也许装修很好,但外表看,同样陈旧杂乱,甚至一家一个样子,最高三四层,但占地也很小,通常是一户紧挨一户的房子高矮不齐,形状各异,整条街没有绿化,没有空地,怎么看都像是临时建筑。

后来同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的郭文般教授聊天,原来这些就是临时建筑。郭教授曾让学生查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北城市规划设计,结果找到的全部城市规划都是防空洞的规划。原来当时国民党一直惦记反攻大陆,认为在台湾呆不了多久,也没有认真做城市规划。加上土地都是个人的,因此大家就按各自的想法盖各自的房子,便成了现在整个街巷非常杂乱的景象。

而后来想做城市规划了,因土地都是私人永久据有的财产,做城市规划、拆迁便非常困难,土地所有者会与政府不断地讨价还价,有时还会请民意代表,甚至举行示威活动,上诉到“法院”等等。所以台湾人无法理解大陆某片土地规划,会在几个月便全部夷为平地的情景。

郭教授说,所以台湾的人均收入非常高,住的房子跟世界上发达国家比起来,却非常差。

台北的许多道路名称是用大陆的地名命名的。我住的台北大学合江路校区,位于台北市的东北部,所以周围的路名都是中国东北城市的路名,如长春路、兴安街、龙江路,等等。老实说,我自己对东北的兴安和龙江也没有任何印象。台北的南面,则是大陆南部城市名作路名,如福州路,等等。

我住的这个校区的历史很久远了,其前身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学校周围几条小街上是一排排的小吃店,王雅各教授告诉我,许多小吃店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存在,他就经。常在这里吃饭。几十年了,竟然没有变化!像这样几十年没变的地方,在台湾还有很多,比如我曾去过的基隆庙口夜市。

曾和台湾的朋友讨论台北的旧。他说:那是因为你看到的北京太新了。

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进入高速发展期,而北京这样的大陆大都市,可以说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发展期。所以,20多年来,台湾当年的新建筑,已经是现在的旧建筑了。再加上台湾地小、人少,所以自然建筑物没有北京的多,没有北京的高,道路也没有北京的宽了。

也许可以这样说,台北是一个已经发展过了的都市,而北京是一个正在每天日新月异发展的都市。社会学有一个迟发展效应理论,讲的是后发展的地区,会一下子跟上最前端的现代化。  并非整个台北都像我说的那样旧。我到过据说是世界最高的101大厦附近的商业区、西门町附近的商业区,现代化的感觉还是非常强的,建筑物普遍要新一些,道路也要宽一些。但我在台北见到的最宽的街道,是单向三车道的。

但是,拿台北现代感非常强的地方,与北京现代感最强的地方如建国门附近的现代化商业与办公区相比,台北还是要略逊一些。

还需要提及的是,台湾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城乡差别基本不存在,更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当我拿北京与台北作比较的时候,只是就两个城市的比较,同时却忽视了大陆广大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等。

骑楼是台湾常见的建筑风格,台湾当局并且有规定:临街有店铺的新楼。必须建设成骑楼。所谓骑楼,便是二层比一层向外多出来两米左右,一层外便形成了一个有顶的走廊。与骑楼同时存在的,便是台湾的街道几乎没有人行道了,人都在骑楼下面行走。加上摩托车四处乱停放,使得行走非常困难,要绕来绕去的。我一直对这种奇怪的建筑不以为然,回想在大陆,似乎只在上海看到过一处,北京是绝对没见过的。直到将离开台湾前,同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的几位研究生去淡水玩。在同行的林珊小姐解说下,我才得以对它的功能恍然大悟:台湾夏季太热,而且多雨,骑楼使行人躲开烈日和雨水,能更方便从容地逛旁边的店铺。这样想来,这一建筑风格还是非常适用的。

台湾的大中小学校,都有一些楼取名为“光复”或”自强”等,前者自不必说,后者则主要是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之后的建筑。

走在台北街头,如果不看众多的摩托车,你不会意识到这是在大陆以外的地方。同样的黄皮肤,同样的语言,穿着打扮也几乎完全一样。但是,细看下去,则会发现一些不同。比如,大小寺庙、算命摊贩,这些便是在北京很少看不到的。

