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艺术的向度。即艺术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未来方向、经纬交织的维度。这个论文集,内容上按作者的分类,包括《艺术评论》和《(红楼梦)尝试集》两个部分。其内在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对某个对象的艺术与美学的分析,带有思想与艺术的评论性质。
当今艺术的发展,如滚滚洪流,浩浩荡荡,茫无涯际又潮起潮落,有喷薄的朝霞,也有萧萧的落叶。荣枯之间,凸显着严峻的法度面孔,而又有谁能参透这无情裁决背后的奥秘?
| 图书 | 审美--艺术的向度(孙伟科艺术评论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审美是艺术的向度。即艺术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未来方向、经纬交织的维度。这个论文集,内容上按作者的分类,包括《艺术评论》和《(红楼梦)尝试集》两个部分。其内在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对某个对象的艺术与美学的分析,带有思想与艺术的评论性质。 当今艺术的发展,如滚滚洪流,浩浩荡荡,茫无涯际又潮起潮落,有喷薄的朝霞,也有萧萧的落叶。荣枯之间,凸显着严峻的法度面孔,而又有谁能参透这无情裁决背后的奥秘?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自序 艺术评论集 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 审美评价的现代意义 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化问题 “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循环 审美追求:感官化还是感性化?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理论思考 艺术美学在20世纪的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提升艺术学科,满足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 ——在“艺术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全国艺术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鲁迅的多元化阐释与政治学解读 文化发展的均衡论与国家文化主权 ——孟晓驷著《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读后感 转型时期美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启示 ——评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 促进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红楼梦》尝试集 主题预设·叙事张力·意图转移 审美现代性与《红楼梦》的意蕴阐释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 评“流言家”的红学 《红楼梦》是什么——从刘心武的电视讲座说起 《红楼梦》中的石头神话 《红楼梦》的2005年 红楼二尤 关于袭人形象的评价问题 红学中人物评价的方法论评析 1954年的红学风景线——读孙玉明的《红学:1954》有感 红学研究中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审美--艺术的向度(孙伟科艺术评论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孙伟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2799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0 |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0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40 |
| 宽 | 172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