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聆听大师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所谓工作,就是用劳力和时间来换取物质资料,虽然违背本性,但却让人类最为高效地满足了自己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林语堂是一个讲究自我的人,他懂得怎样去调剂生活、享受生活,让生活变得闲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他告诉了人们如何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享受有品味的生活。但追求生活质量,也不是让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快乐为原则地追求理想。

为梦想而工作是最有价值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行业也都有佼佼者。纵观职场,只有深刻地感受到工作乐趣、爱上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就是让自己在自然的心灵下坦然工作,只要我们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减少那些追逐名利的烦恼,就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实现价值,找到快乐。

1940年11月27日,一个名叫布鲁斯·李的小男孩出生在美国的三藩市。由于父亲是演员,所以他从小就有机会跑龙套,时间一长,不免产生了做演员的梦想。不过,为了改善他虚弱的体质,父亲让他拜师习武。后来,他和正常人一样上学、结婚、生子,但是心里却从未放弃当演员的梦想。有次,他在与朋友闲聊时谈起了自己的梦想,一时间激情澎湃,便随手找来一张便笺,字迹工整地写着:“不久之后,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我将会用我最激动人心、最具有震撼力的演出来回报大家。1970年,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到那时,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开心、安稳平和的生活。”这时,服务员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他写的便笺,流露出一丝嘲笑,但布鲁斯·李却并不在乎。当时,他正处于人生最穷困潦倒之际,但他为了实现梦想,却可以坦然面对别人的嘲笑。从此,他把这些话牢记在心,不断努力,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有次,他在演出时因为意外而伤到了脊骨神经,医生宣告他的后半生将要在轮椅上度过。然而,他在床上躺了四个月后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电影均刷新了香港票房纪录,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1972年,他又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与美国华纳合作的《龙争虎斗》,也正是这部电影,让他成为了一名国际巨星,被百万影迷称赞为“功夫之王”;1998年,他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英雄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他就是李小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演艺明星。

“滚石不生苔,静石布满藓。”工作少不了梦想,梦想承载着工作。当我们在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不管遇到任何工作压力,都不能满腹牢骚地得过且过。我们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用学习的心态把每个工作任务看作新的开始和体验,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希望之门,并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生活,需要快乐地工作

林语堂说过:“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平和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快乐的生活需要快乐的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了生活的保障;没有快乐的工作,就没有了生活的意义。所以,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苦恼,只要我们用积极向上的热情态度来对待工作,就会拥有一份能让自己真正快乐的工作,生活就会因快乐的工作而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有个人看见三个砌墙工人正在一起砌墙。于是,他来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工人跟前,问道:“你在做什么呢?”这个工人还没抬头看一眼,就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这个人没有再说话,而是转身来到了第二个砌墙工人跟前,用同样的语气问道:“你在做什么呢?”第二个工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人的存在,也听到了他问的问题,回答道:“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楼!”同样,这个人也没有回答,又转身来到了第三个砌墙工人面前,再次问了这个问题。只见第三个砌墙工人边哼着小调,边微笑地看着这个人,回答道:“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很显然,截然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三种工作态度,不说三个工人最后的命运如何,仅仅是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态度就足以让人对他另眼相看。在这个故事的最后,第三位工人终于成为了前两位工人的老板。

面对同一份平凡的工作,有人觉得枯燥无味,有人却觉得充满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像第一个工人一样很消极烦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就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也很难有太大的成就,因为你根本就不热爱它。

很多时候,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能处理好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聪明人来说,对待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主人翁的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地从工作中汲取经验,并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快乐中生活,就要始终以一份积极热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做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P3-6

目录

NO.1 闲适的生活,只需一颗怡静的心——林语堂谈享受的艺术

 1.人类,唯一要工作的可怜动物

 2.你的心灵欢乐吗

 3.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4.人生如同电影,有笑有泪

 5.乐享余年,老是生之必然

 6.永葆一颗稚子之心

 7.珍惜当下,今天是最伟大的日子

 8.在路上,一程山水一程歌

 9.爱美,就要投资

 10.“烟仙”雅号伴一生

NO.2 幽默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林语堂谈幽默的艺术

 1.文学也可以很幽默

 2.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

 3.幽默,给生活来点“调味剂”

 4.幽默并伟大着

 5.乐天安命,道家是个幽默派

 6.小幽默,大智慧

 7.自嘲是一种“冷幽默”

 8.会心的微笑最聪明

NO.3 婚姻是一双适脚的旧鞋——林语堂谈婚恋的艺术

 1.恋爱不是慈善事业

 2.好的爱情,绝不是桎梏

 3.夫妻应是最好的战友

 4.完美婚姻的秘诀:“给”与“受”

 5.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6.摩擦最小化,幸福最大化

 7.把老式婚姻过成了圆满爱情

 8.享受家庭之乐

NO.4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林语堂谈处世的艺术

 1.中庸之道:我的“半半哲学”

 2.忍让有度,过犹不及

 3.柔性生存方式:像水般柔和

 4.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5.不亢不卑:强者的处世法则

 6.有所不为:放弃一些,得到一些

 7.守拙也是大智慧

 8.中庸里透出的人情味儿

 9.罚之,莫如宽之

NO.5 敬天,爱人,惜物——林语堂谈修身的艺术

 1.“高地”人生观:站得高,望得远

 2.情、智、勇:孟子的修身法则

 3.名、利、权:人生的三个陷阱

 4.智慧的价值:教人笑自己

 5.福气,自内而生

 6.爱人如爱己

 7.简朴,回归生命的本真

 8.多为生活做做减法

NO.6 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林语堂谈交友的艺术

 1.君子之交,淡淡如茶

 2.人生如戏,多几个“舞台”后的朋友

 3.锦上添花,莫若雪中送炭

 4.鲁迅之谊:“相得”与“疏离”

