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吐儿(全译本)/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所有的经历在莫吐儿的眼里都带有新奇、好玩、有趣、可乐的意味。生活的困苦同莫吐儿的快乐天性,求生的艰辛同莫吐儿的淘气顽皮,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特定的儿童视角、心态、语言和语气,使得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风趣幽默的情调,造成一种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悲哀心酸的艺术效果。

内容推荐

《莫吐儿》的作者肖洛姆是世界文化名人,今年150周年,我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该书曾有节译本,现在我社推出北大教授、著名翻译家冯加的全译本。从书中我们会读到莫吐儿活泼快乐的天性和犹太民族敢想敢做、富有创见与冒险性的特有品性,并深深为之感动。按照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韦苇的说法,这是“一本有着金刚钻石质地的儿童文学名著”。

目录

第一部

一 今天是节日,不能哭!

二 多好啊--我是孤儿!

三 我能有什么出息?28

四 我的哥哥埃利亚结婚了

五 我有一份好差事

六 金窖

七 我哥哥埃利亚做的饮料

八 我们用墨水淹没世界

九 墨水泛滥成灾

十 整条街打喷嚏

十一 我们的朋友皮尼亚

十二 我们去美国!

十三 我们偷越边境

十四 我们已经到了勃罗迪

十五 "克拉科夫和里沃夫"

十六 和移民们在一起

十七 维也纳,这才叫城市!

十八 安特卫普怪事多

十九 乱哄哄的一群人

二十 乱哄哄的一群人各奔东西

二十一 再见了,安特卫普!

二十二 伦敦,你怎么不起火烧光?

第二部

一 祝贺我们吧,我们已经到美国啦!

二 红海裂开了

三 拘留

四 泪海

五 在坚实的土地上

六 纽约街头

七 一家人都工作

八 我们找活干

九 我们在工厂做工

十 我们罢工!

十一 纽约的卡斯里洛夫卡

十二 我们谋生

十三 治病

十四 我们是收款员

十五 我们做生意

十六 哈啰,小老乡!

十七 我们的生意做大了

十八 我们要搬家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可以跟你们打赌,赌什么都行,我敢说,在逾越节前一天那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有我们这么快乐。我们,指我,莫吐儿,犹太教会堂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还有邻居家的小牛梅尼(这是我,莫吐儿,给它起的名字)。

在这节前第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俩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同时闻到了从光秃秃的泥土里刚刚钻出来的小草的清香,而且我们两个同时挣脱了阴暗的牢笼,去迎接第一个春光明媚的温暖的早晨。

我,莫吐儿,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是从洞穴里、从寒冷潮湿的地下室里钻出来的,那地方总有一股子酸面团和药水的气味。而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则是从一个更臭的地方给放出来的:它那个牲口棚又小又黑又脏,到处是牛粪,歪斜的围墙有一半已经倒塌,所以冬天的风雪直往里灌,夏天的暴雨哗哗地往里冲。

来到了这个自由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我们俩,我和梅尼,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开始表达各自的快乐。我,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举起双臂,张大嘴巴,深深地深深地吸进一口新鲜空气。于是我似乎感到,我的身子在拔高,拔高,我飞起来了,老往上飞,一直飞到蓝蓝的蓝蓝的晴空。在那里,只有轻柔的烟云在浮动;在那里,有一群白色的小鸟忽上忽下,时隐时现,发出啁啁啾啾的啼鸣。于是从我饱满的胸腔里,不由自主地飞出了歌声——那么美妙,比我和父亲每逢节日站在说经高台旁唱的圣诗更好听。这歌没有词儿,没有曲调,没有旋律,它像落水的倾泻,像冲浪的喧哗,它更像《圣经》里的歌中之歌,洋溢着圣洁的欢欣:“我们在天上的父,仁慈的主!”

在这春季的第一天,莫吐儿,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就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快乐的,而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它的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

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先是把它那黑糊糊、湿漉漉的嘴脸扎进一堆垃圾里,一只前蹄在地上刨了两三次,翘起尾巴,然后放开四蹄纵身跳起来,发出闷声闷气的叫唤:“哞——哞——哞。”这声“哞哞”我觉得特别滑稽,忍不住哈哈大笑,忍不住也发出“哞——哞——哞”的声音,叫得跟梅尼一模一样。看得出来,小牛听了很高兴,它毫不迟疑,又哞哞地叫起来,又像原先那样跳了一下。不用说,我立即嘴脚并用,尽可能准确地学它的样。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我跳一下,小牛也跳一下;小牛哞哞叫,我也哞哞叫。

要不是我的哥哥埃利亚在我的后脑勺上狠狠地揍了一巴掌,谁知道这种游戏我们会玩多久。

“你找个地缝往里钻呀!都快九岁了,还跟小牛跳舞哩!快回家,你这个讨厌鬼!等着父亲收拾你!”

序言

对于有的杰作,我会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任何话,好像都属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一个莫吐儿说的故事,也让我吐不出象牙。如果谁非要让我说几句“推荐”之类的话,那我就只能说:“请你去读一读!”是的,“请你去读一读!”

