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图文链接读本)/外国文学名著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流亡瑞士,由于目睹了战后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开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探求人类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内容推荐

茨威格受他朋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对潜意识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揭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他不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写的大多是“小人物”和那些保持着崇高道德精神的人。

茨威格的作品文笔细腻,语言优美,结构轻巧,情节生动。本书选取了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国际象棋的故事》等六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目录

灼人的秘密

夏天的故事

月光巷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里昂的婚礼

国际象棋的故事

试读章节

机车沙哑地吼叫着,塞默林到了。黑色的列车在山上银白色灯光的照耀下停了一分钟,下来几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乘客,又上了几个人。到处是恼人的噪音。接着,前面的机车又沙哑地嘶鸣起来,扯动黑色的车链,嘎嘎地开了过去,冲进隧道的洞口。广漠的景色又纯净地展现出来了,清晰的背景,被湿润的风吹得分外明亮。

下车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他那考究的衣着,带着天然弹性的步履,给人以好感。他迅速地走到别人前边,叫了一辆去旅馆的马车。马儿不慌不忙地在上坡路上嘚嘚地走着。空气里充满春意,那只有五六月才特有的洁白而轻盈的浮云,像穿着白色衣裳的轻佻的小伙子,在蓝色的空中嬉戏奔跑,时而躲藏在高山背后,进而相互拥抱,又再度逃开,有时像手绢似的揉成一团,有时又散成丝片,末了又戏弄地给群山头上戴上白色的帽子。风在高空奔驰,狂暴不羁地摇动着细长的沐雨的树枝,直摇得根根枝丫咔咔作响,飞落下干百颗晶莹的水滴。有时仿佛从山里飘来清凉的雪的芬芳,随后又让人呼吸到一种又甜又冲鼻的气息。空中和地上的一切都在骚动,显得极度的烦躁不宁。马匹轻轻地喷着鼻息,往已是下坡的路上跑去。小铃铛在前边叮叮当当作响。

一到旅馆,这位年轻人就立即跑到旅客登记处,匆匆地稍一浏览,马上就失望了。“我干吗到这里来?”他开始烦躁不安地自忖,“光在这里的山上呆着,没有社交,这比在办公室还烦人。显然,我来得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每逢假期,我的运气总是不好,登记本上没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哪怕有几个女人在这里也好,那就可以来次小小的、必要时甚至是真挚的调情,而不至于索然寡味地度过这个星期。这位年轻人是个男爵,出身于名望不是那么太高的奥地利官僚贵族,现在总督府供职。他这次短短的休假并没有特别必要,只是因为他的同事都休过了一星期春假,而他又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一周假期送给国家。他虽然不乏才干,却具有一种喜爱社交的禀性,喜欢在各种人物的圈子里出头露面,并深知自己对于孤独是一筹莫展的。他从来不喜欢深居简出,尽可能地避免只身独处,因为他根本不愿意闭门反躬自省。他知道,他需要人的摩擦面,以便使他内在的才华,他心底的热情得以放纵,并燃起火光,而他一人独处时则是冷冰冰的,毫无用处,就像那装在匣子里的火柴。

他沮丧地在空无一人的前厅里踱来踱去,时而心不在焉地翻翻报纸,时而又在音乐室的钢琴上弹一曲华尔兹,不过手不由己,老是弹不出正确的旋律。后来他就烦躁地坐下,凝视着窗外。窗外夜幕正缓缓下垂,灰色的雾霭像蒸气一样从松林中升腾起来。他心烦意乱、百无聊赖地在那里呆了一个小时,就走进了餐厅。

餐厅里才只有几张桌子坐了人,他都匆匆地投以一瞥。毫无所获!只有那边的一位教练——他是在跑马场认识的,漫不经心地招呼了他,还有一张面孔在环城路…上见过,此外,什么也没有了。没有女人,没有任何能够引起一次——即便是短暂的也好——钟情的对象。他本来就沮丧的情绪变得更加烦躁。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标致的面孔常使他们获得成功,他们心里总是在为一次新的相遇,一次新的经历作好准备。他们总是急不可待地懂憬那未知的艳遇,他们对任何看来意外的事情都不会吃惊,因为一切早就在他们预料之中了。他们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性爱的东西,因为他们投向每个女人的第一瞥目光,就是从肉欲上打量的,而且不管她是朋友的妻子,还是给他开门的女仆。如果以某种草率的鄙视态度把这些人称作追逐女人的能手,那么无意中就会使这个字眼包含多少由观察而得来的真理啊!因为在他们身上确实集中了狩猎者各种强烈的本能:侦察、兴奋和心灵的冷酷。他们的举止总是落落大方,时刻准备着,而且一心想寻花问柳,并穷追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总是充满激情,但不是恋人那种高尚的激情,而是赌徒那种冷酷的、谋略的、危险的激情。他们当中有一些固执的人,他们不仅把青年时期,而且单是由于等待机缘就把整个一生变成无穷无尽的追逐冒险,他们把一天分解成几百次小的官能享乐——马路上的一瞥,一个瞬息即逝的微笑、对坐时轻轻触到的膝头,把一年又分散为几百个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官能享乐就是永远潺潺流动的、富于滋养的、充满刺激的生活的源泉。

然而这里却没有一个可供玩弄的对手,这一点,这位在用目光狩猎的人马上就看清了。宛如一个赌徒手里拿着牌,满怀信心地坐在绿色的赌桌旁,却等不到一个对手。对一个赌徒来说,任何刺激都没有这种刺激最使人恼火的了。男爵要了一份报纸,他的目光阴郁地在字行上移动,但思想却是麻木的,像是醉酒似的在这些铅字上磕磕绊绊。

忽然,他听见背后有衣服的窸窣声和一个略为有点生气的装腔作势的声音:“Mais taistoi donc,埃德加!”

