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坳上的土楼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黄家坳土楼村落里,青年黄松为族人再建一座新土楼的故事。小说描述年轻人之间的争斗、匪帮中的火拼、男女恩怨情仇、又穿插描绘了土楼人家独特而迷人的风俗民情,在如诗如画的场景中,展现生生不息、拼搏进取的主题,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又对人的尊严、诚信等做了生动的阐释。

内容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外国卫星发现闽西南土楼群落时,世界为之震惊。二○○八年七月,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举国为之欢欣。

这是一部描写福建土楼的长篇小说,展现如诗如画的客家生活场景,故事动人心魄。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尾声

试读章节

为什么当年祖先走到黄家坳就不再往前走了?假如当年祖先继续往前走,那不知会走到哪里?现在的我又会是在哪里?那还会有黄家坳吗?那还会有我吗?当年祖先在黄家坳歇脚时听到公鸡在傍晚啼叫,立即决定在此定居,这是命中注定的选择吗?为什么偏偏是黄家坳而不是别的地方?层出不穷的问号像黄松脸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疙瘩,这些天来一直困扰着他,让他总是睡不踏实,时不时从睡梦中折起身子,坐在床铺上发呆。十几天前,那个叫做黑皮的货郎挑着一担杂货来到了黄家坳,他还没走进复兴楼就被一群妇女儿童团团围住,有人相中了货筐里的针头线脑、食盐干果,像是在自家灶间一样伸手就拿。这个货郎是福佬(闽南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客家话,叫大家别急别抢,让他先进了土楼歇口气再说。他挑起担子,抓着扁担两端的货筐的绳子,把货筐往身上拉过来,硬是冲破了重重包围的人群,走进复兴楼里,在楼门厅搁下担子,把头上的竹笠摘下来,一边扇着风,一边满脸带笑地看着聚拢而来的人群。黄松出现在妇女儿童的人群中,显得特别扎眼,他结实干练的身子像一条鱼从人缝里灵活地游了出来,站到了货筐面前。

“你要买啥货?”黑皮抬起头看着人群里唯一的男子,发现这个黄松脸上长了好几粒疙瘩,红艳艳的像是爆开的小红辣椒,便笑笑说:“你买一块镜子吧?照一照你的脸。”

黄松沉着脸,低头不语,从货筐里抓起一把剪刀,放在手里掂了掂。黑皮连忙说:“这可是有名的清流剪刀,给你算便宜点,拿去吧。”他发现黄松有点犹豫不决,抓起一块小镜子放在他的手里,“我是爽快人,这块镜子搭送给你,要就成交,不要就算了。”黄松说:“我现在没钱给你,下次你来再给你钱。”黑皮愣了一下,就把小镜子夺了回来,说:“这就不能搭送了。”黄松不高兴地说:“说好了又反悔,哪有你这种人?”他伸开五爪,像一只老鹰一样,又把镜子叼了回来,然后转过身子,像是被蜂拥而上的人群挤了出去。

那块巴掌大小的镜子让黄松看到了脸上的疙瘩,他不由蹙起了眉头。那鲜红的疙瘩像是山上野生的果子,颗粒饱满。他的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镊子形状,往光洁的镜子捏去,轻轻地反弹回来,这才想到方向弄错了。他把两根指头做成的“镊子”掉转到脸上,捏住一粒疙瘩。它随即绽开,带着血丝的白色汁液喷到了镜子上。

黄松脸上的疙瘩一挤就碎,心里的念头却像是掐不断的野草,一个劲地疯长。那是日头从洋高尖落下的时阵,暮色四合,山风像破碎的旗子哗啦啦地飘动着。黄松站在复兴楼前的禾坪上,望着面前莽莽苍苍、重重叠叠的大山向远方不断地逶迤而去,犹如一条巨龙摆动着长长的身子。那大山的外面是什么?当年祖先怎么走到这里就不再往前走了?黄松心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像一株草从地里钻出来,很快就蔓延成一片了。假如当年祖先继续往前走,那会走到哪里呢?能不能走出大山的重峦叠嶂呢?那大山外面又是什么呢?

有人扛着锄头从田地里回来,经过黄松身旁的时阵,黄松忍不住对他说道:“要是我们的祖先当年走到了这里,继续往前走,他会走到哪里?”

那人奇怪地看了黄松一眼,觉得他说的话深奥难懂,像是痴人呓语,根本就懒得回应他,从他身边匆匆走进了土楼。

黄松定定地看着面前连绵起伏的群山,他的眼光像铁一样硬,眼里层层叠叠的群山一片苍茫,无边无际,好像波澜壮阔的大海。他没见过大海,但他从小就听父亲说,爷爷在复兴楼落成不久,只身走出了大山,乘坐木船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到了一个叫做台湾的地方。爷爷的这段经历是他无法想象的。他一想起大海,眼前便是一片绵绵不尽的群山,而他每天开门见山,眼前的群山又让他想起遥远的大海。走出大山的爷爷最后把骨头丢在了大海的那一边。后来九叔也走出了大山。传说九叔是一个有点疯疯癫癫的后生仔,他扬言要到外面赚大钱回来,有一天突然从黄家坳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几年后传出他在南洋发了大财的消息,还有与之截然相反的传闻,说他流落在漳州一带当了乞丐。发财也罢,当乞丐也罢,总之他是渐渐被人遗忘了,只有黄松偶尔还会想起这个走路晃着肩膀唱着山歌的九叔。那个死在台湾的爷爷,也时常闯入他的梦里。父亲关于他们的叙述,总是带着一股遗憾和惊惧。黄松听来怅惘不已。要是爷爷能够在台湾站稳脚跟,开创一片天地,那现在会怎么样呢?也许自己就不用面对峰峦起伏的群山发呆了,自己就可以枕着波涛听着海鸟从海面上掠过的声音。也许……谁知道呢?其实一切早已经注定了,当祖先从中原南下,一路仓皇奔逃,一路风餐露宿,这块袒露着母性胸怀、河汊纵横、林木茂密的山间平地收留了他们,接纳了他们。他们便不再走了。这块山蚴上的土地被命名为黄家坳之后,自己便注定是黄家坳的子孙了。

