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洋与人类文明/海洋百科知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洋,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成长。而海洋意识与海洋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也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地球人口的日益增加,生活环境恶化与水土大量流失,地球上的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热点。

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考古考察、科学研究成果,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真实有趣的故事传记,介绍了地球、海洋、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海洋与海洋的变迁怎样决定着生物与人类的进化……

内容推荐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生命无不起源于海洋,无不与海洋息息相关。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考古考察、科学研究成果,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真实有趣的故事传记,介绍了地球、海洋、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海洋与海洋的变迁怎样决定着生物与人类的进化,介绍了大陆漂移说与板块结构理论的前前后后,冰期与古人类的大迁移,辉煌的古代文明,以及至今仍令人不解的关于人类和生命的起源之谜……

目录

1.地球的形成与海洋的出现

 科学与神话

 地球形成的最初假说

 对地球形成的趋同看法

 海洋孕育了生命

 地球在不停地变化

2.大陆漂移

 魏格纳的灵感

 魏格纳一语惊群雄

 科学明星围剿魏格纳

 壮志未酬身先死

3.海底的撕裂

 从岩石中刮起一股磁旋风

 海底的撕裂从洋中脊开始

 海底撕裂是怎样引起的

 拼成地球的七巧板

4.生命的诞生

 海洋是生命成长的摇篮

 化石——地球历史的见证物

 化石告诉我们些什么?

 和谐的日一地一月之间的关系

5.非洲是人类始祖的伊甸园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

 猴子下地变成人

 历尽磨难成大道

 为什么人类会首先从非洲出现?

6.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

 中东地区文明.

 地中海北岸文明

 印度文明

 中华帝国与海洋文明

7.达尔文物种起源论和面临的挑战

 “猎犬号”的探险航海和达尔文

 真理与谬误大辨论

 恐龙的突然灭绝,对达尔文学说的挑战

 对恐龙灭绝现象探究

8.冰期与人类

 冰期

 冰河时期的故事

 伟大的猎人

 洞穴的秘密

 在我国发现的古人

 离家出走,人类向远方迁移

 大冰期中,中国海的沧桑之变

 谁从潘多拉盒子中放出了冰魔?

9.冰海、苔原生命交晌曲

 冰海和苔原一

 苔原的调色板

 报春的使者

 荒原上的伟大旅行家

 北极鼠

 麝香牛

 苔原上的三霸

 冰海上的居民

10.冰海奇迹,爱斯基摩人征服北方

 极夜之光

 志愿从霓虹灯世界进入黑暗的猎人

 爱斯基摩人征服北方

11.天堑变通途,绿水着意化为桥

 天堑变通途

 动物的迁徙

 人类的追踪

 美洲的文明

 环太平洋文化圈

12.风浪里写出的历史

 客从西边来

 西来说遇危机,东风压倒西风

 跨越海峡,先民登陆澳大利亚

13.八千里路云和月

 库克的日记吓倒了一批后来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

 群雄逐鹿南大洋

 路漫漫,其修远,冲刺极项的比赛

 万类霜天竞自由

 神州锦瑟又华年

14.南极“居民”

 冰原周边的生命

 参观卫士岛的企鹅家园

 冰山自述

15.万物生长都要靠太阳?

 大洋底黑烟囱的发现

 黑烟囱海底一道风景线

 黑烟囱的形成

 海底特殊的生态环境

 黑烟囱对人类的启示

试读章节

自古以来,海洋始终与美妙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它是产生传说的温床。在古代亚述、巴比仑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月神马尼多克在与恶魔狄亚马德的一次战争中,杀死了狄亚马德,把他的尸体分成两半。一半向上高举,用它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另一半向下沉落,创造了山岳、河流和海洋。

中国人对天地的诞生有自己的世界观,认为是巨人盘古开辟了天地。这种说法之精髓,大概是受鸡蛋孵小鸡的启发而得。按照我国第一部记述这方面传说的著作“山海经”说法,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模模糊糊的一团“气”,称之为“混沌”。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如果人在其中,分不清东西南北,弄不懂上下前后,就象飘在无边无涯的“尘雾”之中。这团气中央裹着一个小生命,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是这个世界唯一能够喘气的精灵。经过18000年,盘古长大了,对这个世界极不满意,就用他那天生神力拳打脚踢,用他的雷鸣一样嗓音高声吼叫,这拳脚和吼叫,引起混沌世界大爆炸。那团混沌死气就炸开了。缕缕清气升高化作天,团团浊气下降化为地。盘古开天辟地,成为创造世界的始祖。但是,他也积劳成疾,累死了。在倒地的一刹那,他吐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变成东、西、南、北四根支柱继续顶天立地……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首诗歌颂了盘古创造世界的伟业。中国人塑造的盘古,无疑是位顶天立地的好汉,是一位勇于献身的英雄。宇宙出现之后,必须要有人来管理,一般人是不行的,这就出现了神,有各种各样的神,天上的,地下的,水中的,火里的。但是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经常水火不相容,不断发生大小摩擦,一次共工被打败了,恼羞成怒跑到不周山,用脑袋往山上撞,撞倒了不周山。神话中的不周山是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天柱一折,天地就倾斜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我国西部原来是个平原,因为天倾了,天上石头落下来堆成了高山。因此,现在我国西部多高山,像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地塌下来就成了海洋。我国东方、东南方是海洋,因为地就是从那塌下去的。

