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杭州的城市雕塑/杭州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其欣赏主体是广大市民。我们需要提高广大市民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因此,我们特编写了这本普及性的杭州城市雕塑的介绍书籍。

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多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雕塑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城市雕塑的创作过程,掌握对城市雕塑欣赏的一些基本原则,提高他们对城市雕塑的欣赏水平,特编写此书。

全书主体部分共分9个部分,内容包括:杭州城市雕塑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概述,城市雕塑的创作步骤与过程,主题性、纪念性雕塑,广场、绿地雕塑,人物雕塑,景区雕塑,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雕塑,民俗故事雕塑,街道、社区雕塑等。

目录

序言/1—3

杭州城市雕塑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概述/1

20世纪以前杭州的城市雕塑/4

民国与抗战时期杭州的城市雕塑/12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杭州的城市雕塑/18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杭州的城市雕塑/20

步入21世纪后杭州的城市雕塑/25

城市雕塑的创作步骤与过程/29

主题性、纪念性雕塑/41

广场、绿地雕塑/81

人物雕塑/119

景区雕塑/171

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雕塑/237

民俗故事雕塑/251

市井生活/253

上香祈福/277

街道、社区雕塑/287

后记/327

试读章节

20世纪以前杭州的城市雕塑

旧时的杭州,至少到19世纪末,在城区几乎没有符合现代城市雕塑定义的作品。除了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能叫雕塑的大概就只有大石头狮子和庙里的菩萨了。

中国的造像,流传下来的主要以宗教、陵园雕塑为主。而杭州,则基本都是宗教造像雕塑。杭州宗教造像开始于唐代,现存最早的寺院雕塑是唐开成二年(837)兴建的龙兴寺经幢上的浮雕(现存于灯芯巷、延安路口)。五代以后,受吴越国国王推崇佛教思想的影响,在环西湖周围的山上,陆续开凿了大量的佛教石窟。

根据《佛教年表》记载,杭州最早的石窟造像始于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烟霞洞佛教石窟的开凿。7年后,开始开凿飞来峰石窟。我们最为熟悉的飞来峰大肚弥勒佛像则是雕刻于宋乾德四年(966)。

整个杭州的佛教石窟造像运动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五代开始,到元代结束,断断续续雕凿了近400年时间,其间出现了五代、宋、元等几个造像高峰时期。这些佛教石窟大多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被称为“西湖石窟”。目前,杭城现存的造像群约有19处,其中造像最多、最著名的是灵隐景区的飞来峰造像群。其他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方:慈云岭造像(将台山和玉皇山之间的慈云岭南坡)、石屋洞造像(满觉陇路)、烟霞洞造像(满觉陇路,翁家山麓)、仁王讲寺造像(紫阳山南麓白马庙巷)、宝成寺造像(紫阳山东麓)、圣果寺造像(凤凰山南麓)、天龙寺造像(慈云岭西南侧天龙寺后的山岩上)、通玄观造像(道教造像,位于紫阳山东麓,太庙巷紫阳小学后的崖壁上)等。其中天龙寺造像与慈云岭造像、烟霞洞造像合并起来又有西湖南山造像的称谓。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近年来在余杭区瓶窑镇西南,有一座叫南山的小石山,其山腰间分布着30余尊元代的摩崖造像(现存12尊),这个造像的名称也叫南山造像,但却并不属于西湖南山造像的范畴。