在黄松的梦里,时常出现一支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南迁队伍,其实这只是一个逃生的家族,说它是队伍,因为它有在前头探路的人,后面还有人照应妇孺病弱,他们就像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残兵败将,艰难地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因为疾病、饥饿、水土不服,时不时有人栽倒在地上,有的人再也爬不起来了。这些面目模糊的人都是自己的先辈,为了躲避连年不息的战火,从中原举族南迁。他们从坟地里挖出祖宗的骨殖,装进瓮子里,背在背上,肩膀上这头挑着锅瓢碗盏和衣衾什物,那头挑着正在学步的儿女。能走路的孩童牵着母亲的衣角。脚步蹒跚的翁妪拄着手杖。一群人忍着泪水和悲痛告别家园,踏上不可预知的逃生之路……黄松的梦里总是响起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滚滚的尘烟像一面黄旗飘过,从尘烟的尽头渐渐显现出一张威严刻板、不苟言笑的方脸,这就是他在族谱上看到过的黄家坳开基祖黄伯渊的画像,四方端正,不怒自威。其实在家族传说中,黄伯渊在南迁的初始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懵然无知地跟在父辈的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稍有迟缓就可能被远远地甩掉,莫名的恐惧像一只手攥紧了他的心。他咬紧牙关,坚持走在队伍的中间。渐渐地,他走到了队伍的前头。在漂泊不定的迁徙路上,他长成了一个健壮结实的青年,嘴唇上有一圈黑黑的胡子,脚上长着宽厚粗大的脚板。离中原越来越远了,辗转吴楚,流徙皖赣,在动荡不安的路上走走停停,这个庞大的家族早已身心疲惫,对稳定的居家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渴望。这时候的黄伯渊已经是整个家族的主心骨和领头羊,他带领族人进入了石壁,在山下河畔搭起茅棚,好好地歇了口气。几年后,石壁人满为患,黄伯渊又带领部分族人,向西南方向继续迁移。他们沿着荒废的古驿道走,一路上躲开了各种猛兽的侵袭。他们走了几个月,终于来到了,这块后来被叫做黄家坳的山坳上。据说,那是个暮霭浮动的黄昏,走了一天的族人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歇着,有人捧起肿胀的脚呵着气,有人用石块垒起了灶,有人捡拾树枝,准备生火做饭。黄伯渊坐在一块像船一样的巨石上,头不停地转来转去,似乎有些好奇、有些贪婪地看着面前的平地,地面上长着稀稀疏疏的杂草,裸露着一块块湿润的褐土,再远一点便是河流穿过,更远一点的地方,巍然耸立的是屏障一样的大山。黄伯渊的眼光由近而远,从左到右,不停地巡视着,他似乎想从这块土地里看出点什么。这时从肩膀上刚刚卸下的布袋子发出砰的一声闷响,他心里凛然一惊!这布袋子里有一只瓮子,瓮子里装着爷爷的骨殖。瓮子怎么突然裂开了?他还没缓过神来,身边响起了一阵公鸡的啼叫声,“喔呜——喔呜——”清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山坳。那是老婆从石壁带出来的一只大公鸡,站在一块隆起的土坡上,昂着骄傲的鸡冠,一边发出啼叫,一边低下头来。黄伯渊深感诧异,只见公鸡往他身下的巨石跑来,欣喜若狂地啄着石缝里流出来的米。这就更加奇怪了,石缝里怎么像流水一样流出白花花的米?黄伯渊惊奇万分地跳下石头,眼睁睁地看着白米从石缝里哗哗地流出来,那只傍晚就开始司晨的公鸡埋头啄个不停。原来是搁在石头上的一只米袋子破了,白米从上面的石缝里漏下去,顺着石缝往下流。黄伯渊还是无比震惊,接二连三的异常说明了什么?莫非是祖先显灵了?黄伯渊脑子里嗡的一声,然后像是雷声滚过一样,发出一阵漫长的回声,他似乎听到了祖先纯正的古音。他扑通跪了下来,神情庄重,朝着正南方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然后又叩了三下头。黄伯渊站起身,对着围拢过来的族人说,就这里了,不走了,这里风水很好。

P1-4

书评(媒体评论)

何葆国笔下的主人公敬畏自然,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立足于脚下的故土,目光却始终投向远方,胸怀大志,永不止步,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动写照。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真切的创作情怀。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孙绍振

这部磅礴大气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何葆国与客家人的坦诚对话,为我们解读客家人的文化秘境和心灵密码,表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族群——客家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好家园,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

——作家 李西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坳上的土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葆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936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