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里山外(一个支教志愿者与他学生们的十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1999年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的著作《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的姐妹篇。

10年前,作者去贵州支教,亲身体验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生活;10年来,他一直追随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今日,他以10年为尺度去回顾,将学生们的故事浓缩成集。全书共20万字,真实地记录了大山深处孩子们在十年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关爱的笔触记录下这些孩子们为了梦想而付出的诸多努力。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他学生一样的农民工,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的梦想与努力。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他们才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历程。就像那些冬青树,历练人生之苦,方能怒放有声。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1999年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著作《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的姊妹篇,是青年作家李广宇的又一力作。十年前,作者作为首批支教青年志愿者到贵州农村支教,创作了饱含深情的《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真切地记录了一群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的生景和向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援助。十年来,作者一直在关注这群孩子,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再一次以极大的爱心和毅力记录下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轨迹。从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群大山里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不断地从山里走到山外,又从山外回到山里,反反复复,曲曲折折,向我们传递某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目录

前 言 楔子,10年的机缘

第一章 张老师的2007:那个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

第二章 孙继宇的2006:打工传销迷途的无言回归

第三章 朱强的2005:爱是暗夜最亮的星

第四章 宁杰的2004:有一种选择让人失去所有

第五章 江春莲的2003:父亲,请多给我一点爱

第六章 孙明的2002:死亡原来也是这般美丽

第七章 张颖的2001:我只为爱情私奔

第八章 张言武的2000:那个时候,那个女孩

第九章 余淑敏的1999:留给学生时代的最后纪录

后 记 20年后的我: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

试读章节

1999年,那个让人迷茫的夏天

那天中午,我正在休息,学生突然跑上来敲门,说,宁杰和别的同学打起来了!他还被打破了头。我吓了一跳。跟着学生往学校跑。

宁杰是以前初一四班的学生,初二以后我就不教他了。可学生们还是习惯于有什么事就来找我。等我跑到学校操场,打架的人已经散了。一些学生聚在会议室外面。我走过去,从窗子往里看,宁杰正捂着头站在墙角里。

我推门进去,听见教导主任正在训他。主任看我进来,对我说,这样的学生就应该开除。

我问,他怎么了?主任说,打架,还动T2JT。说着他指了指桌子上的刀。

我很吃惊,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怎么了,进入高一年级是应该懂事一些了,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样子。我一时说不出话来。

说话之间,主任的火气有些消了。他奇怪地看着我,问:你有什么事吗?

这时我才想起,自己并不是宁杰的班主任老师,甚至也不教他什么课程,这样跑进来,总要找一点借口。

我有点尴尬,但还是说,我听别的学生说他出了事,就过来看看。

说完,也不管主任怎么看我,直接走到宁杰跟前,伸手去摸他的头,想看看他的伤口。可他很执拗地扭过头去,不让我看。

我想了想,说,要是出血了,就到老师那里包一下。说完,我从会议室出来,让一个学生等在那里,等宁杰出来,带他到我的宿舍。

我回去没多久,宁杰就过来了。

我问他为什么打架,他也不肯说,恨恨的样子,好像还不服气。我不理他,拿出止血药和纱布,帮他包头上的伤口。包着包着,他突然哭出声来,我以为他是疼的,安慰他说,马上就好了。

他摇头,说,不是疼。

我问,那你怎么了?

他说,心里难受!

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半天他才说,班长骂我。

我知道他说的那个班长,父亲是个干部,在学校里称王称霸,却没人敢管他。我说,这样的人不要惹他。

宁杰拧了一下头,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就因为他父亲手里有权?

我没说话。

这社会太多不平等的事情,哪个能讲得清楚,都靠拳头什么也解决不了。这些大道理和他讲了他也不会听的,他多年轻啊。

给宁杰包了伤口,又嘱咐他不要沾水,才送他出门。

本来只是热心给宁杰包了一次伤口,我却因此得罪了某些人。

第二天教导主任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说,有的老师不要偏袒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这样做,只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坏。

开始我没把这话当回事,等散会出来,一个老师悄悄问我,主任说的是不是你啊?

