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汶川大地震生死救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文章内容均来源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相关报道,分“心系灾区 紧急部署”“生死营救 生命赞歌”“八方支援共克时艰”三个部分,生动记录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抗震救灾的感人过程,重点反映了全国军民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所展开的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凸显了中央领导亲民爱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情怀,讴歌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支援中国抗震救灾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内容推荐

一场8.0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短短数十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

巴山蜀水,中华大地,迅即展开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

历史会记住,记住这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记住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坚强挺立!

目录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代前言)

一、心系灾区紧急部署

(一)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

(二)心系人民,殚精竭虑

——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指导抗震救灾

(三)举全国之力,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

二、生死营救生命赞歌

(一)面对生命的呼唤

——人民子弟兵、专业救护队赶赴四川灾区

(二)生命之火,我们接棒

——医务工作者情牵灾区

(三)搭起心灵的帐篷

——共同谱写生命的赞歌

1.废墟上,党旗飘扬! 

2.师魂:用热血和生命铸就

3.人性之光:感天动地的人间温情

4.生命奇迹:不抛弃,不放弃

5.举国哀悼: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三、八方支援共克时艰

(一)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界紧急行动积极支援灾区

(二)携手同心,风雨同舟

——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情系地震灾区

(三)这一刻,世界与中国同在

——国际社会积极援助我国抗震救灾

试读章节

在灾难中学会坚强

——温家宝看望绵阳受灾儿童纪实

对于刚刚经历特大地震灾害的绵阳人民来说,很少有人想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震后第二天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你们受苦了!”5月13日下午4时许,温家宝等人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地震发生后,来自重灾区北川县等地的上万名群众在这里得到妥善安置。

温家宝向围过来的群众了解情况,告诉大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场地震灾害,许多救援人员和物资正在运送过来,迅速到位。

体育馆内的过道和房间,成了临时的就医点和药品发放点,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有的在给伤者上药,有的则在发放药物,井然有序。

“这是一间孤儿室。”一位工作人员引领着温家宝一行走进一个房间。贴着墙根,坐着十几个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孩子。

“你几岁了?”温家宝亲切地问一个女孩。

“8岁。”

“怎么逃出来的?”

“老师把我救出来的。”

“我也是老师救出来的。”旁边一个孩子插话。

“有没有没救出来的?”

“有。”孩子们回答的声音很小。

“想爸爸妈妈吗?”

“想。”

现场格外安静。温家宝一一握住孩子们的手,一个一个地亲切询问情况。一个七八岁模样、天真无邪的男孩笑着告诉总理:“我也被压在了石头下。”

“被人救出来的,是吗?”温家宝亲切地问他。

“是的。”

“北川有的教学楼有五层,两层都到了地下。”工作人员插话说。

此时,哭泣声从一旁传来。看见总理就像看到亲人,旁边身着黄色上衣的刘小桦,终于没有忍住失去亲人的痛苦,哭出声来……

“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温家宝哽咽着抓起她的手,用力地握着。

“几年级?”

“四年级。”

“爸爸妈妈还在吗?”

“不在了。”

“还有什么亲人吗?”

“还有个姐姐,在北京读大学。”刘小桦的眼泪流了下来。

“政府要管你们的生活,你们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家宝语气略微停顿,接着说,“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好吗?”

“有什么困难,将来政府都要管。”他接着说。

“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办好。”工作人员接过话头。

“不仅是你们办好,是我们都一定要办好。”温家宝望着周围的工作人员说。

“孩子们心里的创伤很大。”温家宝说,将来要专门研究,要派人好好做好安慰工作。

“请总理放心。”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一些人的眼里涌动着泪水。

“晚上睡觉都有被子吧?”

“都有,一个服装厂捐了9000床被子。”绵阳市委书记谭力接过话茬儿。

看到这里的救灾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温家宝表示肯定。他叮嘱当地的干部说,灾害无情人有情,在灾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会更加深厚,大家也更珍惜。我们的干部要爱护群众,成年人要爱护孩子。现在我们身上又多了一项任务,在把工作做好以外要把孩子带好,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生活好、住好,要有人照顾,要告诉孩子们要坚强。

“这些孩子都挺乖的,挺可爱的。”一位年轻的女志愿者回答。

“你是老师?”

“我是志愿者。”

“好好地照顾孩子们。”温家宝再次叮嘱说。

随后,温家宝来到体育馆主场地,巨大的场地里井然有序地安排了数百名孩子,数百床红粉相间的被子有序地铺在地上,孩子们或躺或坐。

“我来看看同学们。”温家宝告诉大家,要在灾难中学会生存,一定要更加坚强。要更加好好地活着,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一切。

看到哭泣的孩子,温家宝安慰大家别难过,他一次次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交谈,一个个地握手,一遍遍地叮嘱。体育馆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一位高一女生含着泪水向总理讲述了地震前后的经过。地震发生后她全家都遇难,只有自己侥幸生还。温家宝扶着她的肩膀,耐心地听她讲述,告诉她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全社会都会帮助大家。女孩渐渐止住了哭声,向总理提出:“我也要当志愿者。”旁边一位志愿者马上将自己臂膀上的红丝带解下来,给她系在胳膊上。

18时40分许,离开九洲体育馆时,温家宝扭过头来,目视全场说:“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温爷爷,再见!”

