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观摩演出会”研究为主体,并辅以对50年代和80年代以后的三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研究、探索,通过对每场汇演中各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会演前后过程的描述,揭示“全国少数民族艺术汇演”的特定历史背景、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意义,进而探讨以“业余群众”为主体的会演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并给予相应的历史评价。
| 图书 | 华灯下的田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研究)/民俗文化传播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观摩演出会”研究为主体,并辅以对50年代和80年代以后的三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研究、探索,通过对每场汇演中各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会演前后过程的描述,揭示“全国少数民族艺术汇演”的特定历史背景、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意义,进而探讨以“业余群众”为主体的会演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并给予相应的历史评价。 内容推荐 本书以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为中心,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解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进行梳理,评析其文艺价值,揭示其历史意义。既能洞悉知名学者深入基层、严谨考察和选拔演员们的艰辛,更难感悟那些偏居山区的少数民族人民世代凝聚而成的才华和智慧。这些少数民族艺术家从田野走来,在首都舞台的华灯下熠熠闪耀!他们将曾经存在于历史记忆中的珍贵艺术品种进行真实呈现,同时也作为“活着的记忆”成为后代音乐学者探求和考察的对象。书中还提出了在濒临灭绝的艺术品种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最恰当的方法来延传民族文化命脉这一严肃的社会课题。 适读对象: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音乐学院师生,文艺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 目录 前言/1 引言/1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对象/3 二、选题价值与意义/4 三、课题研究方法/5 四、基本结构/5 第一章 华灯初上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社会背景/1 一、历史上的少数民族/3 二、文化人类学研究与田野工作/7 三、50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13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政策/14 五、少数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成果/16 六、丰富的少数民族文艺展演/19 第二章 灯火阑珊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概况/23 一、会演前的准备/25 (一)中央政府所做的准备工作/25 (二)地方政府所做的准备工作/27 (三)地方会演的部分情况/30 二、会演概述/36 (一)演员代表抵达首都/36 (二)会演始末/38 (三)座谈会反映的问题/56 三、会演成果/61 (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发掘、展示/62 (二)传统艺术形式的新发展/65 (三)珍贵的历史资料/72 第三章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社会影响/75 一、社会媒体的关注/78 二、对专业工作者的影响/79 三、对民间业余演员的影响/83 四、对百姓文化生活的影响/89 (一)异域音乐文化征服了京城百姓/89 (二)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90 五、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92 六、对文化主管部门的影响/95 第四章 天幕下,群星闪烁 会演的历史意义及文化价值/99 一、艺术人才的挖掘、培养/101 二、少数民族文化地位的确立/109 (一)民间艺人社会地位的提升/109 (二)民族身份、文化身份的再认识/110 三、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111 第五章 关于“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讨论/115 一、由民间的红白喜事说起/117 二、“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125 三、汇聚京华的少数民族艺术品种/127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探索/143 一、改革开放后的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45 二、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探微/147 结语/163 二、对新中国成立15年来少数民族文艺发展成果的总结/171 三、对搜集、整理、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174 四、是构建民族和谐的桥梁/175 附录一 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部分研究、评论员名单/179 附录二 各代表团情况一览表/183 附录三 1964.年少数民族会演观摩演出节目单/187 附录四 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会演节目预告单/235 附录五 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会演部分节目简介/237 参考文献/265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华灯下的田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研究)/民俗文化传播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668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89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4 |
| 宽 | 154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