一个穿着绸衣的女人走过他桌旁,衣服发出轻微的窸窣声,旁边投下高大而丰腴的身影,她后面跟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小男孩,他穿着黑丝绒上装,目光好奇地扫了他一眼。这两个人在对面为他们留着的桌旁坐下,孩子显然竭力想使自己的举止合乎礼节,但是从他不安静的黑眼珠看来却又做不到。这位夫人——年轻男爵的注意力全在她身上——穿着十分整齐和优雅,他非常喜欢她这种类型,这是一个快要进入中年的犹太女人,身材显得稍为丰满了些,热情充沛,可又善于把自己的热情隐藏在高雅的伤感后面。起初他还不敢看她的眼睛,只是欣赏她那两道弯弯的、美丽的眉毛,在她那柔嫩的鼻子之上呈一弧形,那秀丽的鼻子虽然显示了她的种族,但这高贵的造型却也使她的轮廓显得分明和可爱。她的头发如同她丰满的身体上一切女性的东西一样,长得特别浓密。看来她对自己的美貌颇为自信,对于种种仰慕早已司空见惯。她轻声地点了饭菜,并教训正在叮叮当当玩叉子的男孩——做这一切的时候,她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态,对男孩小心翼翼投来的目光,装出不在意的样子,而实际上正是由于他那目不转睛的眼光才迫使她这般拘束和小心的。

男爵阴沉的脸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眉开眼笑,精神焕发,皱纹平整了,肌肉放开了,因此他的身材也一下子变得魁梧了,眼睛闪闪发光。他同那些需要男人在场才能焕发自己全部力量的女人完全一样,只有情欲的刺激才能把他的精力全部调动起来。潜伏在他心里的猎手嗅出了这里有猎物。他的目光挑战似的搜寻她的目光,要与之相遇。她的目光闪烁着犹豫的神态,有时在移动中与他的目光交叉,但却从不做什么明确的回答。他觉得她的嘴角有时也泛出一丝微笑。不过这一切都是那么模棱两可,而使他激动的,却正是这种不可捉摸的神情。唯一使他觉得有希望的,是她的目光常常在扫视,这意味着反抗和拘束,再加上她同孩子的谈话显得出奇的谨慎,这显然是做给一个观众看的。他感觉到,过分强调这种惹人注意的镇定正是用来掩饰她意马心猿的一种手法。他自己也激动了:这场戏已经开场了。他巧妙地拖长吃饭的时间,目光几乎不停地把这位夫人紧紧盯了半个小时,直到他默画了她脸上的每一根线条,能无形地触摸她丰腴身体的每个部位为止。外面天色更暗了,大片雨云向树林伸出灰色的双手,树林像孩子似的,因为恐怖而呻吟起来,挤入屋内的阴影也越来越浓了,沉默使屋里的人越加感到窘迫。他觉察到,在寂静的威胁下,母亲同孩子的谈话变得越来越勉强,越来越不自然,话快说完了。这时他决定进行一次试探:他第一个站起身来,经过她的身旁慢慢向门口走去,久久凝望着室外的景色。到了门口,他像是忘了什么东西似的,突然把头转过去,一下子就逮住了她:她活泼的目光正在望着他的背影呢。

P3-7

序言

尽管有人断言,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数字化时代,人的“动感地带”已转到了网络游戏、MP3和FLASH漫画等这些纯粹诉诸感官的领域,高雅的“文学”已成为沉睡的过去。但我们仍然看到,为数众多的对人生有了一点切身感悟的年轻人,终于还是徘徊到了中外文学经典的面前,希冀得到某种大智慧的点拨。英国的大剧作家琼森在评论莎士比亚时曾说过,“他并不囿于一代而临照百世。”看来,文学经典就是这样一种“临照百世”的大智慧。

然而,对于由影视和网络媒体哺育长大、只相信“直觉”和“本能”的新新人类来说,要真正进入“文学”的殿堂,他们的面前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文学”殿堂的“入门”。是需要具备某种特殊的认知和审美判断力的。此言既出,我几乎立刻就感到有人在一旁暗自窃笑:“都什么年头了,还跟我胡诌什么认知和审美的判断力!我只需凭借我的感觉,只要我觉得好看、好听、好玩,那就足够了。”是的,“认知和审美判断”这一套说辞,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的确是太迂腐了。但反过来,这岂不又证明,今天要进入“文学”的殿堂,则已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享受。因为要获得这样的一种享受,仅仅凭着一个人的直觉和本能,那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必须支付可观的一笔学费——即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知识的积累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认知和鉴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啻又是人逐渐摆脱其生物性的本能、进入文明的一个标志。

那么,也许有人又要说了,即使我有意涉足于“文学”,但现在的图书市场上中外名著经典浩如烟海,我总不能毫无选择地“拾到篮子里就是菜”嘛。的确,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好中选优”的必要。我们这套《外国文学名著典藏书系》,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一部一部地遴选出来的。当然,编者无意自诩所选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尽善尽美的名篇名译,但是我们相信,由于所选作品的译者基本上都是对外国文学素有研究的学者,他们的高品位的入文修养,准确而传神的译笔,以及他们提供的与作品内容或成书背景相关的照片、插图和评析性的文字,一定能使有志于深入文学堂奥的青年人“开卷有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图文链接读本)/外国文学名著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斯特凡·茨威格
译者 韩耀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48679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7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