P25-27

序言

我的祖父1949年去了台湾。直到他去世,我和他都没有见过面。他去世8年之后,我来到台湾,找到他的故居,在门前留影……

也许是这份私人背景,使我对台湾有一种更复杂的感情。这份感情,体现在了这本书中。

2006年8月至10月间,我在台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一名社会学者,我高效率地利用这两个月时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台湾社会,特别是我所研究的性与性别领域。这本书,便是那两个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全景纪录。

我的多重身份对我更好地完成这次考察及本书的写作很有帮助:一位台湾前国民党高官的孙子对这个岛屿的亲情及民族之情,十余年在媒体从业练就的新闻敏锐性,社会学者的身份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习惯,出版有30多部著作的作家身份的写作与思考方式……这些使得本书成为一本具有独特看点的著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也不同于通常的学术著作。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旅游手册,也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对台湾社会、人心、文化的一次视角独特的描述。

作为具有人类学硕士、社会学博士背景的我,将这次台湾之行视作一次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既忠实地记录自己作为一名“外来人”的见闻与感受,又尽可能多地听取“当地人”的声音,所见所思,撰写成书。书稿完成后更是给“当地人”审阅,从而就“外来人”与“当地人”理解的偏差做出检讨。所有这些都使得本书更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的社会与民风。同时又具有一定韵学术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将要去台湾旅行的大陆人,以及任何一个希望了解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韵读者,我相信这本书都将会令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可以用最快的方式,了解你要进入的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所思所想。而这,将使你的台湾之行事半功倍。

我希望它可以帮助大陆人了解台湾;同样,我也希望它可以帮助台湾人了解大陆人对台湾的看法,通过看一个来自异地的人对台湾的认识与解读,也会使台湾人发现自己太习以为常而忽视了的很多东西。本书中有多处讨论两岸关系,以一个大陆学者的视角评论台湾的政治与民心,可以让台湾人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我在台湾的时候,还是民进党政府执政,两岸关系比较紧张。两岸人民有些隔阂,我也有幸亲历了“倒扁”运动高潮。2007年底,台湾民意代表(即所谓的“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大败,国民党掌握“立法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高票当选,实现了台湾政坛的第二次政党轮替,两岸开始直航,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两岸关系进入“破冰”阶段,两岸人民也将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多地相互了解和理解。此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期待着两岸永久和平,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共创美好未来!

后记

台湾之行无疑是我生命中非常宝贵的经历之一。离开台湾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独刍漫步于自己在过去两个月间无数次走过的台北大学校园,回味从第一天来这里,到将离开这里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滋味并不是简单的流连难舍,因为我是那样地渴望尽快回到家人身边,这是一种对自己生活了两个月的地方的感情,我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时光,留下了自己的探求与思考,因此这片土地便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了。我知道自己即使将来再到台湾,恐怕也难以到我居住了两个月的这个校园了,告别这里便仿佛告别自己的一段生命,这使我颇有些伤感。但我也知道,人生就是充满了这样的告别。

感谢我的妻子,在我离家两个月的时间里为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也感谢我的儿子,放弃了许多原本应该由父亲陪伴他的时光。感谢我的母亲和姐姐,感谢我的岳母和妻姐,她们因为我这两个月的考察或付出情感的牵挂,或付出许多现实的劳作。

感谢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全额资助了我的这次考察;感谢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王雅各教授对我的接待与学术指导,以及该系各位老师的热情相待;感谢台湾铭传大学杨明磊教授提这次考察的资讯并在台湾招待我;感谢台湾上游出版社的简英杰老师,以及郑清荣老师等许多朋友的陪伴旅游;感谢我在台湾考察期间访问的各学术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中接待我的老师和朋友们;感谢台北大学社会学系那些可爱的研究生们……可惜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但是,在本书的具体描述中,我都记录了他们对我的接待,以及我们的讨论和交流。

这里同样将台湾考察两个月的行程附上,既作为一种纪念,读者阅读此书时也可以借以参考:

2006年8月10日,到达台北;

8月11日,与指导教授王雅各老师首次晤面,商讨台湾期间研习计划,并借诸多男性研究著作研读;

8月12日,到台南县农村考察宗教文化,与当地农民座谈;访问台湾机械制造业企业家纪金标先生;

8月14日,访问一位台湾工会领袖;

8月15至16日,在台北参观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台湾博物馆、所谓“国家图书馆”、二二八纪念馆等处;

