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打造的。本书全面讲述了识别人心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们的心理规律,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你会从中学到处世的方与圆,怎样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如何识别防范周边的小人、识破别人的谎言、听懂弦外之音,以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你会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
另外,在本书中,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客户、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他们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经历不同,性情心理很不一样,性格各异;同时由于人性上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在与其他人交往时会戴上面具,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这些都使得人际交往变得复杂和困难起来。如果我们不懂得识别人心,在与周围的人们交往时就会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局面,出现人缘危机、事业危机和生存危机,使自己的人生蒙受重大的伤害和挫折。
本书帮助你学会如何洞察你周围人们的心理规律,洞悉他人的能力高低、长短优劣、性格特征、行为方式,读懂他人的真实意图,识破他人的谎言,识别热衷传播流言蜚语的中伤者、阳奉阴违的小人、喜欢算计别人的工于心计者、见风使舵的两面派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提高做人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处世需要辨别真伪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假象所迷惑,错把现象当本质,从而掩盖了对真相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生活中有些人可以与你共享乐,危机时刻却不愿与你共患难;有些朋友为求利益与你反目成敌,在诽谤中你争我夺;某些人是酒肉朋友,表面上与你把酒言欢,称兄道弟,其实只是虚情假意,另有所图。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很难从对方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断定其心情和意图。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面对周围的人;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因此,某些时候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内心的本意。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这面具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阅历的增多,戴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难以被人发觉,这就增加了我们处世的难度。
你或许看到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向你走来,那面孔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看到中途相遇的双方,相互拍肩问候,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无论是故友还是初识;看到请求帮助时,对方拍胸顿首、信誓旦旦地承诺。在人际交往中,你以不设防的真诚向朋友敞开心扉,然而,当你在人生路上栽了跟头,才发觉那微笑原来并非发自于内心,那问候和赞美背后深藏着陷阱。
这便是生活的复杂性,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难以琢磨的图画。于是,辨识朋友真伪、提防落入他人陷阱就成为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就很快离去。”果不其然,这个官吏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人当中,如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对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当某位朋友刻意投你所好,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时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干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然而,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有露出真面目的一天,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拿下来,真性情便出现了。因此,只有经过长期观察或急风暴雨的清洗,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发现其本质、辨识其真伪。
谁都想掩盖自己的底牌
曾有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人生是个双面舞台,扮演英雄的人,总是费尽心机地将自己小人的那一面遮掩起来。”的确,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诈和陷阱,人们为了成功或者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都想掩饰好自己的内心,藏好底牌,以待关键时刻露出制胜的一手。
司马懿装病夺权就是一则有名的掩藏自己底牌的故事: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为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曹爽家族。司马懿见此情景,便假装生病,闲居家中等待时机。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唯独担心司马氏。正值李胜升任荆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实为探听虚实。司马懿明晰实情,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重病,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现在小子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佯答:“并州靠近北方,务必要小心啊!”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你从并州来的?”
李胜大声说:“是山东的青州!”