我很疑惑,想想才明白她指的是给宁杰包伤口的事。

她说,你还是小心一点,教导主任这人记仇,不好说会对你怎么样。我心里“咯噔”一下,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

不过我心里很坦然,并没觉得自己对学生好有什么不对。

又过了几天,没什么事情发生,我也放松下来。

宁杰被记大过,我在学校遇到他,安慰了他几句,还劝他以后不要和人家打架,免得没法初中毕业。他只是点头,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学生越大,越难知道他的心思。  这事似乎这样过去了。

有一天上课,我在黑板上写单词时,后面有学生扔粉笔头,打在我的身上,等我回头,学生们在下面哄堂大笑。我非常生气,问是哪个扔的,可没一个人承认。

我气极了,让所有学生都站起来,想罚他们站上一节课,直到那个扔粉笔的人站出来。可有几个个子很大的学生不站起来,还来起哄。我一摔教材,转身就走,不上了!我当时心里就这么一个念头。

回到办公室,刚好遇到那个主任,他问我怎么了?我没说话。看见他都觉得别扭,从办公室出来我一个人回宿舍了。

课间休息的时候,那个班的班长过来找我,替其他同学向我道歉。我的火气还没消呢,把他们都赶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喊我去学校,说是教导主任找我。我一想就没什么好事,不过我还是去了。

主任见了我就批评我,说我太任性了,对学生不关心。说了很多话,说得我心里特别难受,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主任说,你回去准备一份检查吧,下次教师开会做个检讨。

我问,为什么要我写检查?说我有错,就是没到下课时间我出来了,可那是因为学生调皮……

主任打断我的话,说,你是当老师的,连学生都管不好,还怎么当老师?

我说,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还有学校领导的事,我要做的就是教书。

主任冷笑,说,那你上课,班主任就要跟在你身后了?

他是强词夺理。

我一时无话。他来劲儿了,说,你不就喜欢和调皮的学生交朋友吗?这次怎么了?还被调皮的学生给欺负了?

我这时才觉得他的阴险。

回到教师办公室,几个正在说笑的老师见我进来,都不说了。他们的表情说不上是可怜我还是嘲笑我。

当时我在学校里教英语课,课程不多,也不当班主任,所以上完课我总是回宿舍看书、备课,那时我特别不喜欢在教师办公室里呆着,主要因为我的身份是代课老师。虽然工作没什么区别,可与其他正式的老师在一起,心里总有些自卑感。

那天我回到宿舍,心情很不好,我真的不想干了。这想法很久以前就有了,这一次特别强烈。晚上,以前教过的学生余淑敏过来看我,问起我白天遇到的事——学校里的事总是传得很快。

我简单说了说。

余淑敏说,张老师,我表姐在那个班读书,她知道那个拿粉笔打你的人是谁。

我摆手,赌气地说,我不想知道。

余淑敏不吭声了,半天才问,为什么?我对她说,我不打算再教书了。

她很吃惊,问,那你去做什么?

我说,我想考矿上的技校,以后到矿上工作。

她问,你都大专毕业了,为什么还去读技校?

我说,为了找一份工作啊。说这话,我心里真的很苦。

读技校的事,父母和我说了很多次了,只要简单复习一下初中课程,我考技校是没问题的,以后毕业了就可以到矿上上班。用妈妈的话说,那是一个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可我自己不甘心,感觉在学校里教书是最适合我了。

余淑敏听我这样说,也流下了眼泪,她是舍不得我走。

看她这样,我不好太伤感,劝她说,我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去考呢。

听这话,她破涕为笑。  不过,余淑敏还是把我要离开学校的事传了出去,很多学生来看我,劝我留在学校里教书。我说我已经不教你们了,走不走有什么关系?他们说,你在学校就好,我们看到你心里会踏实,再说遇到什么事可以找你说说。

他们这些话让我很感动。

宁杰也来了,说,张老师,你受欺负了怎么不告诉我?

我笑,说,告诉做什么?你要去替我打架?

