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名家名译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文学佳作。以敬畏之心,还原经典,把最美的书送给孩子!

这是伟大的画家和博物学家西顿所创作的一部世界经典名著。此书初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曾经吸引过无数儿童和成人。如今读者看到的是国内最权威的版本,完全按照初版的版式设计,译文考究精准,书中有200幅西顿亲手绘制的精妙插图,并附有西顿很多鲜为人知的个人资料,相信这部著作必将在几代读者的心中永存。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Ernest Seton Thompson ,1860-1946),世界著名野生动物画家、博物学家、作家、探险家、环境保护主义者、印第安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美洲林学知识小组联盟”的奠基人、美国童子军的创始人之一。西顿是世界动物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有着直接的影响,后世一些著名动物小说作家,如日本的椋鸠十等,也都或多或少地被他的文字所感染,才创作出大量丰富优美、呼唤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本书是他创作的一部世界经典名著《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书中有200幅西顿亲手绘制的精妙插图,并附有西顿很多鲜为人知的个人资料,相信这部著作必将在几代读者的心中永存。

目录

作者前言

狼王洛波

 洛波教部下怎样杀牛

 坦纳瑞和他的猎狼犬在山谷中疾驰

 洛波扒出捕狼机

 洛波与白雪

 喀伦坡的狼王洛波

乌鸦银圆

 乌鸦银圆

 银圆最珍爱的收藏品:瓷杯把手

 他们成排栖息,宛如一群大鸟

 凶手的脚印

 银圆之死

棉尾兔破耳朵

 他吓坏了,发出一声尖叫:“妈咪!”

 破耳朵跟着妈妈雪白的尾巴前进

 猎犬顺着圆木往前嗅

 现在没有转弯的余地

小狗宾果

 每当那只狼转过身,弗兰克都会往后退

 宾果和母狼

 宾果在柯里饱餐时担任警卫工作

 章间装饰画

泉原狐

 妈妈旁观他们和母鸡扭打,露出喜悦神情

 薇克森教小狐狸怎样逮耗子

 她趴在那里,悲痛欲绝

 薇克森

野马溜花蹄

 溜花蹄以那种著名的溜蹄步态奔跑

黄狗巫栗

 假如把三条狗放逐到荒岛上

 巫栗再次变成牧羊犬,负责看管羊群

 巫栗观察她那张沉静的脸庞

松鸡红围脖

 月光下的松鸡一家

 红围脖拯救小不点

 大雕鹗

 冥想

译者后记

附录 西顿生平年表

试读章节

喀伦坡是新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大牧区。这里有丰美牧草和遍地牛羊,还有连绵台地和许多可爱溪流,这些溪流最终都汇人喀伦坡河,牧区之名便来自这条河。在此称孤道寡,其势力范围遍及整个牧区的,却是一只老灰狼。

这只老灰狼名叫洛波,墨西哥人都把他称为狼王,他统领着一群赫赫有名的灰狼,已经在喀伦坡山谷里横行多年。所有牧人和牧场主对他都非常熟悉,不管这位狼王及其忠实扈从在哪里现身,都会在牲畜中间引发无与伦比的大恐慌,牲畜的主人虽然怒气冲冲,却只能在那里干瞪眼。老洛波的个头在狼群中首屈一指,他的狡猾和强悍则与其个头成正比。人们也熟悉洛波在夜里的吼声,因为这种声音与他的任何部下都迥然不同,非常容易分辨。倘若一只普通的狼,哪怕他在牧人的露营地上嗥叫到半夜,也不会引起多少注意;要是老狼王那独特的深沉吼声在山谷中发出沉沉回响,守夜人却会坐立不安,打算明天一早就出去瞧瞧,他的牧群是否在不久前受到重创。