 5.恩情须学水长流

 6.交友之道:先淡后浓,先疏后密

 7.挚友亦可为良师

 8.择友莫要以貌取人

 9.择良木而栖,择良友而交

NO.7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谈治学的艺术

 1.治学精髓:独特性和价值

 2.治学心态:有点兼容并包的智慧

 3.做文与做人:一点浩然正气

 4.求学精神:读书少点功利心

 5.治学信仰:一颗让内心强大的种子

 6.为人为学惜秒阴

 7.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要鉴赏美,更要鉴赏知识

 9.读书的艺术:走入思想与反省的境界

NO.8 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在说话里——林语堂谈说话的艺术

 1.先赞誉,后劝导

 2.态度要温雅,言语要委婉

 3.黑着脸不好,嬉皮笑脸也不行

 4.察言观色,给人家说话的机会

 5.言而有信,句句中肯

 6.引发共鸣,打开他的“话匣子”

 7.激将法:发掘内心的潜能

 8.天天说话也未必会说话

 9.学会巧妙地说“不”

NO.9 苦中作乐是最甜蜜的回忆——林语堂谈苦乐的艺术

 1.生命在痛苦中升华

 2.苦难中追寻心灵自在

 3.痛苦的程度决定彻悟的深度

 4.忍耐,在苦难与屈辱中涅槃

 5.失败亦有真人生

 6.成时儒家,败时道家

 7.在自我解嘲中超然

 8.最悲伤时能哭且哭

序言

林语堂生于1895年,是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儿子。林语堂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文学专业,之后辗转法国和德国,1922年获得硕士学位,1923年获得菜比锡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等。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早年出身贫困,学习经历坎坷,使他在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对生活也有不同的认识。他从1924年开始成为《语丝》主要撰稿人,发表一些闲适中充满睿智的文章。他在散文创作中擅长将中西文化精神融会贯通,对生活的艺术进行思考和剖析,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文风。1935年,林语堂创办《宇宙风》,提倡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此后写了《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文化著作,在闲适小品文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林语堂的散文和小品文所涉领域极广,他非常强调生活的艺术化,因而对散文的生活化和艺术化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理想的散文语言要自然,节奏要和谐,不能远离生活和艺术,应好似在风雨之夜与好友围炉谈天,满怀情感,亦庄亦谐。优秀的散文可以像与高僧谈禅,充满对人生的见解和智慧,又可以像与名士谈心,抒发高雅的生活情调,看似散漫,却又欲罢不能,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见解,他的文章以闲适幽默、性灵超远为基本格调,并创造性地将西方的“humour”译成“幽默”,文字自然、生动、流畅,幽默但不粗俗,淡雅自成意趣。他将这些文字渗透到对生活的理解中,进而形成一种心灵体悟和智慧,拓宽了小品文的审美维度和空间,对读者影响甚大。林语堂先生不愧为一个“幽默大师”,他的文章直抒性情,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他的幽默自成一派,一言一句中透着诙谐轻松的智慧,使艺术文化的审美不经意间通过轻快的文字渗入读者心间。

林语堂先生认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礼物,都是经历和祝福。在情绪跌宕时,不妨停下急促的脚步,环顾四周,用心去视、去闻、去嗅、去触。这样就不难看到,原来生活也可如这般轻快愉悦。无论是对文章还是生活,林语堂先生的态度总是如此。他晚年自诩为道家精神,性灵达到了洒脱超远的境界。因而,读者看他的散文,细品他的闲适精神,都能感受到他将高雅精致和朴素无华交织在一起,就像呷着香淡爽口的清茶。他告诉我们何为人生,让我们拥抱生活。

本书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从享受的艺术、幽默的艺术、婚恋的艺术、处世的艺术、修身的艺术、交友的艺术、治学的艺术、说话的艺术、苦乐的艺术等角度出发,挖掘他“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他以生活的享受者和旁观者为立场,将人世间的一切纷繁都视为精彩的戏码。他告诉读者,生活就是投入情感和心境,认真地演戏,认真地观戏,进得去出得来,达到一种冲淡的心境。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能够艺术化,他就不会被苦难艰辛所困扰,就会创造出自己的智慧人生。

内容推荐

王恬著的这本《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从享受的艺术、幽默的艺术、婚恋的艺术、处世的艺术、修身的艺术、交友的艺术、治学的艺术、说话的艺术、苦乐的艺术等角度出发,挖掘他“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他以生活的享受者和旁观者为立场,将人世间的一切纷繁都视为精彩的戏码。他告诉读者,生活就是投入情感和心境,认真地演戏,认真地观戏,进得去出得来,达到一种冲淡的心境。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能够艺术化,他就不会被苦难艰辛所困扰,就会创造出自己的智慧人生。

编辑推荐

林语堂是著名的国学大家、文学大家,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王恬著的这本《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立足这位大师,深挖经典,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重在对文章妙趣和精义的提示及精神内涵和意旨的阐扬,文思敏捷灵动,语言生动活泼,阐述通俗明白,实为当代读者接近和学习大师经典的辅助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聆听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9782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6053142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