宁杰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我说,张老师,对欺负你的人不能心软!顿了下,他又说,我知道那人是谁,他叔叔就是教导主任,肯定是他叔叔让他出来捣乱的。

听他这样说,我吃了一惊。但我还是劝他说,你不要乱猜,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再提了。话是这样说,心里总有点不舒服。

没想到过了两天,那个班里的一个学生过来找我,鼻青脸肿的,向我道歉,说那天是他扔的粉笔头,请我原谅。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被宁杰打了。

我心里一沉,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我不希望宁杰为了我而打人,可他帮我教训了这个学生又让我觉得解恨,这当然不是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的心态。

让人心情不好的事还有很多。

山里学校的生活是很平淡,但越是平淡越容易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矛盾。那时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什么也不想,安静地读书、备课,帮学生辅导。

假期过后,又一个新学期开始。我到学校报到时,发现来了很多年轻老师,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师范院校学生。我们开会的时候,校长也换了人。会上宣布,这一年学校有了新老师,不再聘用代课老师。学校里原来有六个代课老师,听这消息都炸锅了一样。校长说,具体的情况会后他会单独找大家谈。

会后,校长找我问,你还愿意留在学校教书吗?我很奇怪。

校长说,学校英语老师太少,我想留你继续当代课老师。顿了一下,他还说,等清退了这些代课老师以后,学校会考虑给你加一点工资。

我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回到宿舍,有几个代课老师来找我,问我怎么打算。

我不好说校长找我谈话的事,便敷衍说,还没想好。一个老师对我说,要不就和我们一起去民办学校吧。

我问,什么民办学校?

他说他的一个同学在附近镇里开了一所民办学校,正在找老师去上课,如果我愿意,他可以帮我联系。

他气哼哼地说,在这里教书,钱少不说,还不把我们当人看,都是做老师的,为什么要有高低贵贱呢?

他的话让我有些动心了,虽然校长留我是一件好事,但我实在是不喜欢这里的环境,也许换一个地方自己的心情会好一些。

晚上送走那几个老师,我打算回家一趟,想和父母再商量一下,毕竟来两河是父母帮我联系的,现在走也要问问他们的意见。

回家我和父母说这事,妈妈不同意我离开中学。她觉得民办学校更没有保障,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说开除就开除,那里干不下去再回公办学校就难了。她还是老思想,一开口我就不愿意听,后悔回来和她商量。

那天晚上,在外面读中专的弟弟刚好也回家,他回来是要学费。妈妈一听又要钱,就不停地抱怨,数落弟弟乱花钱。我有点心烦,说,如果你让我去民办学校,以后弟弟的学费我全包。

我妈妈当然不相信我的话,赌气说,那好,你去吧。

就这样,我和妈妈算是达成了一个协议:她同意我去民办学校,我呢,包下弟弟读书的费用,每月定期给他寄钱。

离开中学时,我谁也没告诉,一个人拿了行李出来。我不愿让学生们送,怕看到他们哭。我走的时候,他们还在上课,站在那个高坡上,还能听见他们的读书声。

这时,我流了眼泪。

P8-13

序言

10年的机缘

暮春某个清冷的早晨,我被惊醒,噩梦。

那些熟悉的身影又在梦里出现,我的学生们。

10年。

过了那么长的时间,我竟然仍能在梦里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且,那么轻松地喊出他们的名字——余二妹、吴周林、马明权、李本贤……在那个梦里,我又回到了教室,站在他们面前,给他们读朱自清的《背影》。可我还没读完,他们便吵着对我说,李老师,我们不学这篇课文!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需要学会怎么挣钱。我责怪他们,说赚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了人生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当年,我这话是多么坚定而有力,如今,连我自己都会笑这话的虚弱和空洞。

这是我为什么会从噩梦中惊醒的原因。

我一直希望探询10年对我、对我的学生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但是容颜的衰老,更是对外在世界、对内在人生的改变。