老洛波只有一小群部下。我对这种现象始终琢磨不透。一般来说,要是一只狼拥有他这种地位和权力,就会吸引到很多随从。这也许是因为他只需要这么多,要不就是他的凶悍个性把其余同类都吓跑了。在洛波统治狼群的末期,他仅有五个部下,这一点倒可以肯定。洛波的每个部下都非常著名,他们多半比普通狼更高大,尤其是洛波麾下的那位副头领,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巨狼,可就连他也远远不能跟洛波相比,不管比个头还是比勇气。除了这两位头领之外,洛波的狼群里还有几位特别出名的成员。其中有一只漂亮的白狼,墨西哥人把她称为白雪。人们认为白雪是母狼,估计她是洛波的爱侣。另外还有一只黄狼,以动作异常敏捷而著称,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这只黄狼曾多次为狼群捉到羚羊。

过一会儿你将会明白,牛仔和牧羊人究竟对这群狼熟悉到什么程度。人们经常对他们耳闻目睹,他们的生命对那些牧人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要是能把这群狼统统剿灭,所有的牧人都会乐不可支。为了得到洛波的狼群中的任何一只狼头,喀伦坡的每个牧人都愿意付出相当于多头公牛的代价,这些家伙却仿佛被符咒所保佑,对人们捕杀他们的所有办法都满不在乎。他们瞧不起所有猎手,藐视所有毒药。他们不断向喀伦坡的牧人索取贡品,这种情形至少持续了五年之久。很多人认为,他们每天都会杀死一头牛。照这种说法估算,这群狼如今已经杀死了两千多头最好的牲口,因为人们清楚得很,他们每次都要挑选最为可口的佳肴。

对洛波的狼群来说,那种认为狼经常饿得饥不择食的想法,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老观念。事实上,这伙强盗总是吃得油光水滑,滚瓜溜圆,而且口味极刁。不管什么动物,只要是自然死亡、病死或腐烂变质的,这群狼就会不屑一顾,他们甚至不愿去碰被牧人宰杀的牲口。他们每天都要精挑细选,专挑一岁的小母牛,现杀现吃,而且只吃比较鲜嫩的部分。他们对老公牛或老母牛统统嗤之以鼻,尽管偶尔也会杀戮小牛犊或小马驹,但小牛肉或马肉显然不合其胃口。人们还知道,这群狼不爱吃羊肉,尽管他们经常杀死绵羊,可这只不过是为了寻开心。一八九三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白雪和那只黄狼杀掉了二百五十只绵羊,这显然是为了自娱自乐,因为他们连一点羊肉都没吃。

这群恶狼的劣迹简直罄竹难书,除了前面提到的例子,我还能讲出好多故事呢。为了剿灭这伙强盗,人们每年都要试用很多新方法,可纵使人们机关算尽,这群狼照样活蹦乱跳,身强力壮。为得到洛波的脑袋,人们付出了一大笔赏金。有人使用二十种巧妙的下毒方法,企图毒杀洛波,他却识破且避开所有骗局,从不上当。他只怕一种东西,那就是枪支。他完全明白,这一带的所有人身上都有枪,所以他从不袭击人类,也不在人前露面。洛波的狼群确实有一种常规策略:只要在白天看到人类就逃之天天,不管人类离狼群是远是近。洛波只允许狼群吞吃他们亲自杀戮的动物,这种习惯拯救了狼群无数次;洛波能嗅出人手或毒药的气味,这种敏锐的嗅觉,彻底保障了狼群的安全。

一次,有个牛仔听到老洛波发出他再熟悉不过的吼叫声,便悄悄接近声音的来处,发现这群喀伦坡的恶狼正在一块凹地上“围捕”一小群牛。洛波独自蹲坐在旁边的小山上,白雪及其同伴正在全力“剪除”狼群选中的一头小母牛;但牛群排成极为紧凑的密集队形,牛头向外,用一排牛角瞄准仇敌,要不是有一头牛被狼群的新一轮攻击吓得惊慌失措,企图撤退到队伍中间,这个牛角大阵就会牢不可破。狼群趁机打开缺口,成功地咬伤了狼群选中的小母牛,可她并没有丧失战斗力。最后,洛波似乎对下属失去耐心,从小山上飞奔而下,发出一声深沉的吼叫,向牛群猛冲。他立刻冲破牛角大阵,跳到受惊的牛群中间。接下来,这群牛开始四处逃窜,仿佛爆裂的炸弹碎片。那头被狼群选中的祭品也在逃命,可她还没有跑出二十码,就被洛波赶上了。洛波抓住她的脖子,使出全力,突然按住牛头,让她重重摔向地面。这个打击的力度肯定非常大,因为小母牛的两只后蹄都甩到空中去了。洛波也翻了个筋斗,但马上站立起来,他的部下扑向那头可怜的小母牛,在几秒钟内就结果了她。洛波没有参与这场杀戮,摔倒那头祭品之后,他似乎在这样教训部下:“瞧见了没有?这就叫快刀斩乱麻!为什么你们只知道浪费时间呢?”