地球形成的最初假说

15、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逐渐从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由于资本主义贸易与生产的需要,地质与天文方面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起来。关于海洋的形成问题才逐渐抛弃了那些神话和迷信色彩,而提出一些近乎科学的假说。

在18世纪到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中,地质学家都深信在坚硬的地壳下面是炽热的融熔岩浆。这方面的证据是很多的:火山喷发时,喷射出炽热的石块和通红的火山灰,从地心流出炽热的岩浆;矿工在下降到深矿井里时,又会发现温度显著增加。根据在矿井里以及深层钻探时所测定岩石的温度,可断定平均每深入地球30—33米,温度就增高一度。因此,在地球内部1000公里的深处,温度应该达到好几千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地球内部的物质都成岩浆状态。根据地球内部炽热、外部成冰这一自然现象,许多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是一枚火炭,后来才慢慢冷却,从而提出了热成冷缩说。

地球构造“冷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人鲍蒙。按照他的说法,太阳是地球的母亲,地球当初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一个炽热球体,由于散热,地球表面首先冷却下来。地球表面冷得快,首先形成一层硬壳。地球内部则继续冷却收缩,这样一来,内部与外壳中间形成一层“空隙”,上面地壳在本身重量作用下,就要陷落,形成褶皱,有的还要裂成碎块。在裂缝处岩浆被挤出来,引起一连串的火山爆发。他的假说,直观成理,且又嘲弄和冒犯了上帝,因此,地学界还给他保留一席之地。但是,他无法解释地球是怎样从太阳上跑出来的。

18世纪中叶,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和同世纪末的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兼数学家拉普拉斯一起创立了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于广阔无垠的旋转星云的假说,即太阳与地球不是母子关系,而是姊妹关系。这个学说认为,在星云的中央部分有一个密团,太阳就是由这个密团形成的。由于逐渐冷却,星云开始收缩。随着星云的收缩,它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因而离心力越来越大。由于离心力作用,在星云体的赤道部分形成了几个环,以后,这些环经过碰撞、集结,才变成一个个的行星。康德拉普拉斯假说比鲍蒙的假说更加合理,因此在几乎一个世纪里成为唯一的地球起源假说。

20世纪初期,金斯又对鲍蒙的未竟之处提出一种修正。他认为地球所以能从太阳跑出来,是由于太阳接近了某一个巨大的星体,当太阳接近这一星体时,太阳的表面上的岩浆产生了涨潮浪,就像月亮引起地球上海潮涨落一样。涨潮浪越来越高,并且向着正在逐步接近的星体的方向伸延出去。在浪潮的顶端,吸引力愈来愈强,最后,终于从浪涛中抛出一根纺锭状的火柱,这根柱子后来又分裂成一些碎块,这就是后来太阳系中的一系列行星。

可是,原苏联天文学家H.H.帕里斯基的计算表明,通过这种途径是不可能形成行星的。由于星体吸力而从太阳表面脱离出来的物质,其大部分或是重新回落到太阳上,或是随着这星体而逃走,不可能恰到好处的留在不同的轨道上。

后来,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使“热成冷缩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不断地加热着地球的内部物质,使地球不仅没有冷却收缩,而且还不断增热膨胀呢!因而又提出了冷成热熔说。P2-P4

序言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严格说来,其实应该称之为“水”球,因为其中占71%的地域表面被水所覆盖。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在大海里诞生的。原始的海洋,就是孕育一切生命的温床。大约在30亿年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就漂浮其中。约5.7亿年前,海洋中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约4.4亿年前才有植物和动物向陆地移居,开始了地球生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陆上进化。而人类的出现,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过渡,则是生命不断进化发展的结果。如果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来自于大海,那么也终将在更高层次的基础上回归大海。

海洋,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成长。而海洋意识与海洋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也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地球人口的日益增加,生活环境恶化与水土大量流失,地球上的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热点。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旨在使读者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进而开发海洋,增强海洋意识和保卫“蓝色国土”的责任感。

全书由各有关方面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参加编纂,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但是,由于海洋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而本书篇幅有限,又要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框架设计,内容取舍等方面难度较大,疏漏差错之处在所难免,热诚希望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由于本书的知识量较大,因此编者搜集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资料,在此对给予本书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深表感谢。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洋与人类文明/海洋百科知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侍茂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313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7-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