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苏联探月计划之父吉洪拉沃夫的构想开始,以苏美月球竞赛为主线,用简练的笔法全景式地描绘了上个世纪50、60、70年代苏联波澜壮阔的探月历程,其中,既有巨大的成功,亦有令人心碎的失败。
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苏联航天史,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把握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方法,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有许多的启迪。对于我国今后深空探测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图书 | 苏联\俄罗斯探月历程(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苏联探月计划之父吉洪拉沃夫的构想开始,以苏美月球竞赛为主线,用简练的笔法全景式地描绘了上个世纪50、60、70年代苏联波澜壮阔的探月历程,其中,既有巨大的成功,亦有令人心碎的失败。 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苏联航天史,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把握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方法,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有许多的启迪。对于我国今后深空探测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1969年7月,美国人在登月竞赛中赢了。从那时起,苏联一直自称从未参加过这场月球竞赛,以此掩饰其没能研发出载人登月飞行所需要的复杂技术的事实。但实际上,苏联在月球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就。 ·发射了第一艘飞过月球的飞船(第一艘宇宙飞船); ·发射了第一艘撞击月面的飞船(第二艘宇宙飞船); ·发射了第一艘绕过月球背面并拍摄到了照片的飞船(自动星际站); ·完成了首次月球软着陆(月球9号); ·发射了第一个月球轨道器(月球10号); ·第一个研发了精确的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技术,成为了第一个发射绕月飞船并回收的国家(探测器5号); ·将先进的移动实验室送上了月球,并在月球上探索了几个月(月球车); ·使用自动飞船采集了两组月壤样本(月球16,20号),钻取了一个岩芯样本(月球24号); ·从探月计划中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成果。 本书从苏联探月计划之父吉洪拉沃夫的构想开始,以苏美月球竞赛为主线,用简练的笔法全景式地描绘了上个世纪50、60、70年代苏联波澜壮阔的探月历程,其中,既有巨大的成功,亦有令人心碎的失败。现在,俄罗斯打算重返月球,提出了月球全球探测器计划。 目录 1 苏联探月计划的起源(1) 列宁格勒会议(1956)(3) 吉洪拉沃夫——苏联探月计划之父(5)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前的苏联空间计划(8) 战后的演变(10) 参考文献(14) 2 第一颗月球探测器(16) 关于月球火箭的建议(1958)(17) 上面级火箭:西蒙·科思博格(Semyon Kosberg)不负重任(19) 测控网(22) 相距仅数小时的奔月竞赛(1958年秋)(23) 第一艘宇宙飞船(27) 红色大骗局?(32) 第二艘宇宙飞船 (34) 自动星际站(39) 第一轮月球探险 (48) 参考文献(49) 3 计划登陆月球(51) 东方号ZH:概念研究(51) 联盟号复合体(53) 肯尼迪提议联合奔月,赫鲁晓夫表示同意(59) 改进联盟号复合体(62) 苏联决定登月(19648)(64) 登月火箭之争(68) 科罗廖夫的N1火箭(69) R-56火箭(69) UR-700火箭(71) 最终定案(74) 苏联三种登月方案(76) 参考文献(76) 4 软着陆器和轨道器(78) 登月计划的起源(78) 新型探月火箭 (79) Ye-6月球着陆器(81) 测控系统(85) 月球4号以及1963年、1964年的几次探月发射(87) 启用巴巴金 (90) 重返月球(92) 拍摄月球背面(93) 科罗廖夫去世,米申继任(98) 通向载人登月的重要一步(100) 着陆器总结(107) 绕月轨道器(108) 拍摄月球任务(113) 最后的通信试验(119) 轨道器总结(122) 参考文献(122) 5 第一位奔月的航天员(124) 执行绕月任务的UR-500K质子号火箭(124) 登陆月球火箭:N-1(129) 制造N-1火箭(135) 绕月飞船(143) 探测器号的原型——联盟号(145) 绕月飞船——L-1探测器号(149) 月球轨道器:LOK(159) 登月舱:LK(162) 月面行走(169) 海上测控系统(175) 航天员大队(176) 苏联的探月航天员小组:绕月组和登月组(185) 登月航天员小组(188) 登月航天员的最终名单(191) 列昂诺夫,登陆月球第一人选(194) 返回地球:苏联探月航天员的隔离装置(204) 参考文献(205) 6 绕月(209) L-1探测器5号(210) 联盟号再次飞行(214) 最后的尝试:探测器6号(215) 高潮(217) 绕月任务(220) 现在怎么办(224) 联盟4号和5号演练对接与太空行走技术(228) N-1火箭发射失败(234) “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只是没有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235) 苏联最后的挑战(239) 逐步结束L-1探测器号绕月计划(246) 登月舱和轨道器试验(251) 取消登月计划(255) 重新定位:N1-L3M计划(256) N1火箭的第四次飞行(260) 决策层动摇:取消N1L3M项目(263) 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空间站(268) 月球竞赛回顾(270) 参考文献(275) 7 采样器、月球车和轨道器(278) 月球16号 (280) 天才的奥科霍茨姆斯基(282) 设计月球车(286) 进入雨海(293) “这是月球车,不是月球锚”(300) 登上月球高地(305) 沿勒·默尼湾(LE MONNIER BAY)的月溪探险(309) 月球轨道器(317) 返回危海(321) 无人自动探月计划落幕(326) 苏联无人自动探月计划取得的成就(331) 参考文献(333) 8 重返月球(336) N-1之后:新的苏联探月计划?(336) 月球基地 (Galaktika,1969)(337) 月球基地(星辰号,1974)(339) 苏联/俄罗斯探月计划(1976年后)(340) 复兴?月球全球探测器(342) 回头望月……(343) 参考文献 (347) 9 苏联月球探测器一览表(含相关任务)(349) 苏联月球探测器—览表(含相关任务)(349) 身归何处?(351) 参考文献及其说明(354) 参考文献说明(354) 全书参考文献(35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苏联\俄罗斯探月历程(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爱尔兰)哈维 |
| 译者 | 邓宁丰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8432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42 |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V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6 |
| 宽 | 153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7-5267号 |
| 版权提供者 | Praxis Publishing Ltd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