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
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图书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 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内容推荐 禅一向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相标榜,要求人们超越语言文字,透过种种现实的存在去把握人生的真谛。但“非言无以传”,历代杰出的禅师都留下了方便教学的言语教法。然而,禅宗和佛经故事,往往意在言外,话里深藏机锋。他们口上说南,实则偏偏又是在说北,但你千万不要惊讶,在他们那些故事里其实南北都是一样的。就如同看天是看,看地是看,看天看地都是看一样,重要的是在于“看”,而不在于看什么。 通过品读这些经典的禅宗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审视内心,恢复内心本有的清明与智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心无所求 无拘无束 第二章 佛法真味 用心印证 第三章 摆脱生死 离苦得乐 第四章 有无之境 出入自在 第五章 世事似梦 如露如电 第六章 天上地下 唯我独尊 第七章 心中有爱 真佛无二 第八章 净秽如一 无上法宝 第九章 心地无我 长空云飞 第十章 念行合一 切实奉行 试读章节 爱之深 责之切 有一位远近驰名的高德大僧,叫梦窗禅师。他年幼时,曾千里迢迢去拜访一山禅师,却遭到禅师严厉而无情的冷落。于是他含泪告辞,再去参访佛国禅师。万万没想到,佛国禅师对梦窗也是一样的冷酷无情,并给了梦窗一顿痛揍。梦窗伤心地对禅师说:“弟子若不得大彻大悟,绝不复归见禅师!” 他连夜赶到一处山林的空置茅屋前,默默地静坐。过了很久,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不知不觉地想进茅屋里面睡觉。刚想合眼时,误以为自己已坐在茅屋的墙壁边,糊里糊涂地靠了上去,却扑了一个空,猛然间惊醒,就在这一刹那间,他豁然开悟——开怀地大笑起来。 梦窗心眼洞明以后,马上跑去感谢一山禅师和佛国禅师,并呈报自己的心得。佛国禅师对他引证说:“西山密意,汝今已得。今后必善自护持!” 一山禅师表面上不慈不悲,其实却是真正的大慈大悲:佛国禅师的无情棒喝,更是父母长辈的大慈悲。若无这两位大师的“冷酷无情”,又怎会有后来的梦窗禅师呢? 禅释生活 春风夏雨,固然能使万物生长,但秋霜雪冻,更可以令植物早日成熟。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禅就是生活 看着手中的干柴被一截一截烧断,崇信不禁叹了口气。崇信心想:自己每天只是打柴烧火,挑水做饭,默默地劳作和参学,却从来没有得到师父只言片语的指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难道自己出家就是为了干这些粗活么?想到这儿,他又抓起一把干柴使劲扔到灶炉里。 吃完饭,他照例给师父倒上一杯茶水,然后端到师父面前。师父端起茶水,慢慢地品尝着,却一句话也没有。崇信多么希望师父能开口说上一句话啊!然而,师傅依旧沉默不语,四周也是一片沉寂。一杯茶喝完了,师父慢慢闭上了眼睛,崇信心里极其失望。他想问师父,但是却有些紧张,但最终他还是鼓起了勇气,颤颤地说道:“师父,自从我跟随您出家以来,您还从来没有为我指示过禅的心法要点呢。” 师父的神情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一脸沉稳,只是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地说:“自从你到我身边这些年来,我时时都在向你指示心要。”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崇信惊诧万分,崇信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然而,师父并没有理会他的诧异,只是淡淡地问:“吃过早粥了吗?” 崇信:“吃过了。” 师父又问:“钵盂洗干净了吧?” 崇信:“洗干净了。” 师父:“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我吗?” 师父厉声说:“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禅法!” 师父的一喝,让崇信心头一震。在那一瞬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从师父心灵中涌出,滋润着他饥渴的心田,巨大的喜悦像水面的漪涟,在他心中一波又一波地绽放开来,平日的疑虑也荡然无存了。 禅释生活 吃了粥就去洗钵盂,这不是很平常而又自然的事吗?这样的事情你会很自然地去做,一到学起佛法,就千般思虑,万般计较,妄以为佛法是超人的什么天外之物,须知以自然心处平常事,其中就有佛在。相同,殿里的佛是泥胎,真正的佛不也是肉胎,是凡人之身吗?这也须我们以自然平易之心处之。这就叫平常心是道。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日常生活之中,处处都有道,时时都蕴藏着奇妙的禅机,事事都是自性的神通妙用。 心在何处安 神光来到嵩山,向达摩求法。然而,达摩整日面壁而坐,不言不语,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他始终连眼皮都不曾抬一抬。神光为了求得无上大道,下定决心: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山洞外,永远不离去! 这一天是腊月初九。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哈气凝霜,滴水成冰。朔风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脸颊上划出了一道道小裂口;寒气像冰蛇,从他脚底钻入骨缝,啮咬着他的神经……但他也像达摩面壁那样,一动不动。 入夜,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风卷雪糁,摔打在神光脸上,落进他衣领里,神光被冻得瑟瑟直抖。