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樱花下的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叶永烈带你走进日本,了解它的美丽,感悟它的崛起。

本书作者以丰富的细节、纪实的笔调,记述了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描述了东京、大阪、京都、富士山的风貌,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说了古代中国对日本的深刻影响,解说了诸多“日本元素”如天皇、神社、新干线、地震、温泉、和服、茶道、松阪牛肉的方方面面。作者论述了明治天皇所实行的明治维新改变了岛国日本的命运,也论述了日本如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

内容推荐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中国读者关注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作者在2008年樱花盛开时节走访日本,写下这本《樱花下的日本》,以丰富的细节、纪实的笔调,记述了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描述了东京、大阪、京都、富士山的风貌,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说了古代中国对日本的深刻影响,解说了诸多“日本元素”如天皇、神社、新干线、地震、温泉、和服、茶道、松阪牛肉的方方面面。作者论述了明治天皇所实行的明治维新改变了岛国日本的命运,也论述了日本如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正因为这样,这本书不仅带领中国读者走进日本,而且会给读者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目录

序章:飞往日本

 樱花烂漫访东瀛

 降落在海上机场

 亲历“入国审查”

 

日本印象

 地小物贫的国家

 太阳旗下的国度

 日本天皇没有姓

 千古一帝——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之后

 在二战中自食苦果

 在废墟上崛起

 日文中的汉字

 日本的神社

 与众不同的节假日

 一尘不染的国家

 日本人与美国人

 日本的物价

 “地震大国”

 从细节看日本

 

漫步东京

 横滨见闻

 乘坐新干线到东京

 第一大城东京

 东京的“故宫”

 走访浅草寺

 东京的“兔子小屋”

 房地产的大起大落

 东京的副都心——新宿

 秋叶原电器街今昔

 横渡东京湾

 东京的乌鸦

 漫游东京迪斯尼

 成田机场的艰辛

 

大阪与京都

 填海建造人工岛

 大阪的姐妹城——神户

 美丽的神户港

 “千桥之城”——大阪

 大阪城的沧桑

 千年古都——京都

 雍容华贵的金阁寺

 日本国酒——清酒

 

名古屋周边

 忍者之乡

 合欢之乡

 “生命之汤”——温泉

 观海女采珠

 松阪牛肉趣话

 圣地伊势神宫

 “中京”名古屋

 丰田汽车的崛起

 湖水澹澹滨名湖

 日本人的鳗鱼情结

 体验日本茶道

 太鼓声声

 富士山脚看飞瀑

 “圣岳”富士山

 

后记

试读章节

明治天皇,名睦仁。他的父亲孝明天皇,有着众多的宫妃,子女众多。但是,随着睦仁的五个兄弟相继早天,他成为孝明天皇的独子。万延元年(1860),年仅8岁的睦仁被定为储君。

孝明天皇如同他的前几辈天皇一样,只是傀儡而已。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1603年,德川家康在武士混战中获胜,就任征夷大将军,掌握了实权。德川家康下令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德川幕府。从此,德川幕府在江户向全国发号施令,而日本天皇则住在京都皇宫,过着傀儡的生活。

德川幕府统治日本200多年。当时,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益强大,不仅野心勃勃要侵略中国,而且也要侵吞日本。面对西方势力,日本产生革新派,企望日本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德川幕府非常保守,极力反对改革。为此,日本的革新派力图推翻德川幕府,史称“倒幕派”。倒幕派曾经暗中找过孝明天皇,希望能够得到孝明天皇的支持,却遭到孝明天皇的回绝。

1866年12月25日,孝明天皇突然死去。1867年1月9日,年仅15岁的睦仁继位,举行践祚典礼。按照日本皇室的千年惯例,新天皇的即位典礼分作“践祚仪式”和“登基仪式”。当时掌权的是德川幕府的德川庆喜将军。天皇原本就是傀儡,何况睦仁如此年幼,德川庆喜将军更不把他放在眼里。

然而,年纪轻轻的睦仁刚刚继位,就显示了他的政治抱负。他跟革新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秘密商议,发动倒幕运动。所谓倒幕运动也就是打倒德川幕府。睦仁写下密诏,授权三人倒幕。