司马懿笑了起来:“是青州来的?”李胜心想:这老头儿怎么病得这般厉害?都聋了。
“拿笔来!”李胜吩咐,并写了字给他看。
司马懿看了才明白,笑着说:“不想耳都病聋了!”手指指口,侍女即给他喝汤,他用口去饮,又吐了满床,噎了一番,才说:“我老了,病得又如此沉重,怕活不了几天了。我的两个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照顾!”说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来。
李胜拜辞而回,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从此对司马懿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就起身告诉两个儿子说:“从此曹爽对我真的放心了,只等他出城打猎的时候,再给点厉害让他尝尝。”
不久,曹爽护驾,陪同明帝拜谒祖先。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领家将占领了武器库,威胁太后,消除曹爽羽翼,然后又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并不加害他。等局势稳定了,就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古代的奸贼在皇帝面前往往是以忠臣的面孔出现的,总是显得比谁都忠诚;而在背后却欺凌百姓,玩弄权术。他们不动声色,却老谋深算,满肚子鬼胎,使对手来不及防备便遭暗算。
人生如牌局,天下最难以捉摸的一张牌,即为对手的“底牌”。底牌是保护自己,攻击对手的武器之一。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探得周围人的底牌,这样才能摸清他人底细,明辨他人意图,才能未雨绸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P4-6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而世界上最复杂的,又莫过于人性。在生活中,人性的弱点常常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你会看到这样一些镜头:有些人,在内心利益的驱动下,戴上伪善的面具,成为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有些人当面对你毕恭毕敬、恭维有加,转过身去便开始说你的坏话;有些人表面上诚惶诚恐,却心怀鬼胎;还有一些人,他们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你,却喜欢无中生有,传播流言飞语……
你能透过面具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吗?你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掌控他们的思维动态吗?如果不能,那你必定会在现代社会竞争或人际交往中受制于他人。
综观古今,凡成大事者,都在识人和用人方面用足了力气,下足了工夫,以确保自己“万无一失”。在他们看来,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认错了人,被人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纠缠,往往是最折磨人的,它可以让你忐忑不安,甚至使你的生活混乱不堪。因此,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懂你周围的人,审时度势,摸透他们的心思,进而掌控他们。这样你的一生就不会为人际关系所累,不会做下一大堆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更不至于被别有用心的人所伤。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行为学家乔治·沃尔夫在他的《人的多面性》一书中所说的:“你周围的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群体。他们既是你必不可少的生活伙伴,又是你需要留心的对手。只有靠自己的眼力和心力,才能‘解剖’其所言、其所想、其所行,否则,即使你的防护盾牌再坚固,也会被人射穿。”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别人的心思,掌控自己周围的人,并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竞争中占据主动呢?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就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打造的。本书全面讲述了识别人心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们的心理规律,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你会从中学到处世的方与圆,怎样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如何识别防范周边的小人、识破别人的谎言、听懂弦外之音,以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你会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
另外,在本书中,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客户、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他们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人的世界里,你必须了解人性的真相,学会读懂和掌控人心。唯有如此,你才能识别各式各样的陷阱和危险,提高自己做人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一步一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
编著者
2008年3月
这年头,“规规矩矩”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者贬义了。说你太老实,无异于骂你是个笨蛋。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实际的发展中还遵循一些现实的潜规则。有些人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一些现实的潜规则,自以为是地固守和坚持道德标准,因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某些偏差。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故意将自己真实的一面遮掩起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雾里看花,不辨虚实。这就使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变得不再简单而轻松,也给我们看人识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真正地认识身边的人,认识我们的对手。
所谓智者,就是明白自己与对方的目的,能瞬间洞悉对方的心态、意图、动机,甚至知道对方要对自己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事实上,我们在此不是教你学会欺诈,更不是说与人相处不需要真诚。我们都是“人”,都有着人性的贪婪、自私与温情。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对方表现出来的善良,而忘记他也有人性的弱点。更不可由于他一时的卑劣,而否定他可爱的一面。
为人处世,只有正确地判断对方,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你的目的,让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这样,你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总以一种毫无保留的态度完全接受道德标准,这样的人,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因而总是在现实中碰壁,到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
世事复杂,人心难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做人的原则。人生如棋,我们的生存与生活,犹如与人对弈。在人生这盘棋上,如果我们能掌握对方的意图,就能掌握全局,就能赢取主动,就能应对一切变化。
读了本书,你有什么体会或是感想?如果你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真正有用的识别人心和掌控人心的方法,从而更加信心百倍、积极自如地投入与周围人的交往之中,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时不再畏缩不前、胆怯被动,进而占据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权,这样,我们会倍感欣慰。
我们希望你能读懂你周围的人,不至于到最后产生“扎心之痛”。当然,我们更希望你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做人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一步一步落实自己人生的计划。
在此,谨以著名作家刘墉的话作为本书的结语:
我并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人性,不可因为他们的好,忘了他们的坏;也不要因为他们的恶,忘了他们的善。
记住!这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性,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