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据史籍载,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中国就开始与东南亚地区交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对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有何影响?中国的工艺科技、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宗教习俗如何在东南亚传播?而中国又从东南亚吸取了哪些文化?……在本书中,你将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东南亚在中国旧称“南洋”,包括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据史籍载,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中国就开始与东南亚地区交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对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有何影响?中国的工艺科技、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宗教习俗如何在东南亚传播?而中国又从东南亚吸取了哪些文化?在《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一书中,你将找到答案。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

 (一)远古的传说

 (二)考古证据

 (三)官方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交流途径

 (五)华侨——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与交流的桥梁

二 中国对东南亚政治经济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交往

三 中国工艺科技在东南亚的传播

 (一)生产工艺

 (二)科学技术

四 中国文学艺术在东南亚 

 (一)语言文字

试读章节

骠国献乐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而且引起对当时唐朝与南诏地方政权及南诏与骠国关系的重大调整,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局势。

唐末以后,中国陷于较长的混乱时期,与东南亚的交往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时,安南土豪蜂起,彼此混战。908年,曲氏父子建立自主政权,939年吴权称王,968年,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统一安南,建立大瞿越国,起宫殿,置百官,立社稷,初具独立国家的规模,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期”从此结束。

宋朝建立后,及时调整了与越南的关系。975年,丁部领之子丁琏遣使贡犀、象、香、药,宋太祖封丁部领为“检校太师”、“交趾君王”,到1174年,宋廷正式册封越南李英宗为“安南国王”,并“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加守谦功臣”。这说明宋朝正式承认越南的独立地位,但同时与之确立了一种“宗藩”关系,从而保障了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据统计,宋朝交趾遣使来华达50余次,在东南亚各国中首屈一指。

宋朝时期,中国开始把指南针(罗盘)用于航海,造船技术也有很大改进,海上交通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泉州、广州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进行海上交往的主要港口,从这里出发的中国船只可驶往交趾、占城、渤泥(文莱)、麻逸(在今菲律宾)、阁婆(在今印尼爪哇岛)、真腊(今柬埔寨)、佛罗安(在今马来西亚)、单马锡(今新加坡)、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蒲甘(在今缅甸)等处,这些国家也频繁遣使来中国。例如,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到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间,三佛齐国向宋朝遣使20多次。位于菲律宾的麻逸和三屿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有较大发展,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麻逸“载宝货至广州海岸”经商。渤泥则于977年和1082年派使节来宋朝,发展两国关系。

在中南半岛上,缅甸的阿奴律陀统一全国,建立蒲甘王朝后,其子江喜陀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正式遣使入宋,并与中国大理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宋廷还与位于今泰国华富里一带的罗斛国有来往。1103年,宋朝曾遣使去罗斛,后者于11 15年正式派使者来华。1155年又再次向中国献大象。柬埔寨也于1116年至1200年间三次遣使来华,1129年宋朝加真腊王爵号食邑,并定为常制,两国关系相当和谐。

元代的航海技术比宋代更加发达,加之元廷统治时期,多次对东南亚的缅甸、越南、占婆、爪哇等国用兵,向真腊、暹罗(今泰国)派遣使者,位于今老挝境内的一些小国或部落也向元廷遣使贡献,使元朝与东南亚各国的接触和交往进一步扩大。其中,派往真腊的使团成员周达观,在柬埔寨期间游历吴哥城和吴哥寺,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回国后写下《真腊风土记》一书,至今仍为研究吴哥王朝时期的柬埔寨及中柬文化关系的重要史籍。

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空前发展。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明廷多次派遣使者与周边以及许多遥远的国家建立联系。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壮举。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大型船队七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郑和远航,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船队到过占城、爪哇、真腊、旧港(今印尼巨港)、暹罗、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渤泥、苏门答腊、阿鲁(今印尼北苏门答腊鲁姆河口),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以郑和小字三宝(或三保)命名的“三宝井”、“三宝垄”、“三宝庙”等遗迹。

此外,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官方交往进一步扩大。1370年至1405年,中国明廷曾4次遣使去真腊通好,而真腊从1371年到1452年问派到中国来的使团就多达21个,平均不足4年就派出1个,可见该国对明朝的善意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极其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仅在1370年至1398年间,就派遣使者向明朝进贡达35次之多,平均每年一次以上。从1368年到1637年,越南79次遣使入贡。据史料记载,老挝在明朝统治时期共遣使34次,明廷回派9次。缅甸阿瓦王朝也与明朝有密切联系,1393年遣使赴明廷贡献方物。据《咸宾录》记载,“其朝贡自洪武至弘治不断”。明廷也多次向缅甸派遣使者,并把中缅边境各土司册封为“三宣六慰”。从1405年到1508年,满刺加国曾30次遣使来华。其中,1411年至1433年间,该国国王祖孙三代先后到中国访问过5次,均受到明廷的厚待。1471年,位于今菲律宾的苏禄东王、西王和峒王各率家眷及头目340余人访问中国。东王在回国途中病逝于德州,明朝皇帝按王礼予以厚葬,并亲撰碑文。爪哇国在明朝时期也至少向中国遣使27次。仅这些看来单调和不完全的数字,就充分反映出明朝时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官方交往的密切程度。而频繁的使者交往,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联系,也为彼此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清朝以降,曾出现康乾盛世,农业、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对外交流也进一步扩大。当时,中国与越南仍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如1802年阮朝建立,国王阮福映按照惯例向清廷请封,清仁宗遂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赴越,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的国名由此而定,并沿用至今。南掌(在今老挝)同清朝有着密切关系,曾向清朝遣使21次。泰国与中国之间使者往返不断,贸易频繁,每年来往商船达五六十只。柬埔寨虽遭邻国安南、暹罗的侵占,但柬中的民间交往仍不断增进。中国广东、福建、浙江的商人乘船前往柬埔寨贸易,经济和文化联系都很密切。缅甸在孟云统治时期,与中国的关系密切,双方多次互派使节。清朝宫廷还向缅王赠送了重达10磅的“缅甸国王”金印。

明末及清朝,西方殖民者大规模入侵东南亚,一些国家先后成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或法国殖民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官方关系遭到破坏,但民间往来始终保持,并随着华人大批移居东南亚而不断加强,从而使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继续扩大。P12-15

序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的电视系列片《中华文化讲座》和《中华文明之光》,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编写这套丛书是中心普及工作的又一尝试。中心希望丛书的作者们“眼界向上,眼光向下”,用大手笔写通俗性著作,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并重,力求深入浅出,使广大读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因此,中心不再对丛书作统一的审定工作。

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非常重视这套丛书,把它列为重点出版书目,并为丛书的及时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丛书的策划、编写工作一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1997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保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20529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5
13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