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换个角度读史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汇集史记精华,党折不朽篇章,细说千年成败,感悟人生真谛!以史治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解析《史记》纪传体体例,新编新解让你轻松读透”。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地理、天文、医学、水利等各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刺客,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忠臣贤者、足智多谋的文人策士、惊心动魄的战场厮杀、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本书都会向您一一道来,使您能够更加了解历史的兴衰起落,更加仰慕这些英雄豪杰的雍容大度,也更加喜爱《史记》这部中国的经典巨著。

内容推荐

《换个角度读史记》突破了《史记》原典的纪传体模式,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本书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目录

第一章 三皇五帝

传说中的“三皇”有哪些说法?

黄帝是怎样一个人?

颛顼帝有哪些传说?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怎么回事?

祝融氏的传说有哪些?

帝喾有什么神奇之处?

尧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尧是怎样考察舜为继承人的?

舜在历史上有哪些事迹?

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禹治水是怎么回事?

第二章 夏朝风云

启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甘之战是怎么回事?

“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

桀为什么被称为暴君?

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

第三章 殷商时代

商汤是怎样一位国君?

帝太甲为什么被流放?

商代为什么频繁迁都?

为什么武丁能使殷商兴盛?

“举傅说于版筑之间”是怎么回事?

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第四章 西周时期

后稷诞生有哪些神奇传说?

公刘为什么率领周族迁徙到豳?

古公宣父为什么率领周族从豳迁徙到岐?

西伯姬昌是如何治理周族的?

硒溪垂钓是怎么回事?

武王是如何伐纣的?

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

周公为什么要摄政?

“成康之治”是怎么回事?

周昭王是怎么死的?

周穆王是怎样一位君主?

厉王弭谤是怎么回事?

周厉王时国人为什么要暴动?

西周时的“共和”是怎么回事?

周宣王“中兴”是怎么回事?

烽火戏诸侯是怎么回事?

第五章 春秋争霸

一、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齐国是如何创建的?

齐襄公为何要杀鲁桓公?

齐襄公是怎样被杀的?

公子小白是如何登上王位的?

管鲍之交为什么成为千古佳话?

管仲是怎样治理齐国的?

葵丘之盟是怎么回事?

曹沫劫齐桓公是怎么回事?

“风马牛不相及”一语是怎么来的?

管仲是怎样评价易牙、竖刁、开方三臣的?

齐桓公死后为什么“尸虫出于户”?

齐懿公为什么被臣下所杀?

齐晋塞之战是怎么回事?

崔杼为什么要弑齐庄公?

庆封之乱是怎么回事?

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司马穰苴为将有什么奇异之处?

齐、鲁夹谷之会是怎么回事?

齐悼公是怎样即位的?

田常弑君是怎么回事?

陈完奔齐是怎么回事?

田氏是怎样代齐的?

二、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晋国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说“晋之乱其在曲沃”?

太子申生为什么要自杀?

重耳、夷吾为什么要出逃?

晋惠公是怎样被立为君的?

重耳出亡有哪些故事?

宦者见晋文公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城濮之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灵公是怎样被立为国君的?

晋灵公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晋悼公是如何使晋国中兴的?

何谓晋“六卿”、“三家”?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三、春秋五霸之楚庄王

楚国是怎么建立的?

楚为什么要自尊为王?

商臣为何要弑楚成王?

“一鸣惊人”说的是什么事?

楚子问鼎有何用意?

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

乾溪之难是怎么回事?

楚平王是如何即位的?

楚平王为什么要杀伍奢父子?

楚昭王是怎样一位国君?

四、春秋五霸之吴王阖闾

太伯为什么要奔吴?

季札为何要固辞君位?

阖闾是怎样登上王位的?

孙武的“三令五申”是指什么事?

伍子胥报仇是怎么回事?

伯豁是怎样一位大臣?

吴、齐艾陵之战是怎么回事?

夫差为什么要赐死伍子胥?

黄池之盟是怎么回事?

吴国是怎样灭亡的?

五、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践

越国是如何与吴国结仇的?