当年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篇作文,叫《10年之后的我》,那时我想像不出10年是如此迅速地过去,那些字迹稚嫩的作文如今仍被我翻看。大多数孩子是不明白10年会怎么消磨一个人的生命,会怎样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只是草草地勾画了一个梦——那只能是一个梦,因为后来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实现10年前写下的预言。

10年,他们星散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默默地成长。在乡下,他们可能是最普通的农民,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在田地里劳作,并很早地结婚、生育;在城市,他们像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样,在钢筋水泥之间攀爬,并且常常为拿不到一年的收入而痛苦、焦虑;在家乡,他们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些人,而在异乡,他们又是被伤害最多的一群人。

可他们在我的眼里,从来都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幸福与悲痛,还有他们的梦想与努力。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他们才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历程。他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但生活的经历却并不平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一个特别的时间,再回盘县。

我需要寻找和倾听。

10年!

一位写作的前辈说,再平庸的人生,如果以10年为尺度去回顾,也都能显示出足够的戏剧感。我相信这话。我似乎也需要一次发现之旅,找寻那些如戏剧般的人生和这些人生故事背后的某种深刻。

……10年于我似乎没有什么改变——那些熟悉的名字和容颜,不会因为10年而模糊;那些曾经的往事与回忆,也不会被lO年磨蚀,为什么?因为那些过往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我愿意用一次寻找他们的过程,来激励我的内心。

2007年的春节,我上路了。

挤!

在昆明我没有买到火车的卧铺票,只能站着去红果。盘县政府已经从老县城搬迁到红果,我的学生会在那里等我。

下午三点多开出的火车,要到十点才到,还可能晚点。我给学生发短信,让他们先吃了饭再到车站,他们回短信说,等我一起。

慢车,每个小站都要停,但上来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是从昆明上车返乡的打工者。看哪一张面孔都有点熟悉,后来我有点想明白了:我的学生也和这些人一样,候鸟一般,每年的假期都要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回家过年。

这是他们的春节,从他们回返的那一天开始。

火车没开出多久,我就支持不住了,坐在冰冷的地板上。一个孩子坐在我对面,他妈妈站在他侧面,用身体保护着他。孩子脸蛋儿有明显的高原红,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我笑,他也笑。

一个乘务员过来,孩子挡了他的路,他用脚拨了一下,孩子的妈妈尖叫起来。吵,孩子大哭,有人骂,有人叹息,有人往这里挤,可能是孩子父亲和他父亲的同乡,都一样的矮小,脸色黝黑,粗糙的手指和愤怒的表情。

乘务员退却了,还骂着什么。

安静了,孩子已经睡去,嘴边有口水如注流下。

我站起来,背疼。

我刚站起来,尺把大的地方,马上另一个人蹭过来坐下。

将近十一点,火车停靠。

出站台,黑暗里有人喊:李老师!

三个学生从暗处走来,韩艳平、韩家文和冯丽。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一家很简陋的旅店里,喝了酒,几个人聊到很晚。第二天韩艳平陪我回两河,想去几个学生家看看,遗憾的是他们都不在家。有的学生这一年春节仍要留在外面打工,有的学生已经嫁人,这个春节要去婆婆家过年。走到两河三岔路口,韩艳平突然问我,还去学校吗?我想了想,摇头。这里曾是我和学生相处一年多的地方。现任学校很近了,我已经能感觉到它的气息,但我却在临近它的时候犹豫了。这个春节那里一定很冷清,而且,现在的我已经不属于那里了,回去看什么呢?只有学生还让我牵挂……

在盘县的五天时间里,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一个人的除夕。那天上午,学生们都回家去准备过年的事情了,我一个人在热闹的红果街头闲逛,第一次这么近地看这个新兴的城市。和往常一样,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早,外面鞭炮声于我仿佛梦里学生们的笑闹声,旧历的一年就这样平淡地过去。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早起,打算去老县城,出来却找不到班车,原来司机也都放假了。我只好拦了一辆出租车。老县城更加破败了,到处是垃圾。春节里很多店铺都关了门,大街上人却多,似乎都和我一样,没有目的地来回走。

