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是作为教师的作者关于专业读写与教学积累的笔记,又是一份希望并努力地期待着获得“自由”的过程记录。
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写笔记。下编是在上述基础上,与新闻传播专业转型与视听表达有关的部分教学笔记。
图书 | 停泊与延伸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中是作为教师的作者关于专业读写与教学积累的笔记,又是一份希望并努力地期待着获得“自由”的过程记录。 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写笔记。下编是在上述基础上,与新闻传播专业转型与视听表达有关的部分教学笔记。 目录 “问题”与“方法”(代前言) 上编 停泊——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认识 源起:文化视野的拓展空间 象征主义 爱伦·坡与波德莱尔 前期象征派“三杰” 象征主义戏剧 后期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宣言 卡夫卡 尤金·奥尼尔 四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运动 马里内蒂 马雅可夫斯基 阿波里奈尔 五 意识流 福克纳与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意识流小说溯源 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 乔伊斯与《尤利西斯》 弗吉妮亚·伍尔芙 海明威 六 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 布勒东与超现实主义运动 七 存在主义 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实践 加缪与《鼠疫》、《局外人》 索尔·贝娄 八 荒诞派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欧·尤内斯库与《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玛格丽特·杜拉斯 阿兰·罗伯一格里叶与新小说派艺术探索 垮掉的一代 《嚎叫》与《在路上》 以一种生活方式为流派特色的流派 “垮掉的一代”:一种“流浪汉”式的艺术 黑色幽默 约瑟夫·海勒与《第22条军规》 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探源 下编 延伸——关于视听艺术的教学笔记 源起:视听表达的起点准备——关于媒介时代视听表达的教学实验笔记 建设与希望:关于《切·格瓦拉》的思考 独立与发现:牟森及其《与艾滋有关》的意义 四 挖掘与容量:关于《长江学者之歌》的价值立场 一、从贝金的启示到准则的遵循 二、《长江学者之歌》的一种形态 三、关于电视专题片前采、片访、同期素材节选的教学笔记 五 立场与表达:信仰穿透的青春与《世纪承诺》 一、西安交通大学群体 二、清华200号群体 六 视野与样式:媒介时代批评姿态与《文化嘹望》 一、目标与定位 二、第一期《请看》设计大纲 三、关于网络文学话题 四、主持人引入关于王朔的话题 五、从影视改编引入关于当代影视话题 六、关于美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问题 七、关于流行的流向 后记:“每一棵松树都是为松林而鸣响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停泊与延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娅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55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9.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