“卧薪尝胆”一语说的是什么事?

范蠡、文种对越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范蠡为什么要功成身退?

范蠡三迁说的是什么事?

第六章 战国称雄

一、战国七雄之齐国

齐威王是怎样使齐国大治的?

邹忌有哪些事迹?

齐威王是如何称雄战国的?

孙、庞斗智是怎么回事?

田忌赛马为什么能取胜?

齐滑王为什么最终没能称帝?

田单是怎样用火牛攻破燕军的?

齐襄王是如何被立为王的?

齐国是怎么灭亡的?

孟尝君立薛是怎么回事?

“鸡鸣狗盗”说的是什么事?

冯谖为什么要弹剑而歌?

孟尝君相齐是怎么回事?

二、战国七雄之楚国

墨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罢战的?

白公胜劫楚惠王是怎么回事?

“画蛇添足”说的是什么事?

张仪是怎样逃身于楚的?

楚怀王是怎样客死秦国的?

楚顷襄王问“好射雁者”是怎么回事?

楚国是怎样灭亡的?

春申君说秦昭王是怎么回事?

春申君是如何相楚的?

春申君为李园所杀是怎么回事?

三、战国七雄之燕国

《甘棠》之诗因何而作?

燕哙之亡是怎么回事?

燕昭王是如何招纳贤士的?

乐毅破齐是怎么回事?

燕王喜为什么杀死太子丹?

四、战国七雄之韩国

韩献子有哪些事迹?

申不害相韩是怎么回事?

陈筮出使是怎么回事?

韩非为什么被杀害?

五、战国七雄之赵国

赵的早期历史是怎样的?

赵衰是如何辅佐公子重耳的?

赵氏孤儿说的是什么事?

赵简子为何要立毋恤为太子?

赵简子有哪些事迹?

赵襄子是怎样一个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何历史意义?

赵武灵王为什么最终饿死在沙丘宫?

蔺相如完璧归赵是怎么回事?

秦、赵渑池之会是怎么回事?

将相和的故事为什么能盛传不衰?

触龙说赵太后是怎么回事?

“纸上谈兵”说的是什么

为什么李牧被称为良将?

虞卿弃相著书是怎么回事?

平原君杀美谢客是怎么回事?

“毛遂自荐”是怎么回事?

六、战国七雄之魏国

魏早期的历史是怎样的?

魏绛和戎是怎么回事?

魏文侯是怎样一位君主?

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县的?

李悝在魏国进行了哪些变革?

吴起吮疽是怎么回事?

吴起为什么要相楚?

魏惠王数被军旅是怎么回事?

“窃符救赵”是怎么回事?

 信陵君为什么病酒而卒?

唐雎不辱使命是怎么回事?

七、战国七雄之秦国

秦的早期历史有哪些传说?

秦是什么时候被封为诸侯的?

秦穆公是怎样一位君主?

百里奚为什么号为“五毅大夫”?

“秦晋之好”的成语是怎么来的?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秦孝公为秦国振兴做了哪些事情?

商鞅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商鞅是怎样取得秦孝公信任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商鞅为什么又号为“商君”?

商鞅是怎么死的?

苏秦“始将连横”是怎么回事?

苏秦是怎样游说六国诸侯的?

苏秦相六国后亲友们的态度有何变化?

苏秦的结局是怎样的?

苏秦是怎样激怒张仪的?

张仪曾经受过什么侮辱?

张仪是如何离间齐楚关系的?

陈轸是如何施展“卞庄子刺虎”之计的?

樗里子为什么被秦人称为“智囊”?

甘茂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甘罗十二岁能成为秦国上卿?

穰侯是如何成为秦之相国的?

穰侯为什么会被罢免相国?

白起在军事上有何建树?

白起是怎样被杀的?

范雎是怎样辞魏人秦的?

范雎是怎样被拜为秦相的?

“赐绨袍”说的是什么事情?

秦昭王是怎样为范雎报仇的?

秦昭王是怎样激励范雎的?

蔡泽是如何西入秦国的?

