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式解读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它表达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才价值观,它包含了许多优秀企业和组织对员工的厚望。

阿尔伯特·哈伯德、吕国荣编著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式解读版)》是帮助企业和组织锻造现代版的、中国式的“罗文”的最佳培训读本,是企业老板、政府机关领导送给每个职员最珍贵的礼物,将给每个阅读它的人带来全新的启示与收获。

内容推荐

阿尔伯特·哈伯德、吕国荣编著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式解读版)》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不只是将《把信送给加西亚》英文版原著简单地译成中文或将哈伯德的一些著作作简单的汇编,而是以一个职场成功专家、职业培训师特有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从员工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把信送给加西亚》这部百年经典名著进行深刻独到的阐释和解读,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既能真切地感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哲理和“罗文精神”,又能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它,深刻反思自己,从而找到工作上的差距,并能将书中所揭示的“罗文精神”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工作中、业绩里……

《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式解读版)》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建立企业和组织文化、提升企业和组织凝聚力、成就员工职业辉煌的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适合所有企业员工、政府公务员培训和阅读。

目录

前言

原著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

 原出版者手记

 1913年版作者序言阿尔伯特·哈伯德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

 把信送给加西亚阿尔伯特·哈伯德

 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安德鲁·罗文

 加西亚将军的回信卡利斯托·加西亚

 美国总统的公开信威廉·麦金莱

 一本可怕的书威廉·亚德利

解读篇 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第一章 发扬“罗文精神”,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1.服从是执行的第一要素,是执行的有力保障

 2.坚决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地去完成任务

 3.绝不拖延,把执行力落实到快速行动上

 4.主动执行,更要创造性执行

 5.完美执行,从注重细节开始

 6.战胜一切困难,百分之百完成任务

 7.提高执行力要做到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8.执行要的是结果,执行就是为结果而战

第二章 像罗文那样思考和行动

 1.像罗文那样自动自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

 2.像罗文那样充满信心地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能做到

 3.像罗文那样点燃自己的工作激情

 4.像罗文那样勇于担当责任

 5.像罗文那样信守承诺

 6.像罗文那样敢于冒险

第三章 铸就一支优秀的罗文团队

 1.树立对工作和公司的荣誉感

 2.增强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

 3.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

 4.企业和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四章 做“罗文式”的好员工

 1.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树立奉献精神

 2.爱岗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3.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和组织要忠诚

 4.不论领导在与不在都能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

 5.开发幽默感,笑着去工作

第五章 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1.视工作为使命必达的任务

 2.用明确的目标激励自己成功

 3.胜任本职工作,能够独当一面

 4.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做充满激情的勇者,更要做讲究方法的智者

试读章节

把信送给加西亚

阿尔伯特·哈伯德

吕品 译

在所有关于古巴的事情当中,有一个人留存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就像近日点的火星一样耀眼夺目。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必须迅速同西班牙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当时身处广袤的古巴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位置,也无法通过信件或者电报联系到他。然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可以找到加西亚,那么那个人就应该是罗文。”

于是,总统传召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让其送给加西亚。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油纸袋,揣在胸前;如何经过4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穿过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交到加西亚手上——这些细节我无意详述。我想强调的是:麦金莱总统给了罗文一封信,让他送给加西亚。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我们应该为罗文塑造一座铜像,置于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且要塑就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虽然已经不在世了,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加西亚”们。

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一个企业——在那里虽然有众多人手,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充满了许多碌碌无为的人,这些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不情愿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这些员工对工作敷衍了事、满不在乎、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已成常态。这样的企业,没有人能经营成功,除非你靠威逼或者恐吓的方式,强迫他们帮忙;或者,请上帝大发慈悲创造奇迹,派遣一个天使来协助你。

读者们,现在不妨来作个试验,试想一下:假设你现在坐在办公室里,有6个职员可供你调遣。

随便叫来其中一位,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这个职员会平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他会着手执行这个任务吗?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问你以下问题中的一个或更多:

“他是谁呀?”

“他过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要不我把百科全书带来让你自己查?”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克里吉奥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克里吉奥这个人。”当然,我可能会输掉我的赌注,但是从概率上来讲,我不会。

此时,如果你够明智的话,就不会再费心向你的“助手”解释克里吉奥的资料应该在C字母开头的索引中查找,而不是K。你会微笑着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其实,这种自主行动的无能,这种道德上的愚行,这种意志上的脆弱和惰性,就是未来社会被带到崩溃境地的根源。如果人们不能为了自己而自主行动,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为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呢?

乍看起来,所有的公司都有许多可以委以任务的人选,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你刊登广告招聘一名速记员,应聘者中,十有八九既不会拼写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因为他们认为做一名速记员没有必要会这些。

这样的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你看那个会计。”在一家大工厂,一位主管对我说。

“看到了,他怎么了?”

“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很好的会计,如果我让他去城里给我办件事,他可能把事情办得挺好。但是,他也有可能把沿途的酒吧一路喝个遍,当到了城里时,早就忘了他是来干什么的了。”

你能把给加西亚送信的任务交给这种人吗?