这时,那个牛仔骑马赶过去,高声呐喊,狼群照例撤退;他拿出一瓶番木鳖碱,把毒药迅速喷撒在小母牛尸体的三处地方,然后离开那里。他知道,狼群准会回来吃掉死牛,因为这是他们亲自捕杀的猎物。第二天早上,他回到那里,希望能看到被毒杀的死狼。他发现,狼群虽然吃掉了那头小母牛,可他下过毒的牛肉却被狼群小心地撕扯下来,丢到旁边。

牧人们对这只大狼的畏惧逐年加深,为洛波的脑袋所出的赏金也随之逐年递增,最后竟然增加到一千美元。这实在是一笔前所未有的捕狼赏金,就算悬赏捉拿罪犯,赏金还往往达不到这个数目呢。这笔巨额赏金打动了一个得克萨斯护林员的心肠,他的名字叫做坦纳瑞。有一天,他一路驰骋到喀伦坡山谷,带来整套顶呱呱的捕狼装备——最棒的枪支和马匹,还有一群个头惊人的猎狼犬。他和他的猎犬曾经在西弗吉尼亚平原大显身手,杀掉许多恶狼,所以他毫不怀疑,只要几天工夫,老洛波的脑袋就会悬挂在他的马鞍桥上。P19-27

序言

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中的很多地方并非完全实写,但我在书中写到的所有动物都是真实的。他们的生活与书中描写并无二致,他们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和个性,却比我在书中描述的更加鲜明。

我觉得,在那些非常乏味的博物学著作之中,常常充斥着含糊其词的泛泛之谈。用十页的篇幅去描绘人类的风俗习惯,究竟能够为读者带来什么益处?倘若用这些篇幅去描写某个伟人的一生,对读者的好处才会更大。在描写野生动物时,我始终尽力遵循我的原则。我应该把某个动物的真实个性及其生活圈子作为我的主题,而不要像其他人那样,用马虎和敌视的眼光观察某种动物的普遍情况。

我的故事常把几个动物放在一起讲述,这种做法与我的原则也许会有所抵触,但资料的零散性迫使我如此。不过,洛波、宾果和野马溜花蹄的故事却几乎完全遵循这个原则。

从一八八九年到一八九四年,洛波在喀伦坡地区过着传奇般的狂野生活,牧场的牛仔非常清楚这段历史,根据他们的说法,他的确切死亡日期是一八九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从一八八二年到一八八八年,我是小狗宾果的主人,尽管我在这期间曾经与他分别,去纽约做过几次长期访问,我在马尼托巴省的朋友大概还会记得他。读完宾果的故事,我的一个老朋友(即坦恩的主人)将会明白,他的狗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马溜花蹄生活于九十年代初期,与洛波的时代相去不远。这个故事是完全如实描述的,其中唯一能够引起争议之处是溜花蹄的死因。某些证据表明,他在初次被赶进畜栏时摔断了脖子。可老火鸡爪子如今已经去了我不能前往的地方,我无法向他询问飞毛腿的确切死因。

巫栗的故事分别取自两条狗,两者均为略带几分柯利狗血统的杂种狗,都被培养为牧羊犬。故事的前半部属于实录,我不清楚这条狗后来的经历,只知道他变成了残暴奸诈的绵羊杀手。后半部分的故事细节,其实取材于另一条与其类似的黄狗,他长期过着表里不一的生活——白天是忠心耿耿的牧羊犬,晚上是嗜血奸诈的怪兽。这类事情决非人们猜想的那样稀少,写出这些故事之后,我听说还有一条具有双重身份的牧羊犬,他谋杀附近的小狗,把这种无与伦比的暴行当做夜间的娱乐活动。他把杀掉的小狗藏在一个沙坑里,主人发现其暴行时,他已经杀害了二十条小狗。他的死法与巫栗相同。