蔡泽是怎样游说范雎退位让贤的?

第七章 扫平六合

赢政是如何当上秦王的?

秦王赢政是怎样平定缪毒等人的叛乱的?

秦王赢政为什么要下“逐客令”?

尉缭是如何评价秦王为人的?

秦是什么时候灭掉六国的?

“奇货可居”一语是怎么来的?

吕不韦是怎样成为秦相的?

吕不韦为什么被迫饮鸩而死?

赢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第八章 大秦帝国

一、千古一帝

秦王赢政是什么时候称为“始皇帝”的?

秦始皇巡游过哪些地方?

秦始皇是怎样求仙占卜的?

“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二、二世亡秦

秦二世是怎样登上帝位的?

秦二世是怎样诛杀诸公子及大臣的?

“指鹿为马”是怎么回事?

秦二世是怎样被迫自杀的?

子婴是怎样一个人?

三、秦朝重臣

蒙恬一家为什么受秦始皇尊宠?

蒙恬为什么会吞药自杀?

李斯为什么观鼠而叹?

李斯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李斯为什么被腰斩于市?

四、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是怎么回事?

张楚政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陈胜起义军西征是怎样失败的?

陈胜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第九章 楚汉相争

一、西楚霸王

项梁、项羽起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巨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项羽灭秦后分封了哪些诸侯王?

楚汉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东渡乌江、卷土重来?

项羽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二、汉王刘邦

刘邦年轻时有哪些神奇传说?

刘邦是如何与吕氏结为夫妻的?

刘邦是如何被立为沛公的?

“约法三章”是怎么回事?

“暗渡陈仓”是怎么回事?

刘邦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推上皇帝宝座的?

三、刘邦的左膀右臂

张良年轻时为什么要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

为什么说‘王匿下邳”是张良一生的转折点?

张良是如何被封为留侯的?

萧何对汉朝有何贡献?

刘邦封功臣时为什么将萧何推为第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萧何是怎样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的?

一饭之恩必报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胯下之辱”说的是怎么回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怎么回事?

“背水一战”是怎么来的?

韩信是怎样被封为齐王的?

韩信是怎样被擒、被杀的?

陈平娶妻有何传说?

陈平为什么弃楚归汉?

陈平是如何离间项羽与臣下关系的?

英布为什么被刘邦所杀?

韩王信为什么弃汉奔胡?

卢绾与刘邦亲如兄弟,为什么最后要反叛?

樊哙本以屠狗为事,为什么能封侯?

郦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灌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十章 西汉初兴

刘邦总结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刘邦本想建都洛阳,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关中?

白登之围是怎么回事?

刘邦所作《大风歌》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刘邦立储时发生了哪些故事?

刘邦死后,吕后为什么不立即发丧?

“萧规曹随”是怎么回事?

吕后为什么要残害戚夫人及赵王如意?

吕后是怎样迫害刘氏宗室的?

吕氏势力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吕后是怎样培植吕氏势力的?

王陵为什么被免相?

朱虚侯刘章在吕后面前唱“耕田歌”有何寓意?

“周勃安刘”是怎么回事?

第十一章 汉朝盛世

“文景之治”是怎么回事?

汉文帝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推上帝位的?

陈平为什么能取得汉文帝的信任?

周勃是有功之臣,为什么背上反叛罪名?

周亚夫“军细柳”是怎么回事?

周亚夫为什么绝食而死?

缇萦救父是怎么回事?

淮南厉王刘长为什么被流放?

贾谊为什么遭贬?

张释之公平执法有哪些故事?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最终为什么饿死?

平原君朱建为什么自杀?

汉景帝是怎样的国君?

申屠嘉是怎样成为丞相的?

晁错为朝廷尽忠,为什么反被身斩东市?

袁盎为什么被刺杀?

吴楚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窦太后为什么一心想让梁孝王做景帝的继承人?

第十二章 汉武雄风

一、汉武大帝

汉武帝是如何继承帝位的?

汉武帝寻姐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改革受阻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时代为什么被称为鼎盛时代?

汉武帝是怎样一步步被引向求仙之道的?