1867年12月9日,睦仁在倒幕派支持下发动政变,宣布实行“王政复古”,即恢复天皇专制。在倒幕派的强大压力下,德川庆喜不得不宣布“奉还大政”,即把大权交还给天皇。实际上,这是德川庆喜以退为进的策略,他暗中正准备以武力消灭倒幕派。倒幕派识破德川庆喜的伎俩,一场大战终于不可避免,倒幕军由西乡隆盛率领,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在鸟羽、伏见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从此德川幕府终于被彻底推翻。

1868年3月睦仁发布著名的登基誓约:“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上下同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求知识于世界,以振皇基。”这登基誓约显示了他锐意改革的决心。

1868年7月,睦仁宣布把江户改名为东京并决定从京都迁都东京,以图一新人心。

1868年8月27日,睦仁举行登基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取义于《易经说卦篇》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从此,他被称为明治天皇。他宣布今后采取“一世一元制”,即一代天皇只用一个年号。在他之前,有的天皇曾经多次改变年号,他以为容易造成繁杂。

1868年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他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后)举行大婚之礼。

1869年,明治天皇携皇后入住东京的旧江户城,从此那里成为皇宫,直至今日。

革新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大力协助明治天皇进行维新,被誉为“明治维新三杰”。

明治天皇着手维新,效法西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德、法、英、美等国聘请学者、政治学家和其他领域的顾问,实行强化训练。可贵的是,明治天皇本人也亲自参加听课,以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新的滋养。

明治天皇颁布一道又一道维新诏书,对日本的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869年宣布“版籍奉还”(版是领地,籍指户籍),实行户籍制。

1871年大胆实行废藩置县。日本各地原本由250个地方藩主统治着。明治天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废除了这些地方藩主,把全国改为3府72县,地方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此,日本结束了封建领主制的漫长岁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1873年着手地税改革,原本土地买卖的禁令被废除。从此土地不再是领主的土地,而是国家的土地,由使用者所有,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地税。这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农村的重要步骤。

明治天皇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利用地税改革得到的财政收入,由国家创办了一系列新式的“模范工厂”,同时鼓励私人创办企业。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在日本蓬勃发展。

在明治天皇时代,西欧文明成了日本的时尚:

日本封建领主的宅地里建起了大量石头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主要城市的马路都开始用圆石铺设;

1869年,日本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开通了第一条电信线路;

1872年第一辆蒸汽机车开始在新桥到横滨之间运行;

西欧的发型取代了男人们传统的发髻,硬圆顶礼帽、高领和带有裙撑的裙子成为日本时髦;

1882年,日本第一个动物园在东京上野开放。

在1873年,明治天皇开始实行征兵制,为日本打造一支强悍的军队。

1881年发布《军人敕谕》,提倡忠君服从、好勇斗狠、不畏死亡的武士道精神。

明治天皇最重要的维新,是在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

《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就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也就是说,以宪法的名义规定了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还规定,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这样,明治天皇把日本天皇的权力推向了最高峰。

《皇室典范》则规定,皇室继承只限于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还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而此前日本曾经出现过六位女天皇。

1885年,明治天皇采用内阁制,伊藤博文成为日本第一任首相。

1890年10月发布《教育敕语》。明治天皇实行“文明开化”,取消了儒家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式的教育体系。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明治天皇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使日本从一个贫穷滞后的岛国,转变为世界强国。

日本富强了,开始穷兵黩武,走向军国主义。明治天皇发动了两次战争:一是在1894年至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战胜了腐败的清廷;二是在1904年至1905年发动了日俄战争,把俄罗斯的势力赶出东亚。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成为了东亚霸主。

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30日凌晨零时43分,明治天皇由于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在位45年期间,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道路。明治天皇死后,被隆重安葬在京都伏见桃山陵。

跟明治天皇同时代的中国皇帝光绪皇帝,也曾经致力维新。遗憾的是,光绪皇帝的维新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势力的重重阻挠与打击,饮恨离世。

当时,日本落后于中国,然而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光绪维新的失败,造成了日本迅速跨入资本主义强国行列,而落后就要挨打,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备受帝国主义欺凌。

P21-23

后记

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一个镜头: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在东京乘坐新干线。当邓小平上车之后扣上安全带,列车就像子弹出膛一样飞速前进。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乘坐新干线,使人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中国唯有大步前进。”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1978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大步前进”。

