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史记精华,党折不朽篇章,细说千年成败,感悟人生真谛!以史治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解析《史记》纪传体体例,新编新解让你轻松读透”。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地理、天文、医学、水利等各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刺客,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忠臣贤者、足智多谋的文人策士、惊心动魄的战场厮杀、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本书都会向您一一道来,使您能够更加了解历史的兴衰起落,更加仰慕这些英雄豪杰的雍容大度,也更加喜爱《史记》这部中国的经典巨著。
《换个角度读史记》突破了《史记》原典的纪传体模式,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本书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最终为什么饿死?
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由其开创的“文景之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得宠是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汉文帝梦见一个在宫掖池中撑船戴黄帽的小吏,从后面推他上天,到达长生不老的仙境。文帝回头一看,这个人的衣襟系在后面,梦醒后就派人去找这个“小吏”。结果找到一个也把衣襟系在后面的人,这个人叫邓通,姓名又和“登通”的音相同,文帝十分高兴,逐渐对他加以宠信。邓通也天天陪伴文帝,甚至连沐浴的日子也留在文帝身边。所以文帝也更加宠爱他,赏赐他的财物以千万计,并官拜上大夫。文帝还时常到邓通的家里去玩。不过,邓通没有什么才干,只是谨慎地博取文帝的宠信。有一次,汉文帝命一位有名的相士给邓通相命,相士说他会贫饿至死,文帝很不高兴地说:“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赏赐蜀郡的严道铜山给邓通,使他享有铸造钱币之权,这种把国家的造币权赏赐给臣下的行为在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于是邓通富可敌国,当时就有“邓氏钱布天下”的说法。
可是,历史上往往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如果过于受皇帝宠信,权势过大,过于富有,往往会在宫廷之中受妒,招来灾祸,对那些没有丰功伟绩、只会媚上的男宠来说更是如此。有一次,文帝身上长了个毒疮,邓通就经常为他用口吸吮。有一次文帝问:“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邓通说:“谁也不如太子爱皇上。”按说邓通这话说得也恰到好处,皇帝又爱听,又能讨好太子,人做得够圆滑。某一天太子来看父皇的病情,皇上就让太子吮吸毒疮,太子面带难色,很不情愿的样子。过后太子听说是邓通经常为皇上吮毒疮,感到羞愧,因此怨恨邓通。邓通还由于冒犯了皇上的座位而为丞相所责,甚至要杀邓通,后来被文帝阻止。
文帝是邓通的惟一靠山,文帝一死,太子即位为景帝,立即罢免邓通,后来又抄了他的家,并且不许任何人接济他。最后,邓通正如那相士所言,饿死了。
平原君朱建为什么自杀?
朱建是西汉高祖、文帝时人。英布做淮南王时,他出任淮南相。公元前196年,英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面对曾夜坑秦降卒二十万、杀人不眨眼的英布,朱建不畏权贵,不惧淫威,置生命于不顾,不但不为英布出谋划策,而且竭力谏止。英布失败被诛后,汉高祖刘邦有感于朱建的高风亮节,赐其为平原君,并将其全家接到长安居住。朱建遂以“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美名享誉朝野。在以后的宦海生涯中,朱建表现得十分不俗。不媚权贵,不枉公理,不谋私利,世人无不称其“清廉刚直”。
当时,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爱。辟阳侯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一直不肯见他。平原君的母亲去世时,他因家贫而无力为母亲发丧。于是,辟阳侯就给平原君送去价值一百金的厚礼。而当时的不少列侯贵人也因为辟阳侯送重礼的缘故,也送去了总值五百金的钱物。于是,朱建放弃了多年奉行的“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行为准则,改变了不与品行不端的人为伍的立场,接受了审食其的重礼,同吕氏集团站到了一起,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奔波,为他们卖命。
后来汉惠帝继位,想借机杀掉辟阳侯。吕太后颇感为难,又不能替他说情,而大臣们大都痛恨辟阳侯的恶行更想借此机会杀掉他。辟阳侯很着急,就派人给平原君传话,说自己想见见他,但遭到平原君的拒绝。而私下里,平原君请求会见汉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说服他为辟阳侯说情。闳籍孺听从了平原君的意见,面见皇帝给辟阳侯说情,皇帝果然放出了辟阳侯。吕太后去世之后,大臣们杀死了诸吕。辟阳侯和诸吕关系极深,但最终没有被杀死,都是朱建为其出谋划策,保全辟阳侯的性命。在后来的汉文帝时期,淮南厉王杀死了辟阳侯,这是因为他和诸吕关系至深的缘故。文帝又听说辟阳侯的许多事情都是他的门客平原君出谋策划的,所以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想治他的罪。听到官吏已到自己家门口,平原君就想自杀,他的几个儿子和来负责逮捕他的官员都说:“事情的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不清楚,你为什么现在就自杀呢?”平原君对儿子们说:“我一个人死了之后,对我们一家人的灾祸也就没有了,也就不会使你们受到牵连。”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汉景帝是怎样的国君?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亡,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后,乘机将封国的权力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封国的官吏。以后,诸侯王就成了只享受当地租税的贵族阶层,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大乱而大治,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景帝继承了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赋税很轻,刑法也不重,汉朝的国力继续得到增强。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景帝及时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禁止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这样不但能开发土地资源,也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景帝也很节省,在位时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景帝的另一个惠民措施是减轻刑罚。在文帝时开始了古代残酷的“肉刑”制度改革,将“肉刑”改成了笞刑,景帝又逐渐减少了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竹板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也不准换人。这样,从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终于完善了。对于官员的审案判罚,景帝也经常训导要宽容,不可随意错判误判。
在思想方面,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朝廷流行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其他各派学说的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除了内政的成绩以外,外交方面,景帝主要是继续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同时,景帝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匈奴的骚扰。
景帝采取的安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措施使汉朝的经济日趋繁荣,和秦朝相比,国泰民安显示了文帝和景帝的突出政绩,所以后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P314-316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地理、天文、医学、水利等各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刺客,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从五帝起,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跨越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鲁迅先生曾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
《史记》的内容兼容并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仔细熟读的典籍。为了帮助大、中学生和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我们精心编撰了《换个角度读史记》,按照《史记》中的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例如,黄帝是怎样一个人?帝太甲为什么被流放?楚庄王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韩非为什么被杀害?吕不韦是怎样成为秦相的?项羽为什么不愿意东渡乌江卷土重来?后代诗文中为什么常常以冯唐作为“不遇”的典型?汉武帝是怎样被一步步引向求仙之道的?……这些问题都是从《史记》中提炼出的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本书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忠臣贤者、足智多谋的文人策士、惊心动魄的战场厮杀、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换个角度读史记》都会向您一一道来,使您能够更加了解历史的兴衰起落,更加仰慕这些英雄豪杰的雍容大度,也更加喜爱《史记》这部中国的经典巨著。
刘烨
2008年秋于北京读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