红围脖其实居住在多伦多北部的唐河谷,我的很多朋友大概都还记得他。他在一八八九年被杀害于塔糖山和弗兰克堡之间,我不想在故事中提及凶手之名,因为我想要揭露人类的暴行,而不是某个人的行为。

银圆、破耳朵和泉原狐的故事,全部取材于真实动物。但我把他们的许多同类的冒险经历分给了他们,这些传记中的每件事情都源于生活。

既然这些故事是真实的,那么它们自然都是悲剧,因为野生动物的一生总是以悲剧收场。

这样一本如实叙述的故事集,自然会暗示出某种共同思想——在上个世纪,人们会把这种思想称为寓意。每个人想必都会从这本书中体验出不同寓意,但我希望有人能够发现,它所强调的寓意如同《圣经》那样古老——我们和野生动物属于同类。动物身上至少保留着部分人类的习性,人类的部分习性也与动物相同。

动物同样有七情六欲,我们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在程度轻重上,既然如此,他们确实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佛教徒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过这个事实,白人世界却直到现在才开始认清这一点。

此书由我妻子格雷斯·加勒廷·汤普森整理成册。全书始终由我执笔,但此书的封扉设计和全部编辑工作多半是她的成绩。她还为此书进行了文字润色。在付印过程中,她始终承担着枯燥的监印工作。我要对她的上述工作表示感谢。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纽约市第五大道一百四十四号

一八九八年八月十四日

后记

人类的动物故事创作史极为悠久。

在两千年前的印度佛经里,可以找到《九色鹿》等动物故事。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包括神猴哈努曼的故事(此即孙悟空的原型),印度寓言集《五卷书》收有《猴子的心》等动物故事,书中的部分故事后来又出现在《伊索寓言》里。阿拉伯作家把《五卷书》编译为《卡里莱和迪木乃》,《一千零一夜》又收录了其中的部分动物故事。在古希腊神话、《拉封丹寓言诗》、《莱辛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等作品里,也含有动物故事。

古埃及也有不少动物故事。“莱顿世俗纸草”第一部分第384号(约产生于公元二世纪)中,记载着四篇动物寓言故事,其一为《燕子与海》,与我们的精卫填海故事极为相似;其二为《狮王》,讲述老鼠如何搭救狮子,你可以在《伊索寓言》中找到这篇故事。

中国的动物故事创作史也极为悠久,在《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0年)中便记载着“雄鸡断尾”的寓言故事。

现代文人也曾创作出大量动物故事,如《杨柳风》《丛林之书》等等。

但这些动物故事多半没有对动物进行真实详尽的描写,作者往往满足于“拿动物说事”,借动物来讽喻现实或抒发感伤情绪。与它们相比,西顿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显得极为特别,因为它既有真实精彩的故事,又包含大量实地观察记录和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它的思想、语言和插图上。

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你仿佛在观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不管眼前出现多么惊心动魄的画面,耳边的画外音依然那么深沉含蓄。面对野生动物时,西顿也是一位这样的解说者,他只想用眼和心去观察体会动物英雄的生活与情感,却不想干预动物的生活。他也曾扮演过谋杀者的角色,洛波之死却深深震撼其心灵,让他渐渐变成动物的朋友和旁观者,学会以动物视角看待世界。起初,读者也许会认为西顿太“残酷”,当他重新回味这些故事,却可以化悲愤为欣喜,因为这些动物英雄能够让他明白生命真谛,为他带来生活勇气——这就是此书的最大魅力。

乍看上去,此书的语言有些不合时宜,文中段落极少,常有一段话持续大半页甚至近两页的情况。其实,西顿的语言极为简洁,文中的每个长段落都仿佛一张蜘蛛网,都是由一根根必不可少的精细丝线连缀而成,每根丝线都必不可少,而且安排得错落有致。

