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校组织的“和谐社会思想、文化与艺术”丛书中的一本,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自儒家立场的初步思考。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为孝之道:家庭的和谐;礼与法:人与社会的和谐;礼让与勇为:和谐的艺术;中庸:儒家的处世哲学等。
图书 | 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思想文化与艺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校组织的“和谐社会思想、文化与艺术”丛书中的一本,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自儒家立场的初步思考。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为孝之道:家庭的和谐;礼与法:人与社会的和谐;礼让与勇为:和谐的艺术;中庸:儒家的处世哲学等。 目录 导言:儒家概说 一、历史 二、主要人物 三、经典 四、思想特征 第一章 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大和:宇宙大道 二、中庸:人生大义 三、中和:艺术之美 第二章 仁与礼:内与外的和谐统一 一、由内而外:“仁者爱人” 二、由外而内:“克己复礼为仁” 三、内与外:“仁”与“礼”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 为孝之道:家庭的和谐 一、孝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二、孝道的内涵与规定 三、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孝道 第四章 忠恕与诚信:人与人的和谐 一、忠与恕 二、诚与信 第五章 礼与法: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礼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二、法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三、礼与法对社会的共同规范作用 第六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天人合一”的具体内涵 二、“天人合一”如何实现 三、“天人合一”的重大价值 第七章 礼让与勇为:和谐的艺术 一、常与变——理论的依据 二、经与权——社会的应对 三、礼让与勇为——行为的艺术 第八章 中庸:儒家的处世哲学 一、允执厥中——适中 二、无过与不及——中正 三、和而不同——中和 四、时中——无可无不可 五、憎恨老好人——反对乡原(愿) 第九章 义利:儒家的得失观 一、以义至上 二、利就是义 三、义利合一 四、儒墨义利观之分歧 五、儒墨义利观的不同效果 展望:儒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一种态度:继承与发扬 二、一个声音:国际化与全球化 三、一类评价: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思想文化与艺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舒大刚//彭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43995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6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