读呀!

愣着干什么?

别愣着,读吧!

看看这个小孩子会对你说些什么。

就是看看莫吐儿会对你说些什么。他是一个小孩子。

他从他是一个犹太人说起。后来他的爸爸就死了。后来他就说他是一个孤儿了。可是他妈妈明明还活着。而且尤其他还有一个哥哥。很好玩的是,即使是他的哥哥给了他一个嘴巴子,他妈妈也会说,你给他一个嘴巴子干什么,你难道不知道他是一个孤儿吗?他们的日子艰难了,他的妈妈老是哭,但是他说起艰难,说起他妈妈老是哭,就好像是说好玩的事,就好像是说嬉皮笑脸的事。因为他说,苦味和苦味是不一样的。他的苦味和别人的苦味不一样。他说苦味和别人说苦味不一样。再后来他们就去偷越国境了。他们要去美国了。他们遇到了骗子。从俄罗斯偷越国境是到不了美国的,因为俄罗斯的旁边不是美国,所以他们就到了德国,可是德国人怎么这德行……后来他们就到了英国,可是英国人怎么也是这德行,结果他们终于到了美国。他们遇到骗子的时候拼命逃,可是结果却逃到德国去了。那么他们终于到达的那个美国又是什么德行呢?

你去读!

我说过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

莫吐儿的嘴里吐出的是象牙。

你们去看他的象牙吧。

他说得好听!

真的好听哦!

我闭嘴了。

真的闭嘴。不是假的。

后记

《莫吐儿》的全译本四十章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九岁的俄国犹太儿童和他的家人在困苦中求生存的故事。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叙事主人公莫吐儿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同情心,生性快活,喜欢玩闹,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是用财主的原木搭成的“宫殿”里逍遥自在的“王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父亲病重、去世,母亲不得不变卖家具,莫吐儿不得不外出当学徒,后来帮助哥哥按照一本叫做《一卢布变百卢布》的书中所说的生财之道,炮制饮料、墨水、老鼠药,再后来全家辗转去美国谋生。所有这些经历在他的眼里都带有新奇、好玩、有趣、可乐的意味。生活的困苦同莫吐儿的快乐天性,求生的艰辛同莫吐儿的淘气顽皮,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特定的儿童视角、心态、语言和语气,使得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风趣幽默的情调,造成一种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悲哀心酸的艺术效果。

亲爱的读者,你也许还不知道,这样一本妙趣横生、亲切感人的小说是二十世纪初的作品。小说的第一部于一九○七年以一组独立的短篇小说形式刊登在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的犹太文周刊《犹太民族》上,小说的第二部于一九一六年在美国写成,以《莫吐儿在美国》为标题,在纽约的犹太文日报《真理》上连载。问世近百年而读者不减,魅力依旧,这说明《莫吐儿》是一本真正的传世之作。

你也许不会想到,对《莫吐儿》做出最早、最权威的评价的,是俄国文豪高尔基。一九一○年,小说的第一部译成俄文,高尔基在收到作者的赠书后,写了下面的回信:

由衷尊敬的同行!

您的书我收到了,读完后我笑了又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译文,我以为相当不错,饱含着对作者的爱。虽说有些地方让人感到俄文很难传达出原文那种辛酸而感人的幽默。我只是说,有这种感觉。

我很喜欢这本书,再说一遍: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部作品洋溢着作者对人民的一份如此深厚、亲切、真挚的爱,而这份感情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十分淡薄。

真诚地祝愿您的书获得成功,对此我毫不怀疑。

紧握您的手。

马·高尔基  

于卡普里岛  

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慧眼识珠。高尔基喜欢《莫吐儿》,称赞它是一本“绝妙好书”,而且准确地指出了小说的那种“辛酸而感人的幽默”特色。你想想,能使高尔基这样的文学大师“笑了又哭了”的作品,该具有怎样的艺术感染力啊!

现在你一定想知道,《莫吐儿》的作者是谁,他是怎样成为作家的,他还有哪些作品……

《莫吐儿》的作者叫肖洛姆-阿莱赫姆(1859—1916),是美籍犹太人,原名叫肖洛姆·诺胡莫维奇·拉比诺维奇,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离历史古城彼列雅斯拉夫不远的小镇沃龙卡。据作者介绍,这个小镇“指甲盖那么大小”,半小时可以走完全镇,一年有两次集市,但在他的心目中却美丽、迷人。他称沃龙卡是“地球的肚脐眼”(世界中心),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怀的地方,因为在那里他度过了美好而淘气的童年。

父亲诺胡玛·韦维科夫,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精明的小业主,开过杂货铺和客栈。母亲哈雅-埃斯杰尔善良、能干,对孩子向来很严。而孩子很多,一打(十二个)有余,黑头发,淡黄头发,棕红头发,大的快要成亲,小的还在吃奶。肖洛姆小名莫吐儿,是居中的孩子,也是全家最顽皮淘气又最聪明好学的一个。犹太小男孩四岁即被送进教会学堂,受严格的宗教礼仪教育,老师每天都要念经说教,孩子们早晚都要祈祷。据作者回忆,小时候祈祷总要流泪、哭泣、捶胸、忏悔,因为宗教信仰的建立总是伴随着“大罪”:撒谎,贪吃贪玩,下河捉鱼,上树摘青果子,不听父母的话,背祈祷文丢三落四,甚至掏捐款箱里的钱……

