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宪政经典系列丛书之一。在书中,作者通过仔细分析亚伯拉罕·林肯的言行,成功描述了建立于美国内战基础上的新的宪法秩序。这一新的宪法秩序反映了林肯对于一些根本价值的向往,这些价值包括自由、平等、民主。
| 图书 | 隐藏的宪法(林肯如何重新铸定美国民主)/宪政经典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宪政经典系列丛书之一。在书中,作者通过仔细分析亚伯拉罕·林肯的言行,成功描述了建立于美国内战基础上的新的宪法秩序。这一新的宪法秩序反映了林肯对于一些根本价值的向往,这些价值包括自由、平等、民主。 目录 导论 为隐藏的宪法一辩 隐藏的第二部宪法的源起 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第一章 法律上的救赎 法国和德国在法律上的救赎 内战作为救赎的途径 跟原初意图不相干 第二章 激越的葛底斯堡演说 第三章 民族国家 美利坚人民作为单一、有机联系的民族国家 两位哲学家:布朗森与利伯 第四章 忠诚与背叛 约翰·布朗的突袭:罪行、战争,还是叛国? 捕获案:战争,非战 在“净化”一词发明之前的净化 杰斐逊·戴维斯作为南部邦联的象征 第五章 平等 民族国家作为平等的熔炉 平等的宗教基础 人的尊严作为平等的象征 另一种解读 革命的新篇章 第六章 子虚乌有的革命 新奥尔良屠户的困境 民族国家与公民权 平等 剧院里的种族隔离 第七章 徒有其表的平等 投票权难题 教育中的平等 对不平等的辩解 第八章 正义信条:诞生与再现 沉重的开端 平等的两个分岔 人人生而平等原则的复现 第九章 隐藏的宪法重见天日 各条宪法修正案 对受害人的同情 公民社会 个人尊严 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眼中的平等 第十章 政府作为清算历史的伙伴 自由之悖论 有关政府的两种概念 第十一章 中庸之道 跋 一波三折的2000年大选 1876年大选 对民族国家与民主观念的重新思考 佛罗里达与2000年的民主状况 最高法院干预 索引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隐藏的宪法(林肯如何重新铸定美国民主)/宪政经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乔治·P.弗莱切 |
| 译者 | 陈绪纲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5412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5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71.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4044号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