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物理学家同行/与科学家同行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陆建隆编著的《与物理学家同行/与科学家同行》一书由林群、方成、吴培亨、王志珍等20位中国“两院”院士的访谈录构成,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不同领域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求学经历、研究领域,研究前沿、科学贡献、治学方略、人生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建议忠告等。

内容推荐

由陆建隆编著的《与物理学家同行/与科学家同行》一书由冯端、吴培亨等8位物理学家的访谈构成,内容涉及物理学家的求学经历与成长思考,物理学家的研究领域,物理学家重要成果的研究过程;物理前沿;物理学家的治学方略、人生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建议忠告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以访谈的形式加以呈现,比较好地保证了内容的平实与可读性。科学家们科研事务繁忙,但是他们愿意抽出时间接受访谈——谈科研,谈人生,谈感受,以访谈的形式,生动传递出科学家的科学思辨与真实感悟,真切反映出科学家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目录

出版说明

冯端访谈录

葛墨林访谈录

吴培亨访谈录

祝世宁访谈录

拾广玉访谈录

郑汉青访谈录

崔铁军访谈录

周磊访谈录

试读章节

访谈笔录

访谈人:冯院士您好!见到您真荣幸,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冯端:欢迎你们,请坐。

访谈人:冯院士,我们这本书主要是面向青少年读者,向他们介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给年轻人一些鼓励。您能给我们讲讲,当年您的中学日寸光是怎样度过的吗?

冯端:好的,我的中学念得还是相当曲折的。我的大姐冯慧、大哥冯焕、二哥冯康基本都是依照了苏州中学实小、初中、高中这样的轨迹,姐姐是进了苏州女子师范代替了苏初中,我是因为战乱去了福建念高中。现在想来,小学与初中的教育,主要是打好基础,强调语文、英语和数学三门学科。当时实小的做法是规规矩矩地谨守有关小学教习的范围,绝不越雷池半步。因而语文只教白话文,不教文言文;英语是一点都不教,当时连26个字母都不知道。要说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的话,可能就是怕让不合格的教师来教英语,将人引入歧途,以后再加以矫正就困难了。1937年的时候抗战爆发,我和二哥先是去东山避难,而后又因为家计转去福建的高中念书,当时的时局是动荡不安的,教育部门还要求高中学生都要参加战时“民训”“民教”工作。所以我读完高一后,就去沙县的一所乡间小学教书,“民教”一年。这一年我了解社会、认识人生,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之后又回学校继续读高二。教我们的老师都很好,水平很高,课堂生活多姿多彩,现在想来读中学的日子很值得回味。

访谈人:那您在中学的时候,有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或者在中学参加的一些活动?

冯端:我从进入苏州初中学习,就遇到不少好老师。记得教国文课的是沈同文老师,讲解的还是一些浅近的文言文,如袁枚的《祭妹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薛福成的《布莱登记》等,在考试时还得默写一些文章。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考试前一天将文章突击强记,考试过关就行。如今我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资料,应该归功于那几年教国文课的老师呢。那时,苏州中学国文课每周有一节读书课,能自由阅读,我读了冰心的《寄小读者》和邹韬奋的一些书。我记得教英语课的是任祖铤老师,从26个字母教起,教一些课文和语法,从无到有,循序渐进。教授数学的是练寿康老先生,他非常认真负责。世界史则是由训导主任杭海槎老师来教,讲课非常精彩生动。这些中学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很清楚。那时也不是整天学习,有很多活动。学校有各种体育锻炼设备,还经常组织各种远足和郊游。在苏州实小的时候就游玩了公园,去附近县城爬山;初二时我们曾经乘火车到无锡,在惠山露营;初三下学期的时候,正好苏嘉铁路刚刚建成,我们可以从苏州坐火车直达嘉兴,然后转去杭州游览西湖名胜,当时我还顺道去探望了在浙大上学的姐姐。学校的远足和郊游都是学校老师带队,没有家长陪同,学生们也都自觉遵守纪律,体质也增强了。

访谈人:冯老,您说您后来是去了福州读高中的,换了一个学习环境,那您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冯端:福州高中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十所中学之一。我刚到福州时,入学考试日期都过了,学校就用面试来代替,考了数学和英语,我考试通过就顺利入学了。高中学习的科目很多,好在福州高中有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们都是大学毕业来的,教学态度十分严肃认真,教书的水平很高。(P6-8)

序言

出版说明

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使得知识变得唾手可得,而知识背后的人类活动,更是不容忽视的领域,有机融合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有科学家的直接感悟与指引的科普读物,不仅能普及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还能引导读者形成科学的思想、精神和品质,是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为此,我们约请了曹一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崔鸿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陆建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何永红副教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广泛调研青少年关心的科学问题,深入分析青少年的科普需求特点,认真剖析市场上科普图书的优劣,确定了图书的框架体例与访谈这一内容表达方式,梳理拟访谈的科学家名单,制订访谈计划……经过近三年的辛勤付出,现在《与科学家同行》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较市面上已有的科普读物,她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是内容创新。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来自其内心的求真、求知欲望,来自对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由衷敬仰,也来自对自然界本质的科学探索以及在探寻过程中获得的巨大震撼。《与科学家同行》不同于仅将知识进行简单罗列的一般科普类读物,她将青少年所关心的问题——科学家的贡献与成长经历、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与感悟、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突破、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科学能力与素养的建议等,有机融合、化解在与科学家的对话中,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科学研究的本真。

二是形式创新。《与科学家同行》主要内容以访谈的形式加以呈现,比较好地保证了内容的平实与可读性。科学家们科研事务繁忙,但是他们愿意抽出时间接受访谈——谈科研,谈人生,谈感受,以访谈的形式,生动传递出科学家的科学思辨与真实感悟,真切反映出科学家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本丛书内容不是转述,也不是编撰,她是真实的对话实录,因此既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这套丛书能够顺利出版,我们要特别感谢接受访谈的各位科学家。他们大多高龄,有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但是仍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访谈。受访中他们对求知的执着,对研究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对名利的淡泊……他们崇高的人格,他们科学的思辨与真实感悟,他们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使我们深受感动。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各位访谈者。承担主访谈任务的几位既是从事科研的一线专家,也是从事教学的教育专家,对教育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准确理解丛书的策划意图;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青少年科普事业怀有极高热情,还动员同事与学生参与访谈。联系确定访谈对象,收集科学家信息,拟定访谈提纲,利用寒暑假和紧张的周末“走南闯北”,访谈后整理录音,联系科学家们审稿……他们以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了访谈,保证了图书能够顺利出版。

《与科学家同行》关注青少年科普需求,通过访谈形式呈现,既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可读易懂,又不失真诠与全貌,是一套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科普丛书。真切希望广大青少年在与科学家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认真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正能量,不仅思想上同行,也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践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青少年不仅要长身体、长知识,还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

三人行必有我师。“与科学家同行”。不仅可以学到他们治学的素养、求索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更可以学到他们做人的态度、做事的风格、宽广的胸怀。——《科学大众》杂志社社长罗亚军

《与科学家同行》,走近大家,走进科学。——南京玄武高级中学教师虞海荣

社会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做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们对求知的执着、对研究的严谨、做人的胸怀值得每个青少年学习。——图书责任编辑居红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物理学家同行/与科学家同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陆建隆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22200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5165433
中图分类号 K826.1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