最近,我总是听到很多人发表言论,同情那些收人微薄的人和那些为求一份温饱工作四处奔波、无家可归的人;同时,他们也对雇主们抱怨不已。

但是,没有人提及,有些雇主倾其一生努力,都无法使那些懒懒散散的员工去做些有意义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及,雇主们是如何耐心地同他们的员工周旋,因为只要他们一转身,这些“帮手”就开始投机取巧,游手好闲。

在每一家企业和工厂,雇主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人员整顿工作。他们会开除没有能力给公司带来利益的人,同时接纳新的员工。不管市场形势有多好,这种整顿工作都不会间断;如果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整顿会更有成效。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这就是适者生存。为了自身利益,雇主通常只会保留最优秀的员工——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相当有才华的人,他没有独自经营自己生意的能力,而且对别人来说,他也毫无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他的老板在压榨他,或者试图压榨他。他没有能力指挥别人,也不愿意受别人指挥。这样的人,如果给他一封信,让他把信送给加西亚,他很有可能会说:“你自己去吧!”

当然,我知道道德畸形的人和肢体不健全的人一样,都需要同情。但是,在我们同情他们的时候,也请大家为那些不遗余力想要经营好一个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一听到下班的铃声就放下手中的工作;他们努力地约束那些漠不关心、懒懒散散、漫不经心、缺乏能力的人,头上的白发也因此日益增多。那些员工从来不愿想一想,如果没有雇主们付出的心血,他们是否将挨饿和无家可归?但是这些人,还是不懂得感恩。

我是不是太夸大其词了?也许是吧。但是,当整个世界都热衷于探访贫民窟的时候,我希望我仍然能对那些成功者表示同情——他们在成功几率微乎其微的形势下,引导众人的力量,取得了成功。但他们从成功中得到了什么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曾经带着饭盒上班,每天领薪水度日。我也曾当过老板,雇用过员工。我知道这两者都各有其苦。

贫穷没有什么优越之处,也不值得赞美,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并非所有的雇主都是采取高压手段极力压榨员工,并且我敢说,大多数雇主都更富有美德。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在还是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当你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的信时,他会迅速地接受任务,不会问任何愚蠢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扔到水坑里,而是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找寻这种人才的漫长过程。

无论是在城市、城镇和村庄,还是在任何一个办公室、商店、企业和工厂,都很需要这样的人。全世界都在呼唤——我们需要并且极度渴望这样的人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P8-12

序言

阿尔伯特·哈伯德于1899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做《把信送给加西亚》(也译为《致加西亚的信》)。它叙述的是美西战争中一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

1898年,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美国为支援古巴的独立运动,计划向西班牙宣战。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急切地希望了解西班牙军队的部署情况,特别是盟军古巴起义军的情况,以争取双方协同作战。而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与西班牙军队作战,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到哪里可以找到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麦金莱急切地问美国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

阿瑟·瓦格纳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安德鲁·罗文中尉。一小时后,麦金莱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这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之后,没提任何问题,马上无条件地立即执行,奔赴前线,开始了寻找加西亚的旅途。后来,罗文中尉凭着崇高的责任感、绝对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穿越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并且带回了回复,以超乎想象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因其出色的表现和突出的贡献,罗文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

阿尔伯特·哈伯德把罗文的故事写成这本小册子,它短到令人惊讶的程度,却风靡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国家。

此书一问世,就轰动了纽约,随即轰动了美国,不久便震撼了世界。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中从长官到士兵,每人身上都揣着一本俄文版《把信送给加西亚》。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获得此书,随即转译为日文版,由日本天皇下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

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执行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一百多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畅销不衰,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累计销售量达8亿册。2000年,本书被美国有影响力的《哈得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杂志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

《把信送给加西亚》不是情节跌宕的小说,也不是精彩的悬疑故事,但它却俘获了无数人的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本书充满魅力、让众多读者为之痴迷呢?很简单,是书中倡导和推崇的“罗文精神”。罗文的名字已化为一种符号,“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坚守承诺、主动、负责、忠诚、敬业、服从、奉献、自信、勇敢、执著、坚韧、乐观、不折不扣执行和荣誉的象征。

《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于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甚至于贯穿了人类文明。正如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它表达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才价值观,它包含了许多优秀企业和组织对员工的厚望。像罗文这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已成为无数政府、军队、企业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机构梦寐以求的标准化人才。

今天,社会需要罗文,时代呼唤罗文,每一家企业和组织都在呼唤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重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了当今职场的主旋律。在今天,“罗文式”的员工是所有企业和组织都欢迎的人。

这些年来,市面上大部分名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图书,都是将哈伯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英文版原著简单地译成中文,或者是将哈伯德的一些著作作简单的汇编。读者读过之后,很难领悟其中的精髓,也很难将原著中所蕴含的“罗文精神”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

本书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不只是将《把信送给加西亚》英文版原著简单地译成中文或将哈伯德的一些著作作简单的汇编,而是以一个职场成功专家、职业培训师特有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从员工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把信送给加西亚》这部百年经典名著进行深刻独到的阐释和解读,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既能真切地感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哲理和“罗文精神”,又能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它,深刻反思自己,从而找到工作上的差距,并能将书中所揭示的“罗文精神”付诸于我们的行动上、工作中、业绩里……

本书是帮助企业和组织锻造现代版的、中国式的“罗文”的最佳培训读本,是企业老板、政府机关领导送给每个职员最珍贵的礼物,将给每个阅读它的人带来全新的启示与收获。

本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建立企业和组织文化、提升企业和组织凝聚力、成就员工职业辉煌的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适合所有企业员工、政府公务员培训和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式解读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吕国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求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81210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