我离开盘县那天,同样没有班车,我只好去买火车票,那仍然是一列慢车。在等火车的两个小时里,冯丽一直和我聊天。记得以前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我都想不起和她说话的时候。10年之后,我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

回到大连以后,关于学生们的很多故事让我深深感动,并有所感慨。

10年前是我给了学生一些东西——知识、自信、勇气和对未来的期待,而10年之后,则是他们给了我很多——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对生活的点滴看法,以及他们一直不曾放弃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我的老师。

所有的感念到最后就变成了写作的冲动。

10年前我写了《大山深处》这本书,那本书后来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原因之一就是我在书里关于盘县贫困的描述,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包括现在盘县的某些领导。2006年我回盘县时,在某个酒桌上,一位教育局的干部就直截了当地说,他对我的书有想法。我没说话。

10年!我已经无须再为我的那些文字做任何解释。

那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我只写了一个外乡人眼里的盘县,也许主观一点,但却是真实的。在真实的贫困和虚假的繁荣之间,当年的我,一定会选择更真实地写作。到今天,我还是愿意坚持这个原则。可能教育局的领导不需要这样的真实,这和我没有关系。

我更愿意相信,因为我的书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上的传播,让盘县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有一些简单的例子,从我们离开盘县以后,大连每年都派出青年志愿者到那里的山区支教,从我们离开两河中学,那里开始调进大量正式老师,从我们离开两河以后,盘县接受大量外来捐助——数目可能很少,但,这些都是普通的城市居民的个人捐助!

我相信自己的写作是善意的,我从没看不起我的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人。

10年之后再讲学生的故事,依旧是善意的。

我用了10年里学生们写给我的信件,用了10年里和他们打电话时的片段回忆,还有10年里无数次回盘县时与他们的面谈资料……所有这些成了我书里一位老师和九个学生的故事的基础。这九个人的身上有我很多认识的老师和教过的学生的影子,但并不确指其中的某个人。我这样做是想用更小的篇幅载入更大量的内容,把那一群人的生活展现出来。

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反映出自己学生在10年当中的变化,正如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从书里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惊喜地告诉别人,李老师写到我的故事了!

同时,为了避免叙述上的重复,我在这本书里主要选取了一位老师和八个学生10年当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那一年来写,这样写作的好处是我可以集中使用某些细节,来表现生活的变化对他们以后生活的改变。

和10年前相比,10年后的写作中,文字已不再是障碍,已经脱离钢笔和稿纸,一天写一万字也不算什么。但还是会有一些遗憾,那就是我和学生们情感上的疏离。10年里,两地的阻隔,让我只能偶尔与他们书信或电话交流,即使回到他们身边,也都短暂异常。所以当他们真正面对痛苦和挫折时,我只能远远地鼓励,而不可能与他们一起体会和跨越——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的讲递少了很多激隋。

总会有那样一些遗憾。

也好,再用10年来补救吧。

后记

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

20年后的我: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当年我让我学生们写下他们20年的梦想:那时我会是什么人?会做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际遇?

《20年后的我》。

这是题目。

后来,我把两个初一班的所有孩子的作文都带回了大连,一直保存到10年之后。

每年都有几次,我把从贵州带回的课本、资料和孩子们写的作文拿出来,翻翻、看看,感受一些当年的我与他们。

除了回忆,还有梦想。

在这个感动泛滥的年代里,我还是能被学生们的这篇作文感动一次又一次。那些只属于少年时代的冲动和勇气,那些只属于纯真年纪的隐秘心事,还有那些可以鼓励我们走下去的美好期待,都被我珍藏。

10年过去,我的学生们也已成人。他们经历了青春的懵懂,经历了人生最初的挫折与小小的成功,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些当初他们以稚嫩笔记写下的梦想呢?

