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与汪精卫(走向权欲的祭坛)
内容
试读章节

1925年3月10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顿时失去重心,论资排辈,党内有几位能列到前排,即: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他们是孙中山的膀臂,但孙中山威望之高,地位之重,在人们心目中不但无人能比,甚至无相接近者,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填补孙中山走后留下的空位,因而在党政军中均采取了委员会合议制,也就是集体领导。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当中哪一位能成为国民党内的第一把手,还很难说,只能说有资格,有希望,如果争夺党魁的话,他们可称对手。而蒋介石,在当时还不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资格争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地位,还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妨比较一下:

胡汉民(1879—1936年),系国民党###,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执行部书记长、《民报》编辑主任。从此追随孙中山,奔走于海内外。辛亥革命后,被举为广东都督。孙中山归国,随行到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广东都督兼民政长、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参加讨袁、护法斗争,任非常大总统府总参议、大本营秘书长、文官长兼政务处长、广东省长。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立,任大本营总参议。国民党改组,任筹备员。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为主席团五主席之一。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上海执行部组织部长,并为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省长,兼大本营秘书长。总之,是孙中山的左右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胡汉民几度代理孙中山主持的工作。1924年5月,孙中山移居白云山养病,将胡汉民由上海召回,代理大本营事务;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决定督师北伐,命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10月23日,直系军阀冯玉祥倒戈,举行北京政变,孙中山应北方之请,决定北上解决国是,仍由胡汉民以大本营总参议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并代理中政会主席及军事委员会主席。虽全面考虑尚不能说胡汉民在国民党中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习惯,很容易理解为胡汉民最有资格接替孙中山的职务。此外,胡汉民的理论水平非他人能比,是国民党早期理论家之一。

廖仲恺(1877—1925年),孙中山在世时,没有胡汉民的高位,孙中山逝世后不及汪精卫升得迅猛。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即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天津筹设机关,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外事部干事,曾在日本、天津、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任广东省军政府总参议兼理财政。辛亥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奔走国内外,从事反袁及护法斗争。曾任广州护法政府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建议》杂志编辑。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被囚于广州。获释不久,受孙中山之托,与苏俄代表越飞赴日本东京商讨联俄联共等问题。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成立后,任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大本营参议。受孙中山委托,与胡汉民等筹划改组国民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为常务委员、中政会委员。与蒋介石一起筹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任该校党代表。廖仲恺是国民党人中最接近工农、受工农爱戴的领导人,先后担任过国民党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及省港大罢工委员会顾问等领导工农运动的职务。他二十余年如一日,与孙中山患难与共,甘苦同尝,不遗余力,是国民党中孙中山最忠实的战友和同志。P2-3

目录

一 国民党元老与“后起之秀”

 汪精卫——孙中山麾下的“三杰”之一

 蒋介石——孙中山的不太稳定的军事助手

 蒋介石以“流星的速度”兴起

二 初次合作,“一个党里不能有两个领袖”

 蒋介石一箭双雕,汪精卫抱病出走

 蒋介石电催汪精卫回国“清共”

 三派走到一块儿,谁为主?

 蒋介石东山再起,汪精卫远涉重洋

三 汪精卫三次武装反蒋

 旧账新账一起算

 扛起“护党救国”大旗

 汪的“法统”与阎的“完整的党、统一的国”

 “去皮存骨”和“皮骨全要”

四 再度合作,汪精卫连中三弹

 邓演达骂汪精卫:“倒蒋拥蒋之外无主张”

 蒋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跳下茅坑臭到底”

 击伤汪精卫,“只中副车,千古遗恨!”

 陈璧君质问蒋介石:为何下此毒手?

 从调整内外方针到被迫停止内战

五 三次合作,不唱一个调

 总统梦

 “不问中央有电否,我必归”

 总裁,副总裁

 “高调”和低调

 “低调俱乐部”与艺文研究会

六 分道扬镳

 “政治家左手做的事,右手不必知道”

 汪精卫死心塌地“跳火坑”

 第三次近卫声明出笼以后

 蒋介石先教后诛

七 蒋记,汪记,真假国民党

 汪精卫的哭容与笑脸

 两个对立的纲领

 日本的“蒋汪合流”梦

 国民政府与“国民政府”

 两个神秘人物

 仍唱同心曲

 蒋、汪之间的周佛海

八 蒋介石掘汪精卫的坟

 汪精卫之死

 掘墓焚尸

九 政治舞台上的宋美龄、陈璧君

 宋美龄与蒋介石形影相随

 陈璧君与汪精卫“划地”分权

十 简短的结语

内容推荐

作为孙中山左右手的汪精卫,与胡汉民合称革命队伍中的“双璧”,时人曾把孙、胡、汪三人的关系称之为“胡、汪无先生(指孙中山)不醒,先生无胡、汪不盛”。在孙中山逝世后,文才、口才和组织能力均非同凡响的汪精卫,在与蒋介石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中屡屡败北,近乎疯狂的权力欲最终使他走向了背叛祖国、千夫所指的汉奸不归路,落得个掘墓焚尸的可耻下场。

孙中山临终时曾对汪精卫说:“我看你们真是危险的。我如果死了,敌人是一定便来软化你们。如果不被软化,敌人一定是要加害你们。如果要避去敌人的危害,就是一定要被人软化。”辛亥革命前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未遂、入狱后被袁世凯软化、出狱后帮袁世凯的忙拆孙中山的台。也许,孙中山意有所指,今日已无从考证。但是,孙中山的担心却不幸被验证了……

编辑推荐

一个以总理继承人自居,一个以真正革命者自诩,一个沦落为千古罪人,一个变成了抗战领袖,汪蒋斗法,你死我活……

《蒋介石与汪精卫(走向权欲的祭坛)》将从“国民党元老与‘后起之秀’”、“初次合作,‘一个党里不能有两个领袖’”、“汪精卫三次武装反蒋”、“再度合作,汪精卫连中三弹”、“三次合作,不唱一个调”等十个方面为您披露其中的是是与非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与汪精卫(走向权欲的祭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瑞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7157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3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