但他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坚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来越深;雪,愈下愈大;风,愈加凛冽…… 达摩大师从禅定中回过神来,向洞外看了一眼。他不仅看到了漫天的洁白,也将雪人一样的神光看进了眼里。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个什么?” “和尚慈悲,请为我开甘露法门。” 达摩祖师乜斜了他一眼,缓缓说道:“诸佛的无上妙法,是天长地久,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旷劫精进而修得的。你凭着这么一点小小的恭敬和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盖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么?若想得我的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为了表明自己誓死求法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发自灵魂的诚恳,他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神光断下一条胳膊,疼得浑身哆嗦,但他并不说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说:“师父,我心痛难安,请你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听神光说自己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拿心来,我为你安!” 神光怔了半天,喃喃说道:“师父,你叫我拿心来,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啊!” 达摩大吼一声。“已经为你安好啦!” 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神光面门前轰然炸响,陡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神光顿觉心中迷雾散尽,慧日当空,艳 禅释生活 人的确能看,能听,能想,可这些都是心的本能的表象。将这些见识之类的东西剔除掉,剩下来的那个能识、能见的“能”就是心。我们能见到阳光,能听到雷声等等,若我们把这些所见所闻还回去,把阳光还给太阳,把雷声还给天空,还剩什么呢?不就剩下你能见能闻的本体心性了吗? 禅宗的“明心见性”,明的不就是那个本体的心性吗?有心就有念,心是念之体,念是心之用。念是现象,心是本质。念的现象中可以看到心的本质,正是禅宗宗旨的核心。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瘤。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认识自己,是“定”,舍脱贪嗔痴妄,心里面有一方安稳不动的磐石,不受一切诱惑欺骗,任何时候我都站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定位上,我自明心见性。 了知世相,是“慧”,在生死流转的苦海里,我当见事清明,见物究竟,不随境转,不随物转,我自如如不动。 P3-7 序言 禅,让心清凉的生命智慧 禅一向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相标榜,要求人们超越语言文字,透过种种现实的存在去把握人生的真谛。但“非言无以传”,历代杰出的禅师都留下了方便教学的言语教法。然而,禅宗和佛经故事,往往意在言外,话里深藏机锋。他们口上说南,实则偏偏又是在说北,但你千万不要惊讶,在他们那些故事里其实南北都是一样的。就如同看天是看,看地是看,看天看地都是看一样,重要的是在于“看”,而不在于看什么。 通过品读这些经典的禅宗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审视内心,恢复内心本有的清明与智慧。其实,人出生以来即有至性、真情,只因后来被错误的心态和观念污染了、荼毒了。如同血溅净水,这时便失去了干净纯洁,失去了和睦雍容,以至于最后变得迷生忘死……我们生活的世界,风尘弥漫,道路纵横,稍有偏颇,就会误入歧途;我们复杂的心灵混沌迷茫,无所适从,稍有执著,就会走火入魔…… 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以后,分为“南顿北渐”,即所谓南宗禅与北宗禅。南宗禅是以《金刚经》印心,北宗禅则以《楞伽经》印心。六祖大师最初在故乡岭南听人念诵《金刚经》而契入佛法。后来他到了黄梅,听五祖讲说《淦刚经》,当下茅塞顿开,彻悟清净的本来面目,受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印心,最终成为禅宗六祖,为中国禅学开启了经久不衰的黄金时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如果能有一些禅的智慧、禅的幽默、禅的自然,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如同菜里放了盐,菜的味道’就会更加美味可口;又如同在客厅里栽了一盆花,顿时能使满室生香,增色不少。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心里有了禅,如同有了光明一样,能够照破内心的黑暗。这样,生活就能够自然、洒脱、自在,人们也就不套产生紧张与烦恼的情绪。所以有人说:“若将禅心过生活,何愁烦恼不能了?”禅,正如一捧清清凉凉的凉水,飘飘洒洒地落下,让人如醍醐灌顶,浇灭人们心头腾腾燃烧着的让我们痛苦不已的欲望之火、无名之火,恢复内心世界本有的清凉与寂静…… 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寒山居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311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6 |
宽 | 15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