杭州的石窟造像中,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就是烟霞洞中的十六罗汉雕像——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它们被雕刻在烟霞洞内左右的壁面上,造像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神态特征。这组雕像相传为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椒的母舅吴延爽出资建造。在晚唐至五代期间,讲罗汉都是讲十六罗汉的。因为佛经中,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遵照佛的嘱托,不入涅檠,常住人间,普度众生。而后世所谓的十八罗汉据说是为了符合中国古代对数字上面吉祥含义的追求,增加了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据记载,烟霞洞内原有的造像数量很多,但基本都被毁于20世纪60年代。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六罗汉造像是1978年根据历史照片进行修补与重塑后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没有塑造写实人物雕像的习惯。虽然在建筑上可以有极尽奢华的雕梁画栋,但提到人物塑像,却似乎只有神明可以被塑像,而石人、石马则永远都是陵园的装饰物。西方的城市雕塑最早起源于纪念的需要,他们用雕塑来纪念曾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和事,并用以弘扬某种值得尊崇的精神。而在中国,相应的目的被另外一种物品所替代——牌坊。牌坊是一种抽象的纪念物,基于精神上的鼓舞与尊崇。牌坊的样式被严格地规定与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像是一枚放大了的勋章,样式上的森严等级表明了它应被尊崇的程度。而具体的事件则是通过题记与传说来表述。在这些牌坊上,被赋予了皇帝的嘉奖、世人的尊崇、道义的弘扬等含义。不知是由于一种怎样的忌讳,皇族、名人的留世形象都是以画像的形式来记录,绝少有为人塑像的。算来算去,也只有像关公这类被当做保护神一样的人物,才有被塑像的可能。但这也只是出于敬拜的需要,至于塑像是否和本人相似,则并不重要,也无从考证。塑造时形象的来源,更多还是依据精神上的意会来达成。  在20世纪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杭州能算得上城市雕塑的,可能只有西湖边的岳庙与里面的跪像。这是一个纪念的场所,坟前的跪像和墓地的环境一起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纪念性环境。“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我们在祭拜民族英雄的同时,通过对奸佞者跪像的唾弃,引发出我们心底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一精神活动的实现正好符合了现代纪念性城市雕塑的功能要求,所以我们讲它具有现代城市雕塑的特征。而实际上,这里从宋代开始,就一直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岳庙有史可查的跪像铸造于明代,最早只有3个。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都指挥使李隆在杭州岳坟前铸秦桧、王氏、万俟离3人反绑跪像。因民众憎恨奸臣秦桧,跪像很快被砸得破损不堪,铸铜都被损坏,可见民众的心情。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浙江按察副使范涞认为铸铜质地不够坚硬,改用铁重铸秦桧、王氏、万俟离3像,并增铸张俊像,成为4跪像。但即便是用铁来铸造跪像,也没能在民众的怒火中保持多少时间。后来在清代雍正九年(1731)、乾隆十二年(1747)、嘉庆七年(1802)、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后5次重铸跪像,可谓是屡毁屡铸。我们现在看到的岳庙铁跪像是在1979年根据河南汤阴岳飞庙的跪像形象重新铸造的。

P4-11

序言

杭州湖滨公园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将士阵亡纪念塔、陈英士纪念塔和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城市雕塑。那时我还年幼,并不完全了解这些城市雕塑所表达的意思,只是觉得好玩,常常和小同伴爬到雕塑的二层台阶上玩耍。可惜这些雕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已被拆毁,只能在心中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念小学的时候,在六公园里竖起了一座志愿军塑像,英俊威武的造型,让人们对保卫祖国的英雄们肃然起敬。那时候小学是半天上课,下午自学小组做完功课后,我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到六公园去玩,在石狮子肚子下钻来钻去,到湖边去钓虾,围着志愿军塑像追来追去,临走的时候总要对这个塑像看上几眼,心里暗暗地想:长大后也要做个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举办讲座,请的是美院雕塑系的周轻鼎教授。周教授讲的是一口方言,很难听懂,一位历史老师在台上做翻译。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讲在孤山后山上创作的一组梅花鹿的过程。孤山是同学们课后常去玩的地方,这组充满了生机和灵性的梅花鹿群塑常给我们带来美和愉悦的感觉。听了周教授的讲座才明白艺术家们为创作一件优秀作品所付出的心血,对城市雕塑有了些初浅的认识。很可惜这组雕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做“封、资、修”的东西而拆毁,代之而起的是一组有革命意义的“鸡毛信”雕塑。

真正和城市雕塑打交道那是在几十年以后的事,20世纪末,我和园林文物局的同志研究修复万松书院时,打算把我国历史上书院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对万松书院做出贡献的山长、学生以雕塑的形式在书院的草坪上陈列,以增添书院的历史文化氛围。我找了杭州雕塑院的同志,时间很紧,他们很快拿出了泥塑的小样,并让我去工作室评审,之后很快投入了制作。雕塑共有9组,既有单体的也有群像,既有石质的也有青铜质的。万松书院开园时,社会各界对这些雕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1世纪初,我有幸参加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保护工程和多项城市道路、河道改造中历史文化碎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和城市雕塑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多了,在杭州市区陆续设置的百余处城市雕塑我几乎都参与了。从立意、小样的评审到大样的修改,从选点、选材到周边环境的协调等等。雕塑家们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也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对他们作品评头品足,他们向我介绍了雕塑的很多知识。大家无话不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杭州的城市雕塑做得更好。有了这段经历,让我对杭州的城市雕塑有了很深的感情。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城市雕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显示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它们点缀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给人们以美的启迪和享受;它们既能给人们留下历史的记忆,又能彰显时代的特色。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说:“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的雕塑不分季节,不论昼夜,总是默默地放射艺术的光华。”“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代文化、一座城市的标志,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有艺术家说:“城市雕塑在环境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这些话对城市雕塑的赞誉并不为过,但真正要把城市雕塑变成为城市明亮的眼睛并不容易。

