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主要阶段、取得的成效和遗留的问题。在每一个阶段,都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手法,讨论了该阶段政策出台的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本书既能让读者了解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可查阅30年来农业和农村主要政策的内容及其演变,可供高等院校师生、政策研究人员以及经济管理工作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主要阶段、取得的成效和遗留的问题。在每一个阶段,都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手法,讨论了该阶段政策出台的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本书对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工农和城乡关系、农村非农产业、农业科学技术、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粮食安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国际化、农产品流通等14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既能了解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可查阅30年来农业和农村主要政策的内容及其演变。可供高等院校师生、政策研究人员以及经济管理工作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1节 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和经验

 第2节 我国农村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政策变迁与要素贡献

 第1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2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变迁

 第3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与要素贡献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政策演变、粮食安全与市场化改革

 第1节 1978—1984年:坚持粮食统购统销、适当放活粮食流通

 第2节 1985—1998年: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第3节 1999—2003年:完善既有粮食政策、建设粮食安全体系

 第4节 2004年至今: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第5节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粮食政策走向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用地政策变迁

 第2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宅基地政策变迁

 第3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征地政策变迁

 第4节 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政策走向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城镇化推进与城乡就业一体化

 第1节 1978—1991年:逐步放开对农民的就业限制,但限制向城镇流动

 第2节 1992—1996年: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

 第3节 1997—2002年:强调有序流动和劳动力就近转移

 第4节 2003年至今:保障权益和促进公平流动

 第5节 未来发展趋势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中国农业科技研究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

 第2节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

 第3节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走向

第7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1978—1992年:初步建立起服务农村经济的金融安排

 第2节 1993—2002年: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3节 2003年至今: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

 第4节 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最新动态及走势

 第5节 小 结

第8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1978—1989年: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

 第2节 1990—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

 第3节 2000—2008年:大力推进阶段

 第4节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走势

第9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1978—1984年:计划经济的延续——高度集中的农产品统购统销阶段

 第2节 1985—1997年:农产品流通逐步市场化——计划与市场并存的阶段

 第3节 1998年至今: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第4节 中国农产品流通政策变迁过程总结及展望

第10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政策演变与效果评价

 第1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市场国际化

 第2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上下游部门的资本国际化

 第3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4节 中国农业国际化:未来之路

第11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1978—1983年:社队企业恢复发展阶段

 第2节 1984—1988年:高速增长阶段

 第3节 1989—1991年:整顿提高阶段

 第4节 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

 第5节 1997年至今: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阶段

 第6节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走向

第12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

 第2节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

第1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生态建设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

 第1节 1978—1983年:大力植树造林阶段

 第2节 1984—1991年:森林保护和立法阶段

 第3节 1992—1997年:可持续林业阶段

 第4节 1998—2008年:生态林业阶段

 第5节 林业生态建设评价及政策展望

第1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程及政策评价

 第1节 1978—1985年:制度变革推动扶贫阶段

 第2节 1986—2000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第3节 2001—2008年:新世纪扶贫阶段

 第4节 未来中国减贫政策展望

第1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从分割走向交融

 第1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

 第2节 1978—1989年:政策导向带来工农城乡关系的起伏

 第3节 1989—2002年:深化改革,市场选择拉大工农城乡差距

 第4节 2003年至今:战略调整,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

 第5节 协调发展的机遇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从减税到免税再到补贴,尤其是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的提出使“三农”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不是一日之功。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的改善主要在城市,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水库等重要设施仍然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农村社会发展和城市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农业要素的外流有加剧的趋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堪忧;农业比较效益很难提高,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难度更大;等等。总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需继续加强。

近年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的趋势。2007年,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的综合生产价格比去年上涨了约12%,粮食零售价格比去年上涨了约6.5%,食用油、猪肉、奶类价格均不同比例地上涨。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8%,比2006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8年1月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2007年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8.2%,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2008年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58.8%。1月份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固然有春节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一年多来价格上涨惯性推动的结果。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上看,2007年,全球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明显偏紧,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库存均达到近30年来的低点,粮食需求有增无减;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推行玉米乙醇计划,把粮食供给和石油拴在一起,而近年来由于美元贬值等原因导致的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又拉动了供给粮食价格的上涨。2007年,芝加哥的小麦价格由年初的505美分/蒲式耳上涨到年末最高的1009美分/蒲式耳,芝加哥的玉米价格由年初的390美分/蒲式耳上涨到年末最高的457美分/蒲式耳,芝加哥的大豆价格由年初的691美分/蒲式耳上涨到年末最高的1229美分/蒲式耳,涨幅远超国内并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四年增产的前提下出现的。从国内找原因,主要是:(1)经济体系的流动性过剩,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有自然上升的趋势;(2)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了粮价的下降;(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土地对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弱;(4)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不仅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劳动力和土地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换句话说,这些因素共同使得主要农产品变“贵”了,并且,由于上述因素的走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尤其是成本增长的趋势不可能改变,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不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我们可能正在迎来农产品的高价格时代。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是少数几种生活必需品,而是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都在持续攀高;不是在短缺的情况下,而是在大多数农产品多年持续增产的情况下出现价格上涨。这就极有可能说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即由十年前所判断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向“基本平衡,长期短缺”或者是“紧平衡”转化,这一转化要求我们必须打好基础,迎接这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即将带来的挑战。

二、思路和对策

从2008年以来的情况看,200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难度会更大。首先,由于上述国内、国际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南方农产品主产区普遍遭受雪灾,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减弱;其次,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10030亿斤,增长0.7%,而今年在南方省区遭受几十年不遇雪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实际增长9.5%,这是自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今年的情况看,要达到这一高速度的难度相当大,实际上,今年如果不减少就相当令人满意了;最后,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的难度加大,目前,全国已经有近83%的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政策已在全国实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城乡统筹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是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综上可见,要做好2008年以及以后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并适应农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做好充分准备。这也是2008年一号文件的长期意义所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第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实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尽快改变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第二,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业机械化和畜牧业机械化,切实解决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造成的劳动力投入不足问题。第三,强化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第四,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力度。第五,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微观主体的构建,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之,在农村改革30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了一个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它看做一个新的起点,有了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在城乡统筹、共同繁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过一般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发展的陷阱”。P11-13

后记

2004年,我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于2006年初步形成了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农业和农村政策进行梳理的想法。近年来,我主讲本科生的必修课“农村政策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三农问题时评”,主持一年级硕士生、博士生的“中国农村政策专题讲座”,在上课过程中,我深感目前没有一本教材或专著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策演变的脉络讲清楚。后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时任副主任)宋洪远同志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前来讲授“中国农村政策专题讲座”一个专题的内容时,赠我《“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一书,这本书对“十五”时期的农村政策梳理清楚,是很好的教学参考文献。2007年为编写本书作准备时,我又从中国农业出版社的书库中找到了《“九五”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并在我校图书馆复印了“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演变”,这几本书的写作风格和格式对本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特向宋洪远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大纲和要求由我提出,并和各部分的执笔人商定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博士生涂圣伟和硕士生张茜对各部分的写作格式和风格进行了统一,为我最后定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出版分社社长刘晶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目标,就在于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进行梳理,使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并进行简单的评价,以方便教学和研究工作。从这一角度看,本书的特点在于史料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现在看来,这一目的部分地达到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各部分政策梳理过程中难免有所遗漏,评价也很难做到中肯甚至正确。而且我们所列的14个专题也不可能做到对30年来农业和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进行全面总结。仅以本书献给创造了30年来的伟大业绩并继续创造未来的中国广大农民!

孔祥智

2008年4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祥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98258
开本 16开
页数 4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1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0.2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