此书虽是西顿的首部动物故事集,却已经充分展现其散文功底。它不同于普通儿童小说,书中很少有对话,多半以散文描写为主。大量的散文叙述,很容易让作品变得枯燥,西顿却通过巧妙构思和精练平实的语言,让故事变得跌宕起伏。当然,有几篇故事写得比较长,但西顿的幽默感足以帮助读者缓解阅读的疲劳。

西顿为此书创作的200幅大小插图,则具有与文字同等的艺术价值,属于全文的有机组成,有时甚至是解读原文的重要密码。

总之,西顿的思想、语言和绘画可以并称为三绝,正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让此书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最后说说我对书中各个主角使用的译名。

洛波(Lobo)的原文意为大灰狼,但“大灰狼”不能算做名字。我采用了少儿社版《狼王洛波》中的译法,因为“洛波”的发音与原文近似,假如把这个词倒过来念,就是足智多谋的比利时神探“波洛”,而洛波恰好是一只这样聪明的狼。白雪(Blanca)的音译为“布兰卡”,但她是只雪白的母狼,故我为她取名为白雪——《丁丁历险记》中的那只小狗也叫这个名字。

银圆(Silverspot)的原文意为“银色斑点”,所以有人将其译为“银斑”。但西顿说过,这只乌鸦的“右眼和嘴巴之间有一个五分镍币那么大的白点”,又是一个守财奴,喜欢收藏各种宝贝,所以我把该词译为银圆。

破耳朵(Raggylug)的原文意为“撕破的耳朵”,这让我想起《丁丁历险记》中的《破耳朵的故事》,于是我选用了这个名字。

宾果(Bingo)的原文意为烈酒或一种赌博游戏,人们常将它泽为宾果,而宾果在小时候又是“圆滚滚的黑毛球”,用“果”字来形容他,也不算太离谱。

泉原狐(sprin gfield Fox)的译法属于意译,与译林版译法相同,尽管Spring也可译为“春天”,但西顿在泉原狐中曾经特意提到过泉水。“疤瘌脸”(Scarface)的译法属于意译;薇克森(Vixen)的原文意为雌狐,但“雌狐”不能算做名字,故我采用音译法,又将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写成“薇”,借以突出其性别特征。

溜花蹄(pacer)的原文意为“溜蹄马”,指采用溜蹄步态行走的马匹,而人们也把这种步态称为溜花蹄。有人将该词译为“飞毛腿”,听起来确实不错,但这并非原文之意,因为西顿在故事中经常强调的是他的溜蹄步态。

巫栗(Wully)的译法属于音译,但我在选字时曾经大费斟酌。有人把它译为乌利或巫利,但这些译法不能突出其个性和外貌特征。他具有双重性格,令人难以琢磨,“巫”字或许可以体现这种神秘色彩。他是黄狗,“栗”恰好可以代表黄色。所以,我最后将它译为巫栗。

红围脖(Redruff)的原文意为“红颈毛”,故有人把它译为“红毛领”或“红脖子”。既然他的脖子附近生有红颈毛,红围脖的译法或许更为活泼。另,西顿在前言中曾说,他不想提及杀害红围脖的“凶手之名”,既然如此,对于cuddv和Tike的名字我都没有使用音译,而是采用比较宽松的意译法,将它们分别译为老坏水和小野蛮。

另外还需要说明两点。

一是假如照原文直译,全书八篇故事的标题应为《洛波,喀伦坡的国王》《银圆,一只乌鸦的故事》《破耳朵,一只棉尾兔的故事》《宾果,我的狗的故事》《泉原狐》《溜蹄的野马》《巫栗,一条黄狗的故事》《红围脖,唐河谷松鸡的故事》。但中国读者往往不喜欢太长的标题,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我对故事标题做了简化处理。

二是我在译文中没有用“它”来指代书中动物,因为他们多半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动物英雄,与我们又属于同类,应该平起平坐。

二〇〇八年四月八日深夜,肖毛于哈尔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名家名译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译者 肖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38161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95.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6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耕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