“再见!”……

(李斌、黎大东,据新华社绵阳2008年5月14日电)

P14-18

序言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代前言)

2008年5月,天府之国,温馨季节。

12日14时28分,晴天霹雳,山崩地陷。

一场8.0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

“第一位是救人!”

中南海紧急号令,军与民迅速奋起。巴山蜀水,中华大地,展开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

发出生命救援令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靠前指挥,调集一切力量,展开有序、有力、有效的大营救

特大地震,特别考验。

灾情空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强度、烈度超过唐山大地震。

救援难度空前!路断,电断,通信断。灾区多处山区,余震连续不断。汶川、北川、茂县,几成孤岛。

生命威胁空前!截至18日14时,地震已造成32476人死亡,220109人受伤,死亡人数估计将超过5万……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飞机上紧急部署。

“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2日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一系列指挥机构快速启动。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指挥——

12日19时10分,震后不到5小时,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飞抵成都,余震中驱车都江堰,赶往受灾严重的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查看灾情,慰问群众。

23时40分,临时帐篷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召开,提出“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从12日飞赴四川到16日返回北京,设在前线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连续召开6次会议,主题只有一个:抢救生命1

5月14日,两天之内,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5月16日上午,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飞往灾区。

途中,总书记详细了解和分析了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明确指出:“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抵达重灾区绵阳后,总书记在机场立即主持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尽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人们记住了总书记关切的目光。

在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总书记来到设在百川中学的野战医疗所,几名受伤群众含泪告诉总书记,自己家遭了大灾。胡锦涛静静倾听,说:“我和你们一样难过。你们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3岁半的罗梦夕灾难中失去了母亲,睁着大眼睛躺在救护人员怀里。总书记叮嘱医护人员,一定要为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俯下身子,亲亲她的小脸:“以后爷爷再来看你。”

人们记住了温总理动情的泪水。

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温总理冒着危险攀上瓦砾堆。看到抢险人员艰难解救两名被困的孩子,他淌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着腰,关注着救援每一点进展。他大声冲着废墟喊:“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华大地,响彻生命救援令——

在第一时间,解放军四总部快速反应。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总参谋部就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成都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总政治部立即派出精干工作组到一线了解情况,发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各部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总后勤部火速调集了价值3000万元的帐篷、食品、药品等大批救灾物资,组织起60支医疗队开赴灾区。总装备部为救灾部队配备的各种救灾器材,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在第一时间,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救灾,各级领导分赴各地现场指挥;

在第一时间,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中央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救援队伍、调拨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成都军区出动6100多名官兵赶赴灾区……

为了尽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欢迎各国政府援助,目前已有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救援人员陆续赶赴救灾现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救援人员参与救灾的行动在震灾最前线展开。

为了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众多媒体对地震规模、灾难损失、人员伤亡和救灾进展“全程直播”。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政党,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

打通生命大通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武警官兵、专业救护队伍、医务工作者争分夺秒,打响生死竞速的攻坚战

特大地震,特别考验。

“出来了,人要出来了!”

5月16日18时26分,震后100小时,从什邡市蓥华镇一个化工厂倒塌的宿舍楼废墟中,南京消防救援队成功救出幸存者刘德云。

为了这一刻,数十名消防官兵已经奋战了20多个小时。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国军人迅速集结,星夜驰援——

截至5月18日12时,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3080人参与抗震救灾,支支“铁军”,在灾区打响生死竞速的攻坚战。

地震,塌方,断路。从12日14时28分起,汶川通往外界的陆上道路全被堵死。

“不惜一切代价,挺进汶川!”部队、武警、公安,空运、水路、步行,全力攻坚。

13日23时15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率200名官兵,经22小时、90公里强行军,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部队,陆续救出407人,安全转移3700余人。

这是一场用生命抢救生命的战斗。

14日11时24分,海拔4000多米的重灾区茂县上空,15名空降兵在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第一时间传回了茂县灾情。4999米,一个平时训练从未碰过的高度。为了早一秒进入灾区,他们甘冒风险……

14日,部队官兵到达所有受灾县;15日24时,到达所有受灾乡镇!

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肉搏。

15日21时30分,随着贯穿成都一雅安一马尔康一理县一汶川的317国道上最后一块拦路石被炸碎,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经过53个小时奋战,打通了通往汶川的首条“生命线”1

16日,通往重灾区北川县城的道路全线打通。

17日凌晨4时,理县通往汶川的道路在被余震塌方阻断后再次打通。

17日下午,都江堰至汶川映秀镇的道路打通。

救援人员和物资快速推进,废墟下的群众,又多一线生机!

