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子湖头有我师(散文随笔集)
内容
试读章节

青山白铁之间

重到西湖,已是清除“四害”近五年之后了。

近年来,每次听到西湖名胜修复整新的消息,我都为之神往。我的童年是在杭州度过的,四十多年来,西湖的红荷翠柳、潭影波光,时时在梦中摇曳。十年动乱,神州大地处处遭殃,遑论那些园林祠庙,自然逃不脱“史无前例”的浩劫。但我对修复三潭印月的一段栏杆,整新柳浪闻莺的一座茅亭,都没有太注意。到杭州,我第一个想去看看的是岳飞墓。

我这回是陪几位外宾到西湖来的。在来杭州的旅途中,他们不止一次提到岳飞墓,特别探询它的消息。朋友们的殷勤关切,使我黯然好久。十多年前,我不止一次听说起西湖边“破四旧”的惨景。当时的确很不理解,难道无产阶级不要文化、不要历史,也不要祖先、不要国家民族?好山好水,供劳动人民游憩,地主资本家的庄园别墅,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有什么不好呢?至于岳飞墓、于谦墓、秋瑾墓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丹心碧血、教育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文物,究竟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必欲砸烂而后快?11972年,我曾经同一位同志在杭州小住数日,虽是阳春三月,然而满目萧疏,游兴顿减。走到岳坟,庙门上高悬“阶级教育陈列馆”横幅。我们并非不想接受阶级教育,但岳飞墓这样的爱国主义的古迹,同阶级教育有什么矛盾呢?然而那时,岳飞墓早被平毁。坟前四个铁像在游人唾骂声中跪了几百年,做梦也没有想到20世纪60年代忽然得蒙“解脱”,不知在何方逍遥。既如此,又何必进去?我们只好在庙门口摇头嗟叹一番,就走进饭馆吃西湖醋鱼去了。

如今劫后重来,修复后的岳王庙显得更加巍峨辉煌,气象万千。它同岳飞一样,也是被诬陷、遭摧残的冤案一件,在平反冤狱以后,以崭新的风貌重又屹立在栖霞岭下、西湖之滨,继续散播千秋凛然的正气、万古不灭的光辉。

岳王庙大门口新立一块碑石,上镌《重修岳飞墓记》文字很短,分量却很重:

南宋岳飞墓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六年秋被毁。一九七九年重新修复。历时一年,花费人力五万六千工,人民币四十万元。下署“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七月”字样。这五十九个字,用春秋笔法,记下岳飞墓的沧桑,字字严于斧钺,既将毁坏者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又告诫后世子孙再也不要干这种蠢事。

岳王庙内外,岳飞墓四周,挤满了络绎不绝的人群,多数是青年人,其中还有不少外国旅游者和归国观光的华侨。青年人唧唧喳喳,谈笑风生,但来到岳飞塑像前,都顿时安静下来。重新塑造的岳飞坐像,头戴嵌金帅盔,身穿紫色战袍,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威武肃穆,眉宇间流露着悲愤难已的神色。虽然高达四米半,仍然比原来那座白面长须的神像使人感到亲切。应该感谢浙江美术学院几位专家,他们将这位武穆王从神还原为人——位志吞胡虏的三军统帅,一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人们环拥在岳飞像前,默默地凝望着他,凝望着坐像上面那块“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的横匾。不少青年人细心地抄录悬满正殿的楹联。—位衣着时髦的小伙子,在吃力地抄一副长联,可能不大懂得对联的意思,也不知如何断句,因而断断续续地边念边写,但他抄得极为认真,一丝不苟,有人站到旁边,也没有发觉。从这些青年人身上,我想起我的童年。