我不知道。

问过一个学生,他说,记得啊,那时我要当医生。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也记得,我要当老师,像李老师一样的。

这两个学生,一个开大货车,一个是最普通的打工者。

他们离当年的梦想那么遥远,甚至注定一生无法达到那个目标,但。他们有过这样的梦想,而且曾经被这样美好的梦想所激动,这就足够了。

我是他们的老师,我期望他们是谁?是医生?是老师?还是军人?都不是。

我希望他们是一个人。

普通不怕,平凡也无所谓,只要他们能靠双手养活自己和他们的亲人。这个要求太低了,但很实际。10年很短,20年也很短。

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里写道,20年后,李老师来看我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儿子,我会带他来见李老师,还要背一背篓洋芋给他吃。

这是我希望见到的场景,一个快乐的人,和他快乐的儿子,还有他用劳动换来的食物,这些就是对我一年盘县教书生活最好的回报。

纪念10年是应该向前看的,20年显然是一个大纪年。我把学生的那篇作文留在这里,只想作为一种见证,等20年之后,我们能一起回忆当年被梦想激动的时刻。

假如在20年后,我当上一个经理,那时一切的事都变了,变成什么样呢?

清晨七点半,“滴滴”户外传来鸣笛声,哦,是我的车在呼唤我了。我急忙走出屋子,坐上飞行小汽车,去我的公司上班。透过玻璃窗,只见朵朵白云擦着车身向后飞去,一辆辆轿车在空中穿梭,来来往往。地上的那些商店的镀金牌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冯经理,请下车吧!”一个温柔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

我走下车,来到“中国科技总公司”。

“冯经理,早上好。”机器人希娜端来一杯清茶,又送来一份科学研究资料,然后向我汇报了公司的一些情况。我开始工作,希娜悄悄地退了出去……

晚上,回到家,我打开我们科技总,厶\司最新研制成的多功能电视,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各选自己喜爱的节目看起来。奶奶和爷爷被老节目吸引住了;我和姐姐正在看《西游记》,唐僧的大徒弟猴王正和海怪打得难分难解呢;爸爸、妈妈在看电视连续剧《宝珠》。这种电视有六个屏幕,同时播放六种节目,每一个屏幕两边都有隔层透明玻璃,那边是无论如何听不到这边的声音的……突然,我们的屏幕关了,“小朋友,晚安。”(冯丽)

20年后的我,我有什么打算呢?我想当一位医生,当医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给人们治病。

我将来要是一位医生,我就为那些孩子们治病。有的医生只为了钱,而见到小孩就像见了敌人一样,凶狠狠的,我不会像那些医生一样,我对小孩要用心照顾。

20年以后我要是真的能做这种工作,那真是太好了。(余二妹)

我20年后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一定是个大画家,我要当一个著名的大画家,像华君武那样,我要用画来表达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要把中国的千山万水画下来,我要把贵州的大瀑布,桂林的漓江,泰山,长江,黄河都画下来。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但没有好的条件,20年后就好了,我要一心一意地画画,我要把我的画献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徐兴华)

到了20年的时候,我只要能开车,当一个很好的驾驶员就好了。

随着世界的发展,到了20年,我就可以学开车了,要是我学会了开车,我就靠开车赚钱,要是我赚不到钱,那我就到外地去打工,直到我赚了能买一辆自己的汽车的钱,那时我就买一辆车,然后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要是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建起我自己的家庭,好好地生活。(付正涛)

20年后的我希望走出贵州的大山,到一个想象不到的地方去,到别的大城市去看一看,看看他们的生活,去跟他们学一学他们的技术,将来当一名技术员,为家乡多做一点贡献。不管干哪一项工作,都不要忘记了自己家乡的人,更不要忘记了生我养我的贫穷的大山。(冯坤雄)

20年后,中国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世界和平,每个国家都在前进当中,中国也随着世界的改变而前进。那时的干沟桥(盘县境内地名,临近红果)已经发展起来,我可以参加干沟桥的建设。我已经毕业,在某一个部门参加工作,那时中国的经济也发展了,连小学小朋友都戴BP机了,而我不可能落后于这些小朋友,也决定拿无绳电话,腰戴BP机,再戴上墨镜,坐着小轿车去上班,下班连进家都要坐车。

20年后的我早已结了婚,过着小康生活,一天坐在家里有佣人来为我服务,过着神仙般的日子。20年后大都是机械化,一天坐在家里打个电话让那些工人几点开,几点关就没事了,坐在办公室里,看看股市行情,这样就成了富翁!