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

二、汉武帝的外交

南越归汉有什么意义?

汉灭东越后,为什么将其民移至江淮间?

西南夷是怎么开通的?

张骞通西域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为什么要征伐大宛?

汉武帝是如何击败匈奴的?

三、汉武帝的治世能臣

万石君父子为什么受到皇帝的宠爱?

卫绾为什么能被拜为丞相?

直不疑是怎样的人?

卜式是怎样由牧羊儿成为御史大夫的?

公孙弘如何由布衣而成为丞相?

主父偃为什么被武帝杀死?

庄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汲黯为什么被武帝称为“社稷之臣”?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是怎么回事?

四、汉武帝的安邦武将

韩安国是怎样的人?

李广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有何事迹?

李广为什么没能封侯?

李广被逼自杀说明了什么?

李陵是在什么情况下投降匈奴的?

卫青是怎样成为大将军的?

刘卫青的为人应该怎样评价?

霍去病有哪些战功?

对霍去病的为人应该怎样评价?

五、汉武帝的幸臣和女人

司马相如是怎样的人?

汉武帝为什么宠爱韩嫣?

东方朔为什么被称为“狂人”?

陈皇后失意后有什么传说故事?

卫皇后专宠,天下有什么歌谣流传?

钩弋夫人为何被汉武帝处死?

李夫人是如何得到武帝的宠幸的?

六、汉武帝的酷吏

酷吏张汤为什么落了个自杀的结局?

“不寒而栗”出自何处?

酷吏王温舒在春天来临时

为什么气得顿足感叹?

杜周是怎样执法的?

试读章节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最终为什么饿死?

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由其开创的“文景之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得宠是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汉文帝梦见一个在宫掖池中撑船戴黄帽的小吏,从后面推他上天,到达长生不老的仙境。文帝回头一看,这个人的衣襟系在后面,梦醒后就派人去找这个“小吏”。结果找到一个也把衣襟系在后面的人,这个人叫邓通,姓名又和“登通”的音相同,文帝十分高兴,逐渐对他加以宠信。邓通也天天陪伴文帝,甚至连沐浴的日子也留在文帝身边。所以文帝也更加宠爱他,赏赐他的财物以千万计,并官拜上大夫。文帝还时常到邓通的家里去玩。不过,邓通没有什么才干,只是谨慎地博取文帝的宠信。有一次,汉文帝命一位有名的相士给邓通相命,相士说他会贫饿至死,文帝很不高兴地说:“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赏赐蜀郡的严道铜山给邓通,使他享有铸造钱币之权,这种把国家的造币权赏赐给臣下的行为在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于是邓通富可敌国,当时就有“邓氏钱布天下”的说法。

可是,历史上往往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如果过于受皇帝宠信,权势过大,过于富有,往往会在宫廷之中受妒,招来灾祸,对那些没有丰功伟绩、只会媚上的男宠来说更是如此。有一次,文帝身上长了个毒疮,邓通就经常为他用口吸吮。有一次文帝问:“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邓通说:“谁也不如太子爱皇上。”按说邓通这话说得也恰到好处,皇帝又爱听,又能讨好太子,人做得够圆滑。某一天太子来看父皇的病情,皇上就让太子吮吸毒疮,太子面带难色,很不情愿的样子。过后太子听说是邓通经常为皇上吮毒疮,感到羞愧,因此怨恨邓通。邓通还由于冒犯了皇上的座位而为丞相所责,甚至要杀邓通,后来被文帝阻止。

文帝是邓通的惟一靠山,文帝一死,太子即位为景帝,立即罢免邓通,后来又抄了他的家,并且不许任何人接济他。最后,邓通正如那相士所言,饿死了。

平原君朱建为什么自杀?