什邡市蓥华中学,60多个小时生死营救,16名孩子从废墟中获救。

第16个获救者,是15岁的女孩廖友瑶。对她的营救整整持续了35个小时。营救人员在余震中,用榔头、电钻、千斤顶,一点点敲掉压在她身上的混凝土块……

13日晚7时30分,重庆消防跨区域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到达北川中学,这里上千名师生被埋在废墟中。为了避免救援中对伤者造成新的伤害,消防战士徒手挖起一片片瓦砾、扒开一块块砖头。余震来了,一位战士哭喊着:“让我上去,让我再救一个……”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白衣战士争分夺秒,忘死救生——

四川医务人员紧急行动,全国救援队伍赶赴灾区。从地震发生的一刻起,医疗卫生战线也开始了这条大通道上生命之火的接棒。

13日,都江堰第二医院。一位正在救治伤员的医生被问起家人的情况,眼眶含泪——儿子,还埋在废墟下,生死不明。他忍着悲伤,坚守岗位,“我是医务人员,救人要紧。”

75岁的吴殿华,已经在德阳灾区救治了百余名病人。

这位全国劳模,河北省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地震发生后,联合6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救援队,开着救护车、带着300多种抢救药品、60余件医疗器械,赶往灾区。“下一步,我们将前往震中汶川,那里更需要医护人员。”年逾古稀的老人,神情坚定。

由于天气的影响,运送重伤员的直升机架次一度减少,而聚在映秀镇的重伤员却越来越多。

“不能眼睁睁看着伤员在我们眼前失去生命!”从广东赶来的医生王小丹,将自己的被子盖到伤员身上,把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放到伤员身边。

截至18日16时,在四川灾区一线的医务人员共3.7万人,四川全省各医院共收治灾区伤员162152人,医疗救治队伍已经覆盖到灾区每个县乡。

截至18日16时,四川灾区从废墟中救出36563人,临时安置456.53万人。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还在源源不断向灾区集中。

截至18日,震灾发生已超过140个小时。决不放弃每一线生机,有一分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依然是生命大通道上每位救灾人员的信念。

聚集生命大援助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江南北,用爱、用心、用绵薄之力,汇成众志成城的交响曲

特大地震,特别考验。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地震发生后,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这句话迅速传递,成为这个初夏,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撑——

成都华西医院急诊科门前,救护车上抬下伤员,董硕奔上前去:“我13了,我是男生,我抬得动!”其实,他是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一学生,地震中受了轻伤,被送到华西医院治疗。“我也是别人救出来的,我也要去救人。”

“我们在外打工,地震了,心里急,家里情况不清楚,本来是要回家去的。”几位茂县籍农民在寻亲路上,改变行程,扛起担架,开始救人。

12日地震当晚,得知灾区伤员多、运力不够,千余名成都出租车司机冒着危险,自发前往都江堰灾区抢运伤员。一路上,所有的出租车都打开了应急灯、疾速行驶。点点星光,汇成一片灯的海洋,传递着爱的温暖。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人忧心如焚,争相援手——

15日,北京,西单大街献血点,长龙见首不见尾。

“怀柔当地采血时间是双休日。我们想,早一天献血,就可以早一天救人。”北京远郊怀柔区的三位年轻人,坐了三四个小时公交车赶来,“我们想对灾区人民说,不要怕,这一刻起,我们的血和你们的血流在一起!”  、

在贵阳,在重庆,在上海,在西安……一个个献血点排起长队。

奥运圣火与爱心同行。5月16日,奥运火炬在江西南昌传递,起跑仪式上,全体人员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遇难者默哀一分钟,传递过程缩减为半天,活动过程中为灾区捐款总额超5000万元。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同胞心系灾区,同舟共济——

15日上午,在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由20人组成的香港特区搜救队,一到现场,马上投入战斗,参与搜救。

台湾红十字会首支获准进入四川灾区的搜救队,5月16日抵达。

抢救生命,绝不放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际救援力量,陆续抵达灾区——

14日上午,德阳市人民医院三楼,泰德在看护一名重伤女子。泰德从美国到德阳已经4年。地震发生后,在他的带领下,十几名外国朋友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我爱中国,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救助更多的人。”

近7个小时跋涉,16日上午,首批31名日本专业救援人员抵达青川县,展开救援。救援团团长小泉崇说:“灾情非常严重,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当地建筑是什么结构,但是我们有信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努力到最后一刻。”

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三国救援人员,也于16日陆续抵达成都,前往地震灾区协助救援行动。

“一刹那/房屋倒下/你失去了他/他失去了家/天也为你/把泪流下/不要怕/抬起头/你还有大家

一刹那/哪怕天涯/我们的爱集结/就会到达/倒下的/只是砖瓦/立起来的/是勇气的增加/天佑中华/我们什么都不怕  我们用爱/重建我们的家”

这首网友作的《天佑中华 重建我家》,传递着所有人的心声——有爱集结,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用爱,重建我们的家!

历史会记住,记住这场灾难带来的伤痛。

历史会记住,记住这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记住一个民族灾难中的挺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汶川大地震生死救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华月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0759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