这是一个梦想,到20年后不知会不会发生。(张明飞)

20年后的我,将会有家庭、有孩子;20年后的我,不希望是一个老农民。我要努力地学习,不在这个贫穷的山村里,我不要做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不要像一只青蛙,永远只知道天空才有井口那么大,我要像一只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想20年后的我会是一个作家,写小说、写诗,我现在要夜以继日地学习,不断地写作文……20年后,我希望我能为祖国做一些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做一点事,这才是我真正的愿望。

我想我以后要当一个有知识的人,而且没有生活在农村,走出了一座一座大山,去看看外面神奇的世界,那该有多好。(黄成英)

20年后,我想在两河工作,后来又想,要是在两河工作,一个月的工钱拿得特别少,吃了,生活就没有了,还是去外面厂里打工,在厂里做一个月的工钱比这里多好多,吃了,生活,还可以拿点给自己家里人用。

我想用自己的钱买一辆车,开车一天的钱比工厂的钱多,那时我写信回家里和妈妈说这事,妈妈回信说,别买,开车特别危险,还是别买了。后来我想,不买车只打工一定特别累。还是出去当老板好,当老板一点不累,要是工人多,多做一点,一天也要进几十块钱,还是出去当老板吧。(吴周林)

转眼之间我已经35岁了,35岁我干什么呢?我要做一名公安。我想,要是我能当上一名公安就好了,有一天我当上公安,就要把那些违法的人抓起来。

我15岁生日到了,我家全家都来祝福我的生日,我家人问我长大后要干什么,我说,我要做一名公安!我全家都说,你真有理想。(何正友)

我将来的理想是当一位教师,不过,我只能把当教师的梦想这样的句子写在这篇文章里,不知我怎样才能走上梦想的路。如果将来我能当上一位教师,我就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学到很多知识。(戴金花)

20年后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不管是种地的农民,还是一个工人。都要到大连去看看,我想,看了一定会大吃一惊,到了那里,一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要走出这贫穷的山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到杭州姨妈家的厂子里去,同姨妈一起织布,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余红连)

20年后我想当一个医生,能为很多人治病。现在的农村人,经济一点不发达,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病,就没有办法治疗。有的医生就是骗子,去找医生,病也治不好。我将来能当上一个医生,就能把那些骗子赶走,要多给一些穷人治病,多做一点对大家有益的事。(谭粉英)

20年后的我是怎样的人呢?那时我会回忆起我在1 2岁生日那一天,家人问我将来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去南极当一名考察队员!大家都说我有志气。我想我要买很多关于南极的图书,仔细地阅读。假如当上了,我就要认真地欣赏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南极。

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关于南极建站方面的新闻,当时我心里充满喜悦,暗暗念叨,南极考察站的叔叔们,请等着我,我要和你们一起工作。(王飞)

我想20年之后,我会出去打一点小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看看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回家把庄稼种上,没有钱的时候再出去打工找点钱来用,种的庄稼不差就可以了。到了秋天的时候,把草背回家,每天拿点草给牛、马吃,有时出去到人家玩一会儿,就回家把饭吃了。秋天一过,春天就来了,每天去外面种水稻、玉米等等。就像这样过下去了,我想20年以后,就是这样过了吧。(李本君)

我希望自己给了他们梦想,让他们飞得更高。

我希望自己给了他们知识,让他们飞得更远。

作为我的学生,他们与我在某一点相遇,在某一点与我分别,还在某一个点与我有一个10年、20年的约会,这一程又远又近——远,有时间和空间的隔绝;近,我们的心本来已经相通。

作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梦想是对我最好的鼓励,用他们的梦想,让我撑过此后人生无数的挫折。

有梦想才有希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里山外(一个支教志愿者与他学生们的十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广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79510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11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