8月17日,与台湾“21男性成长沙龙”成员座谈,并考察台湾有机生活推广活动;

8月18日,参观台北中山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原住民博物馆”等处,到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购书;晚间参观铭传大学桃园校区,了解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8月19日,考察桃园县成人用品销售产业,了解槟榔西施文化等;考察西门町地区文化,晚间参观基隆庙口夜市;

8月21日,参观行天宫及邻近的算命摊贩,访问女书店、台湾大学等处;

8月22~23日,在指导教授王雅各陪同下访问高雄医学大学性别所、高雄师范大学性别所、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心、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路上与指导教授讨论男性研究、男性运动及我的博士论文;

8月26日,访问日日春关怀互助协会,晚间考察流莺活动区,顺访西昌街、华西街二夜市,了解台湾独特的夜市文化;

8月28日,上午参观台中市,下午访问日月潭邵族村落,与邵族公主座谈,并游览日月潭;晚上到台中一位著名律师位于浦里的家中做客,与台湾直销业多位人士进行座谈;  8月30日,访问台湾教育大学艺术系,观看硕士研究生以性别为主题的艺术展;

8月31日,与指导教授及其指导的两位从事性别研究的博士生座谈;

9月4日,访问台北两位了解男性性工作者的人士,以及一位男性性工作者;

9月9日,到凯达格兰大道现场观察倒扁第一天的活动;

9月11日,在指导教授陪同下,访问台湾大学女性研究室及台湾大学空间与性别研究室,与男性研究专家毕恒达教授及黄文龙先生座谈;下午再次访问女书店,访问晶晶书库并购书;晚间考察北投温泉业,与台湾出版界多人座谈;

9月12日,在指导教授陪同下访问世新大学性别研究所;

9月13日,上午在指导教授陪同下到中坜访问“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与何春蕤教授等专家座谈晚间应日日春互助协会之约去介绍我在大陆进行的男性性工作者调查:

9月16日,晚间第三次到女书店,旁听男性研究论文发表会:会后与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负责人苏纤玲,以及毕恒达、杨明磊座谈;

9月18日,开始旁听王雅各教授每周一上午在台北大学社会学系的“同性恋研究”课程;

9月20日,参观野柳地质公园、福隆海滩,晚问到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购书;

9月21日,午间与台北大学社会学系助教、研究生交流,下午参加讨论推动性产业除罪化的妇女沟通平台座谈会;

9月22~23日,再次拜访企业家纪金标先生,在阿里山旅游,其间访问制茶业从业者;

9月25日,在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进行题为“中国大陆的性学研究与性现状”的讲座,与师生交流;

9月26日,参观阳明书屋、北投野外温泉、禅园等处,与台湾气功界、艺术界多位人士交流;

9月27日,再到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购书,晚间到台湾大学,参加“当兵影展”活动;

9月28日,晚间与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老师共进晚餐,进行交流;

9月29日,到台南,参加台南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举办的“男性论坛”,发表题为“中国大陆男性运动的困境与思考”的讲演,同台南大学师生交流;

9月30日,参加台北“同志”大游行、“同志”婚礼等活动;

10月2日,在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进行题为“我的田野经验——我与性少数人群的交往”的讲座,与台北大学师生交流;晚间与社会学系多名同学共进晚餐,进行交流;

10月5日,晚间与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老师进行交流;

10月6日,参观台北县淡水旅游区;

10月7日,参观太鲁阁所谓的“国家公园”,台东太平洋海岸;

10月9日,起程回北京。

访问、交流以外的时间,主要在进行文献阅读,论文与考察手记的写作,其间亦多次与指导教授王雅各交流男性研究、男性运动及博士论文的写作,并与台北大学社会学系助教、研究生,及其他大学教师与研究生多人进行交流。

参照惯例,书中一些台湾的机构名称等用词进行了适当调整,特此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已经努力深入考察了,但两个月的时间仍然非常有限,我对台湾的了解,在许多方面注定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读者可以将本书中的描述理解为我个人的理解和看法,如果被提及的人物及其想法有表述错误之处,责任全部由我个人承担,我在此向他们及读者预先表达我的歉意。

最后,用一句在台湾经常听到的话结束此书:“加油!”

2008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知道的台湾地事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2677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