城市雕塑的构思、造型、创作是艺术家们的事,他们尽可以按照雕塑艺术的要求,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去探索、去创新。作为城市雕塑艺术的一个欣赏者,我想说的是:“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品,它要满足公众的欣赏要求和水平,同时要和周边的公共环境相协调,否则难以成为明亮的眼睛。”要满足公众的欣赏要求和水平,就要在选题和创作以前研究人文环境,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习俗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等等。这些年,我们在杭州老城区街道综合整治中恢复了一些历史文化记忆,增设了不少城市雕塑,就是从研究城市历史文化着手的。从实际效果和社会评价来看,这样做对创作好的城市雕塑是十分必要的。城市雕塑要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也就要求在城市雕塑的设计、选点以前,要研究环境、研究空间尺度,使其和城市广场、街道、绿地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共活动空间相适应,否则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也难以发挥其最佳的效果。比如近年恢复的陈英士骑马铜像放在孤山后草坪的一个角落里就显得十分不协调,又比如近年恢复的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的基座太低、无法彰显这座雕塑的浩然气势。我们很容易明白,城市雕塑中比较写实的作品和比较抽象的作品对环境的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

杭州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这为杭州城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任城市管理者对城市雕塑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更重要的是杭州有一批优秀的城市雕塑艺术家,他们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杭州的城市雕塑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很难说杭州的每一件城市雕塑作品都很优秀,但是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一些平庸和低劣的城市雕塑很难在杭州留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城市雕塑的创作要有宽容的态度,艺术的多样性以及欣赏水平的不同对一件作品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不少作品可以让时间来做出评价。从事城市雕塑的艺术家们是很辛劳的,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同时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又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由于城市雕塑一般体量很大,制作的过程往往在工棚内甚至露天进行,夏天酷暑、冬日严寒,因此只有对艺术执著追求的人,才能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

城市雕塑的欣赏主体是广大市民,我们需要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水平。为了让他们了解城市雕塑,迫切需要我们做好城市雕塑艺术的普及工作。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如果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雕塑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城市雕塑的创作过程,掌握对城市雕塑欣赏的一些基本原则,提高他们对城市雕塑的欣赏水平,我们就感到十分欣慰了。作为城市雕塑的爱好者,我写上以上一些文字,是为序。

马时雍

2008年初夏于仁寿山居

后记

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据有关部门统计,杭州市的城市雕塑已有800多处,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几十处城市雕塑出现在杭城的街头、绿地、广场、公园等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百花齐放。由于杭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加上有中国美院、杭州雕塑院等单位和来自全国甚至国外的一批高水平的雕塑艺术家和创作队伍活跃在杭州,杭城的城市雕塑品位和质量提高得很快。城市人民的文化生活已离不开城市雕塑,人们希望了解城市雕塑,并期望有更好更多的城市雕塑出现在杭州。去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我和杭州雕塑院的林岗院长商量,编写一本介绍杭州城市雕塑的书,向市民们普及城市雕塑的一些知识,了解城市雕塑的制作过程,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城市雕塑。林岗同志十分赞成我的建议,于是我们两人很快拟定了书的提纲,并请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黄印凯老师执笔开始编写这本书。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困难还不少。黄印凯老师初稿完成后,我和林岗同志做了修改,大家认真讨论了几次,几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杭州市雕塑办公室和杭州雕塑院的支持,周俊、郎水龙同志和杭州雕塑院为本书提供了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只能介绍杭州一部分城市雕塑作品,还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未能介绍给读者,敬请雕塑家和读者谅解。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杭州出版社编辑的帮助下本书终于出版了。能为杭州的城市雕塑事业做点微薄的贡献是件十分愉快的事,可惜我们学识水平有限,本书缺陷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马时雍于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杭州的城市雕塑/杭州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时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81253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2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