肖洛姆从小富于想象,生性活泼好动,擅长模仿,在学堂里他是出了名的小丑和滑稽演员。老师、同学、酒鬼、瘸腿更夫,他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对方的特征和可笑之处,然后滑稽地模仿他们,引得人捧腹大笑。

尽管淘气顽皮,肖洛姆却满怀着对一切有生之物的同情心。精疲力竭的马会引得他心疼,被打断了腿的狗会让他落泪,连被认为不祥之物的猫他也觉得可亲可爱,至于有残疾的人和穷苦的孩子就更不必说了。所有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短篇小说的题材。

肖洛姆从小好学。他跟老师佐拉赫学会了写一手好字,自己订个本子,整段整段地抄录《圣经》和古犹太语语法。他背熟了许多祈祷文,知道某句经文有几个出处。十五岁时他第一次读俄文版《鲁滨孙漂流记》,不久自己写了一篇《犹太人鲁滨孙》。他的“处女作”的第一个读者便是他的父亲。父亲读了这本书大喜过望,把它拿给客栈的住客们看,大家都赞不绝口。从此父亲把他当成宝贝,备加爱护,不准后妈(他的生母死于霍乱)打他,不再让他给住客擦鞋、打水、跑腿。少年肖洛姆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后来和另一名犹太同学被保送入县立俄罗斯中学学习。中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发奋读经、写作,想当一名经师。十七岁时已有犹太人请他当俄语家庭教师,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在卢宾任政府所设经师。

可是年轻的肖洛姆有一个梦,有—份藏在心底的执著追求,一种近乎痴迷的“病”——他喜爱写作,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他说,他常常读什么,就模仿写什么。诗、小说、剧本,什么都写。最初他用俄文和古犹太语(希伯来文)写作。据作者回忆,年轻时他写过“成吨、成车厢的作品”,把它们寄往各个编辑部,但都石沉大海。他戏言:“编辑部倒是不愁没有生炉子的纸。”这种不被赏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一八八三年。这一年,他的第一篇意第绪语①小说《小刀》终于问世。随后他在一份彼得堡出版的犹太文月刊《日出》上,读到了犹太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克里季库斯的一篇评论文章,其中有几行文字提到他的《小刀》,认为年轻的作者很有才华,相信他日后会“给贫乏的意第绪口语文学奉献更多的优秀作品”。年轻的肖洛姆一遍又一遍读着这几行文字,感到“心在狂跳”,他“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含着欣喜的热泪,发誓在这方面要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小刀》的发表和获得好评彻底改变了肖洛姆的人生道路。他说:“我感到我已经不再属于我自己,属于我的家人,而是属于我们的文学和那个称之为人民的大家庭。”

从这天起直到去世,肖洛姆-阿莱赫姆始终紧握他的笔,用意第绪语写作,一生中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和剧本。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故事《美纳汉·孟德尔》、《卖牛奶的台维》,短篇小说集《卡斯里洛夫卡》和《不知愁的人们》,长篇小说《莫吐儿》、《游星》,以及带有自传性质的《从集市上来》。一九五九年,为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诞生一百周年,苏联出版了肖洛姆-阿莱赫姆的六卷集,如果译成中文,大约有三百多万字。

由于婚姻,肖洛姆-阿莱赫姆成为富翁。他用部分家财帮助犹太作家,曾编辑、出版年刊《意第绪语人民文库》(1888—1889),为现代犹太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九○六年,肖洛姆-阿莱赫姆移居美国。一九一六年在纽约去世。

肖洛姆-阿莱赫姆的作品不以紧张曲折的情节见长,却展现出广阔真实的生活画面。他的人物往往着墨不多,却个性鲜明。他的语言不事雕琢,准确,生动,自然,流畅。他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风趣幽默。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在美国,他享有“犹太人的马克·吐温”的美誉。肖洛姆-阿莱赫姆是现代意第绪语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正是通过他的作品,世界人民了解到犹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各种人物以及那种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正是他的创作使犹太文学达到了世界水平。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冯 加  

写于一九九八年九月  

二○○九年一月修订

书评(媒体评论)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如是说:

读完后我笑了又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那种辛酸而感人的幽默……我很喜欢这本书,再说一遍: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部作品洋溢着作者对人民的一份如此深厚、亲切、真挚的爱。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韦苇如是说:

肖洛姆-阿莱赫姆善于把一个伤心故事写得叫人读了非笑不可,但是当人读这可笑的故事时,又忍不住要落下自己的眼泪。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如是说:

对于有的杰作,我会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任何话,好像都属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一个莫吐儿说的故事,也让我吐不出象牙。如果非要说几句,那我就只能说:"请你去读一读!"是的,"请你去读一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吐儿(全译本)/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肖洛姆-阿莱赫姆
译者 冯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7431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