朱建是西汉高祖、文帝时人。英布做淮南王时,他出任淮南相。公元前196年,英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面对曾夜坑秦降卒二十万、杀人不眨眼的英布,朱建不畏权贵,不惧淫威,置生命于不顾,不但不为英布出谋划策,而且竭力谏止。英布失败被诛后,汉高祖刘邦有感于朱建的高风亮节,赐其为平原君,并将其全家接到长安居住。朱建遂以“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美名享誉朝野。在以后的宦海生涯中,朱建表现得十分不俗。不媚权贵,不枉公理,不谋私利,世人无不称其“清廉刚直”。

当时,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爱。辟阳侯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一直不肯见他。平原君的母亲去世时,他因家贫而无力为母亲发丧。于是,辟阳侯就给平原君送去价值一百金的厚礼。而当时的不少列侯贵人也因为辟阳侯送重礼的缘故,也送去了总值五百金的钱物。于是,朱建放弃了多年奉行的“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行为准则,改变了不与品行不端的人为伍的立场,接受了审食其的重礼,同吕氏集团站到了一起,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奔波,为他们卖命。

后来汉惠帝继位,想借机杀掉辟阳侯。吕太后颇感为难,又不能替他说情,而大臣们大都痛恨辟阳侯的恶行更想借此机会杀掉他。辟阳侯很着急,就派人给平原君传话,说自己想见见他,但遭到平原君的拒绝。而私下里,平原君请求会见汉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说服他为辟阳侯说情。闳籍孺听从了平原君的意见,面见皇帝给辟阳侯说情,皇帝果然放出了辟阳侯。吕太后去世之后,大臣们杀死了诸吕。辟阳侯和诸吕关系极深,但最终没有被杀死,都是朱建为其出谋划策,保全辟阳侯的性命。在后来的汉文帝时期,淮南厉王杀死了辟阳侯,这是因为他和诸吕关系至深的缘故。文帝又听说辟阳侯的许多事情都是他的门客平原君出谋策划的,所以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想治他的罪。听到官吏已到自己家门口,平原君就想自杀,他的几个儿子和来负责逮捕他的官员都说:“事情的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不清楚,你为什么现在就自杀呢?”平原君对儿子们说:“我一个人死了之后,对我们一家人的灾祸也就没有了,也就不会使你们受到牵连。”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汉景帝是怎样的国君?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亡,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后,乘机将封国的权力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封国的官吏。以后,诸侯王就成了只享受当地租税的贵族阶层,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大乱而大治,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景帝继承了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赋税很轻,刑法也不重,汉朝的国力继续得到增强。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景帝及时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禁止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这样不但能开发土地资源,也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景帝也很节省,在位时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景帝的另一个惠民措施是减轻刑罚。在文帝时开始了古代残酷的“肉刑”制度改革,将“肉刑”改成了笞刑,景帝又逐渐减少了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竹板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也不准换人。这样,从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终于完善了。对于官员的审案判罚,景帝也经常训导要宽容,不可随意错判误判。

在思想方面,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朝廷流行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其他各派学说的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除了内政的成绩以外,外交方面,景帝主要是继续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同时,景帝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匈奴的骚扰。

景帝采取的安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措施使汉朝的经济日趋繁荣,和秦朝相比,国泰民安显示了文帝和景帝的突出政绩,所以后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P314-316

序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地理、天文、医学、水利等各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刺客,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从五帝起,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跨越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鲁迅先生曾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

《史记》的内容兼容并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仔细熟读的典籍。为了帮助大、中学生和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我们精心编撰了《换个角度读史记》,按照《史记》中的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例如,黄帝是怎样一个人?帝太甲为什么被流放?楚庄王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韩非为什么被杀害?吕不韦是怎样成为秦相的?项羽为什么不愿意东渡乌江卷土重来?后代诗文中为什么常常以冯唐作为“不遇”的典型?汉武帝是怎样被一步步引向求仙之道的?……这些问题都是从《史记》中提炼出的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本书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忠臣贤者、足智多谋的文人策士、惊心动魄的战场厮杀、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换个角度读史记》都会向您一一道来,使您能够更加了解历史的兴衰起落,更加仰慕这些英雄豪杰的雍容大度,也更加喜爱《史记》这部中国的经典巨著。

刘烨

2008年秋于北京读书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换个角度读史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马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9845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2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