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物收藏成为热门,各种文物研究、收藏、鉴赏的图书也大量涌现。然而,迄今还没有一部能够涵盖中国文物全貌且融系统性、权威性、知识性、实用性、鉴赏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有鉴于此,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文物机构、博物馆、考古所的各个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历时五年,共同撰写完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鸿篇巨制《中国文物大辞典》。全书共收录16400条辞条,计230余万字、彩图3300余幅,是目前首部大型的彩图版文物类工具书。
图书 | 中国文物大辞典(上下)(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物收藏成为热门,各种文物研究、收藏、鉴赏的图书也大量涌现。然而,迄今还没有一部能够涵盖中国文物全貌且融系统性、权威性、知识性、实用性、鉴赏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有鉴于此,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文物机构、博物馆、考古所的各个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历时五年,共同撰写完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鸿篇巨制《中国文物大辞典》。全书共收录16400条辞条,计230余万字、彩图3300余幅,是目前首部大型的彩图版文物类工具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文物机构、博物馆、考古所的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历时五年完成的一部涵盖中国文物全貌且融系统性、权威性、知识性、实用性、鉴赏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共收录词条16400条,计228万余字、彩图3300余幅。 本书收录的词条包括四大系列:一是中国文物、考古各个学科和门类的相关基础知识;二是从全国各地选录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中的一级文物,其中包括部分流藏海外的著名中国文物;三是选录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少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是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重大考古发现和历年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的项目。 本书的编纂者以文物专家为核心,特邀罗哲文、谢辰生、彭卿云、史树青、杨伯达、耿宝吕、杨新等全国最著名的文物学家担任总顾问,特邀在全国文物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学术领头人单国强、叶佩兰、周南泉、李久芳、宗凤英、胡德生等分别担任各学科的学术顾问,参加撰稿的作者也都是业界的中坚学者。 本书作为大规模跨学科研究的基础性工具书,以贴近广大读者为宗旨,突出实用性,多层面、多角度地解析文物知识,使之成为一座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物知识库。由于内容繁杂,本书以文物的类别为主线,按照系统编排。全书共收录玉器、陶瓷、青铜器(包括铁器)、金银器、工艺、绘画、书法、建筑、考古等共18大类;每类中又根据词条的性质分为总类、器类、部件、工艺,遗址、人物、代表作等类别。 目录 序 凡例 目录 正文 笔画索引 附录1:中国历代文物发展大事记 附录2:中国历史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物大辞典(上下)(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161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20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2 |
宽 | 217 |
高 | 8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