四十多年前,像我这样的高小学生,并不懂得领略湖光山色,对六桥烟柳也无太多的依恋。读唐宋诗词,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老实说,我们并不大能理会老先生的心情。苏为激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被认为描绘西湖名句的,我们也只是在语文老师的讲解下,佩服他比喻得美妙贴切而已。在西湖那么多名胜古迹中,最能拨动少年人心弦,引起阵阵遐思的,却是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这些人的坟墓祠碑。外地人第一次到杭州来,没有一个不去岳坟的,就如随园老人袁枚所写:“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本人就是杭州人,他有实地感受。于谦虽也是位忠臣名将,有同岳飞类似的遭际,但名气毕竟不如岳飞大,墓地比较偏僻,荒凉冷落,也不及岳王庙雄壮巍峨。而岳王庙,连同墓里埋葬的两位英雄父子,坟前长跪着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张俊、万俟■四个铁铸奸贼,还有当年风波亭畔的精忠柏,一百多块碑刻,随处可见的楹联,构成完整、丰富的大课堂。在这里,忠与奸、是与非、美与丑、白与黑、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对比得那么强烈、鲜明、深刻,对青少年来说,这无声的教育,要比多少课本、讲演、文章更能起震撼人心、铭刻肺腑的作用。多少年来,我对岳王庙的许多碑记、诗词、楹联都记不清,唯独坟前一副名联,如同刀刻似的嵌在心头: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P1-4

后记

少年时代家在杭州住过五年,读了两年小学和一年初中,从西湖山水诗情画意的景色中受到熏陶,从杭州淳朴平和的民风中得到哺育,从师长的谆谆教诲中受到启蒙,都是终身难忘的。离开西湖七十年,一直将杭州当作第二故乡,像明人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说的“西湖无日不在吾梦中”,时常惹起思念。长大后又有幸结识好多位浙江籍师友,几十年来,时常受到他们的指引、训诲和关怀,感佩之情永远难忘,何况我的老伴吴芸红也是从宁波迁居上海的,我是浙江的女婿,更有血肉联系了。

二十多年,陆续写了一些有关西湖、杭州、浙江和怀念师友的散文随笔,略表寸草心,聊作报答第二故乡三春晖的情意。几位浙江老友建议我将这些文字结集成书,我明白他们的好意,更明白如今出书并不容易,是以一再踌蹰。如今幸得好心的杭州出版社负责人相助,让我了却区区夙愿,感谢之忱难以言表。倘能列入书店不起眼的角落,遇到浙江籍人士、来杭州旅游的外地读者,还有兴趣听听一个白头老者唠唠叨叨说些西湖边的故人故事,没有白费买书钱,我就十分欣慰了。

看完这本小书校样时,正值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桥竣工通车之际,兴奋快慰之余,遥想钱塘江头的壮丽景象,禁不住又一次高吟苏东坡名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又一次心驰神往于久别的西子湖畔了。

2008年立夏日

目录

青山白铁之间

杭师附小——七十年前的母校

西湖畔遭逢抗日烽烟

雄秀甲天下的大学校园梦

西子湖头有我师

湖滨小札

冷泉亭的冷和热

柳浪闻莺

萧山杨梅

浣纱路

立马吴山

净慈何处寻

西泠冷落

龙井茶

“杭州太守例能诗”

《西湖二集》及其他

望江山随笔

山居日月

绿荫深处

蝴蝶和蛇

落红满径

三到轩亭口

烟雨富春江——兼吊郁曼陀、郁达夫两烈士

湖州八记

一路繁花

水晶宫里

笑谈“象、牛、狗”

雪夜祭徐迟:你会回南浔故里吗?

重到上虞怀金近

寻找一位恩师

杏花春雨孩儿巷——怀于冠西

天目秋风怀蔡涉

春草池塘盼远人消息——记温州籍台湾女作家琦君

送郁风魂返富春江

长在我侬心子里

沈园思絮:寻找八百年前的诗魂

小跋

内容推荐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得作品诗意盎然。80年代后,他的散文语言平淡老辣、寓意较深,且有历史纵深感。写于1983年的《云雾茶》是为怀念诗人李季所作。文章首尾相合,结构严密,又脉落清晰,在叙事怀人的同时,还从普通的生活现象引发出一个道理,并间接地批评了当时文化单位用人上的异常现象。这篇散文意味深长而语言平白如话,一改袁文从前的绮丽风格。本书为他的《西子湖头有我师》,欢迎读者朋友们阅读。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与西湖息息相关的作品。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青山白铁之间、西湖畔遭逢抗日烽烟、萧山杨梅、“杭州太守例能诗”、《西湖二集》及其他、龙井茶、三到轩亭口、烟雨富春江、湖州八记、重到上虞怀金近、杏花春雨孩儿巷、春草池塘盼远人消息、送郁风魂返富春江,长在我侬心子里、寻找八百年前的诗魂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子湖头有我师(散文随笔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80768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3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