这本书写得很顺手,几乎是一气呵成,中间只是因为出席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十八届图书博览会以及赴石家庄为四川地震赈灾义卖,不得不中断了几天。

本书写作之际,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中国中央电视台对日本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日本人都以为,对于日本来说最重要的国家是美国,第二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同样对中国人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中国人则以为,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国家同样是美国,而第二重要的国家有的以为是俄罗斯,有的以为是日本——北京人大都把俄罗斯放在第二位,上海人则大都把日本放在第二位。不过,北京人也看重日本,把日本放在了第三位。

不管怎么说,日本是中国的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俄罗斯是跟中国有着漫长边界线的邻国。当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中国与日本之间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和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

日本是美丽的岛国。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我以充满细节的笔调,记述了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描述了东京都、大阪府、京都府这日本最重要的“一都二府”以及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名城风貌。我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说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解说了诸多“日本元素”如天皇、神社、富士山、新干线、地震、温泉、和服、茶道、太鼓、松阪牛肉、鳗鱼情结的方方面面。

然而,我不希望这本书仅仅停留在景点的介绍和旅游的观感之上。我力图揭示无比繁荣的日本经济背后的深层次反思与启示。

中国与日本之间有过太多的历史的痛苦回忆。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沉重的一页。重新审视日本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有着诸多有益的思索。

在历史上,中国曾经领先于日本,给予日本以巨大的影响。日本的当时的首都——京都,是仿照中国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建造的。日本最初用的文字是汉字,至今日文中仍有1945个常用汉字。光是这两点,就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的无处不在的影响。

日本的崛起,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就在日本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迅跑的时候,中国却因光绪维新遭到封建旧势力的百般阻挠而失败,依然停滞于封建社会之中。落后就要挨打。强大起来的日本一次又一次欺凌经济落后的中国,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桎梏。中国人对那样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犹新,所以至今许多中国人一说起日本便咬牙切齿地斥之为“鬼子”、“小日本”。

然而,对于日本的认识不能老是停留在《地道战》、《小兵张嘎》的水平。很多中国人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对于今日日本,知之甚少,内中也包括我。我前往日本,就是希望直接观察今日日本的新貌,触摸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的方方面面。

在我看来,就中国而言,更值得注意和考察的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再度崛起,在战争的废墟上打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尽管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当今中国正在走着日本已经走过的现代化之路:

日本是在1955~1973年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18年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9.8%的高速度,跟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极其相似。这18年间,日本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13.6%的高速度,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而日本则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

2010年中国上海举行世界博览会,日本爱知县则在2005年举行世界博览会。

中国从2008年开始着手建设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日本则在1957年开始着手筹建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建成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

我注意到,日本以“科技立国”、“高科技立国”作为国策,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高度重视教育的普及。

日本在1936年才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当时的美国已经平均每四人拥有一辆汽车。日本后来居上。如今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甚至连美国市场上也充斥着日本轿车。

日本在世界电器生产方面同样居于领先地位。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洗衣机、电冰箱,几乎是日本名牌的天下。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三菱、先锋、JVC、富士、卡西欧、理光、佳能、奥林巴斯、宾得、美能达、尼康、爱华、雅马哈、NEC、京瓷、夏普、精工、爱普生……都是日本的高科技企业。

日本以“科技立国”、“高科技立国”,而中国则以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国的见解何其相似。然而,两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高科技水平,相距甚远。今日中国还是处于“有山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状态,中国的高速公路上满眼是日本轿车。中国市场上的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等也是日本产品的天下。中国的轿车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也鲜有自己的名牌。

日本的领土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是一个“地小物贫”的国家,却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在2007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中国的1.76倍,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

须知,在1990年日本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中国的7.8倍!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追上来了,这才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然而,中国拥有13亿人口,按照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计算,今日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日本。在200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

中国正在崛起,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诚如2008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这么一段话: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我正是以这样的视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作本书。

如今,中日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中日正在走向越来越密切的合作。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中日之间“和”则双赢。

作为“好摄之徒”,我在日本拍摄了三千多幅照片。我精选了数百幅,作为本书的插图,以求图文并茂,给读者以视觉的愉悦。

叶永烈

2008年12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樱花下的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永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3938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1.3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9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